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意义探究
1
作者 杨斌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18期54-54,57,共2页
目的探究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受试对象传统修复术,给予实验组受试对象以新型修复术。结果实验组受试对象的口腔修复成功率为98%,高于对照组受试对象的... 目的探究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受试对象传统修复术,给予实验组受试对象以新型修复术。结果实验组受试对象的口腔修复成功率为98%,高于对照组受试对象的口腔修复成功率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的平均口腔修复时间为61.38±8.19 min,少于对照组受试对象的平均口腔修复时间113.35±13.08 min。实验组受试对象均未出现修复体脱落或修复体折断,对照组受试对象中出现脱落3例,脱落率为6%,折断6例,折断率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口腔修复治疗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疾病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疾病 口腔修复术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纯钛铸造分裂桩冠修复低牙合龈距离且根分叉较大磨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镇 杨军星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观察分裂桩冠和分裂桩核冠修复低牙合龈距离且根分叉较大后牙的临床效果,阐明其应用优势并分析其改进方法。方法:选取29例患者的49颗完善根管治疗的低牙合龈距离磨牙残根,参考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分裂桩冠组23颗和分裂桩核冠组26颗,... 目的:观察分裂桩冠和分裂桩核冠修复低牙合龈距离且根分叉较大后牙的临床效果,阐明其应用优势并分析其改进方法。方法:选取29例患者的49颗完善根管治疗的低牙合龈距离磨牙残根,参考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分裂桩冠组23颗和分裂桩核冠组26颗,分别进行分裂桩冠或分裂核桩冠修复,观察2组患牙术后12和24个月后的修复成功率,比较戴牙12个月后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含量。结果:分裂桩冠组在治疗后12和24个月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5.7%和82.6%,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核桩冠组在治疗后12和24个月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84.6%和52.2%,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4个月,分裂桩冠组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分裂核桩冠组(P<0.05);2组患者龈沟液中MMP-8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裂桩冠用于低牙合龈距离磨牙残根修复在24个月随访期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分裂核桩冠,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有助于提高临床修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桩冠 分裂核桩冠 低牙合龈距离 根分叉 磨牙
下载PDF
不同材料固定局部义齿患者行头颈部MRI检查的成像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镇 孙琪 +5 位作者 杨军星 杨楠 宋立杰 王瑶 赵楚翘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0-1225,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材料制作固定局部义齿,并行头颈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探讨其对MRI的影响。方法:招募1例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分别选择钴铬合金、金铂合金和二氧化锆作为内冠材料进行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将3种不同内冠材料固定局部义齿就位... 目的:采用不同材料制作固定局部义齿,并行头颈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探讨其对MRI的影响。方法:招募1例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分别选择钴铬合金、金铂合金和二氧化锆作为内冠材料进行固定局部义齿修复。将3种不同内冠材料固定局部义齿就位于患者口内,进行2种序列(T1-TSE和T2-TSE)MRI扫描。以不戴有修复体的扫描图像作为对照,观察伪影的形状及图像信号的变化,检测3组不同材料义齿伪影累及层数,检测3种材料在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图像中伪影的最大直径,观察固定局部义齿的安全性。结果:各组修复体均产生伪影,其表现形式为信号的强弱变化和图像形状变化;伪影范围在所累及的中心层面最大,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图像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钴铬合金组义齿伪影累及层数明显多于金铂合金组和二氧化锆组,伪影均限于修复侧颌面部,未累及颈椎及颅脑部。钴铬合金组义齿累及或轻微累及所有邻近组织,金铂合金组和二氧化锆组义齿仅轻微累及下颌牙、舌肌及上颌牙冠。钴铬合金组义齿产生的伪影最大直径大于金铂合金组和二氧化锆组(P<0.05)。修复体未见移位,患者无自觉不适。结论:口腔固定局部义齿在MRI检查时会产生伪影。金铂合金或二氧化锆内冠修复体可明显降低伪影的影响。口内妥善粘接的固定修复体对MRI检查患者不产生安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局部义齿 磁共振成像 伪影 材料 安全性
下载PDF
体外定向诱导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志辉 周延民 +2 位作者 王博蔚 朱镇 刘春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0-504,607,608,共7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在特定环境诱导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为其促进创伤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从足月分娩产妇娩出的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MSCS,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物学形态,利用流式... 目的: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在特定环境诱导下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为其促进创伤愈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从足月分娩产妇娩出的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MSCS,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物学形态,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并通过成骨诱导鉴定及成脂肪诱导鉴定确定其多向分化潜能。对鉴定后的HPMSCS在体外通过内皮细胞诱导液使之向内皮细胞分化,并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细胞化学荧光染色,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Ⅷ因子(vWF)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细胞表面标志,观察是否具有内皮细胞表型。结果:HPMSCS在培养基中持续培养后,形态由成纤维细胞样转变为类似内皮细胞的铺路石样结构。成熟内皮细胞特异的表面标志vWF为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D31及CD34均有表达。结论:本诱导方案能够诱导HPMSCS出现内皮细胞表型,提示HPMSCS在体外特定条件下具有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诱导分化
下载PDF
三种铸造金属全冠戴用后IL-6在实验犬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苏俭生 张志闻 万书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研究三种铸造金属全冠戴用后IL-6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纯钛、钴铬钼及铜合金,分别给狗行铸造全冠修复,建立12只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3只):对照组,纯钛组,钴铬钼合金组及铜合金组。然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目的研究三种铸造金属全冠戴用后IL-6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纯钛、钴铬钼及铜合金,分别给狗行铸造全冠修复,建立12只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成4组(每组3只):对照组,纯钛组,钴铬钼合金组及铜合金组。然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来定量测定戴冠前、戴冠2周、戴冠1月、戴冠2月及戴冠3月时牙龈组织中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并且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IL-6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戴冠2周、1月、2月及3月时铜合金组牙龈组织中IL-6的表达率显著高于钴铬钼合金组,钴铬钼合金组又明显高于纯钛组和空白对照组,而纯钛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L-6在牙龈组织中的表达率与牙龈组织中Co、Cr、Cu离子浓度的升高成正相关。结论本研究动物模型证明牙科铸造合金修复体戴入后由于合金腐蚀而析出的金属离子会改变机体的免疫应答,使炎症因子IL-6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铸造合金 离子析出 牙龈组织 IL-6
下载PDF
脂质体法介导pIRES2-EGFP-hVEGF165转染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博蔚 高尚 +3 位作者 朱振威 刘春丽 朱镇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0-275,I0003,共7页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hVEGF165,通过脂质体法将其转入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中,鉴定hVEGF165的表达活性及携带目的基因的HP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 目的: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hVEGF165,通过脂质体法将其转入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PMSCs)中,鉴定hVEGF165的表达活性及携带目的基因的HP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白血病细胞HL-60中扩增出hVEGF165的基因片段,构建pIRES2-EGFP-hVEGF165重组质粒,经酶切检测其构建的正确性,通过脂质体法转染HPMSCs后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法及MTT法检测其转录和表达活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检测含有报告基因EGFP空载体及携带报告基因和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靶细胞的情况;并再次鉴定转染后HPMSCs的多向分化潜能。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IRES2-EGFP-hVEGF165;RT-PCR、Western blotting及MTT法检测表明,构建的质粒pIRES2-EGFP-hVEGF165具有转录及表达活性;绿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表达,目的基因成功转入靶细胞,携带目的基因的HPMSCs仍保持多向分化潜能。结论:成功构建具有表达活性的h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pIRES2-EGFP-hVEGF165,hVEGF165在HPMSCs中具有转录及表达活性,且对HPMSCs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HPMSCs本身可能具有hVEGF165的内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脂质体 转染
下载PDF
常用粘结剂与桩核材料的不同搭配使用微渗漏发生率及程度的比较
7
作者 朱镇 刘志辉 +1 位作者 王丽泉 宫春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46,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核材料修复后的牙齿经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边缘微渗漏的发生率及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粘接材料、桩核材料及其配伍提供依据。方法:将90颗大小相似的完好磨牙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分别为银汞核树脂粘接组、银汞核聚羧酸粘接... 目的:评价不同核材料修复后的牙齿经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后边缘微渗漏的发生率及程度,为临床选择合理的粘接材料、桩核材料及其配伍提供依据。方法:将90颗大小相似的完好磨牙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分别为银汞核树脂粘接组、银汞核聚羧酸粘接组、银汞核玻璃离子粘接组、铸造核树脂粘接组、铸造核聚羧酸粘接组、铸造核玻璃离子粘接组、树脂核树脂粘接组、树脂核聚羧酸粘接组和树脂核玻璃离子粘接组。对离体牙进行铸造金属全冠及固定尺寸的Ⅱ类洞牙体预备后,分别用3种不同的核材料(树脂、银汞、铸造合金)充填窝洞。常规方法铸冠,用3种不同的粘结材料(聚羧酸ZP、玻璃离子CX、树脂C&B)进行粘固。经温度循环、染色、包埋后,片切标本,镜下观察冠边缘及核下微漏情况。结果:树脂粘接组三种核材料核-牙界面微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聚羧酸及玻璃离子粘接组、银汞核与树脂核下微漏指标小于铸造核(P<0.05),树脂粘结组冠边缘微漏程度小于聚羧酸锌和玻璃离子粘结组(P<0.05)。结论:树脂粘接剂抗微漏性能优于玻璃离子与聚羧酸锌粘结剂;树脂核在预先对粘结面处理后,其抗微漏性能与银汞核近似,优于铸造合金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剂 桩核 微渗漏
下载PDF
CAD/CAM Procera氧化锆全瓷在后牙固定桥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朱镇 刘志辉 +1 位作者 王博蔚 王萍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18-719,共2页
关键词 CAD/CAM 后牙固定桥 全瓷修复体 氧化锆 口腔医学院 吉林大学 修复效果
下载PDF
3种铸造金属全冠戴用后对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万书健 苏俭生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研究3种铸造金属全冠戴用后对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给狗行纯钛、钴铬钼合金、铜合金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建立实验动物模型。采用ICP-MS检测戴冠前、戴冠后2周、1、2及3个月时外周静脉血中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同时应... 目的研究3种铸造金属全冠戴用后对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给狗行纯钛、钴铬钼合金、铜合金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建立实验动物模型。采用ICP-MS检测戴冠前、戴冠后2周、1、2及3个月时外周静脉血中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静脉血中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纯钛全冠戴用后,外周静脉血中金属离子浓度和淋巴细胞凋亡未发生明显变化,而钴铬钼合金和铜合金全冠戴用后,外周静脉血中金属离子浓度和淋巴细胞凋亡显著升高,且铜合金组高于钴铬钼合金组。结论铜合金和钴铬钼合金全冠对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凋亡有影响,铜合金全冠更显著,而纯钛全冠对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凋亡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金属全冠 金属离子 淋巴细胞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