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类型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丁汇清 张海军 +4 位作者 张名忠 陈岩 黄小明 朱云炜 乔乃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APF)的发生机制,研究螺旋CT(H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的分型及介入治疗中的问题。方法:48例肝癌伴APF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DSA检查。根据HCT和DSA表现,APF可分为周围型、肝段型和中央型。结果... 目的:探讨肝癌伴肝动脉-门静脉瘘(APF)的发生机制,研究螺旋CT(H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的分型及介入治疗中的问题。方法:48例肝癌伴APF的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和DSA检查。根据HCT和DSA表现,APF可分为周围型、肝段型和中央型。结果:HCT对48例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4例(14/48)、肝段型15例(15/48)、中央型19例(19/48)。DSA对患者的APF分型为:周围型13例(13/48)、肝段型16例(16/48)、中央型19例(19/48)。HCT和DSA对APF分型的相关性Kappa=0.779,u=10.17(P<0.01);HCT和DSA对APF分型的一致性为85.42%。19例(19/48)肝癌伴中央型APF的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后11例APF消失,6例减轻,无效和APS再通各1例;29例(29/48)伴肝段型和周围型APF的肝癌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20例APF消失,8例减轻,1例无效。结论:HCT和DSA对APF的分型对于指导肝癌伴APF患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静脉瘘 放射学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学类型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丁汇清 张海军 +4 位作者 杨立民 乔乃春 张名忠 王炳良 朱云炜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9期64-65,8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学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肝癌伴PVTT32例,肝癌伴PVBT18例。均排除肝动静脉瘘。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后,肝癌伴PVTT32例、肝癌伴PVBT中4例做了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依据门静脉栓子、管壁受累情况,...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学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肝癌伴PVTT32例,肝癌伴PVBT18例。均排除肝动静脉瘘。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后,肝癌伴PVTT32例、肝癌伴PVBT中4例做了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依据门静脉栓子、管壁受累情况,将肝癌伴PVTT的影像学表现分型: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7例(17/32)、不全阻塞型6例(6/32)和侵犯门静脉管壁型9例(9/32)。PVTT、PVBT和门静脉壁的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供血情况:18例PVBT中,彩超检查仅1例(1/18)示PVBT内疑有少许血供。32例PVTT,彩超检查示有血供29例(29/32),HCT和DSA显示PVTT内有血供的分别为26例(26/32)、21例(21/32)。PVBT与PVTT血供有非常显著差异[χ02.01(1)=38.11,P<0.01]。肝癌伴PVBT组影像学表现分型: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0例(10/18)和不全阻塞型6例(8/18)。结论加深对各种门脉栓子的影像学表现及类型的认识,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 癌栓 血栓 类型 影像学
下载PDF
肝血管瘤螺旋CT新征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汇清 卢同贵 +6 位作者 徐崇开 汪长胜 张群 杨立民 孙志先 赵华北 孙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螺旋CT新征象及其发生原因。方法 报道 3 6例肝血管瘤共 5 1个瘤灶 ,均作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在动脉期 :① 3 6例中 8例出现瘤周肝实质高灌注区 14处 ;② 9例肝血管瘤中出现 19支门脉早显。三期螺旋CT扫描中出...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的螺旋CT新征象及其发生原因。方法 报道 3 6例肝血管瘤共 5 1个瘤灶 ,均作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 在动脉期 :① 3 6例中 8例出现瘤周肝实质高灌注区 14处 ;② 9例肝血管瘤中出现 19支门脉早显。三期螺旋CT扫描中出现瘤周肝实质高灌注区和早显门脉分支的密度变化均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这两个征象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r=0 .80 16,P <0 .0 5 )。结论 肝血管瘤这两个新征象的病理学基础可能是因瘤体内存在着不同水平的动门静脉瘘和分流等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征象 螺旋CT 门脉 肝实质 灌注 动脉期 初步研究 正相关 分流
下载PDF
DSA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志先 胡可明 +3 位作者 张毅 汪志超 陈康海 汪长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DSA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价值。方法:56例(66条)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其中16例行经皮穿刺腘静脉插管造影。结果:根据主要X线表现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下肢静脉曲张10条(15%)、下肢... 目的:探讨DSA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价值。方法:56例(66条)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其中16例行经皮穿刺腘静脉插管造影。结果:根据主要X线表现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下肢静脉曲张10条(15%)、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条(52%)和深静脉血栓形成22条(33%)。根据深静脉逆流程度分为:Ⅰ级10条,Ⅱ级14条,Ⅲ级8条,Ⅳ级2条。结论: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以利治疗方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病变 静脉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影像诊断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婕 肖锡昌 刘成磊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6期484-48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选取30例CT三维重建或MRI诊断骨折而数字化X线摄影(DR)阴性的外伤患者的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行DR和MSCT三维重建检查,其中26例行MRI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及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选取30例CT三维重建或MRI诊断骨折而数字化X线摄影(DR)阴性的外伤患者的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30例行DR和MSCT三维重建检查,其中26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及MRI共显示隐匿性骨折43处,30例患者中MSCT漏诊7例,23例MSCT结合三维重建共显示骨折26处,26例MRI共显示骨折39处,MSCT漏诊7例为未累及骨皮质的骨内骨折,MRI表现为松质骨内T1WI线样低信号及T2WI低信号伴骨髓水肿。6例骨皮质隐匿性骨折MSCT检出骨皮质中断,MRI则未能明确显示骨折线,仅表现为骨折处皮质下T2WI模糊水肿高信号。结论 MRI显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及伴发骨髓水肿方面较CT更为敏感,尤其是骨内骨折;MSCT应用三维重建显示骨皮质骨折优于MRI,二者相互结合可减少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误、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闭合性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婕 肖锡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CT、MRI及其影像后处理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确诊为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螺旋CT诊断结果和MRI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准确度和联合应用价值。结果 32例中27例行C... 目的探讨分析CT、MRI及其影像后处理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确诊为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螺旋CT诊断结果和MRI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差异、准确度和联合应用价值。结果 32例中27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检出全部病灶,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77.78%(21/27),16例行MRI检查,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为87.5%(14/16),MRI较MSCT更具优势,但MSCT成像速度快及对钙化敏感,亦成为某些特殊情况下本病的首选检查,结合CT多平面重组(MPR)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进一步大大提高了本病的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结论多排螺旋CT和磁共振在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均有较高的价值,在两者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后处理技术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磁共振颅表定位网用于颅内小病灶术前定位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韦有佩 刘希光 +5 位作者 李芳 樊拥军 蔡亮 李波 邵世珂 张毅 《黑龙江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对颅内小病灶进行术前定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定位技术,对26例颅内小占位病灶进行术前定位,然后进行小骨瓣开颅手术,将颅内小病灶显微镜下全切。结果:26例患者经过定位网定位后,准确... 目的:观察和分析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对颅内小病灶进行术前定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定位技术,对26例颅内小占位病灶进行术前定位,然后进行小骨瓣开颅手术,将颅内小病灶显微镜下全切。结果:26例患者经过定位网定位后,准确而微创地切除了病灶,而且诊治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磁共振颅表定位网具有定位准确、安全等优点,是重要的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颅表定位网 颅内病灶 定位
下载PDF
肺炎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婕 肖锡昌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炎型肺癌(PTCL)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记录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及增强表现,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本组21例腺癌、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炎型肺癌(PTCL)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别记录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及增强表现,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本组21例腺癌、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腺鳞癌。病灶多位于胸膜下或者肺野外周,局限或弥漫发病,易累及肺多叶多段,影像学分型可为:磨玻璃型、实变型及混合型。11例可见病理性支气管充气征(37%),8例可见空泡、蜂窝征(27%),3例可见血管造影征(19%)。结论 MSCT动态观察及后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能清晰观察肺炎型肺癌实变及磨玻璃影中所见之结节,空泡、蜂窝征,血管造影征及含气支气管征等相对特异性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或肺穿刺活检的早期应用,提高临床PTCL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炎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志超 赵研 张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59-460,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9例脊髓多发性硬化病变的部位、范围、病变处脊髓形态、MRI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发生在颈髓4例,颈胸髓同时受累3例,单纯胸髓受累2例。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1W...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9例脊髓多发性硬化病变的部位、范围、病变处脊髓形态、MRI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发生在颈髓4例,颈胸髓同时受累3例,单纯胸髓受累2例。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轴位上病变以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MRI有助于脊髓多发性硬化与其他脊髓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脊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波 孙志先 茆占湖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2045-2047,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就2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及治疗,对双侧或单侧下肢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血管有无附壁血栓、钙化、狭窄程度、有无侧支循环建立等。结...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就2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及治疗,对双侧或单侧下肢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血管有无附壁血栓、钙化、狭窄程度、有无侧支循环建立等。结果:24例48条肢体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DSA造影与CT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并与DSA造影结果吻合。因此,双下肢动脉CTA检查可以对下肢动脉疾病提供明确诊断,并为是否需DSA检查治疗及术前评价提供良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造影 16排螺旋CT DSA 三维重建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军 张晶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影像诊断为间质瘤,并经手术取得病理学资料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坏死的间质瘤,低度恶性居多;边缘有分叶,内有斑片状坏死间质瘤为恶性。结论CT和MRI均... 目的探讨腹部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影像诊断为间质瘤,并经手术取得病理学资料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坏死的间质瘤,低度恶性居多;边缘有分叶,内有斑片状坏死间质瘤为恶性。结论CT和MRI均可对间质瘤作出较明确诊断,MRI在定位上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瘤 CT及MRI
下载PDF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志先 汪长胜 杨立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05-506,共2页
目的 研究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食管肿瘤所致的恶性狭窄及各种食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9例病人 ,其中狭窄或梗阻 2 9例 ,食管纵隔瘘 12例 ,食管气管瘘 9例 ,食管吻合口狭窄 9例 (其中并食管气管瘘 1例 ) ,均于X线电视监视... 目的 研究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食管肿瘤所致的恶性狭窄及各种食管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9例病人 ,其中狭窄或梗阻 2 9例 ,食管纵隔瘘 12例 ,食管气管瘘 9例 ,食管吻合口狭窄 9例 (其中并食管气管瘘 1例 ) ,均于X线电视监视下经口植入内支架 ,共置入 67枚支架。结果 吞咽困难程度缓解二级以上 ,所有瘘均封堵成功。其中3例支架移位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覆膜金属支架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各种食管瘘的有效方法 ;支架移位及肿瘤复发时套接支架优于支架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肿瘤 狭窄 支架
下载PDF
MRI和16排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的疗效判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怀玉 孙志先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6期7791-7791,共1页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的分析诊断。方法:选取54例患者,于TACE术后4周行CT图像与MRI图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54例共67个病灶,MRI显示共35例53个肿瘤病灶残留,11例出现14个新发病灶;螺旋CT共显示19例32个肿...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和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病灶的分析诊断。方法:选取54例患者,于TACE术后4周行CT图像与MRI图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54例共67个病灶,MRI显示共35例53个肿瘤病灶残留,11例出现14个新发病灶;螺旋CT共显示19例32个肿瘤病灶残留,13例出现21个新发病灶。以螺旋CT为标准,MRI判断病灶残存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100%。结论:MRI能准确显示肝癌TACE术后的肿瘤的大小、坏死程度、碘油沉积以及侧枝血管循环形成等情况,是无创性检查判断TACE术后病灶情况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肝癌 TACE 分析诊断
下载PDF
现代医学影像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国富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4期5256-5256,共1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现代医学影像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应用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通过现代医学影像的检查,腹部单一脏器损伤患者49例,其中... 目的:研究并探讨现代医学影像在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应用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通过现代医学影像的检查,腹部单一脏器损伤患者49例,其中肝损伤患者17例,脾脏损伤患者19例,肾脏损伤患者13例;多脏器损伤患者41例。结论:现代医学影像对于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发现和检查均较为容易和及时,此外,它还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如肋骨和脊柱等的损伤,是现代医学中非常有效、安全、科学的检查方法,它对于迅速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医学影像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 治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肝癌TAE后残癌灶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汇清 王丙良 +8 位作者 卢同贵 汪长胜 杨立民 孙志先 张海军 徐崇开 张毅 石国富 刘君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肝部TAE后残癌灶的治疗方法,并比较TAE与TAE+PEI的疗效。方法 86例大肝癌分为TAE(54例)和TAE+PEI(32例)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介绍了两组病人治疗措施和选择方法。并分别计算其介入治疗后1~... 目的探讨肝部TAE后残癌灶的治疗方法,并比较TAE与TAE+PEI的疗效。方法 86例大肝癌分为TAE(54例)和TAE+PEI(32例)两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介绍了两组病人治疗措施和选择方法。并分别计算其介入治疗后1~2个月RHCL体积改变和1~3年的生存率。结果 (1)TAE组54例患者治疗1~2月RHCL体积缩小>50%的有24.1%(13/54)和<50%是16.7%(9/54),无变化29.6%(16/54) 和增大27.7%(15/54);TAE+PEI组32例患者治疗1~2月RHCL的体积缩小>50%的有59.4%(19/32),<50%的有37.5%(12/32),无变化9.4%(3/32)和体积增大为0。两组RHCL治疗后缩小差异具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0.01)。(2)TAE组54例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3%(25/54),18.5%(10/54)和0。TAE+PEI组32例1~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32),50%(16/32)和21.9%(7/32)。两组患者1~3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不能切除的大肝癌TAE后RHCL的TAE+PEI疗效较TAE好。除此之外,尚可采取其他综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残癌灶 酒精注射 介入放射学 栓塞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大肠充气法MSCT成像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价值
16
作者 孙毅 邢伟 +5 位作者 郝强 生晶 张卫 毕恒亮 郭帅 沈倩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充气法64排CT成像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7例疑诊大肠病变患者完成大肠充气法64排CT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5s、48~50s、58s),采用Siemens64扫描仪,在工作站完成CT仿真内镜、多平面重组、容积重建等... 目的:探讨大肠充气法64排CT成像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7例疑诊大肠病变患者完成大肠充气法64排CT三期增强扫描(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5s、48~50s、58s),采用Siemens64扫描仪,在工作站完成CT仿真内镜、多平面重组、容积重建等后处理观察,并与肠镜或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检出大肠病变46例,误漏诊5例,诊断敏感度93.3%,特异度73.3%,准确率91.2%,阳性预测值95.5%,阴性预测值76.9%。结论:大肠充气法64排CT成像有较高的大肠病变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技术
下载PDF
良恶性骨肿瘤的MR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海军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7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区分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使临床治疗更有针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部分经手术病理证实、少部分经活检证实的良恶性骨肿瘤38例,其中18例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20例为恶性骨肿瘤,所有患者均行普通X线及CT检查,未明确... 目的区分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使临床治疗更有针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部分经手术病理证实、少部分经活检证实的良恶性骨肿瘤38例,其中18例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20例为恶性骨肿瘤,所有患者均行普通X线及CT检查,未明确诊断时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良恶性骨肿瘤的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各有其特征性,MR图像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对骨皮质、骨松质、髓腔等部位的侵蚀破坏,以及骨肿瘤的病变区与正常界面的显示。结论MR检查对良恶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外科手术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 骨肿瘤 MR成像
下载PDF
肝恶性肿瘤CT—G—PEII新技术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汇清 《宁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87-188,共2页
自1983年日本学者Sugiura等报道经皮乙醇肝内注射治疗肝癌[1]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努力,已积累了丰富经验(2~11),但是,迄今尚无直观可靠的CT评价方法。有鉴于此,自1995年4月,作者设计了一种兼具治疗和... 自1983年日本学者Sugiura等报道经皮乙醇肝内注射治疗肝癌[1]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努力,已积累了丰富经验(2~11),但是,迄今尚无直观可靠的CT评价方法。有鉴于此,自1995年4月,作者设计了一种兼具治疗和CT评价技术。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治疗 CT-G-PEⅡ
下载PDF
小脑幕裂孔下疝CT诊断和相关治疗问题
19
作者 徐崇开 许开喜 +1 位作者 潘辛 邵风扬 《基层医学论坛》 200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认识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征象。评价脑定位血肿抽吸术的作用。方法经临床诊断的小脑幕裂孔下疝75例均做CT检查。总结所有的CT表现。临床依据血肿的量和病情分别采取脑外科手术、脑定位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小脑幕裂孔疝CT... 目的认识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征象。评价脑定位血肿抽吸术的作用。方法经临床诊断的小脑幕裂孔下疝75例均做CT检查。总结所有的CT表现。临床依据血肿的量和病情分别采取脑外科手术、脑定位血肿清除术和内科保守治疗。结果小脑幕裂孔疝CT表现为:鞍上池缩小闭塞(52/75),脚间池狭窄闭锁(22/75),环池缩小闭塞(48/75),四叠体池填塞(20/75),中脑变形移住(33/75),脑室扩张(7/75)。蛛网膜下腔出血(26/75)。出血量<30 ml 10例,行脑定位抽吸术。出血量30~60 ml,行脑定位抽吸术7例,脑外科手术5例。血肿量>60 ml 16例,脑定位抽吸术7例,外科手术9例。结论小脑幕裂孔下疝的CT表现有特征性,可以据此作出较早期的CT诊断,并可依据血肿的量,脑疝的程度及时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裂孔下疝 CT检查 诊断 治疗 血肿抽吸术
下载PDF
气管转移性肿瘤的CT诊断
20
作者 卢同贵 葛树习 丁汇清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0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 探讨转移性气管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9例转移性支气管肿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39例中原发肿瘤包括食道癌24例(含术后13例)、肺癌8例、甲状腺癌5例、恶性淋巴瘤和舌癌各1例。结果 转移性气管肿瘤的一般CT表现是:颈... 目的 探讨转移性气管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9例转移性支气管肿瘤的CT表现进行分析,39例中原发肿瘤包括食道癌24例(含术后13例)、肺癌8例、甲状腺癌5例、恶性淋巴瘤和舌癌各1例。结果 转移性气管肿瘤的一般CT表现是:颈和中上纵隔肿块3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1例,邻近椎体破坏19例,肋骨转移8例,胸膜肺转移10例,气管内孤立性结节8例,食管气管瘘3例。气管受侵犯的CT表现是:管壁增厚和肿块21例,管周脂肪间隙消失28例、气管环状软骨破环8例、邻近气管肿块推移压迫气管变形29例。结论 CT对转移性气管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但是,对气管腔内孤立结节状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有限,需结合病史、纤支镜活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肿瘤 转移性肿瘤 CT表现 CT诊断 肿块 结节 鉴别诊断 结论 压迫 一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