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及脂蛋白(a)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曹亦军 鞠少卿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3年第1期33-34,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清铁蛋白(SF)及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上...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清铁蛋白(SF)及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例,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上述项目的检测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Fg、SF和血清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sF以及脂蛋白(a)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血清铁蛋白 脂蛋白(a)
下载PDF
APAAQ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微量铜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永富 邱建新 赵小冬 《陕西医学检验》 1998年第1期29-31,共3页
参照文献报道合成新双偶氮显色剂5-[(偶氮本基)偶氮)-8-氨基喹啉(APAAQ),研究其与血清铜离子的显色条件,并首次将其应用于血清铜的测定,获得满意效果。研究表明:在混合表面活性剂SDBS+OP存在下,弱酸性介质中(pH4.0~7.... 参照文献报道合成新双偶氮显色剂5-[(偶氮本基)偶氮)-8-氨基喹啉(APAAQ),研究其与血清铜离子的显色条件,并首次将其应用于血清铜的测定,获得满意效果。研究表明:在混合表面活性剂SDBS+OP存在下,弱酸性介质中(pH4.0~7.0),APAAQ能选择性地与铜离子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1:3的紫色络合物,常温下稳定4h.λmax为550nm,摩尔吸光因数K550=3.24×104cm2/mol,精密度为2.35%,平均回收率为101.82%,血清铜在0~28μmol/L范围内符合Lambert-Beer定律,大多数金属郭子不影响测定。该法(Y)是目前测定血清铜的最理想分光光度法之一,可与AAS法(X)相炮美,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9862X+0.0923,r=0.9920,P<0.001,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APAAQ 血清 测定
下载PDF
DBH─PF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锌的研究
3
作者 黄永富 陆华英 +2 位作者 王言忠 王江政 赵小冬 《陕西医学检验》 1997年第4期17-19,共3页
研究了在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和OP存在下,新试剂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微量锌的最佳显色条件及应用。结果表明,在pH11.0~12.8的碱性介质中,CTMAB、OP及洒石酸钠的存在下,Zn2+与DBH-PF形成了1:3的... 研究了在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和OP存在下,新试剂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微量锌的最佳显色条件及应用。结果表明,在pH11.0~12.8的碱性介质中,CTMAB、OP及洒石酸钠的存在下,Zn2+与DBH-PF形成了1:3的紫色络合物,常温下可以稳定7h,λmax为602um,摩尔吸光团数k为5.851×104cm2/mol,血清锌在0~14μmol/L范围内服从Lambert-Beer定律,血清中大多数金属离子在一般情况下不干扰测定,可不加掩蔽剂直接测定血清锌。该法简便、特异、灵敏、准确、用血量少、无需沉淀蛋白、加热及特殊设备,是目前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锌的最灵敏方法之一,精密度为2.58%,平均回收率为102.7%,与AAS法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所以该法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DBH-PF 血清 测定
下载PDF
8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亦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10期1576-1576,1647,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血流变检测指标(RBC压积、血沉、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探讨血流变检测指标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展进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80例,健康对照组136例,对其中...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血流变检测指标(RBC压积、血沉、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探讨血流变检测指标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展进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80例,健康对照组136例,对其中6项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并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RBC压积、血沉、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随着病情的改变,其血流变指标改变越明显。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病程进展和预后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液黏度 红细胞压积 血沉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