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在轻型AIS和急性非心源性TIA中的早期短程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孔凡平 单建芳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986-988,共3页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在急性缺血性轻型脑卒中(AIS)和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早期短程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87例于发病后24h内入院的轻型AIS和急性非心源性TIA患者,... 【目的】探究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在急性缺血性轻型脑卒中(AIS)和急性非心源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早期短程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87例于发病后24h内入院的轻型AIS和急性非心源性TI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纽43例,观察组44例。两纽患者均首先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再据患者个体基础疾病不同予以相应的降压/降糖等治疗,两组患者均于发病24h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0.1g/d口服长期治疗;观察组予以氯吡格雷首剂量300mg,次日75mg/d联合阿司匹林0.1g/d口服治疗,两者连用21d后改用阿司匹林0.1g/d口服长期治疗。采用临床观察和电话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90d的观察。统计两组患者AIS和TIA的复发率,同时观察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以及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神经功能(NIHSS)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AIS与TIA总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纽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I、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双联抗血小板应用于轻型AIS和TIA早期短程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轻型AIS和TIA的总复发率,且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治疗应用 噻氯匹定/类似物和衍生物 卒中/药物疗法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药物疗法 急性病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羚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21期101-102,共2页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确诊脑梗死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率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确诊脑梗死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为(3.12±0.7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48±0.4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94±0.79)mmol/L和(2.39±0.94)mmol/L(P<0.05);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复发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患者内中膜厚度(1.35±0.33)mm、斑块面积(12.12±3.33)mm2及斑块数量(1.58±0.46)个,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49±0.39)mm,(14.94±3.98)mm2,(1.70±0.59)个(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脑梗死复发,促进胆固醇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有助于颈动脉斑块面积和数量减少,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强化治疗 脑梗死 复发率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唐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35期139-140,共2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艾...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HAMD与CS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显著低于观察组82.35%,在两组CSS评分降低基础上,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显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 脑卒中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唐霞 潘永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 :测定脑卒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否存在血清细胞因子的异常及该异常与PS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LSA)检测40例PSD患者、49例非PSD患... 目的 :测定脑卒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否存在血清细胞因子的异常及该异常与PS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LSA)检测40例PSD患者、49例非PSD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PSD患者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20例)及未抗抑郁药物治疗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及因子分的关系。结果:PSD组第1周时血清IL-6、TNF-α水平与非PS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未抗抑郁治疗组第5周时的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帕罗西汀治疗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亦显著低于PSD未抗抑郁治疗组(P<0.01)。结论:PSD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抑郁程度相关;帕罗西汀治疗可降低PSD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细胞因子 帕罗西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