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直播稻种植主要问题与对策——基于“农技耘”APP问答数据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耀元 胡星晨 +6 位作者 孙冬 杨谦 吴慧扬 郭威 徐强 高辉 窦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优质劳动力逐渐往城市迁移。直播稻作为一种轻简化种植方式,近年来种植规模迅速扩增。“农技耘”是江苏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平台,集“农技推广专业知识库、专家问诊、视频诊断、信息采集发布”为一体。本研究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优质劳动力逐渐往城市迁移。直播稻作为一种轻简化种植方式,近年来种植规模迅速扩增。“农技耘”是江苏农业科技服务大数据平台,集“农技推广专业知识库、专家问诊、视频诊断、信息采集发布”为一体。本研究以“农技耘”水稻专家王才林和李刚华6年间3 557条问答为调查样本,整理出涉及直播稻的问题308条,并进一步划分为杂草防治、直播稻品种选择和性状咨询、水肥等综合管理、长势诊断与决策、水稻播种环节、种植地块选择等六大类问题。针对其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江苏省 “农技耘”APP
下载PDF
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时序特征及脱钩弹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蒋岩 韦陈华 +3 位作者 董振杰 汪源 赵灿 霍中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39-245,共7页
为探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其与粮食总产值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粮食生产碳排放量,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在2003年取得最低值782.50万t,... 为探究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其与粮食总产值之间的变化关系,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了粮食生产碳排放量,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脱钩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粮食生产碳排放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在2003年取得最低值782.50万t,2020年总碳排放量为837.00万t,较2000年降低了1.20%。但2020年粮食产量较2000年提高了20.04%,说明生产单位粮食带来的碳排放量明显降低。各生产要素中,水稻种植和化肥投入产生的碳排放量最高,2020年碳排放占比分别为47.03%、30.04%。从碳排放结构来看,水稻种植的碳排放占比维持在45%左右,化肥和农药的碳排放量占比逐年下降,而农膜、农用柴油和土地翻耕则与之相反。从脱钩关系来看,2001—2003年虽表现为强脱钩,但粮食产量大幅下滑。2004年和2005年因粮食生产能力反弹呈扩张连接状态。2014年后连续表现为强脱钩,且粮食产量和产值逐年提升,是理想的脱钩类型。综上所述,江苏省2000—2020年粮食生产总碳排放量得到明显控制,粮食生产能力逐年攀升,粮食生产碳排放与粮食总产值脱钩状态理想,碳减排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业碳排放 时序特征 脱钩弹性
下载PDF
基于GGE双标图和AMMI模型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曹元元 丁逸帆 +7 位作者 左示敏 陈宗祥 许明 朱敏妍 李鹏程 徐扬 徐辰武 杨泽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8-43,51,共7页
本研究综合利用GGE双标图方法和AMMI模型对201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杂交中粳稻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杂中区03和杂中... 本研究综合利用GGE双标图方法和AMMI模型对201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稻区域试验的12个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杂交中粳稻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杂中区03和杂中区12是丰产稳产的广适性品种,可在粳稻适区进行推广。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试点代表性最强,而江苏欢腾农业有限公司试点的鉴别力最强。AMMI和GGE双标图的综合运用,可准确直观地评价各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以及各试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GGE双标图 AMMI模型 丰产性 稳产性
下载PDF
KASP标记技术在主要农作物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6
4
作者 杨青青 唐家琪 +2 位作者 张昌泉 高继平 刘巧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71,共14页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组数据越来越丰富,其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数据由于具有高密度、高通量和易于自动化分析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组数据越来越丰富,其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数据由于具有高密度、高通量和易于自动化分析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基于SNP的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该技术由于其高通量、低成本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而在农作物性状改良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介绍了KASP技术的发展、原理和方法步骤,综述了该技术在主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定位和种子纯度鉴定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该技术的优缺点,以期为今后农作物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SP 高通量基因分型 遗传鉴定 分子育种 农艺性状改良
下载PDF
江苏省主推及新育成小麦品种抗赤霉病评价及毒素积累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淑琳 杨红福 +7 位作者 冷苏凤 疏燕 邓渊钰 孙海燕 张爱香 张亚妮 李伟 陈怀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8-968,共11页
为明确江苏省小麦主推和新育成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2018年至2020年采用单花滴注接种和自然发病方法,对280个江苏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对部分自然发病鉴定品种进行了籽粒DON毒素积累分析。结果表明,85个品种对赤霉病达到... 为明确江苏省小麦主推和新育成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2018年至2020年采用单花滴注接种和自然发病方法,对280个江苏省小麦品种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对部分自然发病鉴定品种进行了籽粒DON毒素积累分析。结果表明,85个品种对赤霉病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其中淮南品种60个,淮北品种25个。经连续3年重复鉴定,筛选出18个抗性水平高且稳定的小麦品种,包括16个淮南品种和2个淮北品种。自然发病条件下,病穗率在10%以上的品种中,90%以上表现为中感及感病。不同小麦品种籽粒中DON毒素积累水平差异较大,毒素水平与小麦品种的病情指数呈正相关。综上所述,淮南较淮北品种的赤霉病抗性高,籽粒DON积累量低;人工接种鉴定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不同小麦品种发病严重程度与DON毒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鉴定 DON毒素
下载PDF
盐胁迫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与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映雪 武威 +3 位作者 姚照胜 剧成欣 刘涛 孙成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8-214,共7页
为明确盐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应的监测技术,以盐土区作物为研究对象,综述盐胁迫对作物形态、生理性状以及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常用的监测技术,如高光谱技术,无人机监测技术以及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分析盐土区作物研究... 为明确盐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应的监测技术,以盐土区作物为研究对象,综述盐胁迫对作物形态、生理性状以及产量及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常用的监测技术,如高光谱技术,无人机监测技术以及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等,分析盐土区作物研究存在抗盐碱的作物品种相对缺乏,盐碱地的改良技术有待完善,监测所用传感器比较单一,监测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 盐胁迫 生理性状 形态特征 高光谱监测 无人机监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扬州市冬小麦遥感分类提取
7
作者 陈雨欣 刘章鑫 +2 位作者 刘欣谊 刘涛 孙成明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161,169,共9页
卫星遥感技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农作物监测与分类技术。为实现区域冬小麦精确分类和面积提取,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以哨兵2号卫星数据及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SRTM)高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ART)、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 卫星遥感技术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农作物监测与分类技术。为实现区域冬小麦精确分类和面积提取,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以哨兵2号卫星数据及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SRTM)高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ART)、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分类模型。同时下载并调用2021年3月22日研究区的MSI多光谱影像,提取光谱、纹理、地形特征等参数,对研究区冬小麦进行分类提取,并分析4种模型的分类效果和精度。结果表明,RF和GBDT分类方法效果最好,总体精度最高,均为0.967,Kappa系数达0.960;SVM分类方法总体精度最低,为0.514,但用户精度最高,为0.972。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区域农作物的精确分类和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机器学习 单时相 面积提取 遥感分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小麦植株三维重建与表型参数提取
8
作者 崔腾予 朱少龙 +2 位作者 韩东伟 刘涛 孙成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6-61,共6页
小麦植株表型信息是小麦品种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的外在展示,对小麦的栽培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规的作物表型信息获取以人工测量为主,存在数据偏差大、投入时间多、获取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利用超高精度的三维(3D)激光扫描仪,在... 小麦植株表型信息是小麦品种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的外在展示,对小麦的栽培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规的作物表型信息获取以人工测量为主,存在数据偏差大、投入时间多、获取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利用超高精度的三维(3D)激光扫描仪,在实验室内获取小麦个体和群体植株3D点云数据,并进行点云数据预处理,构建小麦植株3D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取叶片三角网点云并换算成叶面积,提取叶片骨架点云换算成叶片长度和叶片最大宽度,提取小麦植株顶点到基部点云换算成植株高度。通过实地手工测量值的验证,小麦3D模型提取的叶面积、叶片长度、叶片最大宽度、植株高度与实测值的r 2分别为0.91、0.95、0.82、0.95,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MSE较小,分别为0.54 cm 2、0.73 cm、0.05 cm和1.18 cm。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3D点云数据提取的小麦表型参数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结果可靠,为小麦生长监测和表型数据获取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植株 3D激光扫描 点云 3D激光重建 表型参数
下载PDF
饲用稻和稻米产业副产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饲料化加工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3
9
作者 裘实 许轲 +8 位作者 韩超 卫平洋 魏海燕 施林林 韦还和 徐栋 高尚勤 张军 张洪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0期10-14,共5页
近年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单产的不断提高,稻米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积压了大量早稻和稻米产业副产品,如乞食米、劣质米、碎米、米糠和秸秆等。若将这些稻米生产副产品进行饲料化加工,不但有助于降低加工副产品的库存,还可降低区域... 近年来,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单产的不断提高,稻米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积压了大量早稻和稻米产业副产品,如乞食米、劣质米、碎米、米糠和秸秆等。若将这些稻米生产副产品进行饲料化加工,不但有助于降低加工副产品的库存,还可降低区域饲料成本,弥补南方地区饲料业缺口,缓和饲料资源紧缺的局面。该文介绍了饲用型稻米和稻米加工过程产生中碎米、米糠和秸秆等的饲用价值、加工工艺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米产业副产品应用于饲料化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业化 稻米副产品 饲料稻 米糠深加工
下载PDF
江淮下游不同播期对稻–麦周年作物产量、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陈天晔 袁嘉琦 +7 位作者 刘艳阳 许轲 郭保卫 戴其根 霍中洋 张洪程 李国辉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66-1578,共13页
对江淮下游稻麦两熟高产优质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和利用特征的探究,可以为当地机插水稻–小麦周年产量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泰州兴化市,水稻季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中熟中粳连粳11为材料,设置5月22日(R-... 对江淮下游稻麦两熟高产优质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和利用特征的探究,可以为当地机插水稻–小麦周年产量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在泰州兴化市,水稻季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中熟中粳连粳11为材料,设置5月22日(R-Ⅰ)、5月29日(R-Ⅱ)和6月5日(R-Ⅲ) 3个播期,小麦季以冬小麦宁麦13为材料,设置11月5日(W-Ⅰ)、11月15日(W-Ⅱ)和11月25日(W-Ⅲ) 3个播期,分析了不同播期下机插水稻–小麦周年高产优质形成与稻季、麦季资源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季,随着播期推迟,迟熟中粳南粳9108产量、温光资源量及其生产效率均显著下降,中熟中粳连粳11温光资源量呈下降趋势,但产量及温光利用率呈先升后降趋势,各播期迟熟中粳产量均高于中熟中粳。小麦季,产量、温光资源量及其生产效率均随播期推迟有不同程度降低。从周年生产看,周年稻麦产量随两季作物播期的推迟显著降低,其中迟熟中粳南粳9108播期R-Ⅰ与小麦播期W-Ⅰ组合在所有处理中产量最高。水稻产量占周年产量比例最高为62.99%,最低为55.86%。两季间积温分配率水稻季最高为68.38%,小麦季最高为34.14%。季节间辐射量分配率水稻季平均为51.7%,小麦季平均为48.3%。周年积温生产效率和光能生产效率随着稻麦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播期越迟减少越显著。品质方面,迟熟中粳南粳9108的加工品质均随着播期推迟变劣而外观品质变优,中熟中粳连粳11加工品质变优而外观品质变劣。两品种蒸煮食味品质及营养品质(除中熟中粳连粳11食味值外)均随播期推迟变劣。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通过优化稻麦播栽期,选用适宜生育期水稻品种,可提高周年产量和光温资源生产效率,是提升江淮下游机插水稻–冬小麦模式生产力的有效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下游 稻麦周年 播期 温光资源 分配与利用效率
下载PDF
基于低成本RGB相机和近红外相机的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估测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志超 王建军 +3 位作者 戴晓宇 戴琪星 葛皓 孙全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8年第12期53-53,共1页
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最终产量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了化学分析法、SPAD-502叶绿素仪、高光谱分析法等方法的利弊,并重点介绍和探讨了近年来日益获得关注的通过低成本RGB相机和近红... 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最终产量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分析了化学分析法、SPAD-502叶绿素仪、高光谱分析法等方法的利弊,并重点介绍和探讨了近年来日益获得关注的通过低成本RGB相机和近红外相机估测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新方法。RGB相机和近红外相机估测叶绿素含量的精度与SPAD-502叶绿素仪和高光谱仪等专业设备相当,而且具有低成本、操作简单且便于携带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相机 近红外相机 作物叶片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基于改进U-Net++的水稻病害图像分割研究
12
作者 洪俐 刘涛 +2 位作者 孙成明 左示敏 严长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1-208,共8页
针对当前作物病害图像分割方法通用性差、精度不高导致病害识别和分级诊断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U-Net++网络的水稻病害图像分割模型。首先将使用数码相机获取的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图像进行标注、数据增强等预处理... 针对当前作物病害图像分割方法通用性差、精度不高导致病害识别和分级诊断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U-Net++网络的水稻病害图像分割模型。首先将使用数码相机获取的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图像进行标注、数据增强等预处理,构建成水稻病害数据集。其次,选取U-Net++语义分割模型,将编码器中各卷积块的双层普通卷积核替换成膨胀系数为1、2、3的3层空洞卷积,扩大网络在特征提取时的感受野,增强模型对全局信息的获取能力,提高模型的分割性能。最后,利用水稻病害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U-Net++模型对测试集分割的平均交并比为87.48%,平均精确率为92.85%,平均召回率为93.42%,平均F_(1)分数为93.12%,与原U-Net++模型相比分别提高了2.94、1.02、2.04、1.52百分点。该模型对处理病斑分布杂乱且数量较多的复杂图像也能保持很好的分割效果,有效实现了对水稻病害的像素级分割,为作物病害的精准分割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同时也为病害的自动无损识别和分级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病害 U-Net++模型 空洞卷积 语义分割
下载PDF
盐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韦还和 张翔 +8 位作者 朱旺 耿孝宇 马唯一 左博源 孟天瑶 高平磊 陈英龙 许轲 戴其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4-746,共13页
以江苏沿海滩涂主栽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淮稻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盐胁迫处理包括对照(CK,盐浓度0)、中盐(medium-salinity stress,MS,盐浓度0.15%)和高盐(high-salinity stress,HS,盐浓度0.3%)对水稻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生理特性的影响。... 以江苏沿海滩涂主栽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淮稻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盐胁迫处理包括对照(CK,盐浓度0)、中盐(medium-salinity stress,MS,盐浓度0.15%)和高盐(high-salinity stress,HS,盐浓度0.3%)对水稻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中盐和高盐胁迫均显著降低水稻产量,降幅分别为26.3%和57.7%(两品种平均);盐胁迫处理下,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显著下降。(2)盐胁迫显著降低穗长、每穗强势粒和弱势粒籽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强势粒结实率和千粒重的降幅均低于弱势粒。(3)盐胁迫下,水稻植株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重以及抽穗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但收获指数明显增加。此外,抽穗后15 d和30 d盐胁迫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4)盐胁迫降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但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和有效灌浆天数有所增加;盐胁迫提高了强势粒和弱势粒有效灌浆天数,但平均灌浆速率显著下降,其中强势粒灌浆量的降幅低于弱势粒。(5)盐胁迫下,籽粒腺苷二磷酸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成酶(SSS)、颗粒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显著下降,其中弱势粒的降幅高于强势粒。综上所述,盐胁迫下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灌浆天数有所增加,但籽粒灌浆速率及其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显著下降,致使籽粒充实度、粒重和产量显著下降,其中盐胁迫对弱势粒抑制作用大于强势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水稻 籽粒灌浆 产量
下载PDF
穗分化末期-灌浆初期干旱胁迫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景秀 周苗 +8 位作者 王晶 王岩 王旺 王开 郭保卫 胡雅杰 邢志鹏 许轲 张洪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7,共15页
【目的】研究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土壤干旱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生理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水稻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供试材料,分别在穗分化末期至籽粒灌浆初期20 d(BAH)、穗分化末期10 d(BH)与... 【目的】研究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土壤干旱对优质食味粳稻根系形态生理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水稻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南粳9108和丰粳1606为供试材料,分别在穗分化末期至籽粒灌浆初期20 d(BAH)、穗分化末期10 d(BH)与灌浆初期10 d(AH)设置轻度干旱(LD,ψsoil=−20±5 kPa)、重度干旱(SD,ψsoil=−40±5 kPa)及常规水分(CK)处理。【结果】1)在处理结束当天、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干质量与根系活力均表现为SD<LD<CK,根冠比呈相反趋势。在处理结束时,BAH时段SD、LD均与CK差异显著,除根冠比外,BH、AH时段SD与CK差异显著,LD与CK无显著差异。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BAH时期SD与CK差异显著,除根尖数外LD与CK差异不显著,BH时期SD根系部分指标与CK差异显著,AH时期水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在处理结束时、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剑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表现为SD<LD<CK,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相反趋势。在处理结束时,BAH时段SD、LD各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除Ci外SD、LD间差异也显著,BH、AH时段SD各指标均与CK差异显著,LD与CK差异不显著。在处理结束后10 d、穗后30 d与成熟期,BAH时段SD与CK差异显著,LD与CK差异多不显著,BH时段SD的Pn、Tr、Fv/Fm较CK差异显著,而AH时段各指标在水分处理间差异多数不显著。3)三处理时段下各胁迫处理间产量均表现为SD<LD<CK,BAH、BH时段不同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AH时段LD、CK间无显著差异,但二者均与SD差异显著。【结论】BAH时期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均会抑制根系生长与叶片光合能力,显著降低产量,其中轻度干旱影响较小。BH时期土壤重度干旱时,根、叶形态生理指标在处理结束后难以恢复至对照水平,AH时期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处理各指标在处理结束后能较快恢复。可见,在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水稻根系和叶片生长对穗分化末期干旱胁迫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分化末期至灌浆初期 优质食味粳稻 干旱胁迫 根系形态生理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水稻对高温逆境的响应机制及防御措施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渊 唐洋 +2 位作者 吴云飞 蒋敏 陈京都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3期1-10,共10页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和极端高温天气发生频率正在不断上升,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一定威胁。为进一步阐明水稻对高温的响应机理,本文从高温对水稻生产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水稻相关基因分子对高温的响应、应对热害的防御措施等...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和极端高温天气发生频率正在不断上升,高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构成了一定威胁。为进一步阐明水稻对高温的响应机理,本文从高温对水稻生产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水稻相关基因分子对高温的响应、应对热害的防御措施等方面归纳了水稻高温热害方向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高温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水稻响应高温的生理(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及基因分子机制,得出了水稻耐热特性是品种与环境互作形成的结论。水稻光合特性由气孔及非气孔限制因子共同影响,抗氧化进程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来实现;水稻通过激活关键基因表达,刺激体内热信号转导以提高植株的热适应性;通过完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管理监测体系、探寻创新栽培制度,多角度挖掘水稻高温防御机制。提出了今后可以将传统育种和现代育种相结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插入、重组和突变等手段,融合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分析,进而从微观的角度深入解析水稻耐高温机理并挖掘更多耐热种质资源,其次可以加强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之间的学科交叉与合作,这将有利于耐热表型的精确鉴定与关键基因的精细定位,也能帮助育种家培育拥有新基因型的耐高温水稻。研究旨在为今后开展水稻耐热育种工作和提高水稻可持续性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逆境 生产指标 生理特性 基因分子调控 防御措施
下载PDF
盐、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还和 马唯一 +10 位作者 左博源 汪璐璐 朱旺 耿孝宇 张翔 孟天瑶 陈英龙 高平磊 许轲 霍中洋 戴其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0-363,共14页
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盐害和干旱往往交织出现,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严重制约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丰产优质目标的实现。全面剖析盐、干旱胁迫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可为滨海... 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盐害和干旱往往交织出现,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严重制约了滨海盐碱地水稻丰产优质目标的实现。全面剖析盐、干旱胁迫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可为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与品质调优栽培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概述了盐、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从渗透调节、离子平衡、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系统、内源激素、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分子机制等方面阐述其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作用机制,从耐盐耐旱品种选育及栽培调控等方面提出了减轻水稻盐/干旱胁迫的调控措施,为今后深入开展水稻耐盐和干旱的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干旱 盐-旱复合胁迫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碳汇与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17
作者 蔡炜 秦缘 +3 位作者 陈浩田 林晨语 杨建昌 张伟杨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4,共8页
稻田系统作为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灌溉方式和生物质炭的施用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碳汇与碳排”的关键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稻田甲烷排放机制、稻田土壤碳汇机制以及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 稻田系统作为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灌溉方式和生物质炭的施用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碳汇与碳排”的关键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稻田甲烷排放机制、稻田土壤碳汇机制以及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碳汇与碳排”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同时,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生产与固碳减排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生物质炭 土壤碳汇 甲烷排放
下载PDF
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对稻田还原性物质和机插秧早期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程爽 邢志鹏 +3 位作者 田超 胡群 魏海燕 张洪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62-1775,共14页
针对稻麦轮作地区稻田耕整地质量不高以及还原性物质积累不利于机插秧早期生长等问题,探讨了应用一体化旱耕整泡田模式促进机插秧早期高质量生长的可行性。于2021—2022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试验基地设置3种耕整地模式:一体化旱耕整地... 针对稻麦轮作地区稻田耕整地质量不高以及还原性物质积累不利于机插秧早期生长等问题,探讨了应用一体化旱耕整泡田模式促进机插秧早期高质量生长的可行性。于2021—2022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试验基地设置3种耕整地模式: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Treatment 1,T1)、旱旋+泡田+水旋整地模式(Treatment 2,T2)、泡田+水旋整地模式(Treatment 3,T3),测定了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不同土层还原性物质含量和机插稻生长早期根系和地上部性状。结果表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以T1最高,在最低点较T2和T3分别提高19.3%~24.7%和31.6%~41.1%。不同耕整地模式显著影响了0~5 cm和5~10 cm土层内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亚铁离子和二价锰离子的含量。其中,相较于T2和T3的均值,T1在0~5 cm和5~10 cm土层内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分别降低31.9%~37.6%和22.6%~23.5%,亚铁离子含量分别降低30.5%~40.3%和25.3%~27.3%。这一结果主要与T1显著降低了0~5 cm和5~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并提高了相应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有关。机插秧根系性状(总根数、根干重、根系氧化力)和地上生长(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均以T1最高,T2次之,T3最低。相比较于T2和T3的均值,移栽后30 d条件下T1的总根数增加9.6%~32.9%,根干重增加19.5%~53.8%,根系氧化力增加27.3%~34.7%,茎糵数增加9.0%~15.4%,干物质积累量增加30.7%~44.7%。相关性分析表明,T1条件下机插秧早期的高质量生长主要是由于0~5 cm土层内还原性物质含量的降低,特别是活性还原性物质和亚铁离子含量的显著降低(P<0.05)。综上,在稻麦轮作地区应用一体化旱耕整地泡田模式有助于降低稻田土壤中还原性物质含量,促进机插秧早期高质量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秧 耕整地模式 还原性物质 秧苗生长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半糯粳稻外观品质的评价
19
作者 范鹏 杨天乐 +4 位作者 朱少龙 王志杰 张明月 魏海燕 刘国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105-3115,I0001,共12页
【目的】由于半糯米具有云雾状半透明的外观特性,目前行业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构建半糯米外观品质评价方法,并对半糯米外观品质进行等级分类,为半糯米产业的规范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参照GB/T 15682—2008《粮油检... 【目的】由于半糯米具有云雾状半透明的外观特性,目前行业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构建半糯米外观品质评价方法,并对半糯米外观品质进行等级分类,为半糯米产业的规范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参照GB/T 15682—2008《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利用人工评价方式获取半糯粳稻的外观品质评分,同时,测定半糯米的各类外观指标,包括垩白、透明度、粒型、色空间相关指标。使用皮尔森相关性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小冗余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交集特征选取方法分析垩白、透明度、粒型、色空间相关指标与半糯米外观感官评分的关系,筛选出能决定半糯米外观品质的核心指标用于构建半糯米外观评分估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最后使用此模型估测长三角地区半糯米外观品质的整体情况并按照估测分数的优劣进行等级划分。【结果】通过比较4种模型的估测精度与稳定性,发现交集特征选取方法筛选出的垩白米透明度(X_(4))、整体透明度(X_(6))、垩白度(X_(9))、L*(X_(10))这4个指标构建的半糯米外观评分估测模型Y=5.68+0.17X_(4)+0.19X_(6)-0.03X_(9)-0.12X_(10)的准确度与稳定性最高,同时,此模型包含的指标数最少,其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R^(2))为0.86,模拟均方根误差(RMSE)为0.32。在使用此模型估测长三角地区3个稻作区绝大部分半糯米的外观分后,发现长三角地区半糯米材料前20%、20%—50%、50%—90%、最后10%的外观评分范围分别是大于0.23、-0.48—0.23、-1.68—-0.48、小于-1.68,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代表半糯米外观品质的4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外。同时发现不同外观等级半糯米的粒型指标、垩白指标、透明度指标、色空间指标存在显著梯度差异,但其数值范围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结论】利用垩白米透明度(X_(4))、整体透明度(X_(6))、垩白度(X_(9))、L*(X_(10))这4个指标可以建立有效的半糯米外观估测模型:Y=5.68+0.17X_(4)+0.19X_(6)-0.03X_(9)-0.12X_(10)。参照长三角地区半糯米各外观等级的外观评分范围,可以快速通过外观估测评分确定单个半糯米材料外观的优劣情况。通过外观估测模型对半糯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兼顾半糯米不同外观表型,能够准确反映半糯米外观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半糯米 外观估测 外观特征选择 回归分析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拔节期喷施纳米锌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20
作者 陈振玲 王锐 +4 位作者 陈洁 浦佳玲 杨艳菊 张洪程 张海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968,共8页
针对稻米锌含量普遍较低的现状,本研究以南粳9108为材料,通过拔节期不同用量(0 kg/hm^(2)、0.2 kg/hm^(2)、0.4 kg/hm^(2)、0.6 kg/hm^(2)、0.8 kg/hm^(2)、1.0 kg/hm^(2))的纳米锌悬浊液叶面喷施试验,分析喷施纳米锌对水稻产量、品质... 针对稻米锌含量普遍较低的现状,本研究以南粳9108为材料,通过拔节期不同用量(0 kg/hm^(2)、0.2 kg/hm^(2)、0.4 kg/hm^(2)、0.6 kg/hm^(2)、0.8 kg/hm^(2)、1.0 kg/hm^(2))的纳米锌悬浊液叶面喷施试验,分析喷施纳米锌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喷施高剂量(0.8~1.0 kg/hm^(2))的纳米锌悬浊液可显著提高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纳米锌施用量为1.0 kg/hm^(2)时,水稻较不施纳米锌处理(CK)增产3.9%,效果显著。与CK相比,拔节期喷施0.8~1.0 kg/hm^(2)纳米锌能显著提高稻米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施用纳米锌对稻米食味值、崩解值和回复值等存在正向影响,而对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整体无显著影响。喷施纳米锌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促进锌在可食用部位的富集,提高锌的生物利用率。因此,拔节期喷施0.8~1.0 kg/hm^(2)纳米锌悬浊液有利于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实现水稻优质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锌 水稻产量 稻米品质 叶面喷施 锌生物利用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