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海绵状血管瘤CT“血池匹配”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春山 张金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2147-2149,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各期强化密度与血池(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匹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炫速双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12例)或随访2年以上(43...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liver,CHL)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瘤体各期强化密度与血池(腹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密度匹配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炫速双源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12例)或随访2年以上(43例)证实的肝血管瘤55例共60个瘤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按瘤体最大横径﹤15mm、15~50mm、﹥50mm将60个瘤体分为小(16个)、中(35个)、大(9个)三种。目测平扫CHL密度除少数有钙化、脂肪变、出血、血栓及纤维化引起的高或低密度区外,都与血池密度匹配。目测60个CHL的动脉期仅部分强化灶与腹主动脉匹配,而且瘤体越大,匹配的强化灶越少;门脉期强化密度都与门静脉匹配,但有少数大的瘤体内的少数强化密度停留在动脉期密度;延迟期瘤体强化密度皆与血池密度匹配。结论肝血管瘤CT"血池匹配"现象反映了CHL由大小不等血管腔(血窦)组成,并由肝动脉、门静脉共同承担血供的病理特性,对肝血管瘤的CT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池匹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