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现代汉族传统丧服及其文化变迁
1
作者 梁惠娥 李冬蕾 丁乾琨 《创意与设计》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汉族传统丧服是中国传统服饰及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文化变迁特征,梳理近现代汉族传统丧服及其文化的变迁历程,揭示汉族传统丧服、丧葬仪式及丧服制度的成因及发展规律,探究近现代汉族丧服及丧葬礼俗与物质文化、制度... 汉族传统丧服是中国传统服饰及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文化变迁特征,梳理近现代汉族传统丧服及其文化的变迁历程,揭示汉族传统丧服、丧葬仪式及丧服制度的成因及发展规律,探究近现代汉族丧服及丧葬礼俗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心理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当前殡葬改革所面临困境与挑战的核心问题。深入理解传统丧服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发展转变的现实意义,承扬优秀传统服饰文化,促进传统礼俗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服 丧葬文化 殡葬改革 汉族服饰 文化变迁
下载PDF
从商路地域差异看民国晋商服饰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惠娥 方凌云 贾蕾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8-134,共7页
民国晋商商路发达,其服饰受各地域经济文化、民俗风尚等影响,形成了多样的艺术特征。文章从民国晋商涉足的三晋地区、蒙中地区、江南地区入手,分析各区域晋商的服饰特色,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研究认为,源起于三晋地区的晋商服饰是黄... 民国晋商商路发达,其服饰受各地域经济文化、民俗风尚等影响,形成了多样的艺术特征。文章从民国晋商涉足的三晋地区、蒙中地区、江南地区入手,分析各区域晋商的服饰特色,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研究认为,源起于三晋地区的晋商服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典型例证,通过恪守当地服饰保守简朴的特征,对儒商观念的信仰进行物化表达。蒙中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晋商服饰根据环境决定形象差异,利用服饰表明身份符号,以便快速融入当地商贸环境并突破群体界限,寻得异乡文化认同,构建出多元一体、守随并蓄的民俗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服饰 地域差异 “一带一路”倡议 文化认同 多元一体 民俗文化
下载PDF
东北亚丝绸之路下的虾夷锦及其文化现象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惠娥 张华怡 《服装学报》 202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理中日学者关于东北亚丝绸之路下虾夷锦的研究,对明清时期东北亚丝绸之路以及虾夷锦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虾夷锦是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有力实证,也是对明清时期服饰文化创新和中日两国服... 采用文献调查的方法,通过整理中日学者关于东北亚丝绸之路下虾夷锦的研究,对明清时期东北亚丝绸之路以及虾夷锦的研究现状、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虾夷锦是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的有力实证,也是对明清时期服饰文化创新和中日两国服饰文化传播交流案例的有力补充,对其研究有助于填补因研究视角及历史资料局限导致的虾夷锦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以及传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丝绸之路 虾夷锦 民族服饰 风尚
下载PDF
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思考——基于江苏地区六所博物馆的现状调研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胤 刘姣姣 《艺术科技》 2017年第1期54-54,共1页
笔者运用实地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了江苏省6家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情况,总结了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归纳了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问题,结合文创产品的需求和调研的基础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对博物馆文创产... 笔者运用实地访谈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研了江苏省6家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情况,总结了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归纳了江苏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的问题,结合文创产品的需求和调研的基础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对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博物馆 文创产品 现状
下载PDF
近代吴文化地区新式婚礼中女性婚服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中杰 梁惠娥 邢乐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91,共6页
为进一步明晰吴文化城镇地区新式婚礼中女性婚服的特征,通过对近代期刊资料的梳理与统计,并结合近代名人日记、小说进行比对,共收集吴文化地区结婚照片368张。分析结果表明:1859—1949年,吴文化地区女性婚服风格覆盖率以改良式为主;女... 为进一步明晰吴文化城镇地区新式婚礼中女性婚服的特征,通过对近代期刊资料的梳理与统计,并结合近代名人日记、小说进行比对,共收集吴文化地区结婚照片368张。分析结果表明:1859—1949年,吴文化地区女性婚服风格覆盖率以改良式为主;女性婚服发展经历了单一性、混合性与多样性的发展阶段,并且每一发展阶段都形成代表性、制式化的服饰搭配。女性婚服总体风格以淡雅、细腻为主,服装廓形种类紧跟西式流行款式,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度较高。婚服颜色倾向于淡色组合,传统色彩等级逐渐减弱。图案主要以细枝叶的植物花草图案为主,呈现出散点式、满铺式的图案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婚礼 女性 吴文化地区 婚礼服饰 特征 近代
下载PDF
传统汉族服饰的历史变革与文化阐释 被引量:9
6
作者 崔荣荣 宋春会 牛犁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31-535,共5页
以传统汉族服饰的5次变革为切入点,归纳总结历史变迁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汉族服饰的总体特征,探析传统汉族服饰变迁的社会原因及其文化内涵,为当代传统汉族服饰文化的复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历史变迁 传统 汉族服饰 文化阐释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我国女性内衣研究综述
7
作者 王馨子 梁惠娥 沈天琦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21世纪以来我国女性内衣研究成果丰富,为洞察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短板,通过Citespace软件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归纳我国女性内衣研究的专题成果,并对未来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国内已有的女性内衣研究中,关于科技健康、市场驱动、女性... 21世纪以来我国女性内衣研究成果丰富,为洞察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短板,通过Citespace软件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归纳我国女性内衣研究的专题成果,并对未来方向进行展望。研究发现:国内已有的女性内衣研究中,关于科技健康、市场驱动、女性文化以及古今审美与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较为丰富。研究表明,在“文化自信”的国策下,未来可以从传统内衣的史实互证、设计元素的传承转化落地和内衣消费习惯变革与预测3方面展开研究,以推动本土内衣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内衣 当代内衣 市场需求 现代应用 审美文化
下载PDF
近代文明新装款式考辨及溯源
8
作者 宋斯年 梁惠娥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文明新装作为近代女性服饰代表之一,探究其款式的发展、变化有利于丰富近代服饰文化体系。通过文献爬梳发现文明新装的款式具有异议。文章采取三重证据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第一,文明新装可依据款式特点划分为:起源时期(20世纪10年... 文明新装作为近代女性服饰代表之一,探究其款式的发展、变化有利于丰富近代服饰文化体系。通过文献爬梳发现文明新装的款式具有异议。文章采取三重证据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第一,文明新装可依据款式特点划分为:起源时期(20世纪10年代初)、发展时期(20世纪10年代初至10年代末)及全盛时期(20世纪20年代初至20年代中期)。第二,文明新装的款式是对中国传统上衣下裳服饰形制的延续,属于近代女学生装的类别之一,不受同时期日本女装或日本女学生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新装 上衣下裳 文明新装款式 近代服饰
下载PDF
近代绒线编结时装所蕴含海派文化内涵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竞琼 王楠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8,共6页
在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背景下,绒线编结时装发展成为近代上海服饰文化的代表。文章以海派文化的一般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绒线编结时装流行特征、造型结构和编结技艺的分析,概括出海派文化摩登、精致、融汇、爱国的精神内涵,且认为这些... 在中西交融的海派文化背景下,绒线编结时装发展成为近代上海服饰文化的代表。文章以海派文化的一般特征为研究基础,通过对绒线编结时装流行特征、造型结构和编结技艺的分析,概括出海派文化摩登、精致、融汇、爱国的精神内涵,且认为这些内涵是海派文化一般特征的延伸,再由此追溯出海派绒线编结时装中西交织的文化与历史渊源。研究认为:绒线编结时装是西洋工具、材料、技术与中国传统女红匠心精神共同蕴育的产物,在中国近代上海服饰发展文明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对当前中国海派绒线编结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线编结时装 海派文化 精神内涵 中西交融 近代上海
下载PDF
皖江区域性文化对望江挑花的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惠娥 龙玉潭 王中杰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8年第11期9-13,共5页
望江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生与发展受到了皖江区域性文化的深远影响。区域性文化对于民俗艺术的这种影响,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基于对望江挑花生产基地、望江挑花省级传承人实地调研与访谈,收集绣有望江挑花的... 望江挑花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产生与发展受到了皖江区域性文化的深远影响。区域性文化对于民俗艺术的这种影响,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基于对望江挑花生产基地、望江挑花省级传承人实地调研与访谈,收集绣有望江挑花的汗巾、门帘、围裙、围兜等近现代日常生活用品与装饰品。通过对皖江区域性文化内涵、自然环境因素、人文环境因素、同区域其他艺术形式以及与望江挑花之间的联系五方面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工艺、材质、图案、色彩与艺术形式对望江挑花的影响进行探究,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民俗艺术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一定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江挑花 皖江区域性文化 民俗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江苏传统蓝印花布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珊 梁惠娥 吴萍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年第9期16-19,共4页
调查分析江苏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得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产品市场需求量太小、工艺传承困难以及产品缺乏创新设计。并从这些因素出发,探讨蓝印花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战略。认为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蓝印花布的信息... 调查分析江苏南通传统蓝印花布的发展现状,得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产品市场需求量太小、工艺传承困难以及产品缺乏创新设计。并从这些因素出发,探讨蓝印花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战略。认为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蓝印花布的信息数字化整合,要创建蓝印花布文化传播网络平台、构建蓝印花布工艺的网络交互教学模式、进行蓝印花布产品的创新设计以及开拓蓝印花布未来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印花布 互联网+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中式婚服设计
12
作者 刘康 马浩然 邢乐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8-214,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中式婚服设计开发方法存在费时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中式婚服设计中,采用基于Pix2Pix算法模型的生成式设计方法,通过爬虫技术获取中式婚服图像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以及轮廓特征、边缘特征和语... 为了解决传统中式婚服设计开发方法存在费时及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将深度学习技术引入到中式婚服设计中,采用基于Pix2Pix算法模型的生成式设计方法,通过爬虫技术获取中式婚服图像数据,并对样本数据进行筛选以及轮廓特征、边缘特征和语义特征的标注,进而展开由单特征控制条件生成与特征联合控制条件生成两组实验。研究表明,联合控制条件生成的“递进式生成法”结合了生成对抗网络与条件图像生成方法的优势,服装特征标注被用作条件以增加服装图像生成过程的可控性,相较于“单特征控制条件生成”的细节调控能力更强,该结果可为中式婚服设计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婚服 深度学习 Pix2Pix算法 控制条件生成
下载PDF
传统服饰文化中蝴蝶形象的符号探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爱波 崔荣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6-50,共5页
纵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其渊博浩瀚的文化底蕴充满着让人们探究的魅力,其中蝴蝶的形象传承已久,它是传统文化的吉祥语义,是人类美好情感的精神寄托。为了对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蝴蝶形象作更进一步研究,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蝴蝶形象进行分析和解... 纵观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其渊博浩瀚的文化底蕴充满着让人们探究的魅力,其中蝴蝶的形象传承已久,它是传统文化的吉祥语义,是人类美好情感的精神寄托。为了对中国传统服饰中的蝴蝶形象作更进一步研究,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蝴蝶形象进行分析和解读,追究蝴蝶符号的"能指",进而重点探究其"所指"。在文学语境中追溯蝴蝶形象蕴含的不同情感,表达出其成为服饰中装饰纹样的必然性;通过对服饰中蝴蝶符号不同意象的解读挖掘其深层的文化价值,印证其重要的文化地位,感受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 服饰文化 蝴蝶形象 符号探究
下载PDF
唐代幞头形制变迁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冬蕾 梁惠娥 《服装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47-451,共5页
幞头是唐代盛行的冠式,唐代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皆可佩戴幞头,且幞头的材质、造型和功能在唐代也有较为丰富的变化。通过归纳唐代及唐前后幞头的演变,分析幞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得出幞头形制的变化发展是唐代政治文化、性别文化、等级... 幞头是唐代盛行的冠式,唐代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皆可佩戴幞头,且幞头的材质、造型和功能在唐代也有较为丰富的变化。通过归纳唐代及唐前后幞头的演变,分析幞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得出幞头形制的变化发展是唐代政治文化、性别文化、等级文化与服饰之间交融的体现,展现了各阶级之间以幞头演变为中心的积极互动。对唐代幞头形制的研究及文化内涵的分析可为传统头饰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幞头 头饰 形制 造型演变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江苏传统服饰手工技艺的价值认同路径研究--从“生产性保护”到“生活化传承” 被引量:21
15
作者 靳璨 梁惠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7-81,89,共6页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生产性保护”是实现江苏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技艺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生产实践中出现了因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而...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生产性保护”是实现江苏传统服饰手工技艺价值认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技艺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生产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生产实践中出现了因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技艺“生活化”特质的现象,导致民众对文化产品技艺价值认同不足,无法完全实现文化产品自觉自信的消费认同。因此,文章围绕江苏传统服饰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的现状,结合当下民众生活文化需求,指出应以“生活化传承”为导向,建立技艺生产与民众日常生活需要的深度关联,探索构建弥补技艺价值认同缺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服饰手工技艺 价值认同 生产性保护 生活化传承
下载PDF
近代民间服饰中祈寿纹样造型及文化意蕴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邢乐 付雅雯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106,共6页
祈寿纹样是指传达祈求长寿愿望的纹样,构成题材与造型表现多样。文章基于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的93件带有祈寿纹样传世服饰品,从装饰题材和形式美的角度,对祈寿纹样的造型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比较出祈寿纹样在... 祈寿纹样是指传达祈求长寿愿望的纹样,构成题材与造型表现多样。文章基于江南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东华大学服饰博物馆的93件带有祈寿纹样传世服饰品,从装饰题材和形式美的角度,对祈寿纹样的造型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比较出祈寿纹样在近代男装、女装、童装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并进一步结合实例探析祈寿纹样的文化意蕴。研究认为,祈寿纹样造型包括艺术化变形与具象写实两种,纹样组合自由多变,在不同着装人群服饰中造型差异明显;祈寿纹样作为一种装饰载体,是民间百姓“护子佑子”的精神寄托,婚庆佳节和谐合好、生日诞辰长寿不老的美好祝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民间服饰 祈寿纹样 纹样题材 造型表现 吉祥文化
下载PDF
管窥三十年来的服色文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姣姣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8-104,共7页
由于古代中国染色技术的限制,稀有的颜色被少数权贵阶级独享,因此,服色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区分尊卑贵贱的政治符号。随着阶级社会的消亡,近现代社会服色渐转变为强调自我的个性标签,但是国人意识里传统色彩审美呈现隐性状态。越来越多的... 由于古代中国染色技术的限制,稀有的颜色被少数权贵阶级独享,因此,服色被封建统治者作为区分尊卑贵贱的政治符号。随着阶级社会的消亡,近现代社会服色渐转变为强调自我的个性标签,但是国人意识里传统色彩审美呈现隐性状态。越来越多的本土设计师运用传统服色文化创新设计,面对全球化进程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服色文化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文章对近三十年来服色文化的著作和论文进行梳理和分类,依据研究视角分为服色制度、服色审美、民族服色、服色颜色词、地理服色、传统染色技艺六个方面,指出研究现状之不足,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此举为研究当前服饰色彩经济、探索服饰色彩品牌打下基础,从而传承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之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色 传统色 色彩文化 现状 前景
下载PDF
从鲜卑摇叶步摇冠所见草原丝路的文化融通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俊男 梁惠娥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3-98,共6页
草原丝路开辟了中西方商贸交流的要道,成为沿线不同文明的交汇区与熔铸带。摇叶步摇冠则是草原丝路文化艺术在此往来贯通、互渗共成最好的见证,由西域远道而来的舶来品,到深受魏晋南北朝人民喜爱的服饰品,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 草原丝路开辟了中西方商贸交流的要道,成为沿线不同文明的交汇区与熔铸带。摇叶步摇冠则是草原丝路文化艺术在此往来贯通、互渗共成最好的见证,由西域远道而来的舶来品,到深受魏晋南北朝人民喜爱的服饰品,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通过梳理宏观草原丝路沿线摇叶步摇冠传播的历史脉络,厘清鲜卑民族步摇冠的发展源流,归纳了其形制演变背后映射出的艺术理念、审美倾向与文化诉求。并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和汉族对摇叶步摇文化的歧感共通中以小见大,管窥二者对华夏文化共同体形成归属感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卑民族 步摇冠 摇叶 草原丝路 首饰 华夏文化 “一带一路”倡议
下载PDF
传统山东彩印花布历史文化底蕴及印染工艺探究——以临沂地区民间彩印花布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竻雨 梁惠娥 卿源 《染整技术》 CAS 2018年第9期5-9,共5页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于明清时期在临沂、博兴、嘉祥等地区盛行,以其丰富的民俗寓意、套色搭配应用于民间婚、丧、嫁、娶物件中。在探究传统山东彩印花布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以临沂地区民间彩印花布为例,向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山东民间彩印花布于明清时期在临沂、博兴、嘉祥等地区盛行,以其丰富的民俗寓意、套色搭配应用于民间婚、丧、嫁、娶物件中。在探究传统山东彩印花布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以临沂地区民间彩印花布为例,向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明建老师调研学习,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从印染染料、印染工序与套色工艺的角度,分析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间的差异,同时提出植物印染在传统山东民间彩印花布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彩印花布 文化底蕴 印染工艺 植物印染
下载PDF
中国服装品牌文化符号设计的“西化”与“本土化”现象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俊男 梁惠娥 《服装学报》 2021年第5期444-450,共7页
品牌文化符号化是使产品和服务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手段,也是彰显企业个性与传递企业信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塑造文化符号成为中国服装品牌在树立形象、建立品牌联想、提高知名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西化"和"本土化&qu... 品牌文化符号化是使产品和服务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手段,也是彰显企业个性与传递企业信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塑造文化符号成为中国服装品牌在树立形象、建立品牌联想、提高知名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西化"和"本土化"两种塑造文化符号的设计风格为例,在信息传递的视域下,依据罗兰·巴尔特"换挡加速"理论,对中国服装品牌中应用"西化"与"本土化"品牌名称及标志的现象进行分析,构建信息传递过程中文化符号的传导机制,并指出设计风格、品牌形象和品牌联想是服装品牌成功塑造文化符号的必要条件,总结国产服装品牌在塑造文化符号过程中选择设计风格的内在规律,为品牌营销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品牌 文化符号 “西化” “本土化” 设计风格 信息传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