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镜技术在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体会(苏肿经验)
1
作者 胡清 姚宇锋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23-428,共6页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存在年轻化趋势。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进展的进步,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由最初的最大范围的耐受治疗逐步转变为最小创伤的有效治疗,也逐步朝着最佳生活质量的... 近年来,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存在年轻化趋势。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进展的进步,乳腺癌的外科治疗由最初的最大范围的耐受治疗逐步转变为最小创伤的有效治疗,也逐步朝着最佳生活质量的方向发展。乳腺癌治疗不仅仅是一场与疾病的较量,也是一次对美丽与健康的追求,因而针对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上,如何兼顾患者生理治愈与心理适应是长久以来亟需解决与思考的问题。腔镜手术由于安全性高,术后美容效果好,在乳腺外科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技术风暴。笔者科室也在乳腺腔镜技术上做了许多的探索跟努力,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乳腺腔镜技术风格,该文就腔镜技术在乳腺癌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及进展做一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手术 乳腺癌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和血清中内皮细胞抑制素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建华 唐金海 +2 位作者 孟凡青 秦建伟 赵祥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内皮细胞抑制素(ES)、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乳腺癌血管生成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ES、VEGF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C);分别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试验和ELISA...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内皮细胞抑制素(ES)、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乳腺癌血管生成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ES、VEGF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C);分别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试验和ELISA测定患者乳腺癌组织和手术前、后血清ES及VEGF水平。结果:1)癌组织ES、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和59.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5)。2)手术前乳腺癌组血清ES和VEGF水平显著增高;手术3周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而ES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癌组织VEGF表达、组织和血清VEGF水平间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癌组织ES表达和血清ES水平间仅有弱的关联(P=0.06)。4)癌组织VEGF阳性和阴性组,MVC分别为37.5±10.3和22.8±8.3,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血清VEGF浓度与MVC呈正相关(P<0.0001,r=0.63);癌组织VEGF表达阴性组,血清ES与MVC显示负相关(P=0.03,r=-0.45)。结论:VEGF是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直接相关因子,而ES可能是肿瘤及其转移的血管生成负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乳腺癌 内皮细胞抑制素 VEGF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远程诊治乳腺肿瘤患者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涛 由渭平 +2 位作者 邓飞 李建 唐金海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乳腺肿瘤患者远程诊治中的价值。方法1例42岁女性患者以“无明显原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两周”入院,完善多排CT胸部平扫与乳腺3.0TMRI平扫+增强检查,获取DICOM原始影像数据输入至VisualVolume系统进行重构,三... 目的 初步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乳腺肿瘤患者远程诊治中的价值。方法1例42岁女性患者以“无明显原因发现右侧乳房肿块两周”入院,完善多排CT胸部平扫与乳腺3.0TMRI平扫+增强检查,获取DICOM原始影像数据输入至VisualVolume系统进行重构,三维可视化模型用于远程手术术前方案规划、医患沟通、实时手术指导。结果患者按照要求顺利完成影像学检查,数据符合三维重建要求,三维可视化模型清晰显示患者右侧乳头后方有一强化明显结节,边界光滑,使抽象的人体结构具体化,手术方案规划与医患沟通高效、流畅,在专家远程指导下,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家属满意。结论混合现实技术能提供个性化三维可视化模型,用于手术方案规划、医患沟通、远程手术指导,部分改变了临床诊疗模式,不但可能符合未来外科发展方向,又部分解决当下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难题,应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三维可视化 乳腺肿瘤 远程医疗
下载PDF
个案报道:基于3D打印技术的乳腺肿瘤精准手术治疗2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涛 张鹤达 +1 位作者 李建 唐金海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乳腺外科精确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例女性患者均是经查体、B超检查发现右侧乳腺有占位性病变,疑为恶性,要求手术切除。行多排CT胸部平扫、乳腺3.0TMR平扫+增强检查获得CT和MRI的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立体...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乳腺外科精确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2例女性患者均是经查体、B超检查发现右侧乳腺有占位性病变,疑为恶性,要求手术切除。行多排CT胸部平扫、乳腺3.0TMR平扫+增强检查获得CT和MRI的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立体模拟建模,而后打印,据此精准定位后手术。结果 3D重建模型能清晰地显示乳腺解剖结构、肿瘤所在的三维空间及周围血供。精准定位后完整切除肿瘤,最大限度地保全腺体组织,手术时间大为减少。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手术治疗,能够清晰显示出解剖结构,辨识肿瘤毗邻血管,避免遗漏病灶,更有效地辅助术前规划,对提升乳腺复杂手术的安全性、加快手术速度,提高手术精确性有益,在乳腺外科精确手术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精确手术 乳腺肿瘤
下载PDF
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马腾飞 韦达 赵建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1595-1597,共3页
肿瘤抑制基因(TSG)的失活是癌症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TSG失活可能是不可逆的,比如基因缺失或突变;TSG失活也可能通过表观遗传的机制,是可逆的,这为寻找更适合的治疗方法或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CpG 双核苷酸很少出现在人类基... 肿瘤抑制基因(TSG)的失活是癌症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TSG失活可能是不可逆的,比如基因缺失或突变;TSG失活也可能通过表观遗传的机制,是可逆的,这为寻找更适合的治疗方法或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CpG 双核苷酸很少出现在人类基因中,但在某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发现 CpG 保持或高于正常概率,即CpG岛,其甲基化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上起关键作用。RAS相关区域家族2A(RASSF2A)位于染色体3p21.3,这个区域被证实在一些肿瘤中频繁缺失;其中RASSF2A的表观遗传失活是重要的分子改变。最近的一些研究已陆续阐明了RASSF2A启动子甲基化在肿瘤诊断和预后中的潜在意义,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SF2A 肿瘤抑制基因 甲基化 肿瘤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建农 马国建 +2 位作者 何晓松 沈宗丽 薛开先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背景与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p53基因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材料与方法:113例大肠癌患者、13例良性大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外周血和28例健康供血员的外周血,用分层液分离含有循环肿瘤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应... 背景与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p53基因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材料与方法:113例大肠癌患者、13例良性大肠肿瘤患者术前的外周血和28例健康供血员的外周血,用分层液分离含有循环肿瘤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TRAP-ELISA法,分别检测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结果:在105例有信息的大肠癌患者中,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74.3%(78/105)和61.0%(64/105)。异常的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水平均与大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两者的联合检测提高了对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水平。p53基因异常表达还与大肠癌细胞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03)。结论:循环肿瘤细胞异常的p53基因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是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标志,两者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P53基因 端粒酶 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下载PDF
胃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并发乳糜漏的防治 被引量:2
7
作者 顾荣民 陈环球 +2 位作者 明学志 周欣 文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0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 总结胃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所致乳糜漏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 5例胃恶性肿瘤术后和 (或 )术中发现的乳糜漏的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4例病人术后并发乳糜漏 ,经保守治疗治愈。 1例术中发现淋巴液渗漏者经缝扎处理避免了术后乳... 目的 总结胃恶性肿瘤淋巴结清扫术所致乳糜漏的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 5例胃恶性肿瘤术后和 (或 )术中发现的乳糜漏的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  4例病人术后并发乳糜漏 ,经保守治疗治愈。 1例术中发现淋巴液渗漏者经缝扎处理避免了术后乳糜漏的发生。结论 全胃肠外营养 (TPN)和低脂饮食是胃恶性肿瘤术后乳糜漏保守治疗的有效措施。原发病的治疗应予重视。熟悉腹膜后淋巴系统解剖 ,尽可能避免损伤 ,在清扫淋巴结时不厌其烦的逐一结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漏 胃恶性肿瘤 术后 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 保守治疗 并发 结论 熟悉 发现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脏肿瘤76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太洪 章明 +1 位作者 李伟兵 白向君 《现代医学》 2006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治疗肝脏肿瘤76例,分析其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76例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均为有效,有效率100%。6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其中低...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治疗肝脏肿瘤76例,分析其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76例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改善,均为有效,有效率100%。6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其中低热4例,皮肤烧伤2例,经对症治疗好转。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对肝癌有效、安全可行的辅助治疗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肿瘤 疗效
下载PDF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发培 周建农 +1 位作者 尚俊清 周欣 《河北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773-775,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4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后并发慢性放射性肠炎、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和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 :2例直肠癌和 2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放疗后 (间隔 3.5~ 11个月 ... 目的 :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4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后并发慢性放射性肠炎、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和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 :2例直肠癌和 2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放疗后 (间隔 3.5~ 11个月 )因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而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均采用了短路吻合法 ,即将梗阻段小肠的远近端肠管侧侧吻合。 2例直肠癌病人术后恢复顺利。 1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早期并发旷置段小肠肠外瘘 ,另 1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 4个月并发旷置小肠肠外瘘 ,2例病人并发肠瘘后均发现存在降结肠梗阻。结论 :慢性放射性肠炎病人并发小肠梗阻时 ,可能同时合并有结肠梗阻 ,术前需要了解有无合并结肠梗阻并同时解决结肠梗阻。短路吻合术治疗后旷置的病变小肠有并发肠穿孔、肠瘘可能 ,首次手术治疗宜尽量切除梗阻段病变肠管 ,如不能切除 ,应尽量将病变肠管与消化道完全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小肠梗阻 外科治疗
下载PDF
Kraske术在直肠肿瘤保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俊清 周建农 +1 位作者 许发培 仲坚 《实用癌症杂志》 2006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Kraske经骶尾后入路手术在中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结直肠外科1997年11月-2005年11月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31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1例患者... 目的探讨改良Kraske经骶尾后入路手术在中低位直肠肿瘤保肛治疗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结直肠外科1997年11月-2005年11月应用该手术方法治疗的31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1例患者中,直肠腺癌14例,直肠类癌5例,直肠间质瘤1例,直肠腺瘤9例,增生性息肉2例。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肛门失禁病例。3例并发粪瘘(3/31,9.6%),其中2例予术后1个月痊愈,1例术后2周再次行横结肠袢式双腔造瘘术。2例直肠腺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复发(2/31,6.5%).1例追加Parks术,1例再次经肛局部扩大切除。14例直肠腺癌,T1期9例,T2期5例,无局部复发.总的5年生存率为90%。5例直肠类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1例间质瘤目前生存3年。结论改良的经骶尾后入路Kraske术为直肠中下段的各种良性和选择性的恶性肿瘤的保肛手术提供了1个安全、有效、易操作和患者易耐受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ske术 经骶尾 后入路 直肠肿瘤
下载PDF
放射性膀胱炎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1
作者 须霆 汪仪俊 杨尔火斤 《现代医学》 2004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 总结 17例接受放射性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患者接受不同外科治疗的体会 ,为今后处理放射性膀胱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17例病例均因盆腔肿瘤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 ,8例予以 5 %甲醛溶液膀胱灌注 ,有 6例予以尿路引流 ,... 目的 总结 17例接受放射性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患者接受不同外科治疗的体会 ,为今后处理放射性膀胱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17例病例均因盆腔肿瘤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膀胱炎 ,8例予以 5 %甲醛溶液膀胱灌注 ,有 6例予以尿路引流 ,6例行尿路分流手术。结果  5例予以 5 %甲醛溶液膀胱灌注者症状消失 ,肉眼血尿消失时间2~ 45d(平均 3 1.2d) ;6例尿路引流中 4例经治疗后肉眼血尿症状消失 ,时间为 5~ 2 1d(平均 16.7d) ;6例手术者均获成功 ,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膀胱炎是一种少见而较难处理的放疗后晚期并发症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出血情况选择治疗手段 ,在病情比较轻、出血量较少、发病相对缓慢时选择内科治疗和甲醛膀胱灌注及持续膀胱冲洗 ,以控制症状 ,如果不能控制 ,应及时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膀胱炎 尿路 膀胱灌注 外科治疗 肉眼血尿 体会 患者 参考依据 结论 情况
下载PDF
直肠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良恶性肿瘤(附44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尚俊清 周建农 +1 位作者 许发培 周欣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6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4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24例;经肛局部切除17例。对于3例直肠多发性病灶的患者,经腹局部扩大... 目的:探讨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44例中、低位直肠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24例;经肛局部切除17例。对于3例直肠多发性病灶的患者,经腹局部扩大切除多发性病灶1例,同时经骶尾后入路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同时经腹和经肛局部切除1例。结果:术后病理学诊断显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17例(其中多发性腺瘤1例);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11例;直肠类癌9例;直肠早期腺癌1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直肠间质瘤1例;增生性息肉4例(其中多发性息肉2例)。全组44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肛门失禁发生。在25例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患者中,2例并发粪瘘(2/25,8%),均于术后1月痊愈。经骶尾后入路局部切除的2例直肠腺瘤患者,术后1年出现复发(2/25,8%),1例追加Parks术,1例再次经肛局部扩大切除。结论:直肠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应用广泛,是保留肛门功能手术的最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CT、B超在小肝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顾荣民 陆保成 +1 位作者 蒋谦 王太洪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47-947,共1页
关键词 小肝癌 术中定位 B超 CT 外科手术 肝脏外科 肝实质 发现
下载PDF
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Meta分析
14
作者 王东风 刘伟 +4 位作者 张冬 许发培 仲坚 姚成云 孙静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 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维普、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5月,收集关于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 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 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维普、万方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3年5月,收集关于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的研究。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包括58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和8710例对照人群。纳入的结果在GG vs. AA、GA vs. AA、GG/GA vs. AA和GG vs. GA/AA基因型的比较模型中均无异质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GG vs. AA:OR=1.063,95%CI:0.888~1.273;GA vs. AA: OR=0.935,95%CI:0.867~1.009;GG/GA vs. AA: OR=0.948,95%CI:0.882~1.020;GG vs. GA/AA:OR=1.091,95%CI:0.913~1.304]。结论 EPHX1 A415G基因多态性与胃肠道肿瘤易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 基因多态性 胃肠道肿瘤 META分析 Microsomal EPOXIDE HYDROLASE 1
下载PDF
手术切除肝脏巨大肿瘤63例经验总结
15
作者 蒋谦 韦达 +3 位作者 王太洪 顾荣民 陆保成 文旭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604-605,60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脏巨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间行手术治疗63例巨大肝脏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53例),采用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阻断时间6~48分钟。结果:本组肝切除术取得较好疗效,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脏巨大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间行手术治疗63例巨大肝脏肿瘤(其中原发性肝癌53例),采用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阻断时间6~48分钟。结果:本组肝切除术取得较好疗效,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4%、36.5%和15.4%,8例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仅1例(1.59%)术后20天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如能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手术治疗肝脏巨大肿瘤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存活率
下载PDF
难治性胰体肿瘤诊治体会
16
作者 文旭 陆保成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胰体肿瘤 影像学检查 外科治疗 肿瘤浸润
下载PDF
肿瘤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平台的发展和应用
17
作者 赵建华 唐金海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前肿瘤的药物治疗仍主要依据各种用药指南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同样病症的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药物后常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差异,副作用亦千差万别,这一直是困扰临床用药并影响肿瘤治愈率的重大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人类基因组研究... 目前肿瘤的药物治疗仍主要依据各种用药指南和医生的临床经验。同样病症的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药物后常表现出明显的疗效差异,副作用亦千差万别,这一直是困扰临床用药并影响肿瘤治愈率的重大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人们期望药物基因组学的应用能真正崛起解决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研究平台 肿瘤 分子生物学技术 人类基因组 临床经验 用药指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乳房肿瘤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
18
作者 王加凤 旷玉明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乳腺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方法。术前护理干预组80例病人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的方法。结果术前护理干...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乳腺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方法。术前护理干预组80例病人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护理干预的方法。结果术前护理干预组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恶心呕吐 乳腺肿瘤
下载PDF
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19
作者 杨尔炘 汪仪俊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报告 10例外院误诊为膀胱肿瘤的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治情况。 7例放射性膀胱炎引起大量血尿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 7例均行膀胱内血块清除及膀胱造口术 ,其中 1例加膀胱动脉栓塞术(用介入... 目的 :探讨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报告 10例外院误诊为膀胱肿瘤的放射性膀胱炎的诊治情况。 7例放射性膀胱炎引起大量血尿的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 7例均行膀胱内血块清除及膀胱造口术 ,其中 1例加膀胱动脉栓塞术(用介入法 ) ;另 1例后改行膀胱腹壁造口术。结果 :10例均排除膀胱肿瘤 ,诊断为放射性膀胱炎。 7例膀胱大出血得到控制。随访 1~ 6年 ,本组 10例均健在。结论 :有盆腔放疗病史者 (特别是宫颈癌 )引起膀胱病变应考虑放射性膀胱炎的可能 ,并作相应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膀胱炎 放射治疗 外科手术 诊断
下载PDF
miR-181a在实体瘤及血液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滢 吴建中 +4 位作者 马蓉 曹海霞 井昶雯 王卓 唐金海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miRNAs是一种参与转录后调控的非编码小RNA,其可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区结合负性调控靶基因。但由于其与靶基因具有低互补性,造成一个miRNA可以对应多个靶基因。因此,miRNAs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错综复杂的作用。论文讨论近年来mi... miRNAs是一种参与转录后调控的非编码小RNA,其可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区结合负性调控靶基因。但由于其与靶基因具有低互补性,造成一个miRNA可以对应多个靶基因。因此,miRNAs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错综复杂的作用。论文讨论近年来miR-181a在实体瘤及血液恶性肿瘤病理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旨在揭示miR-181a与实体瘤及血液恶性肿瘤间复杂的反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1a 肿瘤 基因表达 调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