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滆湖人工放流技术的改进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孔优佳 童合一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5-61,共7页
本文研究了滆湖1986—1988年人工放流主要鱼类的年龄组成、生长速度、肥满度、回捕率及其经济效益。青鱼、草鱼和团头鲂等主要放流种类的回捕率为23.85%—39.88%;鲢鳙鱼为8.20%—19.63%;中华绒螫蟹苗和蟹种分别为2.69%和48.57%。... 本文研究了滆湖1986—1988年人工放流主要鱼类的年龄组成、生长速度、肥满度、回捕率及其经济效益。青鱼、草鱼和团头鲂等主要放流种类的回捕率为23.85%—39.88%;鲢鳙鱼为8.20%—19.63%;中华绒螫蟹苗和蟹种分别为2.69%和48.57%。人工放流的产量效益平均为14.3倍,经济效益早均为9.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放流 回捕率 鱼类 湖泊养殖
下载PDF
湖泊围网养鱼的赶张结合捕捞技术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孔优佳 《淡水渔业》 1988年第2期6-9,共4页
采用赶张结合捕捞技术,捕捞湖泊围网养殖鱼类。经2网或3网的捕捞后,青鱼、草、团头鱼鲂,鳙等鱼类的起捕率达94%,鲤、鲫等底层鱼类的为35.84~42.17%。
关键词 捕捞技术 湖泊围网养殖 鱼类 养鱼 起捕 围网 青鱼 初探
下载PDF
团头鲂良种生产技术
3
作者 孙优佳 李思发 《水产养殖》 CAS 2002年第4期6-7,共2页
团头鲂(megalobrame amblycephla)原产于长江中游的一些湖泊中,系草食性经济鱼类。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以来,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种类。但由于大量人工放流和广泛地人工繁殖、近亲交配,致使团头舫群体出现退化现象... 团头鲂(megalobrame amblycephla)原产于长江中游的一些湖泊中,系草食性经济鱼类。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以来,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种类。但由于大量人工放流和广泛地人工繁殖、近亲交配,致使团头舫群体出现退化现象,生长优势明显减弱,鱼病发病率较高,种质资源正受到衰退和混杂的威胁。为规范团头鲂良种生产,保持其优良性状,促进良种生产发展,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鱼 苗种培育 团头鲂 良种 生产技术
下载PDF
团头鲂(Megabbrama amblycephala Yih)浦江Ⅰ号池塘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孔优佳 陈亚宏 +1 位作者 花少鹏 杨光明 《现代渔业信息》 2002年第12期17-18,13,共3页
本文研究了选用适当蛋白质含量的沉性颗粒饲料、投饲技术和提高养成规格等降本增效措施,对不同鱼类的合理搭配混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以团头鲂浦江Ⅰ号一龄鱼种为主养鱼,混养上层及中底层鱼类,亩产达到1,107.6和1,138.6kg,其中... 本文研究了选用适当蛋白质含量的沉性颗粒饲料、投饲技术和提高养成规格等降本增效措施,对不同鱼类的合理搭配混养模式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以团头鲂浦江Ⅰ号一龄鱼种为主养鱼,混养上层及中底层鱼类,亩产达到1,107.6和1,138.6kg,其中主养鱼亩产分别为541.4和521.6kg,占各试验池产量的48.88%和45.81%,平均亩效益为1,842.36和2,216.74元。研究证实,团头鲂浦江Ⅰ号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效益显著,可作为池塘主养鱼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浦江Ⅰ号 池塘养殖技术
下载PDF
浦江Ⅰ号团头鲂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孔优佳 陈亚宏 +1 位作者 花少鹏 杨光明 《水产科技情报》 2002年第5期208-209,213,共3页
缩短团头鲂养殖周期的关键是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搭配放养品种、选用良种团头鲂和不同型号的沉性颗粒饲料 ,每千平方米放 2 .4万尾良种团头鲂夏花鱼种可培育出 1.5万尾平均规格为 66.7g/尾的大规格鱼种。主养鱼单产达... 缩短团头鲂养殖周期的关键是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搭配放养品种、选用良种团头鲂和不同型号的沉性颗粒饲料 ,每千平方米放 2 .4万尾良种团头鲂夏花鱼种可培育出 1.5万尾平均规格为 66.7g/尾的大规格鱼种。主养鱼单产达每千平方米 10 89kg ,平均利润 2 72 1元 /10 0 0m2 。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的研究成功使团头鲂的养殖周期缩短至 2年成为可能 ,这对稳定常规鱼类生产、提高传统水产品养殖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江Ⅰ号 团头鲂 大规格鱼种 培育技术 养殖周期 池塘放养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