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对醋酸氯己定抗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越英 谈智 +4 位作者 吴晓松 徐燕 戎毅 王晓蕾 孙俊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995-2996,3001,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致病菌抗药基因情况及其对醋酸氯己定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测定qacEΔ1-sulⅠ基因,通过MIC、MBC两种试验进行比较,观察不同菌株的抗力水平。[结果]临床分离的30株病原菌,其中13株携带qacEΔ1-sulⅠ基因。MIC...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致病菌抗药基因情况及其对醋酸氯己定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测定qacEΔ1-sulⅠ基因,通过MIC、MBC两种试验进行比较,观察不同菌株的抗力水平。[结果]临床分离的30株病原菌,其中13株携带qacEΔ1-sulⅠ基因。MIC有8株高于标准菌株,19株与标准菌株相同。MBC结果显示共有18株高于标准菌株,5株与标准菌株相同。[结论]临床分离的30株病原菌部分携带qacEΔ1-sulⅠ基因,多数菌株对醋酸氯己定消毒液的抗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病原菌 醋酸氯己定 基因 抗性
下载PDF
紫苏精油纳米乳液对非成虫期淡色库蚊杀灭活性的初步探讨
2
作者 张文星 张颖 +2 位作者 张瑞敏 李瑞 沈波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探讨紫苏精油及紫苏精油纳米乳液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蛹的毒性活性,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植物源杀蚊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苏精油和纳米乳液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活性、持效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结果... 目的探讨紫苏精油及紫苏精油纳米乳液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蛹的毒性活性,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植物源杀蚊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紫苏精油和纳米乳液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杀灭活性、持效性以及对非靶标生物的毒性。结果紫苏精油对一龄、二龄、三龄幼虫LC_(50)分别为25.4、43.0、46.6 mg/L;紫苏精油纳米乳液对一龄、二龄、三龄幼虫的LC_(50)分别为<25.0、35.1、38.1 mg/L。在幼虫的各阶段中,同等浓度下,纳米乳液的杀灭活性明显强于纯精油;在蛹期,同一浓度下,24、48 h精油组死亡率分别为1.3%、2.0%,而精油纳米乳组分别为34.7%、40%。在高浓度下,精油杀蚊幼活性仅维持1~2 d,而纳米乳液的杀灭活性可延长至5 d;精油和纳米乳对于常见水生植物是无毒的;对于水中的鱼类,纳米乳包裹精油后毒性大幅度降低。结论与紫苏精油纯液相比,纳米乳液制剂更加稳定,对淡色库蚊幼虫、蛹的杀灭活性增高,对非靶标生物毒性减弱。紫苏精油纳米乳液有望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有效的杀蚊剂,应用于现场非成虫期蚊媒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紫苏精油 纳米乳液 杀幼剂 蚊媒防制
下载PDF
实验技术人员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体会
3
作者 刘丰 吴海玮 张兆松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6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实验技术人员 自身素质 与时俱进 质体 教学科研 社会进步 科学实验 思想指导 科教兴国 人类文明
下载PDF
外源性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肠壁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孙思宇 杨宇轩 +8 位作者 陈璐 倪杨玥 常浩 陈琳 侯敏 徐志鹏 熊春蓉 杨坤 季旻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2-458,474,共8页
目的:探究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肠壁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中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 目的:探究外源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5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肠壁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感染组、感染+IL⁃25组中每只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条;感染+IL⁃25组、正常+IL⁃25组小鼠于感染后或实验开始后第4周开始腹腔注射IL⁃25(0.5μg/只,隔天注射1次,持续3周)。感染6周后剖杀小鼠,取肝脏和肠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后观察小鼠肝脏、结肠病理学变化,阿尔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观察小鼠结直肠内杯状细胞数量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实时荧光定量试验(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结肠部位炎症相关因子IL⁃10、IL⁃4、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IL⁃1β等的表达水平。结果:感染6周后的肠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结直肠部位出现虫卵堆积,但是在经过IL⁃25注射之后,肠道损伤减轻,虫卵堆积减少;感染+IL⁃25组小鼠肠道单个肉芽肿面积显著低于感染组小鼠,但是感染组小鼠肝脏肉芽肿面积与感染+IL⁃25组小鼠无明显区别;AB⁃PAS结果显示IL⁃25能够显著增加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肠道杯状细胞数量;ELISA、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结肠1型、2型细胞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在注射IL⁃25之后,呈现2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上升、1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下降的趋势。结论:IL⁃25可通过促进杯状细胞分化缓解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肠壁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肠壁损伤 IL⁃25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其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徐燕 吴晓松 +4 位作者 谈智 陈越英 戎毅 王晓蕾 孙俊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抗药基因情况及其与消毒剂的抗性关系和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临床...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抗药基因情况及其与消毒剂的抗性关系和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临床分离的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株检出qacE△1-SulI基因阳性,抗药基因携带率达到83%以上。醋酸氯己定对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7.8mg/L,与标准菌株相同;对氯间二甲苯酚对其中1株临床分离株的MIC高于标准菌株,但有2株低于标准株;苯扎溴铵对6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MIC均低于标准株;聚维酮碘对5株qacE△1-SulI基因阳性菌株的MIC值与标准菌株相同,但抗药基因阴性菌株的MIC值低于标准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数携带qacE△1-SulI基因,该抗药基因的携带与其对消毒剂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离株 标准株 消毒剂 抗药基因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对消毒剂抗性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徐燕 吴晓松 +6 位作者 谈智 陈越英 戎毅 王晓蕾 孙俊 任玲 沈元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抗药基因qacE△1-sulI情况及对消毒剂抗性水平。方法采用PCR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大肠杆菌标准菌株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分离的7株鲍...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携带抗药基因qacE△1-sulI情况及对消毒剂抗性水平。方法采用PCR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大肠杆菌标准菌株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分离的7株鲍曼不动杆菌中,4株qacE△1-sulI基因阳性,3株阴性。醋酸氯己定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为2mg/L^4mg/L,MBC值为4mg/L^125mg/L,均高于大肠杆菌标准株。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为78mg/L^156mg/L;苯扎溴铵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为9.8mg/L^19.5mg/L;聚维酮碘与聚醇醚碘对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值与标准菌株相同,分别为1000mg/L和500mg/L,均未超过标准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携带qacE△1-sulI基因携带率较高,抗药基因阳性的菌株对多数消毒剂耐受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消毒剂 抗药基因 抗性
下载PDF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条件的探讨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素华 林丹丹 +5 位作者 张美娟 陈雪松 徐进梅 单昊 吴观陵 吴海玮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最佳分离条件,为寄生虫免疫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使用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在不同离心转速和时间条件下分离猪PBMC,观察所得云雾状PBMC层的厚度,计算细胞得率及细胞活力,以确定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 目的探讨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最佳分离条件,为寄生虫免疫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使用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在不同离心转速和时间条件下分离猪PBMC,观察所得云雾状PBMC层的厚度,计算细胞得率及细胞活力,以确定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猪PBMC的最佳实验条件。同时采用文献报道的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猪PBMC的分离条件(1500r/min,30min)分离猪PBMC,比较两者分离PBMC效果。结果使用猪淋巴细胞分离液(密度1.110ng/L),在20~25℃室温下以1500r/min(半径15cm)离心30min,接着低温(4℃)1500r/min离心10min,洗涤2次,这样获得的猪PBMC效果最好。同样条件下,用人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猪PBMC,不仅所得细胞沉淀中混杂细胞如红细胞及其他细胞碎片较多,而且PBMC细胞得率及活力也不好。结论本实验提出了获得大量有活力的猪PBMC的方法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 寄生虫学 免疫学
下载PDF
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定量PCR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正霞 徐阳 +3 位作者 徐进梅 杨明夏 马磊 朱昌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分析的影响。方法:通过Primer Express 2.0软件对目的基因CCND1、C-JUN分别设计4对不同引物进行SYBR Green染料法定量PCR扩增,并分别使用2-△... 目的:研究不同引物及数据分析方法对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染料法检测基因表达差异结果分析的影响。方法:通过Primer Express 2.0软件对目的基因CCND1、C-JUN分别设计4对不同引物进行SYBR Green染料法定量PCR扩增,并分别使用2-△△CT法、Pfaffl法及相对标准曲线法计算肺癌紫杉醇敏感细胞株及耐药细胞株间目的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不同引物和数据计算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引物的扩增效率对定量PCR结果分析有显著影响,不同引物特异性扩增得到的样本间表达倍数有显著差异(P<0.05)。3种计算方法中,Pfaffl法与相对标准曲线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2-△△CT法与其他2种方法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物的选择对于定量PCR结果有显著影响;Pfaffl法是更准确,更合理的相对定量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2^-△△CT法 Pfaffl法 相对标准曲线法 扩增效率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Th1和Th2应答抑制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脏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伟伟 朱继峰 +3 位作者 王任 高雅楠 张军峰 佟书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1-1097,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日本血吸虫病纤维化的作用,并分析其对Th1和Th2应答的影响。方法 45只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3周后,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为感染组,B组为灌胃白藜芦醇治疗组,C组为灌胃吡喹酮治疗组,另取15只正常C57BL/6小鼠为...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日本血吸虫病纤维化的作用,并分析其对Th1和Th2应答的影响。方法 45只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3周后,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为感染组,B组为灌胃白藜芦醇治疗组,C组为灌胃吡喹酮治疗组,另取15只正常C57BL/6小鼠为健康对照D组。在感染第13周,取小鼠的肝脏,应用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脏纤维化程度,并检测肝脏中IL-13、IFN-γ和TGF-β mRNA的表达情况。另取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和Th2细胞占总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感染第13周,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B组小鼠的Th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Th2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B组小鼠外周血清中的抗可溶性成虫抗原(SWA)的IgG2a明显增多(P<0.05),而抗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IgG1明显减少(P<0.01),B组小鼠肝脏中IFN-γ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而IL-13、TGF-β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增强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Th1应答,降低Th2应答,明显抑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白藜芦醇 吡喹酮 纤维化 TH1 TH2
下载PDF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雪峰 董利阳 +2 位作者 王钧 倪鸿昌 苏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2-735,共4页
近年来研究发现,靶向于特异表位的多肽药物治疗自身免疫病,可避免传统药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在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文从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候选多肽来源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治疗自身... 近年来研究发现,靶向于特异表位的多肽药物治疗自身免疫病,可避免传统药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在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文从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候选多肽来源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治疗自身免疫病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和趋势,为全面深入了解自身免疫病免疫耐受机制及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多肽 药物 治疗 研究进展 特异表位
下载PDF
2008-2010年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晓卫 钟天鹰 +2 位作者 岳玉林 陈晓军 苏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3-1465,1537,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检测血清标本31843例,总阳性率为41.35%;2008年阳性率最高,达45.08%;≤1岁、1-3岁、3-5岁、>5岁的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32.48%、38.24%、57.57%;男性患儿为36.08%,女性患儿为48.16%;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39.56%、36.51%、42.11%、48.69%。结论:MP可能为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感染率为高;婴儿感染率较低,而学龄儿童感染率最高;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患儿。本研究的结果初步揭示了南京及周边地区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该地区MP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人体寄生虫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性思考 被引量:19
12
作者 季旻珺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8-454,共7页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人体寄生虫学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确立为生物医学的一个独立学科以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辉煌发展、遭遇挫折和下降,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复苏和新发展。寄生虫学新的发展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寄生虫学的... 本文概要地回顾了人体寄生虫学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确立为生物医学的一个独立学科以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辉煌发展、遭遇挫折和下降,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复苏和新发展。寄生虫学新的发展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寄生虫学的研究融入了正在继续进行的生物学革命,以极快的速度将现代生物学新的理论、概念和技术引入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研究的许多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和医学新理论与高新技术成就的渗透,不仅在微观水平上对宿主-寄生虫相互关系作出更加深刻的诠释,而且也为发展新的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用技术。尽管如此,作者明确指出,尽管寄生虫病仍然是一类分布广泛、对人类健康威胁甚大的疾病,但人体寄生虫学学科的发展,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忽视,包括医学教育中的寄生虫学教学日渐衰微的趋势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本文中作者还就我国寄生虫学学科发展需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国寄生虫学学科发展战略思考、当前人体寄生虫学研究的主流思维及优先研究领域布局思考等问题发表了若干探讨性意见;作者还涉及了在我国寄生虫(病)学学科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即它的学科定位,特别是在医学教育中的学科当前定位带来的困惑及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学科 发展战略 思考
下载PDF
Th17细胞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凡 尹慧彬 苏川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2-386,共5页
Th17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CD4+效应性T细胞亚群。最新研究表明,Th17细胞通过其主要表达产物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Th17细胞的诱导及其发挥免疫效应也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目前发现,在抗寄生... Th17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CD4+效应性T细胞亚群。最新研究表明,Th17细胞通过其主要表达产物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Th17细胞的诱导及其发挥免疫效应也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目前发现,在抗寄生虫感染过程中,根据宿主自身的免疫状态、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的治疗情况,Th17发挥着保护或促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TH17细胞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病常用诊断方法应用价值的评估 ⅠIHA筛查法对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评价 被引量:29
14
作者 林丹丹 刘跃民 +5 位作者 胡飞 陶波 王新明 左小星 李剑瑛 吴观陵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分析IHA筛查法评估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可靠性。方法在江西省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选取一个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对象收集2次新鲜粪便标本各制作6张Ka-to片(2粪12片)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定量检测,分析常... 目的分析IHA筛查法评估血吸虫病疫区人群感染率的可靠性。方法在江西省鄱阳湖血吸虫病疫区选取一个村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对象收集2次新鲜粪便标本各制作6张Ka-to片(2粪12片)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IHA法进行血清学定量检测,分析常规1粪3张Kato片的阳性检出率与漏检率、IHA的诊断效率及IHA与Kato-Katz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3张Ka-to片漏检率达19.7%~66.1%,1粪较2粪漏检率为23.0%。IH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6%、89.4%,与Kato-Katz法的总符合率为86.7%。IHA的阴性预测值为96.8%,但阳性预测值较低(36.8%),阳性漏检率高达30.4%;IHA筛查法对试点区人群感染率估算的漏检率达35.8%。结论IHA筛查法对疫区人群实际感染率估算有较大的偏差,IHA作为筛查工具仍需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IHA阳性阈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 诊断 KATO-KATZ法 筛查
下载PDF
两种临床分离细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越英 谈智 +2 位作者 徐燕 吴晓松 孙俊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研究医院临床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醋酸氯己定的抗性力水平。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两种16株临床分离细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水平,并同相应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结果大肠杆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1~2mg/L,... 目的研究医院临床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醋酸氯己定的抗性力水平。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两种16株临床分离细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水平,并同相应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结果大肠杆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1~2mg/L,标准菌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2mg/L;有3株大肠杆菌的MIC低于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0.98~1.95mg/L,标准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0.98mg/L;有2株临床株的MIC高于标准菌株。大肠杆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BC为4~8mg/L,标准菌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BC为2mg/L;大肠杆菌临床株的MBC均高于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BC为15.6~125mg/L,标准菌株的MBC为62.5mg/L;有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MBC高于标准株。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多数比标准株强,只有个别菌株低于标准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离细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醋酸氯己定 抗力
下载PDF
我国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6
16
作者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323-328,共6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免疫诊断 血吸虫病流行区 寄生虫学检查 化疗药物 防治效果评价 确定诊断 科学依据 传播控制 20世纪
下载PDF
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焦健华 马磊 张东辉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获取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并探讨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作用。方法根据昆虫β-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扩增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 目的获取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并探讨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作用。方法根据昆虫β-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扩增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验证其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40S核糖体蛋白S4(RPS4)基因的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长911 bp,与其他几种蚊β-肌动蛋白基因对应序列的相似性在89%以上。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RPS4基因的C6/36细胞中,均可稳定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结论成功获得了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并且该片段完全可以用作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时的内参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C6/36细胞 β-肌动蛋白基因 PCR RT—PCR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静 徐建 +1 位作者 张映铭 王彩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32-1434,共3页
目的:研究胸水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检测43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IP-1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 目的:研究胸水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检测43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IP-1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界值,并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能。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中IP-10含量为(1 095.67±556.29)pg/ml,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121.39±61.21)pg/ml,P<0.01。IP-10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界值为194.5 p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7%和97.0%;IP-10的诊断效能与γ-干扰素(IFN-γ)相近。结论:胸水中IP-10水平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丁扰素诱导蛋白10 Γ-干扰素
下载PDF
微小隐孢子虫SA35与SA40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单昊 徐进梅 +3 位作者 侯敏 季旻珺 张素华 吴海玮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09-512,528,共5页
目的预测微小隐孢子虫SA35和SA40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以单参数(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及抗原性)预测为基础,通过二级结构预测初步筛选,并以ABCpred方案作为最终验证,预测微小隐孢子虫SA35和SA40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SA35蛋白N端103... 目的预测微小隐孢子虫SA35和SA40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以单参数(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及抗原性)预测为基础,通过二级结构预测初步筛选,并以ABCpred方案作为最终验证,预测微小隐孢子虫SA35和SA40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SA35蛋白N端103~115和129~146和以及SA40蛋白的N端77~89、127~136、156~174和200~209区段为预测的B细胞表位。结论所得表位为这两种蛋白以后应用于合成肽检测、制备相应的抗体、发展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诊断系统以及研制疫苗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隐孢子虫 SA35蛋白 SA40蛋白 B细胞表位 预测 ABCpred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表位肽-DNA颗粒性疫苗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雪峰 张荣波 +4 位作者 胡友莹 杜久伟 陈晓军 徐志鹏 苏川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9-320,F0003,共3页
采用已构建的日本血吸虫Si22.6抗原CTL、Th和B细胞表位肽-DNA颗粒性疫苗(PDDV)及其混合疫苗免疫C57BL/6小鼠。36只小鼠随机均分6组,即18K对照组([K]18-空质粒PDDV)、PBS对照组、C组(C-PDDV)、T组(T-PDDV)、B组(B-PDDV)和C-... 采用已构建的日本血吸虫Si22.6抗原CTL、Th和B细胞表位肽-DNA颗粒性疫苗(PDDV)及其混合疫苗免疫C57BL/6小鼠。36只小鼠随机均分6组,即18K对照组([K]18-空质粒PDDV)、PBS对照组、C组(C-PDDV)、T组(T-PDDV)、B组(B-PDDV)和C-T-B组(C-PDDV、T-PDDV和B-PDDV等量混合),每鼠分别在第0、3和6周麻醉下经尾脊部皮下注射100μlPDDV(含10μgDNA和28μg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空质粒DNA和[K]18肽或PBS。末次免疫后7d,脱颈处死,制备脾细胞悬液,经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WA)刺激后根据,^3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3H-TdR)检测脾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EUSA结果显示,T组小鼠脾细胞中IFN-γ的含量[(76.0±11.2)ps/ml],高于PBS[(13.0±2.1)pg/ml]和18K对照组[(14.0±3.2)pg/ml](P〈0.01),T组和C—T-B组小鼠脾细胞中IL-4的水平分别为(152.0±21.1)和(86.0±12.2)pg/ml,高于其他组(P〈0.01或P〈0.05)。T组小鼠脾细胞经SWA刺激后,增殖反应明显高于PBS和18K对照组(p〈0.01);而C-T-B组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与PBS和18K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PDDV和C-T-B混合PDDV诱导的免疫应答强于单价的C-PDDV和B-PD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颗粒性肽-DNA混合疫苗 小鼠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