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典型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区多环芳烃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志华 刘熠 +4 位作者 刘崇万 任娣 耿雪冰 葛筱琴 朱晓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98-2207,共10页
为评价江苏典型斑点叉尾鮰养殖区多环芳烃(PAHs)残留水平和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根据生长阶段跟踪监测了江苏主要养殖区养殖塘斑点叉尾鮰鱼体、池塘水体和底泥中多环芳烃残留;采用Kalf风险商值法,进行池... 为评价江苏典型斑点叉尾鮰养殖区多环芳烃(PAHs)残留水平和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根据生长阶段跟踪监测了江苏主要养殖区养殖塘斑点叉尾鮰鱼体、池塘水体和底泥中多环芳烃残留;采用Kalf风险商值法,进行池塘水体生态风险评价;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对池塘底泥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并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斑点叉尾鮰食用安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在鱼体、养殖水体、底泥中,16种PAHs总检出率为100%,但致癌性物质苯并[a]芘均未检出,单体Nap、Phe、BaA、Pyr、Chr、Flu、Ace为常见检出物,其中Phe检出率达100%,Nap达到80%以上。结构组成上,鱼体、养殖水体均以2~4环为主要成分,底泥结构较为复杂,以3~4环为优势组分。鱼体中(以湿质量计)总PAHs含量范围在11.75~60.02μg·kg^(-1),对食用斑点叉尾鮰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成人的风险范围为2.25×10^(-9)~5.80×10^(-7) a^(-1),致癌风险远小于最大可接受水平,处于致癌风险控制水平。池塘养殖水PAHs含量范围在0.03~0.46μg·L^(-1),总体上生态风险程度为低风险,但单体Nap、Phe及部分池塘中Ace、Pyr及Fla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其他单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忽略。底泥(以干质量计)PAHs含量在24.48~145.04μg·kg^(-1),总体上PAHs对生物毒副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斑点叉尾鮰 残留 多环芳烃 健康风险评价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鱼肉营养品质的提升作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崇万 朱晓华 +4 位作者 孟勇 徐志华 沈美芳 陈校辉 边文冀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8-425,共8页
为探究池塘循环水槽(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Letaurus punetaus)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养殖(Traditional pond system,TPS)模式为对照,随机采集两种模式下的养殖水及斑点叉尾鮰,测定其养殖水质及基... 为探究池塘循环水槽(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养殖模式对斑点叉尾鮰(Letaurus punetaus)肌肉营养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养殖(Traditional pond system,TPS)模式为对照,随机采集两种模式下的养殖水及斑点叉尾鮰,测定其养殖水质及基础营养成分,同时对氨基酸及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IPRS模式养殖水溶解氧含量极显著高于TPS模式(P<0.01),铵态氮、悬浮物、总氮、溶解性总氮、总磷及高锰酸盐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TPS模式(P<0.05或P<0.01);且IPRS模式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高于TPS模式(P<0.01),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后者(P<0.01);两种养殖模式下氨基酸及脂肪酸种类无显著差异,但IPRS模式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及总呈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TPS模式,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及缬氨酸,同时,总多不饱和脂肪酸也显著高于TPS模式,以亚油酸及DHA两种物质含量尤为突出。说明,与TPS模式相比,IPRS模式能够有效改善养殖水质,并可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并降低粗脂肪含量,养殖模式对于斑点叉尾鮰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IPRS模式可显著提高部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斑点叉尾鮰肌肉营养品质。IPRS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生态养殖模式,适合斑点叉尾鮰集约化、高密度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池塘循环水槽养殖 肌肉营养品质
下载PDF
高邮养殖区罗氏沼虾中多环芳烃的残留现状与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志华 朱晓华 +3 位作者 葛筱琴 耿雪冰 刘崇万 沈美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6718-6723,共6页
目的对高邮市9个养殖区罗氏沼虾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的残留现状与健康风险进行分析。方法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由环己烷:二氯甲烷(1:1=V:V)混合溶液索氏提取,经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 目的对高邮市9个养殖区罗氏沼虾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的残留现状与健康风险进行分析。方法样品中的多环芳烃由环己烷:二氯甲烷(1:1=V:V)混合溶液索氏提取,经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净化后,通过DB3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子轰击源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质谱分析,以内标法定量。根据残留量,采用美国环保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EPA)将风险模型与毒性结合的方式,毒性当量因子(toxicequivalencyfactors,TEF)方法估算PAHs相对苯并(a)芘(BaP)的总毒性当量浓度,采用终生致癌风险(increased lifetime cancer risk, ILCR)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对90个样品进行了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17~0.171μg/kg,测定下限为0.051μg/kg,加标回收率为71.0%~117.0%,相对标准偏差为1.79%~8.24%。9个养殖区16种PAHs组分总检出率在100%,范围在6.62~53.2μg/kg,结构上3环、4环作为优势组分含量较高,致癌作用显著性的苯并[a]芘均未检出。养殖区PAHs来源为石油污染,中高环同分异构体比值法更进一步验证了污染源为石油。ILCR范围在2.74×10-10~3.30×10-8。结论致癌风险处于控制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多环芳烃 养殖区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池塘养殖模式下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及养殖环境中残留消除及迁移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崇万 孟勇 +6 位作者 朱晓华 李邦平 夏丽萍 徐志华 沈美芳 陈校辉 边文冀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9年第5期30-40,共11页
为解决目前在实际大池塘养殖模式下,氟苯尼考(florfenicol, FF)在斑点叉尾鮰( Letaurus punetaus ,以下简称鮰)体内药物残留相关研究较少,且关于FF在养殖环境中的残留降解规律及风险评估的研究也比较匮乏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 为解决目前在实际大池塘养殖模式下,氟苯尼考(florfenicol, FF)在斑点叉尾鮰( Letaurus punetaus ,以下简称鮰)体内药物残留相关研究较少,且关于FF在养殖环境中的残留降解规律及风险评估的研究也比较匮乏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探究FF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florfenicol amine,FFA)在鮰体内及养殖环境中的组织分布及药物残留消除规律,并初步探究药物在鮰和养殖环境中的迁移行为。实验选择4口标准化池塘(2 300 m 2/口),养殖密度为每666.67 m 2投放鱼苗1 000尾,设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以1.25、2.50及5.00 g/kg 3个剂量水平在鮰饲料中添加FF,每天投喂饲料4 kg(一次投入),对照组投喂不含FF等量饲料。连续投喂5 d后,分别于首次投药后的第1、2、3、4、5、6、7、8、11、14、30、60、90和170 天采集生物样品(鮰肌肉、肝脏和血液)和环境样品(池塘水、底泥),检测FF及FFA含量,采用Sigma Plot 11.0软件分析药-时数据。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药物浓度在生物样品和环境样品中的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总体趋势,但达峰时间略有差异。药物达峰浓度与剂量高低成正相关,在生物及环境样品中,FF的达峰浓度均显著高于FFA。在5 d拌药投喂期内,肝脏中FF含量一直保持在40.0%以上,血液中FF含量相对稳定在30.0%左右,肌肉中FF含量一直较低,实验第5天才缓慢升至24.0%;至实验第6天,肌肉、肝脏和血液中FF含量趋于一致,此后,鱼体内药物含量占比逐步下降,环境中药物含量占比逐步升高;至实验第30天,生物样品中除了肌肉中仍有少量检出,95.8%的总量检出均是集中于环境样品;实验第60天后,生物样品中FF药物已完全无检出,只有环境样品有检出。研究认为,FF在鮰体内及养殖环境中主要以原型的方式代谢消除,且FF消除速率远高于FFA,建议实际生产中,不同剂量条件下休药期分别设为161、230及345度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残留消除 组织分布 迁移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池塘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