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英语“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蕾 《中学教学参考》 2016年第24期31-31,共1页
新课程实施后的英语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学案导学,英语导学案的设计直接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初中英语导学案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发挥学习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导学案 设计与应用
下载PDF
小班化课堂师生互动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春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10期43-44,共2页
现代的素质教育发展需要小班化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了生存、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小班化教育模式正是以这种理念为教育的重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小班... 现代的素质教育发展需要小班化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了生存、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小班化教育模式正是以这种理念为教育的重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小班化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针对现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师生互动 小班化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教育发展需要 初中语文课 班级规模 课本内容 堂课 教育方式 教育理念
下载PDF
八年级心理慢性症学生个案研究
3
作者 杨梅 《中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30期107-107,共1页
孩子对某一类反复出现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习惯性倾向,导致心理反应的弱化,表现为对此类刺激反应迟钝或引不起反应,我们称之为"心理慢性症",这种症状是非病理性的,是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导致的。找出心理慢性症成因,找出矫正的方法。
关键词 心理慢性症 个案研究 成因 矫正方法
下载PDF
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把话语权归还学生——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为例
4
作者 杨梅 《中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31期18-19,共2页
中学语文课堂应该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话语权 学生
下载PDF
初中阅读教学误区归类分析及应对策略
5
作者 刘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12期34-35,共2页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阅读被认为是引导学生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学会审美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当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上。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阅读被认为是引导学生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学会审美的主要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当中,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上。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作用,不少教师仍存在不少的认识误区。在此,笔者就对阅读教学当中的误区进行归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误区 归类分析 阅读教学 传统教学思想 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 学习过程 课程标准 阅读测试
下载PDF
初中语文课堂学生答问被止现象的原因及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王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5年第11期75-76,共2页
初中语文是夯实和发展语文素质、确定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老师的职业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初中生语言文字功底以及价值观形成。但是,初中生课堂上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答问被止”。顾名思义,答问被止是指初中生在回答课堂问题... 初中语文是夯实和发展语文素质、确定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老师的职业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初中生语言文字功底以及价值观形成。但是,初中生课堂上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答问被止”。顾名思义,答问被止是指初中生在回答课堂问题时,由于答案与老师预设的答案不符,而被老师打断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本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答问被止现象的原因以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答问 初中语文 语文课堂 原因 语言文字功底 语文老师 初中生 语文素质
下载PDF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探析
7
作者 孙成广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15年第6期72-73,共2页
一、联系背景,理解主旨 每一篇文章在创作时都会受到写作背景的影响与制约,对于鲁迅作品来说同样如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对鲁迅作品有关创作背景的说明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作品主旨的前提条件之一。比如对《雪》一文的讲解。... 一、联系背景,理解主旨 每一篇文章在创作时都会受到写作背景的影响与制约,对于鲁迅作品来说同样如此.在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对鲁迅作品有关创作背景的说明是使学生更深入理解作品主旨的前提条件之一。比如对《雪》一文的讲解。该篇散文诗是作者在1925年1月于北京完成的。当时,作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书.而此时正处于五四运动退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教学 初中 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 五四运动 师范大学 有意识
下载PDF
农村学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8
作者 董自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4年第11期140-141,共2页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是说,习惯养成了,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不端正的情况尤为突出。他们大多基础薄弱,自制力不强,不知道学习或不会...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也就是说,习惯养成了,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困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不端正的情况尤为突出。他们大多基础薄弱,自制力不强,不知道学习或不会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学习习惯 学困生 培养 农村 习惯养成 实际教学 叶圣陶 自制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