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政策驱动生产要素“集聚—分流”的运行机制研究——社会信任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华华 张红阳 《岭南学刊》 2024年第4期58-71,共14页
生产要素有效集聚在特定生产空间范围内搭建生产链条对于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生产要素向一个产业链的集聚或分流不仅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驱动作用。产业政策是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优质产业、... 生产要素有效集聚在特定生产空间范围内搭建生产链条对于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而生产要素向一个产业链的集聚或分流不仅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受到政府产业政策的驱动作用。产业政策是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培育优质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以生产要素持有者对政府产业政策的信任关系演化为依据,选取W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政策和X市化工产业政策变迁为案例,从社会信任的视角可将产业政策驱动生产要素“集聚—分流”的运行机制概括为“信任—集聚型”“高信任—好口碑型”“低信任—流出型”“不信任—差口碑型”四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社会信任 生产要素 优化营商环境
下载PDF
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以江苏省W市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及真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142,共6页
江苏省W市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比如:薪酬水平"一高一低",关键岗位人才流失;薪酬制度未能很好地体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薪酬体系设计不完善,未与经营业绩成果挂钩。通过借鉴W市地铁集团搞活内部分配机制、... 江苏省W市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比如:薪酬水平"一高一低",关键岗位人才流失;薪酬制度未能很好地体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薪酬体系设计不完善,未与经营业绩成果挂钩。通过借鉴W市地铁集团搞活内部分配机制、W市政集团经营者年薪制激励模式、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特色化利润分配机制等先行先试经验,提出江苏省W市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出路:在坚持业绩导向、市场化方向、分类分级管理、合规性导向的基础上,以责权利相一致为核心,推进薪酬制度系统化、市场化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格局;实施薪酬协商制,构建长期薪酬体系和长效激励机制;健全薪酬设计方法,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积极发挥薪酬激励的杠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薪酬制度 困境与出路 长期激励
下载PDF
规模异质性下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模式研究——基于江苏省82896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及真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3,共7页
企业的各类异质性对企业创新行为差异性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尤以企业规模大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对整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蕴含着一系列规律性特质。文章基于江苏省大量企业调查数据,构建企业创新行为模式"1—3—3(4)—... 企业的各类异质性对企业创新行为差异性的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尤以企业规模大小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对整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蕴含着一系列规律性特质。文章基于江苏省大量企业调查数据,构建企业创新行为模式"1—3—3(4)—1"逻辑框架,吸收借鉴心理学"自律行为理论",将规模异质性作为企业创新行为控制因素,以独特的理论视阈整合进"企业创新行为模式"分析框架;从企业创新行为的控制因素(企业异质性)、驱动因素(创新的主导、引领和支撑)、主体要素(创新的内容、形式和程度)、目标和成效(创新的绩效)这四大方面,探寻规模异质性下制造业企业创新行为模式的差异性规律,总结与制造业企业规模呈U型关系、倒U型关系和正相关的各类创新行为要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异质性 制造业企业 创新行为 创新绩效
下载PDF
党建品牌化:市域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提质增效的路径研究——以长三角城市无锡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华华 王可园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2,共10页
“两新”组织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中央、省域层面领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宏观性,市域层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提质增效有着“属地领导”的独特优势。党建品牌化与非品牌化是市域层面推进“两... “两新”组织党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中央、省域层面领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宏观性,市域层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提质增效有着“属地领导”的独特优势。党建品牌化与非品牌化是市域层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提质增效的两种异质路径,从党选树典型的工作传统来看,前者更符合当前市域层面的实践选择。市域层面聚焦党建品牌化,以打造“两新”组织党建品牌来带动全市“两新”组织党建提质增效,需从“两新”组织党建品牌创建机制、党建品牌养护制度、党建品牌宣传渠道、党建品牌扩散机制等方面入手,有效实施“两新”组织党建“雁阵计划”,释放“由一到多”的“两新”组织党建品牌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 “两新”党组织 党建质量 党建品牌化 品牌扩散
下载PDF
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基于政治机会结构与政府学习维度的检视 被引量:2
5
作者 贾秀飞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3,共6页
社会抗争关系到利益表达与维护,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形式,国内的抗争诉求多集中在"权利与利益"方面。社会抗争行为发生在一定的场域之中,场域中包含抗争者、管控者、制度、规则等内容,场域具有非"是非"特征... 社会抗争关系到利益表达与维护,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形式,国内的抗争诉求多集中在"权利与利益"方面。社会抗争行为发生在一定的场域之中,场域中包含抗争者、管控者、制度、规则等内容,场域具有非"是非"特征,呈现出一种波动性的"半闭合"状态。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产生离不开政治机会结构,政治机会结构塑造了抗争场域,在场域中放置了政治机会与政治限制。当然政治机会结构是政府"过程学习"的结果,虽然政府有"内生性"学习目标(为人民服务),但是政府的学习也会出现偏差,因而社会抗争行为的场域——政治机会结构——政府的"过程学习",这一衍变过程即是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所在。展望未来,逐步构建回应性政治,在政治吸纳上做功课,遵循社会抗争行为场域的逻辑,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抗争 场域 政治机会结构 “过程学习”
下载PDF
非期望流动: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的异化与对策——以无锡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华华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22,共8页
就近城镇化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对于提升经济绩效、增加就业供给、拓展消费空间、促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生产要素如何“有效集聚”,构建了就近城镇化区域内生产要素“期望集聚”到“非期望流动”的运作机制,通过... 就近城镇化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对于提升经济绩效、增加就业供给、拓展消费空间、促进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生产要素如何“有效集聚”,构建了就近城镇化区域内生产要素“期望集聚”到“非期望流动”的运作机制,通过分析无锡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非期望流动”的城市个案,验证了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异化的原因和发生机理。结果表明:化解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异化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发挥市场供需共振调节作用,增强市场虹吸效应;二是拓宽政府城镇政策开放程度,畅通高效物流体系;三是激励企业转型升级生产要素,催生新的消费模式;四是提升生产要素集聚的创岗效应,增加有效就业供给;五是夯实共同富裕的公正分配机制,满足人民民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期望流动 就近城镇化 期望集聚 要素集聚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地方政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政策新思考——基于生产要素集聚与未来产业链“双螺旋”耦合的路径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华华 《行政与法》 2024年第4期29-42,共14页
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集聚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向未来产业链的集聚或分流,不仅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受到政府政策的驱动作用。然而,地方政府政策在驱动生产要素、培育产业链、发展当地经济取得成绩... 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集聚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向未来产业链的集聚或分流,不仅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也受到政府政策的驱动作用。然而,地方政府政策在驱动生产要素、培育产业链、发展当地经济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政策调控市场供需“不平衡”、分配市场利益“不公正”、驱动技术创新“不理想”、权力管控“不规范”等方面问题。理论上,地方政府破题的关键是通过生产要素集聚与未来产业链“双螺旋”耦合的路径,促进未来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践上,地方政府解题的政策创新包括: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未来产业企业运营的法治性;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合理布局“地标性”未来产业;健全未来产业链长制,促进未来产业园区集聚化发展;优化未来产业基金管理规则,推动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创新校企“产学研”融合机制,助力未来产业业态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政策驱动 生产要素 未来产业链 市场调节
下载PDF
第三方不同方式介入流转对转入方林地投入的影响——兼顾产权特征与规模特征的考察
8
作者 陈甲 王建华 +1 位作者 吉星 张红霄 《林业经济》 2024年第3期5-27,共23页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标是促进林地流转,以及提高转入方的林地投入水平。实践中基层政府或村委会常作为第三方介入林地流转。文章利用2022年在湖南、贵州、云南三省调研获得的457个林地转入地块样本,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政策目标是促进林地流转,以及提高转入方的林地投入水平。实践中基层政府或村委会常作为第三方介入林地流转。文章利用2022年在湖南、贵州、云南三省调研获得的457个林地转入地块样本,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第三方介入以及第三方不同方式介入流转对转入方林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第三方介入流转提高了转入方对林地的投入水平,相比于自发流转,第三方中介组织影响转入方资本投入的边际效应为30.71%,第三方行政主导影响转入方资本投入的边际效应为22.31%,第三方中介组织对转入方的林地投入激励作用更明显。(2)从产权实施的角度,相比于第三方行政主导,第三方中介组织降低了林地流转事后发生纠纷概率,边际效应为13.41%,第三方中介组织能更好地强化林地经营权稳定性。(3)从规模匹配的角度,相比于第三方行政主导,第三方中介组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降低了转入方实际需求与转入面积不匹配的概率,边际效应为17.42%。文章在考虑第三方角色差异的基础上,关注了不同介入方式中产权特征和规模特征的差别。研究结论表明,第三方对林地流转进行适当的干预存在合理性和必要性,但需要平衡政府职能与市场作用的边界,将第三方介入的手段限定在信息传递、协调服务和合约保障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流转 林地投入 第三方介入 介入方式 产权特征 规模特征
下载PDF
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项基于东部沿海发表性城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周及真 李凌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17-223,共7页
在梳理国内外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创新的基础、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模式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这五大方面着手,遵循导向性、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这四大原则,构建城市创新驱动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设定指标权... 在梳理国内外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创新的基础、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模式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这五大方面着手,遵循导向性、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这四大原则,构建城市创新驱动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设定指标权重,并运用具体数据进行指标测算,综合评价东部代表性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创新驱动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东部地区城市知识创新潜力的挖掘,有赖于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应从制度上厘清政市边界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为加快东部地区城市的模式创新建设,应从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拓展产业政策功能着手,改变产业多重管理体制,加强新型业态的规划、指导和服务;应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形成东部地区梯度有序的区域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驱动 评价指标体系 东部代表性城市
下载PDF
企业创新行为模式及其内在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及真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99-102,共4页
已有研究和经验表明,企业在创新驱动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对于企业创新行为模式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新经济社会学"嵌入理论"视角,解析企业创新行为"三层嵌入模式",进而将"异质性"特质作... 已有研究和经验表明,企业在创新驱动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对于企业创新行为模式及其内在机理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新经济社会学"嵌入理论"视角,解析企业创新行为"三层嵌入模式",进而将"异质性"特质作为行为控制变量整合进"企业创新行为模式的内在机理"研究。首先将心理学"自律行为理论"运用于"企业自律创新行为机制"分析,其次从机械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剖析企业创新行为模式的"四元驱动机制",最后进行企业创新活动四大外延层次的"矩阵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行为模式 内在机理 “嵌入理论” 异质性视阈 “企业自律创新行为机制”
下载PDF
政府转型视角下的老年临终关怀服务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蓉荣 《唯实》 2018年第12期67-7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甚至高龄化的进程。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有2.409亿人超过60岁;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831亿,占总人口的11.4%;较上年...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加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甚至高龄化的进程。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地区有2.409亿人超过60岁;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831亿,占总人口的11.4%;较上年同期均提高了0.6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口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临终关怀 政府转型 服务 中国大陆地区 人口老龄化 国家统计局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业的商业模式探究
12
作者 周及真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0-134,共5页
运用2×2矩阵分类法构建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的分类框架,以纵轴的短期盈利高低和横轴的可防御性高低为标准,将人工智能产业的商业模式划分为学术分蘖型、数据即服务型、模式即服务型、机器人即服务型。由此归纳提炼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的... 运用2×2矩阵分类法构建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的分类框架,以纵轴的短期盈利高低和横轴的可防御性高低为标准,将人工智能产业的商业模式划分为学术分蘖型、数据即服务型、模式即服务型、机器人即服务型。由此归纳提炼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的四种显著特征——深度思维战略、"37-78范式"、预定授粉模式、免费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地域集中分布、融资环境、增长规律等角度解析人工智能企业的运营模式,并根据人工智能产业商业模式发展面临的众多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思维战略 37-78范式 预定授粉模式 免费商业模式
下载PDF
新时代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农民政治生活幸福感提升联动关系探微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华华 冯治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2,共8页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治理现代化相对忽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治理作用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承担着"领导者"角色,农民则扮演着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者"和&...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治理现代化相对忽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治理作用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承担着"领导者"角色,农民则扮演着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者"和"享有者"的双重角色。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和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以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农民政治生活幸福感提升的耦合联动为路径,在新时代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情境下更具有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此,必须全面提升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质量,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公正性共享机制,塑造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良好环境,激发农民参与村务共治的兴趣,在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现代化中共进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服务型党组织 政治生活幸福感 政治参与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林地流转治理模式选择:关系与市场——来自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地块层面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甲 王建华 +2 位作者 吉星 王杰 张红霄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39,共19页
现实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熟人间、非正式的关系型林地流转治理模式,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需要促进流转双方选择非熟人间、正式的市场化治理模式。文章扩展了“产权界定-交易费用-治理模式”的分析范式,将市场信念同时纳入林地流转治理模... 现实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熟人间、非正式的关系型林地流转治理模式,从资源有效配置的角度,需要促进流转双方选择非熟人间、正式的市场化治理模式。文章扩展了“产权界定-交易费用-治理模式”的分析范式,将市场信念同时纳入林地流转治理模式选择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22年在湖南、贵州、云南三省调研获得的446个林地转出地块层面数据,通过双变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确权发证可减少林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若林地已确权发证,农户选择签定正式合同的可能性增加,边际效应为0.6236。(2)有第三方提供流转服务时,能减少林地流转的交易费用,农户选择将林地转出给陌生转入方以及签定正式合同的可能性都会增加,边际效应分别为0.5414和0.8003。(3)外部转入方能提供更高租金会强化农户的市场信念,当市场信念增强时,农户选择将林地转给陌生转入方以及签定正式合同的可能性都会增加,边际效应分别为0.6516和0.5264。(4)林地确权对交易对象选择的影响不显著,人情关系对合同形式和交易对象选择的影响也不显著。因此,应通过继续推进林地确权发证提供稳定的林地权属预期,同时要重视基层政府或村委会等第三方在减少林地流转交易费用和促进流转市场化过程中的作用,并且要在林地流转中引入市场化的竞争和价格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流转 关系治理 市场治理 治理模式选择 地块数据
下载PDF
重塑多维空间正义: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实践与未来延展 被引量:23
15
作者 贾秀飞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7,共12页
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具有特殊的发展逻辑,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成果之一。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从统一、差别到二元结构固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的过程,其中交织着政治、经济、资本、文化及权力等多方面内容。新... 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具有特殊的发展逻辑,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生动实践成果之一。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从统一、差别到二元结构固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的过程,其中交织着政治、经济、资本、文化及权力等多方面内容。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困境构筑了新的问题丛,主要存在三大障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均衡;城乡生态环境差距问题。顺着新问题索引,马克思主义空间观给予了城乡关系的空间化分析,其价值旨归以人为核心,指明了城乡发展的规律,暗合了中国城乡关系变化的演进趋势。由于时代区隔导致马克思主义空间观与当下城乡融合的新问题发生了暂时性断裂。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生产理论则勾连起了马克思主义空间观,并且在要素层面观照了改革开放后城乡空间的变化,其局限性在于人的主体作用不彰,依然没有逃离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体系。因此,新型城乡融合发展要校准城乡空间方位,重塑多维空间正义,在此基础上进行路径延展与超越:重视城乡空间身份体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同频共振;尊重城乡发展的动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马克思主义空间观 城乡融合 空间生产 空间正义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蕴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玉娟 王华华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党建质量对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习近平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组织力不强、软弱涣散、政治功能不突出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党的事业...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党建质量对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习近平针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组织力不强、软弱涣散、政治功能不突出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党的事业“建优筑强”基层战斗堡垒提供了理论支撑,这些论述是习近平党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立场、原则与路径,在指引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彰显党的基层代表力、不断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力、持续增强党的基层领导力、有效提高党的基层创新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组织建设 组织力 代表性 政治功能
下载PDF
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的驱动力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玉娟 王华华 张红阳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9-106,共8页
生产要素集聚、分流和升级是就近城镇化的基本经济活动。生产要素集聚多、分流少的“正向流动”是就近城镇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驱动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具有多样性,其最本质的动力是利益增值。然而,受制于政策制度变迁、市... 生产要素集聚、分流和升级是就近城镇化的基本经济活动。生产要素集聚多、分流少的“正向流动”是就近城镇化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驱动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具有多样性,其最本质的动力是利益增值。然而,受制于政策制度变迁、市场红利消失、城镇开放程度低、营商环境恶化、要素升级乏力等因素,在就近城镇化中,生产要素集聚面临驱动力不足的难题。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动力类型主要有四种,即财政支撑型、能人经济型、产业驱动型、政策驱动型。提升就近城镇化生产要素集聚的可持续驱动力,需要进一步发挥利益的驱动作用,减少对生产要素集聚的非理性干预;推动经济的韧性发展,寻求社会政策与共同富裕效应;增强分工专业化效应,防止生产要素集聚的错配问题;释放市场的虹吸能力,抑制政策的“反向”牛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 生产要素 要素集聚 市场调节 共同富裕
下载PDF
环境治理多元主体的政治博弈——以太湖治理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秀飞 《鄱阳湖学刊》 2019年第2期52-58,125-126,共8页
进一步厘清环境治理的主体构成框架,是积极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环境政治具备创新的利益主体框架,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媒体及公众五类,与当前环境治理的价值诉求具有同一性,即实现真正的绿色变革。在环境与政治的博弈过程中... 进一步厘清环境治理的主体构成框架,是积极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环境政治具备创新的利益主体框架,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媒体及公众五类,与当前环境治理的价值诉求具有同一性,即实现真正的绿色变革。在环境与政治的博弈过程中,不同主体地位的不对等与力量的不均衡,以及不同主体在权力、利益以及价值选择上的博弈(失衡—再平衡—平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多重原因,而最主要的是环境政治框架下集权与分权的悖论。因此,党中央执政思维的绿化、生态法治政府的构建、生态环境行政监管体制的完善以及建设生态公民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多元主体 环境政治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纠偏型制度: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的积极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华华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和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然而,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政治生态的积极健康,并非一蹴而就,它与党勇于同不良的党内政治生态作斗争和“敢于纠偏”的实践密切相关。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 建设党内政治文化和涵养良好政治生态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然而,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政治生态的积极健康,并非一蹴而就,它与党勇于同不良的党内政治生态作斗争和“敢于纠偏”的实践密切相关。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以“会议+文件”形式,实现了几次重大历史节点的党内政治生态成功纠偏。它既符合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实际,也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的成长规律,为新时代建设党内“纠偏型”制度、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并以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十八大以来,党从整体上构建了“纠偏型”制度及体系,包括纪律处分、廉洁自律、“常态化”学习教育、坚守“初心使命”等方面的制度,并通过铁腕执行纠偏型制度使得党内政治生态整体明显好转。历史经验说明从分域与分层视角完善党内“纠偏型”制度,实现制度对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党内政治生态的“精细纠偏”,更利于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大党 党内政治文化 党内政治生态 纠偏型制度
下载PDF
提升基层党校现场教学质量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波荣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56-59,共4页
现场教学是集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研究性教学为一身的重要教学方式。作为党校教育教学的独特方式,现场教学应注重政治性、遵循规律性、培育实效性。当前,基层党校现场教学面临着重现场挑选、轻教学设计,重单兵... 现场教学是集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研究性教学为一身的重要教学方式。作为党校教育教学的独特方式,现场教学应注重政治性、遵循规律性、培育实效性。当前,基层党校现场教学面临着重现场挑选、轻教学设计,重单兵作战、轻协同合作,重技能技巧、轻真抓实干等问题。面对党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层党校应增强现场教学点"感染力"、赋予学员"生命力"、提高教师"共振力"、激发科研"吸引力",改革创新现场教学方式,提高现场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教学 基层党校 党性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