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超早期神经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5
1
作者 马灿灿 张熙斌 +6 位作者 徐耀 徐俊 李晓波 李军 陈蓓蕾 景坚 陈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神经康复对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脑科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 目的探讨超早期神经康复对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脑科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接受正规神经康复治疗方案。2组患者于溶栓前、溶栓6h、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4d和30d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估;于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4d和30d分别进行Fugl-Meyer运动评估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并记录并发症及继发障碍发生的情况。结果 2组溶栓6h、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14d和30dNIHSS评分明显低于溶栓前(P<0.01)。2组康复治疗14d和30dFMA、BBS、MB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康复治疗30d 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FMA、BBS、M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肩痛1例,对照组坠积性肺炎2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肩痛2例,肩手综合征1例,治疗组并发症和继发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vs 24.0%,P<0.05)。结论静脉溶栓联合超早期神经康复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效减少并发症及继发障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康复
下载PDF
2例烟雾病患者行颞浅动脉颅内转移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苏 蔡桂兰 +2 位作者 周萍 朱红梅 万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6期155-157,共3页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远端及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伴脑底部和软脑膜烟雾状、细小血管形成。目前烟雾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头颈部感染...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颈内动脉远端及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伴脑底部和软脑膜烟雾状、细小血管形成。目前烟雾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头颈部感染、头颈部放射治疗史及多基因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脑出血、脑缺血、癫痫,具有很高的致残率、死亡率,目前无有效的内科治疗方法,外科治疗主要通过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障碍和降低以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外血管重建 颅内转移 烟雾状 大脑前动脉 颞浅动脉 颈内动脉 放射治疗史 脑血流动力学 闭塞性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床上排尿困难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柏基香 王存祖 +1 位作者 苏雪晴 王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92-93,共2页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绝大多数是由脑动脉瘤引起,SAH患者出血后7-14 d为纤维蛋白酶活性最高峰,易使破裂口的血块溶解,任何能使血压增高的因素均容易诱发颅内再出血。颅内再出血是SAH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81%发生在SAH后的1个...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绝大多数是由脑动脉瘤引起,SAH患者出血后7-14 d为纤维蛋白酶活性最高峰,易使破裂口的血块溶解,任何能使血压增高的因素均容易诱发颅内再出血。颅内再出血是SAH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81%发生在SAH后的1个月内,所以SAH患者要求在出血后4-6周内绝对卧床休息,必须床上排尿、排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排尿 排尿困难 护理
下载PDF
脑动脉瘤夹闭术引流管的围术期优质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芳元 叶玉梅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7期149-149,共1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引流管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7年间的100例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引流管的围术期优质...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引流管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7年间的100例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引流管的围术期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合理的引流管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明显减少脑动脉瘤夹闭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夹闭术 引流管 优质护理
下载PDF
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5
作者 王菁菁 陈芳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216-217,共2页
探讨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入院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 探讨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入院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Barthel 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知识-社会-心理照护
下载PDF
超早期活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媛 蔡桂兰 +3 位作者 谢萍 吴苏 王菁菁 戴玉春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7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活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标准急性脑梗死护理,... 目的探讨超早期活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标准急性脑梗死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超早期活动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干预14 d或出院时以及3个月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结果至随访期末,2组均未出现患者死亡。试验组有2例神经功能缺损进展,1例梗死复发,1例颅内出血;对照组有2例神经功能缺损进展,2例梗死复发,1例颅内出血;2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5(8.20%)例发生并发症,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干预14 d或出院时及3个月后ADL、S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活动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中是安全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活动 脑梗死 安全性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下载PDF
血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半年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洪果 吕亚星 +3 位作者 王韧 赵媛媛 宋志伟 李晓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患者半年预后的价值。方法将105例AIS机械取栓患者根据半年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5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患者半年预后的价值。方法将105例AIS机械取栓患者根据半年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5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手术时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及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梗死组与后循环梗死组手术时间、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闭塞组与大脑中动脉闭塞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NLR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患者半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NLR判断急性脑梗死取栓半年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当最佳临界值为4.685时,其约登指数为0.565,敏感度为74.50%,特异度为82.00%,95%CI为0.662~0.855。手术时间判断急性脑梗死取栓半年预后的AUC为0.623,当最佳临界值为81.500 min时,其约登指数为0.245,敏感度为74.50%,特异度为50.00%,95%CI为0.516~0.731。结论血浆NLR的升高对AIS机械取栓半年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下载PDF
房颤患者易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何佳娓 姜超(综述) 李晓波(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121-1123,共3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1]。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显示,卒中是造成我国寿命年损失的第一位病因。《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提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1]。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显示,卒中是造成我国寿命年损失的第一位病因。《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提到,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仍为脑卒中,约有3/4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缺血性卒中 预测 综述
下载PDF
1例PRKN基因突变导致的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佳娓 殷梦媚 李晓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05-108,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肉强直、姿势异常,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好发于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可在环境和遗传基因的影响下发病,约5%的患者为基因突变发病。目前,国内有关常染色体隐...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行动迟缓、肌肉强直、姿势异常,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好发于6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可在环境和遗传基因的影响下发病,约5%的患者为基因突变发病。目前,国内有关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的病例报告较少。本研究报告1例由PRKN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型帕金森病2型的病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基因特点及诊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突变 染色体 遗传 肌张力障碍 左旋多巴
下载PDF
多模态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丹丹 袁晓红 +2 位作者 董伦 魏民 唐维婕 《现代医学》 2020年第10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探讨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利用多模态监测联合颅内压(IC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对病情的评估、两者的关系及两者联合监测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1月至12月我院脑科中心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 目的:探讨关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利用多模态监测联合颅内压(IC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对病情的评估、两者的关系及两者联合监测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1月至12月我院脑科中心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依据格拉斯哥评分(GCS)分为重度组(10例)和特重度组(20例)。ICP探头于术中植入,术后采用ICP联合BIS监测,对该监测方法的相关护理观察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探讨总结。同时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合文献及临床实际应用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ICP联合BIS监测的护理要点,并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组术后24 h和72 h的ICP值均低于特重度组,BIS值均高于特重度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 ICP值与BIS值呈负相关(r=-0.446,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受伤程度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P、BIS值对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都有很好的价值,同时应多关注老年、有吸烟史及受伤程度重的患者,这对临床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也具有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监测 颅内压 脑电双频指数 重型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路易体痴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顾小花 徐俊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5年第6期576-581,共6页
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第二常见的老年期痴呆。近年来,DLB的临床特征、早期诊疗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对DLB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路易体痴呆 生物标志物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