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护理
1
作者
孟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3期3573-357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观察和护理在重肝合并肝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5例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者中,家属要求放弃治疗2例,好转出院13例,由此可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
目的探讨临床观察和护理在重肝合并肝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5例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者中,家属要求放弃治疗2例,好转出院13例,由此可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率。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能有效控制或降低重肝合并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肝性脑病
护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IL-35及IFN-γ与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朱正云
张婷婷
+2 位作者
孟卉
张喆浩
张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411-2414,2426,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及γ-干扰素(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月于医院诊断治疗的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及γ-干扰素(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月于医院诊断治疗的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28例、乙型肝硬化(LC)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2例以及慢性HBV携带者(ASC)组34例。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且经检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IL-35和IFN-γ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状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者HBV-DNA水平变化;分析肝功能各项指标与IL-35、IFN-γ相关性。结果 PHC组IL-35水平为(1198.59±331.45)pg/mL、IFN-γ水平为(689.54±117.13)pg/mL,LC组分别为(823.41±79.36)pg/mL、(680.98±115.41)pg/mL,CHB组分别为(540.93±22.37)pg/mL、(679.83±117.91)pg/mL,ASC组分别为(105.22±19.59)pg/mL、(669.97±120.33)pg/mL,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IL-35水平高于LC组、CHB组及ASC组(P<0.05);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AST、ALT及TBil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PHC组、LC组及ASC组(P<0.05);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患者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高载量患者IL-35水平高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IFN-γ水平低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P<0.05);经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IL-35与AST、ALT、TBil水平无相关性,IFN-γ与AST、ALT、TBil水平亦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FN-γ可能参与HBV慢性感染病情进展,并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肝损伤
白细胞介素-35
Γ-干扰素
原文传递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疗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乃玲
杨新玲
+2 位作者
刘晓彬
赵文海
吴惠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10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M2、M4、M9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确诊为PBC及127例非PBC患者,系2002年9月至2007年12月拟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非PBC肝胆病就诊于门诊及住院者。24例PBC患者...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M2、M4、M9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确诊为PBC及127例非PBC患者,系2002年9月至2007年12月拟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非PBC肝胆病就诊于门诊及住院者。24例PBC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证实诊断,非PBC肝胆病者也均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排除PBC诊断。15例PBC患者接受正规熊去氧胆酸治疗,服用12个月以上。结果24例PBC患者中22例M2首次检测阳性(91.67%),2例阴性,此2例分别于24周及1周后第二次检测为阳性及弱阳性。4例M4抗体阳性或弱阳性,M9均阴性。12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经熊去氧胆酸治疗的PBC病例黄疸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全部病例随访中1例死亡。结论PBC在国内并非罕见,M2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熊去氧胆酸为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熊脱氧胆酸
线粒体
抗体
原文传递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 P基因YMDD基因序列变异及与基因型的关系
4
作者
陈乃玲
赵绍林
+3 位作者
刘晓彬
韦玉芳
吴惠毅
赵文海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10期18-20,共3页
目的了解有些患者体内HBV 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因序列(基序)变异系药物所致,抑或是其本身与野生病毒株共存,以便指导应采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应用PCR-微板杂交-ELISA法对未经中西药抗病毒治疗的152例慢...
目的了解有些患者体内HBV 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因序列(基序)变异系药物所致,抑或是其本身与野生病毒株共存,以便指导应采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应用PCR-微板杂交-ELISA法对未经中西药抗病毒治疗的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70份血清标本检测了YMDD变异毒株及其基因分型。结果170例患者中有14例(8.24%)检测到YMDD自然变异毒株,14例中慢性乙肝12例、乙肝肝硬化2例,年龄在31~56岁者10例(71.43%)。HBeAg阳性/抗-HBe阴性12例(85.71%),HBeAg阴性/抗-HBe阳性及HBeAg阴性/抗-HBe阴性各1例(各占7.14%),与YMDD自然变异阴性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HBeAg阳性/抗-HBe阴性所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大于2倍正常值者9例(64.29%),最高为1072U/L。14例中C型9例(64.29%),9例中有8例为HBeAg阳性/抗HBe阴性,此9例中7例为慢性乙肝,另2例为乙肝肝硬化患者;5例为非B非C(NBNC)型,未见B型和B、C混合型者。HBVDNA定量除1例C型为8.46×104拷贝/ml外,余13例(92.86%)均大于1×106拷贝/ml,最高为5.70×108拷贝/ml,与YMDD自然变异阴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V的YMDD自然变异可在患者体内感染慢性化的过程中发生,与野生毒株同时共存。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HBeAg是否阳性无关。多见于C型、HBV含量中等以上、有明显肝脏损害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遗传学)
YMDD基序
基因型
原文传递
题名
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护理
1
作者
孟卉
机构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出处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3期3573-3574,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临床观察和护理在重肝合并肝性脑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5例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者中,家属要求放弃治疗2例,好转出院13例,由此可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率。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能有效控制或降低重肝合并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率。
关键词
重症肝炎
肝性脑病
护理
分类号
R747.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IL-35及IFN-γ与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朱正云
张婷婷
孟卉
张喆浩
张岚
机构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第一
人民医院
消化内
科
出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411-2414,2426,共5页
基金
江苏省卫生厅预防基金资助项目(y2012023)
文摘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及γ-干扰素(IFN-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1月于医院诊断治疗的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将患者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28例、乙型肝硬化(LC)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32例以及慢性HBV携带者(ASC)组34例。选择同期于医院健康体检,且经检查肝功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对比所有研究对象IL-35和IFN-γ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肝功能状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并比较不同类型HBV慢性感染者HBV-DNA水平变化;分析肝功能各项指标与IL-35、IFN-γ相关性。结果 PHC组IL-35水平为(1198.59±331.45)pg/mL、IFN-γ水平为(689.54±117.13)pg/mL,LC组分别为(823.41±79.36)pg/mL、(680.98±115.41)pg/mL,CHB组分别为(540.93±22.37)pg/mL、(679.83±117.91)pg/mL,ASC组分别为(105.22±19.59)pg/mL、(669.97±120.33)pg/mL,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HC组IL-35水平高于LC组、CHB组及ASC组(P<0.05);PHC组、LC组、CHB组及ASC组AST、ALT及TBil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PHC组、LC组及ASC组(P<0.05);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患者IL-35、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BV-DNA高载量患者IL-35水平高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IFN-γ水平低于HBV-DNA阴性、低载量、中载量患者(P<0.05);经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IL-35与AST、ALT、TBil水平无相关性,IFN-γ与AST、ALT、TBil水平亦无相关性。结论 IL-35和IFN-γ可能参与HBV慢性感染病情进展,并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肝损伤
白细胞介素-35
Γ-干扰素
Keywords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Liver injury
Interleukin-35
Interferon gamma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疗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
8
3
作者
陈乃玲
杨新玲
刘晓彬
赵文海
吴惠毅
机构
北京军区总
医院
肝病研究所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第一
人民医院
检验
科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出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10期13-17,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亚型M2、M4、M9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确诊为PBC及127例非PBC患者,系2002年9月至2007年12月拟诊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非PBC肝胆病就诊于门诊及住院者。24例PBC患者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证实诊断,非PBC肝胆病者也均检测血清中M2、M4、M9或肝活检排除PBC诊断。15例PBC患者接受正规熊去氧胆酸治疗,服用12个月以上。结果24例PBC患者中22例M2首次检测阳性(91.67%),2例阴性,此2例分别于24周及1周后第二次检测为阳性及弱阳性。4例M4抗体阳性或弱阳性,M9均阴性。12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经熊去氧胆酸治疗的PBC病例黄疸明显减轻,临床症状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全部病例随访中1例死亡。结论PBC在国内并非罕见,M2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特异性指标,熊去氧胆酸为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熊脱氧胆酸
线粒体
抗体
Keywords
Liver cirrhosis, biliary
Ursodeoxycholic acid
Mitochondria
Antibodies
分类号
R575.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614.2 [医药卫生—麻醉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 P基因YMDD基因序列变异及与基因型的关系
4
作者
陈乃玲
赵绍林
刘晓彬
韦玉芳
吴惠毅
赵文海
机构
北京军区总
医院
肝病研究所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第一
人民医院
检验
科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出处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10期18-20,共3页
文摘
目的了解有些患者体内HBV 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因序列(基序)变异系药物所致,抑或是其本身与野生病毒株共存,以便指导应采用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方法应用PCR-微板杂交-ELISA法对未经中西药抗病毒治疗的15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70份血清标本检测了YMDD变异毒株及其基因分型。结果170例患者中有14例(8.24%)检测到YMDD自然变异毒株,14例中慢性乙肝12例、乙肝肝硬化2例,年龄在31~56岁者10例(71.43%)。HBeAg阳性/抗-HBe阴性12例(85.71%),HBeAg阴性/抗-HBe阳性及HBeAg阴性/抗-HBe阴性各1例(各占7.14%),与YMDD自然变异阴性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HBeAg阳性/抗-HBe阴性所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大于2倍正常值者9例(64.29%),最高为1072U/L。14例中C型9例(64.29%),9例中有8例为HBeAg阳性/抗HBe阴性,此9例中7例为慢性乙肝,另2例为乙肝肝硬化患者;5例为非B非C(NBNC)型,未见B型和B、C混合型者。HBVDNA定量除1例C型为8.46×104拷贝/ml外,余13例(92.86%)均大于1×106拷贝/ml,最高为5.70×108拷贝/ml,与YMDD自然变异阴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V的YMDD自然变异可在患者体内感染慢性化的过程中发生,与野生毒株同时共存。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HBeAg是否阳性无关。多见于C型、HBV含量中等以上、有明显肝脏损害者。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遗传学)
YMDD基序
基因型
Keywords
Hepatitis B virus
Variaton(genetics)
YMDD motif
Genotype
分类号
R512.62 [医药卫生—内科学]
R373.21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症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护理
孟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IL-35及IFN-γ与HBV慢性感染后肝损伤程度的关系研究
朱正云
张婷婷
孟卉
张喆浩
张岚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3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疗的临床评估
陈乃玲
杨新玲
刘晓彬
赵文海
吴惠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8
8
原文传递
4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 P基因YMDD基因序列变异及与基因型的关系
陈乃玲
赵绍林
刘晓彬
韦玉芳
吴惠毅
赵文海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8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