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时假体的选择及术后疗效 被引量:16
1
作者 汤月平 沈文东 袁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17期1755-1758,共4页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100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组)或全髋关节置管术(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术前及术... 目的分析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使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100例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组)或全髋关节置管术(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术前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分值、转子间骨折患者及股骨颈骨折患者肢体长度差和颈干角。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半髋置换组术中出血量较全髋置换组少,手术时间较全髋置换组短(P<0.05);治疗后两组Harris分值均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转子间骨折患者肢体长度差和股骨颈骨折患者肢体长度差、颈干角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无固定不良等情况。结论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术式和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内固定失败 髋关节置换 假体 术式
下载PDF
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9
2
作者 韦敏祥 邹天明 +2 位作者 陈广祥 王东来 黄士中 《脊柱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月22例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及伤椎植骨,观察包括椎体高度改变、Cobb角改变及椎管狭窄率改变。结果随... 目的探讨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9年1月22例不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及伤椎植骨,观察包括椎体高度改变、Cobb角改变及椎管狭窄率改变。结果随访9~2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及随访期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恢复满意。结论椎体内植骨结合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较为方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移植 内固定器
下载PDF
改良Gibson切口人工髋关节翻修术46例(48髋)随访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力 沈军 +3 位作者 邹天明 王东来 陈广祥 黄士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Gibson切口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4年1月-2006年6月首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脱位、松动等原因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行全髋关节翻修术者(revision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RTHR),其中有完整资料并经至少... [目的]评价改良Gibson切口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4年1月-2006年6月首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脱位、松动等原因产生疼痛和功能障碍行全髋关节翻修术者(revision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RTHR),其中有完整资料并经至少2年以上随访的46例48髋进行分析。男14例,女32例,年龄39~76岁。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髋,其中骨水泥型2髋,生物型7髋;全髋关节置换(THR)39髋,其中骨水泥型29髋,生物型10髋。采用改良Gibson切口进行全髋翻修术。[结果]46例48髋术后通过门诊或登门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9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1.8分,对手术满意度的评价:非常满意16例,满意28例,不满意2例。[结论]采用改良Gibson切口行全髋翻修术,根据不同分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翻修术
下载PDF
15327例新生儿髋关节超声筛查结果报告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向鑫 陆艳红 +5 位作者 陈广祥 王东来 邹天明 韦敏祥 喻兆恒 宋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4期167-169,共3页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髋关节发育异常,是小儿矫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DDH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如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则难以矫正,导致成年后...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髋关节发育异常,是小儿矫形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DDH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恰当治疗,如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则难以矫正,导致成年后发生骨性关节炎(OA),已有学者观察到成年女性骨性关节炎的一半既往有DDH病史。因此,新生儿期进行体检和DDH筛查,在很多国家已成为新生儿保健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超声波筛查 髋关节发育不良
下载PDF
钉板系统与PFNA手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军强 吕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4期96-98,共3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为常合并有骨质疏松症、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
关键词 钉板系统 PFNA 老年性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骨折 被引量:6
6
作者 成亮 陈广祥 +1 位作者 邹天明 韦敏祥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20例。结果20例患者随访3~11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时...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以及对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通过建立骨折两端皮下隧道,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20例。结果20例患者随访3~11个月,平均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1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BO)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锁定加压钢板 接骨术 骨折 锁骨
下载PDF
下肢骨关节手术深静脉血栓16例形成要素和预防 被引量:5
7
作者 喻兆恒 黄士中 +3 位作者 王东来 邹天明 陈广祥 沈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46-47,49,共3页
目的:分析16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形成的全身因素、手术方法和进一步治疗措施。方法:2001年3月 ̄2004年12月对481例患者下肢手术(包括髋、膝关节置换,股骨髓内钉固定)围手术期DVT高危患者63例作筛选并预防,术后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 目的:分析16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形成的全身因素、手术方法和进一步治疗措施。方法:2001年3月 ̄2004年12月对481例患者下肢手术(包括髋、膝关节置换,股骨髓内钉固定)围手术期DVT高危患者63例作筛选并预防,术后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16例,临床(有症状)发生率仅为3.3%,治疗后有并发症2例。结论:对下肢骨关节手术围手术期有DVT形成要素高危患者作筛选并早作预防,术中术后积极应对有利于减少DVT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预防
下载PDF
全髋关节翻修术(48例50髋随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士中 王东来 +2 位作者 邹天明 陈广祥 蔡小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男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 目的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男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后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 置换 再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跟骨骨折外侧“L”切口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1
9
作者 金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2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皮缘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4年9月采用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3例跟骨骨折病例,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6~8个月,平均随访4.5个月,了...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皮缘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4年9月采用外侧"L"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53例跟骨骨折病例,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6~8个月,平均随访4.5个月,了解患者的切口愈合状况及愈合不良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9例,占随访病例的12.4%,其中皮缘局部坏死17例、钢板部分外露2例;经过换药等治疗后,17例愈合,2例皮缘坏死钢板外露伴感染者经过长期换药后拆除钢板,再经换药,创面逐渐愈合。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患者全身状况、合并的基础疾病、跟骨的解剖特点、手术的时机选择、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结论纠正全身不良情况,提高机体抗手术打击能力,熟练掌握跟骨及周围软组织的解剖,选择好手术时机、保持术中操作的规范性、引流充分、尽量避免对皮瓣血供的破坏是减少跟骨骨折外侧"L"切口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外侧“L”型切口 切口愈合不良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及技术方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敏祥 陈广祥 +2 位作者 邹天明 王东来 黄士中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5期7547-7548,共2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18例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按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18例患者。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按照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同一间隙椎间盘组织再突出、继发椎管狭窄、邻近椎间盘突出等。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难度大于初次手术,但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完善周密计划,仍然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再手术
下载PDF
经改良Hardinge入路和Moor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虎 汤月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的Hardinge入路与Moor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病人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Harding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oore... 目的比较改良的Hardinge入路与Moor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颈骨折病人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的Harding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Moore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均随访2年,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VAS评分及Harri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VAS评分显著下降,Harris评分显著升高,且术后1周、术后4周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Moore入路,改良的Hardinge入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Hardinge入路 Moore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62例近期疗效评价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快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2期70-71,共2页
目的对不同髋关节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评价分析,以指导全髋置换的适应证选择和预后估计。方法回顾1995年1月到2004年1月进行全髋置换术的62例(63髋)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年龄61.5岁,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头无菌坏... 目的对不同髋关节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评价分析,以指导全髋置换的适应证选择和预后估计。方法回顾1995年1月到2004年1月进行全髋置换术的62例(63髋)随访资料,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平均年龄61.5岁,股骨颈骨折33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6例(17髋);髋关节炎10例;股骨头颈骨肿瘤2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依不同病种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2例所有病种术后最后随访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9%。结论总体而言,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多种髋关节疾病有良好的效果,但手术适应证选择和治疗方案对不同病种及个体的针对性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假体 置换术 疗效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硬膜外纤维化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成亮 杨惠林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第6期109-110,共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它是导致日常生活和工作障碍的主要病种之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很多,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采用手术治疗,常规的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良率在70%-85%之间。腰椎间盘常规手术,损伤了椎板、纤维...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它是导致日常生活和工作障碍的主要病种之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很多,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采用手术治疗,常规的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良率在70%-85%之间。腰椎间盘常规手术,损伤了椎板、纤维环、椎管内组织以及外部的肌肉韧带等,椎管内无一例外将出现硬膜外纤维化及粘连、瘢痕,这是外科手术必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并发症 硬膜外纤维化 综述
下载PDF
三种假体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韦敏祥 黄士中 +3 位作者 合润基 王东来 陈广祥 邹天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5期21-22,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类假体置换术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到2004年3月,对96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单极股骨头、双极股骨头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1~3周下地行走,随访1~4年,按Harrs评分标准,术后髋关... 目的比较不同类假体置换术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到2004年3月,对96例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单极股骨头、双极股骨头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1~3周下地行走,随访1~4年,按Harrs评分标准,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单极股骨头置换84.62%,双极股骨头置换93.22%,全髋置换90.91%.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促使老年人早期活动,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选择合理的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置换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 老年股骨颈骨折 假体置换术 置换治疗 疗效观察 人工股骨头置换 双极股骨头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置换术 60岁以上
下载PDF
经Wiltse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15
作者 成亮 陈广祥 +3 位作者 邹天明 蔡小强 沈军 朱国清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636-637,640,共3页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经后正中入路手...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3例。观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经后正中入路手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及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Cobb角纠正率、伤椎高度改善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半年观察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经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操作简单,损伤小,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符合微创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入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不同类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16
作者 陈广祥 李力 朱国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1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Gamma(γ)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两种内固定—Gamma钉和Richard钉治疗粗隆间骨折148例,其中Richard钉93例,Gamma钉55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经3~50个月随访,DHS...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Gamma(γ)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两种内固定—Gamma钉和Richard钉治疗粗隆间骨折148例,其中Richard钉93例,Gamma钉55例,进行临床比较。结果经3~50个月随访,DHS组优良率为85.3%,γ钉组优良率为92.5%。结论各种内固定有其自身的特点。稳定型骨折,DHS效果满意,不稳定型骨折,γ钉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 骨折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MRI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淳睿 沈军 秦明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约占骨结核的50%,占全部结核的3%~5%。典型病变其X线诊断特征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破坏,相应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但随着人口老年化.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等原因,出现许多不典型结核.单纯依靠...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约占骨结核的50%,占全部结核的3%~5%。典型病变其X线诊断特征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破坏,相应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但随着人口老年化.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等原因,出现许多不典型结核.单纯依靠X线和CT很难与脊柱其他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甚至脊柱压缩性骨折作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影像特征 MRI 脊柱压缩性骨折 免疫抑制药物 骨关节结核 椎间隙变窄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协同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代淑影 曹亚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8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并发糖尿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法,实验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联合糖尿病专科护士、康复师对患...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并发糖尿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方法,实验组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联合糖尿病专科护士、康复师对患者及家属共同宣教指导。观察手术后一周、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空腹血糖值、早餐后2h血糖值及糖尿自护能力评分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空腹血糖值、早餐后2h血糖值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糖尿自护能力评分和功能锻炼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强化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可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护理 糖尿病 人工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护理措施对中老年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裴彩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期258-260,共3页
目的根据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筛选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NSIs),探讨以NSIs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骨科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患者110例,按入院... 目的根据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筛选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NSIs),探讨以NSIs为基础的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骨科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患者110例,按入院先后以及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7年1月—2018年6月的55例患者实施骨科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12月的55例患者应用NSIs进行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NSIs进行护理干预后,11名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评分、护理知识评分高于应用前(P<0.05);观察组患者患处血循环评估正确率、神经评估正确率、体位护理正确率、疼痛评估正确率、康复锻炼正确率、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深静脉血栓、肠道梗阻及外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理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中老年群体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患者,可规范护理人员行为,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致髋部骨折 护理质量 敏感性指标 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 构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系统,并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系统构建组,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11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系统检验组,基于回顾分... 目的 构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系统,并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系统构建组,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11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为系统检验组,基于回顾分析法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统计系统构建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例数,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系统,确定防控护理对策。结果 经调查统计得到,系统构建组股骨颈骨折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共35例,发生率为29.17%;单因素分析显示,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严重创伤评分、骨折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复位方式、抗凝药物使用、DVT健康教育、早期康复锻炼(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60岁、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严重创伤评分(ISS)≥30分、骨折至手术时间≥3 d、未使用抗凝药物、早期康复锻炼缺失(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为0.473~1.487,最佳截断值为5.84分,对应敏感系数为0.893,特异性系数为0.902,最大约登指数为0.795,预测准确率为95.4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应加强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强化风险的预测、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