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栓性疾病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阮长耿 施菊妹 +3 位作者 戴克胜 高维强 王迎春 白霞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多态性分布频率的确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的调查采用病例-... 目的研究我国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多态性分布频率的确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的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①我国人群GPIb α中HPA-2a和HPA-2b的杂合率为4.5%,R/S多态性两等位基因的比值为0.486∶0.514,在我国汉彝傣三个民族的人群中,GPIb α基因内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只出现一次重复(D)和二次重复(C)两种等位基因,而且VNTR多态性不是中国汉族人群易患脑血栓(AIS)的危险因素;②GPIa基因内C807T多态性的杂合率为41%,807T纯合子在AIS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OR=11.0),尤其在≤60岁的AIS患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更明显(P<0.001,OR=17.8);③中国汉族人及彝族、傣族人vWF基因均有Sma Ⅰ多态性位点,其杂合率分别为49%、47%和46%。汉族人群VNTR和G2805A多态性的杂合率分别为79.4%和39%。其中Sam Ⅰ多态性还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CC纯合子使患脑梗的危险度提高了3.29倍(OR=3.29,95%CI:1.54~7.01,0.01>P>0.001)。结论我国人群血小板GP和vWF基因多态性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GPIa 807T和vWF Sma Ⅰ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AIS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疾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基因多态性 流行病学 分子生物学 脑梗死
下载PDF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形态学及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唐晓文 吴德沛 +3 位作者 薛永权 朱明清 陆定伟 阮长耿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85-687,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 (CML BC)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MIC)特征。方法 对 31例CML BC患者骨髓涂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分析 ,采用微量全血法及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采用直接法或短期培...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 (CML BC)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MIC)特征。方法 对 31例CML BC患者骨髓涂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分析 ,采用微量全血法及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采用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免疫分型结果显示 :急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2 3例占 74 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5例占 16 1%,均为B系ALL ,其中 4例同时伴有髓系表达 ;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 1例 ,B系和髓系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AMLL) 2例。 31例CML BC中 2 1例 (6 7 7%)的急变患者CD+ 3 4 ,其中 4 /5 (80 0 %)ALL ,15 /2 3(6 5 2 %)AML ,2 /2AMLL均为CD+ 3 4 。AML急变患者中具有CD7和CD3 4 共表达者为 8/2 3(占 34 8%)。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 ,14 /2 7(5 1 9%)的急变期患者出现Ph染色体以外的附加核型异常 ,其中有 +8(3/14 ) ,+Ph(3/14 ) ,i(17q) (2 /14 ) ,Y染色体丢失 (1/14 )及复杂易位 (5 /14 )。结论 CML BC是一干细胞疾病 ,原始细胞分化阻滞在早期阶段 ,故预后差。MIC分型在CML BC诊断 ,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变期 形态学 免疫学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高维强 阮长耿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研究进展 诊断 发病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伴t(1;7)易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申咏梅 薛永权 +4 位作者 李建勇 潘金兰 吴亚芳 过宇 陆定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通过对 5例伴有 t(1;7)易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进行研究 ,并进一步确定易位染色体着丝粒的组成和来源。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 ,应用 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目的 通过对 5例伴有 t(1;7)易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进行研究 ,并进一步确定易位染色体着丝粒的组成和来源。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 ,应用 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应用荧光素 Spectrum Red标记的 1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α卫星 DNA探针和荧光素 Spectrum Green标记的 7号染色体着丝粒特异性α卫星 DNA探针 ,对其中 3例患者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结果  5例患者均有 t(1;7)易位。双色 FISH显示其中 3例患者 t(1;7)易位所致衍生染色体的着丝粒均由红绿两个信号融合而成。结论 双色 FISH证实 MDS患者 t(1;7)易位染色体着丝粒由 1号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易位 着丝粒 细胞遗传学 MDS
原文传递
伴有ins(8;21)(q22;q22.1q22.3)髓系白血病的荧光原位杂交研究
5
作者 吴亚芳 薛永权 +7 位作者 白淑潇 张俊 姚利 王勇 仇惠英 沈娟 潘金兰 马勤芬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 对1例临床诊断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方法将患者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AML1-ETO双色双融合探... 目的 对1例临床诊断为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方法将患者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AML1-ETO双色双融合探针、8号和21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21号染色体亚端粒探针分别进行3种FISH分析;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AML1-ETO融合转录本。结果核型分析显示46,XX,ins(8;21)(q22;q22.1q22.3)[7]/46,XX[3];FISH分析证实ins(8;21)(q22;q22.1q22.3);RT-PCR分析检出AML1-ETO融合转录本。结论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分型标准,此例应重新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FISH和RT—PCR在证实ins(8;21)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8 21) 急性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29例20q-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钱军 薛永权 +4 位作者 过宇 陆定伟 吴亚芳 潘金兰 虞斐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临床特片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一例儿童单体7综合征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
7
作者 钱军 林江 +2 位作者 吴亚芳 潘金兰 薛永权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6-336,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单体7综合征 遗传学 临床表现 病例报告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