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1
作者 余晓峰 钱凯 +2 位作者 王大鹏 陈延国 肖国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81-83,共3页
分析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东台市人民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 分析神经介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东台市人民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MSE评分、Vmin、Qmin、D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神经介入与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恢复认知功能,增加血流速度,提高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睡眠障碍 被引量:4
2
作者 熊康平 刘春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前,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以及姿势步态异常等已为临床所熟悉;其非运动症状也逐渐引起重视,而非运动症状中的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是导致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的三大原因,其中以睡眠... 目前,帕金森病(PD)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以及姿势步态异常等已为临床所熟悉;其非运动症状也逐渐引起重视,而非运动症状中的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是导致患者生活能力降低的三大原因,其中以睡眠障碍最为显著。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就诊时的主诉多为运动症状给其带来的困扰,而较少倾诉所存在的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 运动迟缓 静止性震颤 步态异常 肌肉强直 精神障碍 生活能力
下载PDF
苯丙胺CPP重现实验中c-fos和p-CREB在大鼠纹状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媛 邢淑华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研究苯丙胺致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偏爱重现实验中纹状体c-fos和p-CREB的表达。方法:采用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1)苯丙胺2·0mg·kg-1可使大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氢化可的松10mg·kg-1可使已消失的条件性... 目的:研究苯丙胺致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偏爱重现实验中纹状体c-fos和p-CREB的表达。方法:采用行为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1)苯丙胺2·0mg·kg-1可使大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氢化可的松10mg·kg-1可使已消失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重现;(2)苯丙胺可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纹状体的c-fos和p-CREB的高水平表达;(3)在氢化可的松诱发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重现实验中,氢化可的松组在纹状体有c-fos和p-CREB的高水平表达。结论:c-fos和p-CREB蛋白表达参与了苯丙胺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重现效应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 条件性位置偏爱 纹状体 C—fos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行为学 免疫组化技术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学中的作用
4
作者 周媛 李洁 刘春风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5年第5期211-214,共4页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小胶质细胞激活在帕金森病发病学中的作用。多种原因激活小胶质细胞后,通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机制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美满霉...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小胶质细胞激活在帕金森病发病学中的作用。多种原因激活小胶质细胞后,通过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机制引起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美满霉素、地塞米松、纳洛酮、水飞藜素以及COX-2抑制剂等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此类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的药物有可能成为帕金森病神经保护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帕金森病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药物 小胶质细胞激活 发病学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COX-2抑制剂 氧化应激损伤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脂多糖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学忠 白龙梅 +3 位作者 杨亚萍 周媛 刘康永 刘春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浓度脂多糖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在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0、0.1、10.0mg/L脂多糖作用24h,收集条件培养液。采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和人成纤维生长因子促进孕12d...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浓度脂多糖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在第3代星形胶质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0、0.1、10.0mg/L脂多糖作用24h,收集条件培养液。采用L-抗坏血酸-2-磷酸酯倍半镁盐和人成纤维生长因子促进孕12d的SD大鼠中脑前体细胞扩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阿糖胞苷抑制胶质细胞的增殖,建立高比例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纯神经元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Transwell双室培养系统建立星形胶质细胞和纯神经元共培养体系,观察脂多糖、条件培养液和星形胶质细胞对纯神经元体系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及酪氨酸羟化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脂多糖对纯神经元体系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损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与单用脂多糖比较,条件培养液显著升高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其中0.1mg/L脂多糖刺激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能力最强,其次为10.0mg/L组,最后为0mg/L组。与条件培养液组比较,共培养体系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能力更高,其中0.1mg/L脂多糖干预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存活能力最强,随后依次为10.0mg/L、0mg/L、20.0mg/L脂多糖。多巴胺能神经元表达酪氨酸羟化酶mRNA的变化类似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变化。结论脂多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损伤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适度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过度激活则削弱了这种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类 多巴胺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经颅脑超声黑质强回声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星 赵君焱 +7 位作者 曹娴 黄婷婷 张迎春 刘晶 徐莹莹 周旭平 刘春风 罗蔚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8-293,共6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经颅脑超声(TCS)黑质强回声(TCS^+)的临床特征,探索TCS^+的保护性及其危险因素,为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门诊及病房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的214...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经颅脑超声(TCS)黑质强回声(TCS^+)的临床特征,探索TCS^+的保护性及其危险因素,为帕金森病的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门诊及病房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的214例患者,按照TCS结果分为TCS^+组与黑质回声正常(TCS^-)组。对比分析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起病形式、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在TCS^+与TCS^-组之间的差异。对可能影响TCS^+的因素,即性别、发病年龄、起病形式、病程、血尿酸、UPDRSⅢ评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14例帕金森病患者中TCS^+的阳性率为58.88%(126/214),男、女帕金森病患者的TCS^+阳性率分别为69.29%(88/127)、43.68%(38/87)。TCS^+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男性老年发病组76.39%(55/72)、男性中年发病组60.00%(33/55)、女性老年发病组48.00%(24/50)、女性中年发病组37.84%(14/37)。(2)男性患者的TCS’阳性率高于女性(χ^2=13.990,P=0.000),尤其在老年患者中,男性患者TCS’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χ^2=12.774,P〈0.001)。老年发病组的TCS^+阳性率高于中年发病组(χ^2=4.046,P=0.044);在男性患者中,同样发现老年发病组的TCS^+阳性率高于中年发病组(χ^2=3.936,P=0.047),而女性组中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老年发病组与中年发病组中,男性患者TCS^+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女性。(3)在TCS^+组,起病方式主要为强直,而在TCS^-组则主要为震颤起病。强直组的TCS^+阳性率显著高于震颤强直组(χ^2=5.968,P=0.015)。(4)TCS^+与TCS^-组的UPDRS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TCS^+的独立保护因素有:性别(OR=0.273,95% CI 0.141~0.529,P〈0.01)、血尿酸(OR=0.994,95%CI 0.990~0.999,P=0.017);独立危险因素有:发病年龄(OR=2.253,95%CI 1.194—4.252,P=0.012)、病程(OR=1.128,95%CI1.026—1.241,P=0.013)。结论发病年龄晚、病程长、血尿酸水平低的男性帕金森病患者TCS^+的发生率更高,起病形式和运动症状严重程度则与TCS^+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迟发性脑病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召玺 曹勇军 +2 位作者 张慧 赵合庆 刘春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0-800,共1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反应迟钝伴行走不稳1d”于2011年4月4日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4年余,口服降糖药,未定期监测血糖。患者曾于2011年3月16日因头晕、恶心、意识恍惚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 迟发性脑病 中毒后 重症监护病房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 临床资料 行走不稳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秦晓凌 辛在娥 +4 位作者 李雪 李再利 刘学奎 罗蔚锋 刘春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7-612,共6页
目的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观察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并长期随访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期1~3期)108例,利用帕金森病非运动... 目的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问卷调查,观察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并长期随访的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Hoehn-Yahr分期1~3期)108例,利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Non-Motor Symptom Scale, PD-NMSS)和自主神经量表(the Scale for Outcomes in Parkinson′s Disease for Autonomic Symptoms, SCOPA-AUT)中有关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共7项(味觉异常、吞咽困难或呛咳、流涎、易饱或早饱、便秘、便溏、大便失禁)及另外增加的5项消化系统相关症状(无食欲、口干、口腔疼痛、恶心、呕吐5项)共12项症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我院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76名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结果帕金森病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8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消化系统相关症状中,常见口干64例(59.26%)、便秘53例(49.07%)和味觉异常40例(37.04%);其次为无食欲35例(32.41%)和早饱感26例(24.07%);再次为吞咽困难20例(18.52%)、恶心11例(10.19%)、流涎10例(9.26%)、口腔疼痛7例(6.48%)、呕吐4例(3.70%)、便溏1例(0.87%)、大便失禁0例。76名对照的消化系统相关症状中味觉异常13例(17.11%)、早饱感6例(7.89%)、无食欲6例(7.89%)、恶心5例(6.58%)、流涎3例(3.95%)、口腔疼痛1例(1.32%),其余症状为0。两组比较,便秘(χ^2=52.390,P<0.01)、口干(χ^2=69.050,P<0.01)、早饱感(χ^2=8.128,P=0.004)、无食欲(χ^2=16.010,P<0.01)、味觉异常(χ^2=8.642,P=0.003)和吞咽困难(χ^2=15.790,P<0.01)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男性对于便秘(95%CI 1.371~7.495,OR=3.205)、早饱感(95%CI 4.227~282.913,OR=34.582)、味觉异常(95%CI 6.620~88.942,OR=24.260)、吞咽困难(95%CI 2.784~88.475,OR=22.906)有影响,其他如年龄、体重指数、病程、运动症状分型对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发生无影响。结论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消化系统相关症状以口干、便秘、味觉异常、无食欲、早饱感、吞咽困难多见,可能为其特有症状。男性是味觉异常、吞咽困难、早饱感和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原文传递
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及感染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石向群 包仕尧 王运良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98-499,共2页
通过观察伴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实施鼻饲肠内营养(ENS)支持后感染性并发症、营养状况恶化程度及吞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损病情的变化,旨在对该方法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治疗作用进行评估.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鼻饲肠内营养支持 吞咽功能 感染
原文传递
亨廷顿病一家系的IT15基因、头颅磁共振成像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娴 王祖峰 +6 位作者 李利 周旭平 罗蔚锋 范国华 林芳 张迎春 刘晶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6-500,共5页
目的 探讨亨廷顿病一家系的IT15基因、头颅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亨廷顿病一家系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巢式PCR方法对其IT15基因含CAG重复序列部分进行扩增,对先证者进行头颅CT、MRI和经颅超声检查,在先证者死亡后取得家属的知... 目的 探讨亨廷顿病一家系的IT15基因、头颅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亨廷顿病一家系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巢式PCR方法对其IT15基因含CAG重复序列部分进行扩增,对先证者进行头颅CT、MRI和经颅超声检查,在先证者死亡后取得家属的知情同意,行尸体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2例亨廷顿病患者IT15基因CAG重复数均>40.先证者早期头颅CT显示脑萎缩,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池增宽、加深.后期头颅MRI显示全脑萎缩,并出现裂隙征样及蜂鸟征出现.经颅超声发现黑质呈均匀分布的低回声,双侧丘脑水平可见豆状核呈稍强回声.尸体解剖发现全脑萎缩,脑室明显扩大.病理结果示大脑皮质外层、尾状核和壳核内神经细胞减少,胶质细胞增生.结论 亨廷顿病患者的IT15基因含异常扩展的CAG重复序列,头颅MRI、脑部病理学改变分别以脑萎缩(尤其是额、颞、顶叶,尾状核、壳核和中脑)和胶质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廷顿病 神经组织蛋白质类 磁共振成像 萎缩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沁 黄江 +1 位作者 刘春风 罗蔚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1,共5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及缺失相关。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除了其典型运动症状(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之外,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视网膜结构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患者 运动迟缓 静止性震颤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脂多糖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释放致炎因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媛 李洁 刘春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6-407,共2页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致炎因子 脂多糖 细胞增殖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disease 小胶质细胞 细胞激活 炎症反应 游离钙离子
原文传递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磁共振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娟 王琦 +2 位作者 毛礼炜 沈钧康 李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3期434-436,共3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illal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涵盖了与血管性病因相关的所有认知功能变化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 imaging,MRI)是研究和评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疾病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illal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涵盖了与血管性病因相关的所有认知功能变化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 imaging,MRI)是研究和评价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学、疾病进展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就MRI在VCI中的研究和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磁共振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患者的同胞和配偶非运动症状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姜冰 张新江 +2 位作者 王英歌 张羽 王兆霞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87-793,共7页
目的 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前驱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同胞及配偶无典型运动症状,我们欲探究他们是否有帕金森病前驱症状.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98例、他们的同胞256... 目的 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的重要前驱症状,帕金森病患者的同胞及配偶无典型运动症状,我们欲探究他们是否有帕金森病前驱症状.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98例、他们的同胞256名、87名帕金森病患者的配偶以及对照250名.采用各种量表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评估,包括抑郁情绪、焦虑情绪、认知功能、睡眠状况、便秘、日间嗜睡、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不宁腿综合征(RLS)、主观嗅觉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同胞组有更多的焦虑(OR=3.06,95%CI1.86~5.05,P<0.01)、抑郁(OR=2.16,95%CI 1.16~4.04,P=0.01)、RBD(OR=3.83,95%CI1.79~8.19,P<0.01)和主观嗅觉障碍(OR=4.48,95%CI 2.02~9.90,P<0.01),便秘、认知障碍、睡眠障碍、日间嗜睡、RLS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偶组中轻度抑郁(OR=2.58,95%CI 1.07~6.20,P=0.03)较明显,其余各项非运动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同胞更容易有帕金森病前驱症状,推测可能与共同的基因背景或者早期生存环境相关.帕金森病患者的配偶无明显非运动症状,可以推断帕金森病的发病与成人后家庭生活环境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同胞 配偶 非运动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