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鸣 沈洪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1期91-93,共3页
目的讨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价值。方法 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与消化内镜辅助下行手术。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本组食管... 目的讨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的价值。方法 40例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与消化内镜辅助下行手术。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本组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的完全切除率为97.6%。术中出血发生率为7.5%。40例患者均无食管穿孔、食管狭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1.1±5.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0.2±3.1)mL,平均住院时间为(4.6±0.5)d。所有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均已完全愈合,随访期内无出血、食管狭窄及局部复发。结论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 黏膜切除 食管黏膜下肿瘤
下载PDF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传春 朱家沂 +3 位作者 杨斌 伏亦伟 王连英 汤晓怀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9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使用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4例48枚消化道大息肉(>10mm)先行尼龙绳套扎,再行高频电凝切除;2周后内镜复查创面愈合情况。结果44例中42例一次性套扎并切除成...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使用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4例48枚消化道大息肉(>10mm)先行尼龙绳套扎,再行高频电凝切除;2周后内镜复查创面愈合情况。结果44例中42例一次性套扎并切除成功,成功率为93.7%;2例无法套扎而改其他方法治疗。术中发生渗血2例,均微波止血成功,无大出血及穿孔病例。2周后复查发现33例创面完全愈合,6例创面处浅溃疡,3例创面仍有残留组织。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消化道大息肉是一种疗效与安全兼顾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绳套扎 高频电凝切除 消化道大息肉
下载PDF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治彬 孔宏芳 王娟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该院经普通内镜、超声内镜(EUS)、CT诊断为上消化道SMT并接受STER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变起源...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12月在该院经普通内镜、超声内镜(EUS)、CT诊断为上消化道SMT并接受STER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变起源、大小、病理、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32例上消化道SMT,24例来源于固有肌层,8例来源于黏膜下层,单瘤体31例,双瘤体1例,均由STER完整切除,切除成功率100.0%。肿瘤直径0.60~2.50 cm,平均1.24 cm。手术时间(黏膜切开至手术切口缝合完毕)20.00~120.00 min,平均41.60 min。术中使用钛夹4~20枚,平均5.9枚。术后病理:平滑肌瘤26例次,胃肠道间质瘤5例次,神经鞘瘤1例次,脂肪瘤1例次。术后发生皮下气肿1例,气胸1例,胸骨后疼痛21例,无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瘘和继发性胸腹腔感染发生。结论 STE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SMT的方法,可完整切除病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下载PDF
microRNAs与消化系肿瘤
4
作者 林茂松(综述) 陈卫昌(审校) 《胃肠病学》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微RNA(miRNAs)是一类大小约21—25个核苷酸、非蛋白质编码的小分子RNA.可通过干扰mRNA翻译,下调靶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许多重要生命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s异常参与了多种消化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 微RNA(miRNAs)是一类大小约21—25个核苷酸、非蛋白质编码的小分子RNA.可通过干扰mRNA翻译,下调靶基因表达,从而调控体内许多重要生命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s异常参与了多种消化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如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等。本文就miRNA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消化系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消化系统肿瘤 基因沉默 3’非翻译区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杨桂凤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结果:通过用药、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消...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结果:通过用药、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发生率及复发率,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护理 体会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伟 朱艳红 侯俊民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4期5244-5245,共2页
目的:探究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联合使用莫沙必利与氟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联合使用莫沙必利与氟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显效率为42.3%,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治疗显效率为20.8%,总有效率为60.4%)。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在治疗效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氟西汀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氟西汀 消化不良 功能性 疗效
下载PDF
对某医院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合理性评价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佳姝 李杰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4期103-104,共2页
目的 :调查某医院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 :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某医院应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的9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并分析其是否存在超药品... 目的 :调查某医院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 :将2016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某医院应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的9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并分析其是否存在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情况,并对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在这960例患者中,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患者有211例,占21.98%。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次数排名前三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奥沙利铂、多西他赛和顺铂。在这211例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患者中,用药适应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溶媒品种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溶媒剂量超药品说明书、给药途径超药品说明书、单次用药量超药品说明书及给药频次超药品说明书的患者分别有173例、6例、28例、2例、1例和1例。在这211例患者中,有151例患者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合理,有60例患者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结论 :该医院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情况较为常见。该医院超药品说明书应用抗肿瘤药物的情况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 合理性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震萍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2047-2050,共4页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0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黏膜...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104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观察组患者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少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比较对照组小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灶整块切除率、纵向切缘阴性率、横向切缘阴性率、治愈性切除率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病灶切除更彻底,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肿瘤 黏膜下 内镜黏膜下切除术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3期107-108,共2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本文就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基础护理措施、特殊护理、并发症期的护理、健康教育等进行了阐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本文就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基础护理措施、特殊护理、并发症期的护理、健康教育等进行了阐述,临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护理工作,是促进疾病好转、延长出血周期、减少出血次数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健康教育
下载PDF
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
10
作者 孙沂 杨斌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958-959,共2页
目的:探讨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以来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应用NSAIDs治疗;选取同期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应用对症支持治疗,比... 目的:探讨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以来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应用NSAIDs治疗;选取同期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应用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自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97.50%(78/80)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25%(77/80),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平均出血量、症状、血压、脉搏及其休克指数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s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受出血程度不同,临床伴有眩晕、冷汗、不安、皮肤苍白、意识模糊、紫绀等症状,且与同期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差异不显著,在患者疾病治疗防范领域中要做好相关药物选择,必须正视药物副作用,规范NSAID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AIDS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内科综合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祝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5期72-73,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89.5%... 目的探究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78.9%,病死率为10.5%低于对照组的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与对照组的1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2.6%低于对照组的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科综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以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相较于传统常规治疗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急性 内科综合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肠内、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邰雅宏 林茂松 朱家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70-71,83,共3页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完全胃肠外营养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3
作者 邰雅宏 朱家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66-67,共2页
目的比较由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d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87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4例)方案为前5d奥美拉唑、... 目的比较由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d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且Hp阳性的患者87例随机分组,治疗组(44例)方案为前5d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d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对照组(43例)三联疗法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疗程7d。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5.45%,对照组Hp根除率7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组成的10d序贯疗法治疗Hp感染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低,依从性好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疗法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组织芯片研究直肠癌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茂松 陈卫昌 +6 位作者 黄俊星 杨斌 张宝峰 方静 周琼 胡莺 郜恒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人直肠癌和相应癌旁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4例直肠癌、40例癌旁直肠黏膜组织制成54点和130点两块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组织芯片中p53、cyclin D1、bcl-2、β-catenin、c-my... 目的探讨人直肠癌和相应癌旁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54例直肠癌、40例癌旁直肠黏膜组织制成54点和130点两块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直肠组织芯片中p53、cyclin D1、bcl-2、β-catenin、c-myc、COX-2以及nm23-h1的表达。结果p53、cy-clin D1、bcl-2、β-catenin、c-myc、COX-2以及nm23-h1在直肠癌和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53与bcl-2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332,P=0.001),β-catenin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00)。在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与年龄有关,>60岁患者中β-catenin表达率高于<60岁患者(P=0.032)。β-catenin和bcl-2虽与组织学有关,但却表现为分化程度高组织表达率高(P=0.001,P=0.006)。cyclin 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39),与其他病理资料无关。nm23-h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远处转移以及Duke分期有关(P=0.003,P=0.022,P=0.002),与其他临床病理资料无关。p53、c-myc、COX-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无关。结论p53、cyclin D1、bcl-2、β-catenin、c-myc、COX-2以及nm23-h1的异常表达与直肠癌的发生可能有关,尤其是p53、cyclin D1、bcl-2的高表达可能有助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cyclinD1的表达可能还参与了直肠癌的临床进展,nm23-h1与肿瘤的转移相关,该基因的低表达预示肿瘤的较强侵袭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直肠癌 肿瘤相关基因
下载PDF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联合13C呼气试验在健康体检人群胃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顾洁玲 周小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2期2805-2807,共3页
目的探讨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联合13C呼气试验在健康体检人群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1246例参与胃癌筛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胃癌筛查项目包括血清G-17、PG-Ⅰ、PG-Ⅱ,以及13C呼气试验、无痛胃镜检... 目的探讨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联合13C呼气试验在健康体检人群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1246例参与胃癌筛查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胃癌筛查项目包括血清G-17、PG-Ⅰ、PG-Ⅱ,以及13C呼气试验、无痛胃镜检查。对比各胃癌筛查项目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对胃癌的诊断准确性。结果健康体检人员筛查中,G-17、PG、13C呼气试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的G-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而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的PG-Ⅰ、PGR(PG-Ⅰ/PG-Ⅱ)明显低于正常组、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的P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低于胃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的G-17、PG、Hp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最高,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的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G-17、PG、Hp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7、PG、Hp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及三者任意一项检测结果为阳性时的患癌率均高于三者均为阴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17、PG-Ⅰ、PG-Ⅱ联合13C呼气试验有助于发现胃黏膜病变,提高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其可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筛查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13C呼气试验
下载PDF
老年急性胰腺炎150例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6
16
作者 邰雅宏 林茂松 朱家沂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CT引导聚桂醇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肝囊肿疗效对比 被引量:5
17
作者 钱后福 冯亚东 +2 位作者 沈卫东 蔡晓健 马茂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1期199-201,共3页
肝囊肿是肝脏良性囊性占位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多发性肝囊肿又叫多囊肝,主要是胚胎时期肝管生长过多,构成囊壁,而未与胆管连接,继发炎症、增生和液体潴留而形成。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肝囊肿的发现率明... 肝囊肿是肝脏良性囊性占位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多发性肝囊肿又叫多囊肝,主要是胚胎时期肝管生长过多,构成囊壁,而未与胆管连接,继发炎症、增生和液体潴留而形成。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肝囊肿的发现率明显上升,治疗患者也明显增多。自1985年Bean首先报道在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抽液行无水乙醇硬化疗法以来,以囊肿穿刺引流+囊壁硬化治疗为主的方法告别了外科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肝囊肿的一线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硬化剂的选择决定了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将硬化剂聚桂醇及无水乙醇的疗效和并发症对比,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桂醇 无水乙醇 肝囊肿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内镜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鹏 朱家沂 伏亦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31-132,共2页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十二指肠镜技术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及腹腔镜在胆囊结石中的应用已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提高,两镜联合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热门课题。作者总结2005年1月-2006年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十二指肠镜技术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及腹腔镜在胆囊结石中的应用已取得较好疗效。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提高,两镜联合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热门课题。作者总结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64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治疗,即经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内镜逆行胆管引流术(ERBD)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治疗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明军 朱家沂 +1 位作者 沈洪章 杨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2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最佳实施时机。方法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通常时间开始肠内营养(EN)组。EEN组30例,发病后2~5d内行肠内营养,平均(4.05±1.97)d;EN组28例,发病后6...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最佳实施时机。方法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通常时间开始肠内营养(EN)组。EEN组30例,发病后2~5d内行肠内营养,平均(4.05±1.97)d;EN组28例,发病后6-10d内行肠内营养,平均(7.23±2.25)d;比较两组患者人院第10天时的APARCHEII评分变化,同时分析血清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0天与人院时相比较,APACHEII评分、血淀粉酶、C-反应蛋向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尽早实施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根据个体情况人院后2~5d内实施肠内营养为比较合理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治疗时机
下载PDF
去γ-羧基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枫林 陈洪 +1 位作者 高明军 黄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去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172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5例)、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51例)及HCC组(76例),...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去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172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5例)、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51例)及HCC组(76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DcP浓度,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血清AFP浓度,对比分析DCP、AFP及两者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对HCC病灶大小、门静脉癌栓浸润及背景肝病等临床病理特征与DCP、AFP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HCC组的DCP平均浓度分别为17.72±9.59、26.12±12.64、37.45±18.26和806.71±639.79mAU/ml,可见DCP浓度在四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且HCC组DCP浓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HCC组AFP平均浓度分别为7.93±5.42、14.59±11.91、16.29±14.10和547.47±544.98ng/ml,HCC组AFP浓度也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统计分析显示血清DCP、AFP对HCC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8.95%、73.68%,而两项联合使用对HCC诊断阳性率提高至89.47%。较大病灶(>5cm)、门静脉癌栓(PVI)阳性Hcc患者的DCP浓度高于小病灶、PVI阴性HCC患者;HBSAg阳性HCC患者DCP浓度高于HBSAg阴性HCC患者。结论:DCP对HC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浓度与HCC的病灶大小、门静脉癌栓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不受HBV感染的影响,适用于我国以HBV感染为背景肝病的HCC诊断,其灵敏度及特异度较AFP高,联合DCP、AFP检测能明显提高HCC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γ-羧基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