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悟《乡土中国》--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2
1
作者 束锦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解读,其中不乏精到的见解,但也存在以偏概全、曲解原意等种种偏颇。本文创新解读视角,以乡土社会中公私群己关系的构建及其整合为主线,在纵向上有机贯通该书的一系列观点,...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解读,其中不乏精到的见解,但也存在以偏概全、曲解原意等种种偏颇。本文创新解读视角,以乡土社会中公私群己关系的构建及其整合为主线,在纵向上有机贯通该书的一系列观点,在横向上深入剖析公私群己关系形成的乡土环境,由此积淀的整合方式以及交织于传统与现代之中的历史变迁。在推敲该书主要论点和论证思路的基础上,本文力求还《乡土中国》以本来面貌,并探讨该书带给我们的深深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乡土中国 公私群己关系 差序格局 长老统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交往理论
2
作者 冯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6,共6页
马克思是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辨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交往理论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认为,交往起源于人的精神意识与物质生产的互动之中,也体现了人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交往在社会存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马克思是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通过辨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交往理论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认为,交往起源于人的精神意识与物质生产的互动之中,也体现了人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交往在社会存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货币的存在必要性,突出了人的社会主体地位,构成了社会组织的框架,是推动生产方式发展的重要保证。马克思对交往的理解,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其目的是为了论证人的最终自由。与哈贝马斯强调语言在交往中的核心作用不同,马克思更注重交往理论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重要关联,他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首次赋予交往理论革命式的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交往 唯物史观 生产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