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伟 杨金华 +1 位作者 黄开 潘文明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6期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4-06-2017-06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29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将骨缺损患者...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纳入2014-06-2017-06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29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观察术后骨缺损形成情况。将骨缺损患者设为缺损组,其余设为未缺损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情况等病历资料,对术后骨缺损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组间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7例患者术后骨缺损形成30例,骨缺损率10.10%。两组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骨折类型、术前Cobb角、伤椎置钉情况、身体质量指数(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均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后路手术后,容易出现骨缺损;骨密度T值、伤椎前缘高度缺失程度、年龄、植骨情况,均是骨缺损形成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体骨折 后路手术 骨缺损形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附21例报告)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希峰 李强 +1 位作者 杨宗华 唐天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进行腰椎滑脱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对21例(23节段)腰椎滑脱患者进行TLIF手术,患者包括男7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3.6岁,根据Meyerding分级标准,Ⅰ度滑脱7例,Ⅱ度滑脱14例,术...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进行腰椎滑脱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对21例(23节段)腰椎滑脱患者进行TLIF手术,患者包括男7例,女14例;年龄42~67岁,平均53.6岁,根据Meyerding分级标准,Ⅰ度滑脱7例,Ⅱ度滑脱14例,术中选择采用SofamorDanek公司TENOR、CDHM8或BASIS内固定系统,SofamorDanek公司TELAMON或钛网,或CAPSTONEPeek材料融合器,术后随访包括JOA腰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常规X线摄片、CT扫描。结果 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5个月,无一例出现感染、断钉、椎间融合器下沉、后移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手术腰椎节段不同程度融合,椎间隙高度、椎体滑移距离、腰椎前突弧度不同程度改善,融合率为90.5,腰背痛评分统计:术前(14.8±4.2)分,术后(24.9±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技术;CT扫描可以简单、精确评估椎体融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路椎体间融合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