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音乐在学生的心底流淌——《二泉映月》教案诊断与评析
1
作者 马建明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乐曲 课题 学生 评析 教案 同学 音乐 知道 欣赏 名字
下载PDF
在路上,寻找我的“第二个我”
2
作者 穆传慧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5年第11期76-79,共4页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一…”很喜欢刘欢演唱的这首《在路上》——它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全国性商战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的主题歌——原因有三:其一是“... “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一…”很喜欢刘欢演唱的这首《在路上》——它是中央电视台一档全国性商战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的主题歌——原因有三:其一是“有缘分”——《赢在中国》在2006~2008年举办了三届,我在2006~2008年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皆.获得了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赢在中国》 2008年 真人秀节目 中央电视台 《在路上》 主题歌 一等奖 江苏省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 被引量:8
3
作者 姚玉琴 卞小利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11-114,共4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儿童优秀传统文化的适切课程。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能促进情感认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精神认同,涵养道德与法治信仰;价值观认同,完善并实现个人价值。道德与法治中传统文化教学存在"去情感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儿童优秀传统文化的适切课程。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能促进情感认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精神认同,涵养道德与法治信仰;价值观认同,完善并实现个人价值。道德与法治中传统文化教学存在"去情感性""去儿童性""去价值性",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不注重与当下儿童生活联系,不注重用当下的方式习得传统文化,不注重传统文化的演进与当下表达。重拾情感意蕴、回归儿童立场、凸显价值引领是道德与法治中传统文化教学的本质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教学 传统文化 本质回归
下载PDF
改写古诗《赠汪伦》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海波 马建明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苏教版 第十二册 “习作二” 设计思路 小学 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设计 《赠汪伦》 古诗改写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被引量:8
5
作者 朱逊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64,共3页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学生掌握电脑操作的能力,结合自己网络教学的经验,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方法性、模式性、开放性三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学生掌握电脑操作的能力,结合自己网络教学的经验,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方法性、模式性、开放性三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培养策略 网络学习
下载PDF
“共生”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红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年第8期37-40,共4页
共生教学体现了正确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用平等的视角看待学生;体现了正确的教师观,既承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又承认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并且特别强调教师是学习的先行者;体现了正确的学习观,充分认识... 共生教学体现了正确的学生观,真正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用平等的视角看待学生;体现了正确的教师观,既承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又承认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并且特别强调教师是学习的先行者;体现了正确的学习观,充分认识学习场景对于学习的意义,高度承认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及其价值,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合作对于学习者的意义;体现了正确的过程观,真正把课堂变成了学习的场所,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学习成长的过程;体现了正确的评价观,关注学生学习、感悟、体会、吸纳、创新的全过程。小学语文共生性的教学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与教的共同提高的高效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下载PDF
把语文课上到孩子的心里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建明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形态 教学内容 教学语言
下载PDF
智慧数学理念下课堂动态创问的内涵、价值及实施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孟庆甲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0年第6期33-36,共4页
数学课堂中动态创问具有"跨越思维沼泽、走进深度思维""倡导问题驱动、立足动态生长""突出先学后教、体现因材施教"以及"实现问学相融、引领智慧畅想"的重要价值意义。智慧数学理念下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中动态创问具有"跨越思维沼泽、走进深度思维""倡导问题驱动、立足动态生长""突出先学后教、体现因材施教"以及"实现问学相融、引领智慧畅想"的重要价值意义。智慧数学理念下数学课堂应"立足慧学:突破学习桎梏,从粗糙感知走进精致理解""启迪善问:过程精准自诊,从盲目质疑走进理性批判""达成深思:打破思维结界,从程式解题走进智慧理答"以及"进阶智辨:力求高阶推理,从孱弱描述走进全维思辨"。开展动态创问,能够实现从边缘思考走进深度思维,践行问学相融、思维共生、智慧共赢,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数学 动态创问 深度思维 核心素养 小学
下载PDF
试论师爱的误区及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穆传慧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56,共3页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师爱则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时代呼唤真爱,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的师爱。然而,现实中有些教师对师爱的理解与实践都存在着种种误区。通过对师爱误...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师爱则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时代呼唤真爱,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的师爱。然而,现实中有些教师对师爱的理解与实践都存在着种种误区。通过对师爱误区的剖析,寻找实践师爱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爱 误区 策略
下载PDF
语言学习: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建先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5年第9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学习 本位 回归 语言学派 “道” “文” 工具性 思想性
下载PDF
圆融共生:数学思辨的应然追求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庆甲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2012年第3期29-31,共3页
数学思辨所指的是用数学的方法从数学角度进行的思考和辨析,涉及思考、分析、辨别、推理、判断、表述、交流等数学思维过程和活动。数学思辨是逻辑思维(主要用于解决问题)与非逻辑思维(主要用于发现问题)的有机统一。从表现方式上... 数学思辨所指的是用数学的方法从数学角度进行的思考和辨析,涉及思考、分析、辨别、推理、判断、表述、交流等数学思维过程和活动。数学思辨是逻辑思维(主要用于解决问题)与非逻辑思维(主要用于发现问题)的有机统一。从表现方式上讲,数学思辨主要分为隐性思辨和显性思辨两种方式。隐性思辨也就是学生内在的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是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及思维活动。显性思辨主要是学生运用规范的学理性语言将内心的隐性思辨显性地呈现和表述出来,从而阐明观点、交流思想、生成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思维过程 思辨 非逻辑思维 应然 共生 圆融 思维活动 心理活动
下载PDF
走向“文质共生”——“共生语文”对语文教材的理想诉求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红 《辽宁教育》 2012年第9期5-9,共5页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文选型编写体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选文是教材的核心.课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成为实施语文课程的主要平台。选文标准不同,入选的文章就不同,如果选文标准不科学、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教...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文选型编写体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选文是教材的核心.课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成为实施语文课程的主要平台。选文标准不同,入选的文章就不同,如果选文标准不科学、不合理,就容易导致教材质量的低劣。正因为这样,《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共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研究对语文教材的选文也有自己的诉求,即追求文质共生。这种诉求与“新课标”对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语文 选文标准 文质共生
下载PDF
浅谈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反面行为的智慧运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庆甲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8年第9期33-34,共2页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激发、唤醒和引领.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学生反面行为的智慧运用.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反面行为 智慧运用
下载PDF
“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对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改革的反思
14
作者 马建明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全国小语会会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课程评价 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 发展性评价
下载PDF
我与“教海领航”的不解之缘
15
作者 穆传慧 《江苏教育》 2018年第62期84-86,共3页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这是首届中...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这是首届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袁隆平先生的上榜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财富 袁隆平 富豪榜 心灵 于田 首富
下载PDF
让新课改链接“昨天”与“今天”
16
作者 孟庆甲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7年第10期99-100,共2页
1.案例: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乘法"。大家高不高兴?生(齐):高兴。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由小朋友自己来学习,看哪些小朋友不用老师教。
关键词 新课改 学习方式 链接 新课标 引导学生 学习活动 教师 自主探索 现代化教学手段 接受性学习
下载PDF
品德课堂正反事例运用例谈
17
作者 卞小利 《辽宁教育》 2016年第3期54-57,共4页
"青少年如果不能从课堂上接受正面力量的潜移默化,负面信息就会趁虚而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健康。"(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语)言下之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给学生带去正能量,促进学生良好公民道德素质形成和社会性发... "青少年如果不能从课堂上接受正面力量的潜移默化,负面信息就会趁虚而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健康。"(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语)言下之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原则,给学生带去正能量,促进学生良好公民道德素质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教育 公民道德素质 思想健康 中央党校教授 教学实例 社会性发展 道德认知 负面信息 活动设计 教育内容
下载PDF
《借铅笔》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
18
作者 马建明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5年第7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借铅笔》 苏教版 一年级 上册 口语交际教学 小学 语文教学 评析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把握原则 演绎精彩——有效运用小学品德教学资源的几个注意点
19
作者 吉海荣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 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那么怎样有效运用教学资源呢?在运用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现结合刚刚开展的全市《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的研究》课题研讨活动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略作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资源 有效运用 品德 小学 资源有效利用 演绎 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
下载PDF
第十单元 亲人的笑脸——让亲情伴我同行(写单个亲人)
20
作者 马建明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05年第6期35-37,共3页
“亲情”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时时刻刻地沐浴着这份“亲情”:那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一个熟悉的... “亲情”是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针线,是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自从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时时刻刻地沐浴着这份“亲情”:那一个鼓励的眼神,那一个熟悉的动作,那一句淡淡的叮咛,那一份浓浓的牵挂……我们在幸福地感受着它、享受着它,但我们却很少细细地去品味过它。“亲情”,顾名思义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它与友情、爱情、乡情等组成了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但是却有人去漠视它、践踏它。今天,我们以“亲情”为话题来写作文不是很有意义吗?我们可以认认真真地体验亲情、感悟亲情、抒写亲情,让这份人间真情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情” 话题作文 小学 语文 作文教学 学生作文 记叙文 评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