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学科整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探析——以情境教学法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蕾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年第8期2-4,共3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和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整合听、说、读、写活动,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跨学科整合”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和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整合听、说、读、写活动,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跨学科整合”的育人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并且诸多教学尝试均表明跨学科整合有利于提升学科“教”与“学”的实效性。基于此,文章以新课标的贯彻实施作为研究背景,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作为举例依据,以情境教学法为例,依照“语文学科+跨学科元素”的思路,将语文学科作为中心学科,整合多种学科元素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旨在优化课程内容组织,提升语文学科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跨学科整合 情境教学法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学科融合视域下的美术学科立体绘本教学探索——以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认识中国画”为例
2
作者 汤徐怀 《求知导刊》 2024年第25期101-103,109,共4页
学科融合视域下,美术教育不再是孤立的艺术实践,而是能够通过与文学、历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结合,打破传统学科的边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指引学生以创造性的视角审视周围环境,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立体绘本教学致力于将文字和... 学科融合视域下,美术教育不再是孤立的艺术实践,而是能够通过与文学、历史、科技等领域的深度结合,打破传统学科的边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指引学生以创造性的视角审视周围环境,逐渐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立体绘本教学致力于将文字和图像的叙事方式相结合,利用物理特性激发学生对三维结构的探索热情,拓展其艺术感知范围,为美术学科融合开辟了全新空间。以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认识中国画”为例,探讨了学科融合视域下的美术学科立体绘本教学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融合 小学美术 立体绘本教学
下载PDF
画数学,助力思维拔节
3
作者 刘慧 《求知导刊》 2024年第22期71-73,共3页
画数学中的“画”指的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蕴含渗透着几何直观。从对比、实践、辨析三个角度阐述了将“画”运用于数学解题,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并配以具体实例,剖析了“画”如何帮助学生开拓思维,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旨在通过... 画数学中的“画”指的是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蕴含渗透着几何直观。从对比、实践、辨析三个角度阐述了将“画”运用于数学解题,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并配以具体实例,剖析了“画”如何帮助学生开拓思维,解决具体数学问题,旨在通过“画”,使每一位学生的“想”跃然纸上,助力学生的思维拔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数学 数学思维 几何直观 小学数学
下载PDF
小学劳技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玲 《华夏教师》 2019年第36期16-16,共1页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我国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劳动与技术课程 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玲 《教师》 2018年第36期106-107,共2页
劳动与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就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进行研究,首先从课程价值和指导思想两方面出发,阐述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意... 劳动与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基于此,文章就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进行研究,首先从课程价值和指导思想两方面出发,阐述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方面阐述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培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劳动与技术 创新精神
下载PDF
批注式阅读,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蕾 《华夏教师》 2023年第9期76-78,共3页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阅读中进行批注,可以实现与作者、文本、自身的对话,提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批注,实现更高效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批注式阅读 课堂教学
下载PDF
精心设计作业,让“双减”落地开花
7
作者 张蕾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3年第4期11-12,共2页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一直以来,教师将作业的批改作为获取学情的主要渠道。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个性化作业、分层化作业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探讨新... 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一直以来,教师将作业的批改作为获取学情的主要渠道。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个性化作业、分层化作业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探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从日常教学活动出发,全面分析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下载PDF
在劳技课堂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尝试栽培当地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为例
8
作者 杨玲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9年第3期76-78,共3页
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要营造趣味性动手实践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动"起来,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相关策略有:转变动手认知,培养动手自信心,提升动手自主性.
关键词 动手实践 动手认知 自信心 自主性
下载PDF
探寻意象,畅享古诗文意趣
9
作者 张蕾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22年第4期60-61,共2页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的,由于古诗词用词凝练,而这也形成了它以意象传情达意的写作特征。诗人往往借助意象表达特定的情感,而意象也构成了古诗文的意趣所在。在小学阶段,为了提高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应以意象为教学基础。通过对意象的...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的,由于古诗词用词凝练,而这也形成了它以意象传情达意的写作特征。诗人往往借助意象表达特定的情感,而意象也构成了古诗文的意趣所在。在小学阶段,为了提高诗词教学效果,教师应以意象为教学基础。通过对意象的深入探寻,可让学生领悟诗词的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下载PDF
谈如何让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根发芽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莉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2年第2期39-41,共3页
赫尔巴特曾提到,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目的,所以说,道德也是教育最高的目的。一直以来,德育都是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是学校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小学语文本身具备的人文特性就注定它将成为德育的主要学科。所以,语文... 赫尔巴特曾提到,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目的,所以说,道德也是教育最高的目的。一直以来,德育都是教育界的重要议题,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是学校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小学语文本身具备的人文特性就注定它将成为德育的主要学科。所以,语文教师就要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性,实现德育内容的渗透,让德育真正在语文课堂中生根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 小学语文 生根发芽
原文传递
引入苏州传统文化,创新班本化微课程——以中班微课程《小花窗 大世界》为例
11
作者 华静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第27期65-66,共2页
传统文化是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资源。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当地的幼儿教育,创新班本化微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进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幼儿园中班微课程《小花窗大世界》为例,阐明了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资源。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当地的幼儿教育,创新班本化微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进阶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幼儿园中班微课程《小花窗大世界》为例,阐明了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并以此展示了该园将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结合的创新微课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传统文化 微课程 创新 《小花窗大世界》
原文传递
从方程教学的争论谈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菁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年第1期17-19,共3页
苏教版数学新教材一推出,即令人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时代生活气息,体现了“数学有用”和“数学好玩”的理念,但也引出了一些值得争议的焦点问题。本文想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来分析方程教学中的“四则关系”与“等式性质”两种处理方... 苏教版数学新教材一推出,即令人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时代生活气息,体现了“数学有用”和“数学好玩”的理念,但也引出了一些值得争议的焦点问题。本文想通过新旧教材的对比,来分析方程教学中的“四则关系”与“等式性质”两种处理方法的利与弊,并就优化方程的教法、学法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程 教学 争论 生活气息 焦点问题 新旧教材 新教材 数学
原文传递
寻源·挖渠·活水——论数学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13
作者 李菁 《新教育(海南)》 2016年第20期12-12,共1页
从教以来,有一个问题时不时的在困惑着我——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近年的调查研究展示了一些数据:(1)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取得好成绩;其次是为了满足父母、为了老师;只有... 从教以来,有一个问题时不时的在困惑着我——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近年的调查研究展示了一些数据:(1)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取得好成绩;其次是为了满足父母、为了老师;只有10%是满足自己的学习兴趣。(2)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其次是老师提问题自己表达,第三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习,而喜欢完全听老师讲课的所占比例平均不到10%。(3)老师在教研活动中的研究对象。大多在研究教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活动 教与学 电子台秤 挖掘教材
原文传递
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
14
作者 司亮 《新教育(海南)》 2015年第6期51-,共1页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章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中,从生活化的教学内...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章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中,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生活化的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课堂 生活化 发展能力
原文传递
利用无意注意规律促进有效教学
15
作者 司亮 《内蒙古教育(D)》 2016年第5期50-50,共1页
注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尤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注意是感知和学习密不可分的过程.没有注意,学习就难以完成.本文就如何利用无意注意规律促进小学英语有效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原文传递
指向学习品质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提升研究
16
作者 华静 《新智慧》 2020年第21期23-24,共2页
将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作为研究基础,可以更为显著地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教育的成效,确保幼儿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能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如何提升指向学习品质... 将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作为研究基础,可以更为显著地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教育的成效,确保幼儿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能为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如何提升指向学习品质的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希望对其他幼儿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品质 幼儿园 区域活动
原文传递
生态学视野下美术区多样性艺术空间的创设
17
作者 徐翠凤 《新教育(海南)》 2016年第22期67-67,共1页
生态学视野倡导创设多样性的艺术空间,使艺术真正成为学前儿童自我表达的独特方式。本文主要从活动来源、创作方式、创作底稿、创作材料、作品展示五个方面探究美术区多样性艺术空间。
关键词 美术区 生态学视野 多样性艺术空间
原文传递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18
作者 徐燕 《新教育(海南)》 2015年第10期60-,共1页
科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那么,作为教师——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更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内心世界出发,抓住自然界中神奇而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科学活动中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能拉近幼儿与教... 科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那么,作为教师——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更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内心世界出发,抓住自然界中神奇而常见的科学现象,引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科学活动中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能拉近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充分显示出他们的主体作用;更能引发幼儿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科学活动充满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活动 师幼互动 积极有效
原文传递
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基本类型及其主题分类
19
作者 戴杏芳 《新教育(海南)》 2016年第4期66-66,共1页
通过对园所自主性区域师幼互动案例收集与编码分析,将师幼互动分成隐性与显性两种类型。其中隐性师幼互动分成材料投放、区域位置设置、区域环境创设三个主题;显性师幼互动分为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和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其中教师发起的... 通过对园所自主性区域师幼互动案例收集与编码分析,将师幼互动分成隐性与显性两种类型。其中隐性师幼互动分成材料投放、区域位置设置、区域环境创设三个主题;显性师幼互动分为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和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其中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分成了活动玩法指导等5种主题类型,幼儿发起的师幼互动分成了活动成果展示等5种主题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幼互动 基本类型 主题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