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关节骨关节病应用关节镜手术疗效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健 姚力 +1 位作者 王兵 马克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8期187-189,共3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病应用关节镜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比如:理疗、药物、中医中药等,观察组患者借助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并研究膝关节骨关节病应用关节镜手术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比如:理疗、药物、中医中药等,观察组患者借助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评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借助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病 关节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特殊个体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芹 殷媛媛 +1 位作者 霍丽娟 董跃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8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特殊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TKA患者120例,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特殊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TKA患者120例,按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特殊化护理干预,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血糖指标、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活动度(ROM)、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血糖(F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HbA1c、2 hPG、FPG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估,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HSS评分及RO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及TKA翻修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殊化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TKA患者有明显影响,可促进疗效,改善血糖水平,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化护理 老年糖尿病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围术期血糖 疗效
下载PDF
基于MDT协作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殷媛媛 霍丽娟 +2 位作者 陈瑛 董跃福 刘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6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及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的9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术后...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及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的9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术后进行综合护理,47例)和B组(A组的基础上进行MDT护理,47例)。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术前,术后1、7 d及14 d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恢复指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住院天数、首次下床时间短于A组,住院费用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术后1、7 d及14 d HSS评分高于术前,7 d及14 d高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7 d及14 d HS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时间、组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两组术后7 d及14 d VAS高于术前及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7 d及14 d VAS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膝关节恢复指标中膝关节屈曲>90°所需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最大屈曲度、活动度及屈膝度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称、精神健康、健康状况及日常活动评分高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满意度高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DT协作理念的综合干预能够提高术后OA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疼痛在术后7 d及14 d尤为显著,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综合护理 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Pie-crusting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内翻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董跃福 宋群山 +3 位作者 徐祥钧 王国栋 李冰言 牟志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Pie-crusting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82例膝骨关节炎内翻畸形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Pie-crusting技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82例膝骨关节炎内翻畸形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术中另行Pie-crusting技术纠正内翻畸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内翻角度、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内翻角度较术前降低,但两组膝关节内翻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SS、WHOQOL-100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Pie-crusting技术治疗膝关节炎内翻畸形患者能够有效矫正内翻畸形,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Pie-crusting技术 膝关节炎 内翻畸形
下载PDF
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鹏程 吴健 +2 位作者 孟祥启 李南 苏腾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5172-5174,共3页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置入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置入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22例,女38例;年龄75~87岁,平均80.5岁。其中采用PFN A‐Ⅱ置入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术各30例,均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统计并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各种心脑血管意外,安全渡过围术期。6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3年,平均1.5年。PFNA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下床时间早于PF‐NA组(P<0.05)。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9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置入内固定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且固定稳定,更符合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性,同时远期髋关节功能期望评价较高,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双动头置换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瑛 许凤琴 +1 位作者 许勤 王东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0期97-10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发生抑郁的患者为64...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发生抑郁的患者为64例,占比为32.00%(64/200);术后7 d发生抑郁的患者为56例,占比为28.00%(56/200);术后14 d发生抑郁的患者为37例,占比为18.50%(37/200)。性别、营养状况、衰弱、社会与家庭支持情况以及睡眠情况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社会与家庭支持、睡眠障碍、存在营养风险以及衰弱均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抑郁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7 d产生抑郁情绪的患者显著多于术后14 d。社会与家庭支持、营养风险、身体衰弱、性别以及睡眠障碍是影响患者抑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抑郁 影响因素 睡眠障碍 营养
下载PDF
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改善睡眠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殷媛媛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9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四肢骨折手术的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四肢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于本院接受四肢骨折手术的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疼痛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后1d、3d、7d和14d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同时在手术当天及术后14d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于患者出院前调查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第1d VA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术后3d、7d和14d静息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失眠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2组患者失眠率相比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失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0. 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接受四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四肢骨折 睡眠质量 护理
下载PDF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肺顺应性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牟志芳 张趁英 +3 位作者 康秀文 李勇 沈叶菊 董跃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6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通气、肺顺应性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通气、肺顺应性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观察组患者予以NAVA模式,待患者自主呼吸试验通过后尝试撤机,撤机后转为无创辅助通气,若失败则继续有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及通气24 h后呼吸力学指标(吸气压力、气道峰压、平台压)及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指标〔分钟通气量(VE)、吸入潮气量(VTi)、呼吸频率、膈肌电活动(EAdi)峰值〕,通气前及通气24 h后肺顺应性,机械通气时间及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包括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和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气24 h后,两组患者吸气压力、气道峰压、平台压分别低于本组通气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通气过程中VE、VTi及EAdi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气24 h后,两组患者肺顺应性分别低于本组通气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吸气触发延迟时间及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与观察组患者的8.3%(3/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691)。结论相较于PSV模式,NAVA模式能更有效地改善AECOPD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提高肺顺应性,缩短机械通气触发延迟时间,且安全性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神经调节辅助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肺顺应性 机械通气触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