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中巨噬细胞差异基因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梦雪 王宏刚 谢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7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和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前往the VA San Diego医疗机构就诊的7例UC患者和7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直肠黏膜单细胞测序数据,比较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和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前往the VA San Diego医疗机构就诊的7例UC患者和7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直肠黏膜单细胞测序数据,比较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过滤细胞,确定巨噬细胞群。筛选出UC组和对照组肠黏膜差异基因31个,包括TIMP1、IFITM3、IGHG1等。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富集于氧化应激生物学过程和IL-17信号通路。结论肠道巨噬细胞的氧化应激和IL-17信号通路可能参与UC疾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单细胞测序 巨噬细胞 氧化应激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隆起性病灶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汤丽娟 李祥玉 刘政 《临床研究》 2021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05例大肠隆起性病变患者,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05例大肠隆起性病变患者,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结果105例大肠隆起性病变中,发生术中穿孔0例,术后迟发性穿孔2例(1.9%),术中出血25例(23.8%),迟发性出血病3例(2.9%),感染2例(1.9%),予以内科保守治疗或外科治疗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病灶大小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隆起性病变相关的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越大,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概率越大。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道隆起性病变治疗安全、有效、可行,但严格掌握适应证,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大肠隆起性病变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7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谢睿 储辉 姚万青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20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67例经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予以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32例予以莫沙必利、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4周,观察症状消失及缓解情...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67例经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予以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对照组32例予以莫沙必利、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4周,观察症状消失及缓解情况并做对比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7.1%和43.7%,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8.6%和53.1%。结论莫沙必利、奥美拉唑治疗FD时加用黛力新疗效将明显提高,起效快,且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奥美拉唑 黛力新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