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夜间手术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董雪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27-828,共2页
围术期不良事件(perioperative adverse events, PAEs)一直是围术期医学关注的重点。有研究[1-2]认为,夜间手术影响PAEs,原因可能与夜间手术的类型、医护人员数量减少和睡眠不足、夜间患者病情较重、生物昼夜节律变化等密切相关。本文... 围术期不良事件(perioperative adverse events, PAEs)一直是围术期医学关注的重点。有研究[1-2]认为,夜间手术影响PAEs,原因可能与夜间手术的类型、医护人员数量减少和睡眠不足、夜间患者病情较重、生物昼夜节律变化等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夜间手术影响PAEs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减少PAEs的发生提供参考。夜间手术对PAEs的影响目前,关于夜间手术的具体定义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不足 具体定义 围术期医学 不良事件 生物昼夜节律 医护人员 PAES
下载PDF
全麻机械通气期间呼气末正压影响因素与个体化实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声明 袁田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1-663,共3页
全麻机械通气期间,如何合理设置呼吸参数,避免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已经成为麻醉学研究的热点。全麻机械通气期间,肺保护性通气(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LPV)已被证明对健康肺患者有益[1]。作为LP... 全麻机械通气期间,如何合理设置呼吸参数,避免通气相关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已经成为麻醉学研究的热点。全麻机械通气期间,肺保护性通气(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LPV)已被证明对健康肺患者有益[1]。作为LPV的重要组成部分,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被认为是最小化肺组织动态应变的最重要措施[2]。全麻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对PEEP的需求因人而异,符合患者个体生理的PEEP会产生更大的肺保护效应[3]。目前,临床工作中提出多种个体化PEEP实施方法。本文旨在简要阐述PEEP的影响因素与个体化PEEP实施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 PEEP 麻醉学 肺保护 动态应变 呼吸参数 肺损伤
下载PDF
围术期机械通气/肺保护性通气再认识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宇娟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5,共4页
全球每年约有3.13亿人需接受大型外科手术[1],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s)是术后最常见的中期并发症。近期一项涉及了29个国家的大型观察性研究发现,9413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有2670例(28.36%)出现PPCs... 全球每年约有3.13亿人需接受大型外科手术[1],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PPCs)是术后最常见的中期并发症。近期一项涉及了29个国家的大型观察性研究发现,9413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中有2670例(28.36%)出现PPCs风险增加,严重PPCs的发生率达2.8%[2],即使是轻微的PPCs也与患者术后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密切相关[3]。因此,努力减少PPCs对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察性研究 术后肺部并发症 肺保护性通气 外科手术 机械通气 PULMONARY 围术期 PPC
下载PDF
超声评估膈肌功能在预测机械通气脱机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董雪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28-1230,共3页
临床上机械通气常应用于呼吸衰竭、危重症患者以及全麻手术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对于需脱离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来说,确定合适的拔管时机对其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过早的拔管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甚至再插管等不良结果,而延迟拔管使... 临床上机械通气常应用于呼吸衰竭、危重症患者以及全麻手术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对于需脱离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来说,确定合适的拔管时机对其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过早的拔管会导致患者呼吸衰竭,甚至再插管等不良结果,而延迟拔管使患者气管阻塞、气管狭窄引起肺炎,进而预后较差。因此,确定合适的拔管时机仍然是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功能 拔管后 机械通气 应用进展
下载PDF
二甲双胍单次和多次给药对大鼠机械通气性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颜克实 王伟伟 +3 位作者 余鑫 陆大浩 戴晨 高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3-35,39,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单次和多次给药对大鼠机械通气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组(MV组)、机械通气+单次二甲双胍组(MET组)、机械通气+多次二甲双胍组(M-MET组)。C组气管...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单次和多次给药对大鼠机械通气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机械通气组(MV组)、机械通气+单次二甲双胍组(MET组)、机械通气+多次二甲双胍组(M-MET组)。C组气管插管后保留自主呼吸,不行机械通气;MV组、MET组和M-MET组均行机械通气。MET组实验前喂食二甲双胍500 mg/kg,M-MET组实验前连续4周喂食二甲双胍500 mg/(kg·d)。机械通气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上清液的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用试剂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C组海马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另3组病理学损伤严重,MET组损伤较MV组明显减轻,M-MET组病理学改变介于MET组与MV组之间。与C组相比,MV组、MET组、M-MET组的IL-6、TNF-α、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V组相比,MET和M-MET组IL-6、TNF-α、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ET组相比,M-MET组IL-6、TNF-α和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减轻机械通气诱发的大鼠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通路和氧化应激有关,且单次给药的效果优于多次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机械通气 脑损伤 炎症 大鼠
下载PDF
罗哌卡因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勇 黄天丰 +4 位作者 高巨 葛亚丽 张扬 夏德国 于大朋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TKA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三组均行0.4%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分别采用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罗哌卡因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效果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TKA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三组均行0.4%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H组)、0.375%罗哌卡因(M组)和0.25%罗哌卡因(L组)。于术后8、12、24和48h时评估动态VAS疼痛评分。于术后12、24、48h时评价患肢运动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和术后6、24和48h血清TNF-α和IL-8浓度。结果术后8、12和24h,M组和H组动态VAS疼痛评分低于L组(P<0.05)。术后12h,H组患肢改良Bromage评级高于M组和L组(P<0.05)。三组术后血清TNF-α和IL-8浓度均较术前升高(P<0.05)。L组术后6、24及48h血清TNF-α和IL-8浓度高于M组和H组(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联合0.4%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可为TKA患者提供充分的术后镇痛效果,且对运动功能影响小,有利于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股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远隔缺血预处理在多脏器损伤保护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孟宪策 徐冲 +3 位作者 张野 王德莉 葛亚丽 高巨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指在远隔器官如肢体实施短暂的缺血预刺激,提高其他重要靶器官对随后的致死性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同时产生保护重要器官的作用。动物研究已证实RIPC可减轻多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 远隔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指在远隔器官如肢体实施短暂的缺血预刺激,提高其他重要靶器官对随后的致死性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同时产生保护重要器官的作用。动物研究已证实RIPC可减轻多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关注RIPC在保护远端器官损伤中的应用,并证实其在复杂心脏手术、腹主动脉瘤切除术、肾移植手术等发挥一定程度的重要脏器保护作用,减轻高危手术患者的神经元、肠和肺的损伤等。RIPC有望成为未来改善重要靶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膈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器官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