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金民 周文杰 王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3期2573-2574,257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输血量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方法对185例普通失血患者(A组)和56例容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B组)进行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 目的观察不同输血量对患者出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方法对185例普通失血患者(A组)和56例容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B组)进行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测定。结果 A1组(输血量小于或等于6 U)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A3组(输血量大于或等于12 U)的患者输血后比输血前有明显变化(P<0.01)。B1组(输血量小于或等于6 U)的患者与A1组相比,输血后凝血功能有变化(P<0.01)。结论普通失血患者输血量大于或等于6 U,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输血量大于或等于3 U时,可结合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和患者临床症状适当补充新鲜冰冻血浆、浓缩血小板和冷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凝血功能 凝血因子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几丁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机制分析
2
作者 岳媛 严加林 张前西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21期73-77,共5页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几丁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及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对照组...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几丁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及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2组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几丁糖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关节内注射PRP联合几丁糖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术后恢复指标,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膝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ISOA)评分、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相关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观察组WOMAC量表各维度(疼痛、关节僵硬、躯体功能)评分、ISOA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观察组PⅠCP、BGP、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CTX、TRACP5b、TNF-α、IL-1β、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联合几丁糖能够有效降低KOA患者破骨细胞水平,促进成骨细胞恢复,恢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平衡,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几丁糖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周文杰 金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4期427-428,共2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24例普通肾病综合征无高凝状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并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血浆D-二聚... 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高凝状态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24例普通肾病综合征无高凝状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并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患者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普通肾病综合征无高凝状态患者(P<0.01)及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抗凝作用减弱、纤溶活性增高,早期检测血D-二聚体含量可快速准确地了解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高凝状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D-二聚体 高凝状态
下载PDF
运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新生儿溶血病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海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11期1243-1243,共1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38例疑为HDN患儿进行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血清游离IgG抗体测定及抗体释放试验。结果: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显著提高,且检测时间短,耗时40min...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38例疑为HDN患儿进行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血清游离IgG抗体测定及抗体释放试验。结果: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显著提高,且检测时间短,耗时40min左右。结论:微柱凝胶技术能快速准确检出HDN,其效果优于试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