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乡镇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
- 1
-
-
作者
赵立峰
何明湘
-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
出处
《真理的追求》
1996年第3期32-33,共2页
-
文摘
乡镇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赵立峰,何明湘乡镇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好坏,事关基层的安定、政权的稳固。乡镇机关工作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独立性。乡镇是个小社会,统管一方政治、经济、文化,赋有很强的独立性。二是直接性。要直接抓好党的农村各项政...
-
关键词
党风廉政建设
乡镇机关
乡镇领导干部
计划生育
纪律制度
深层次问题
乡镇干部
基层政权组织
党政领导干部
江苏省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三难”与对策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辛立卫
-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
出处
《中国监察》
1995年第10期33-33,共1页
-
-
关键词
纪检监察工作
纪检监察干部
党风廉政建设
乡镇
计划生育政策
本职工作
工作状况
子女入学
农转非
中心工作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当代“守财奴”别议
- 3
-
-
作者
周海琪
-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
出处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6-46,共1页
-
文摘
当代“守财奴”别议周海琪据《民主与法制》登载,沪州市招生办副主任石仁富在职期间,把收贿、索贿所得的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80多万元,还有琳琅满目的名贵物品,放在长年关锁着的一间屋子里囤积居奇。他却“省吃俭用”,·出差不下餐厅吃干粮;工作几十年没有买过一张...
-
关键词
在职期间
沪州市
十年
副主任
石隐
南京市秦淮区
家人生活
葛朗台
身居要职
象石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要戽“埋塘鱼”
- 4
-
-
作者
周海琪
-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
出处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6-46,共1页
-
文摘
要戽“埋塘鱼”周海琪在我国农村,我们经常看到戽鱼现象,要想戽小鱼很容易,要想戽“埋塘鱼”并非容易。如戽浅塘浑水鱼,结果浮在水上的都是小鱼,大鱼都埋混在塘底的淤泥里;戽深塘清水鱼,若遇到增底渗水,戽多少渗多少,结果落网的也是小鱼,漏网的都是大鱼。不管戽...
-
关键词
塘鱼
水上
询问证人
贪污受贿
党政领导机关
司法部门
行政执法
领导干部
经济管理部门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厂务公开中的“四不”现象
- 5
-
-
作者
辛立卫
吴国良
陶金
-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
出处
《中国监察》
2000年第S1期55-55,共1页
-
-
关键词
厂务公开
江苏省
推行厂务公开
实施方案
滨海县
公开内容
奖金分配方案
监督机制
物资采购
企业领导干部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敢立潮头换新潮——记陆集乡经管站长殷绍东
- 6
-
-
作者
周海琪
-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
出处
《村镇建设》
1998年第2期44-44,共1页
-
文摘
目前,江苏省滨海县陆集}村垃财务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全乡实行“村帐乡记”,在全县上下引起了根大反响。县委农工部在全县全面总结推广“村帐乡记”的做法。陆集乡经管站长殷绍东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受到了人们的敬佩。殷绍末将他的信念、智甚、乡情.一起融进了陆集乡这片热土之中。
-
关键词
经管站
农工
财务制度
滨海县
创业精神
实行
站长
重大
江苏省
推广
-
分类号
F30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作官莫为眷属奴
- 7
-
-
作者
周海琪
-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
出处
《中国监察》
1994年第7期45-45,共1页
-
-
关键词
领导干部
作官
反腐败斗争
自我毁灭
龚自珍
廉洁自律
人民公仆
上梁山
江苏省
党纪国法
-
分类号
D630.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新官上任也要敢于泼“三瓢水”
- 8
-
-
作者
周海琪
-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
出处
《党建》
1994年第6期43-43,共1页
-
文摘
新官上任也要敢于泼“三瓢水”人们常见的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有一个单位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泼了“三瓢水”:一是撤销了原班子购买高级轿车、装修豪华型会客室的决定,将这笔钱用来添置医疗设备,方便职工和家属看病;二是否决了有关部门提出的新班子中的缺房户...
-
关键词
新官上任
医疗设备
绕着走
敢于碰硬
论点摘编
-
分类号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村干部靠借贷混日子堪忧
- 9
-
-
作者
周海琪
-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纪委
-
出处
《村镇建设》
1999年第1期27-27,共1页
-
文摘
最近,笔者下基层工作时发现,村干部靠借高利贷混日子现象比较普遍。在夏季和秋季各种税费上交时,有不少村干部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善于投机取巧,拿高利贷来完成税费上交,严重地挫伤了进步群众交纳税费的积极性,加大了农民不合理负担,增加了乡村财政赤字,增添了下任村干部工作压力,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
关键词
村干部
财政赤字
借贷
农村经济
-
分类号
F832.43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