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体系新构建
1
作者 张伶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5期130-134,共5页
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格培养的类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师语文教学论要引领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改革,构建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综合性课程模块,体现课程教... 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格培养的类型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师语文教学论要引领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改革,构建以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的综合性课程模块,体现课程教学内容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加大语文教学论在中文专业课程设置的比例,采用多种教育实习模式,实现“高师中小学一体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论课程 教学体系 依据 构建
下载PDF
胡适家训:传统与现代之间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蔚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6,共4页
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进程中,具有浓重的传统家训文化背景、先进的西方现代精神和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的胡适,提出了"为学"、"合群"、"自立成人"等一系列融合中西教育精髓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他以20世纪初中... 在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进程中,具有浓重的传统家训文化背景、先进的西方现代精神和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的胡适,提出了"为学"、"合群"、"自立成人"等一系列融合中西教育精髓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他以20世纪初中国家长少有的见识和勇气践行着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其中许多经验值得珍视,也有一些教训发人深省。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胡适家训是当下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家训 传统与现代 经验教训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文本的积极阐释与消极阐释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菊初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2,共3页
阐释,又称诠释或解释,它是主体通向客体的中介,它决定于主体目标及主体对客体性质的认识。新课标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质的认定,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取向,阐释学方法自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运用。因此,阐释方法便成为不可... 阐释,又称诠释或解释,它是主体通向客体的中介,它决定于主体目标及主体对客体性质的认识。新课标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质的认定,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取向,阐释学方法自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运用。因此,阐释方法便成为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消极 文本 主体目标 语文学科 教学方法 阐释方法 客体性 人文性 工具性
下载PDF
单篇语文教材的分析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大桥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2期24-31,共8页
对教材分析模式的内涵、结构、特点和功能作了厘定之后,文章分析了目前流行的单篇语文教材的分析模式,认为作者模式、文本模式、读者模式、审美模式、言语模式和诵读模式是单篇语文教材分析的主要模式。对这六种单篇语文教材分析模式的... 对教材分析模式的内涵、结构、特点和功能作了厘定之后,文章分析了目前流行的单篇语文教材的分析模式,认为作者模式、文本模式、读者模式、审美模式、言语模式和诵读模式是单篇语文教材分析的主要模式。对这六种单篇语文教材分析模式的结构特点进行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单篇语文教材分析的主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篇语文教材 分析模式
下载PDF
论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中的诗化哲理
5
作者 刘爱琳 《青海社会科学》 2004年第6期80-83,91,共5页
伍尔夫的理论和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用诗意的方式重新观照着世界 ,探索着世事人生 ,形成了一种诗化的哲理思考 ,表现出对人性的普遍关怀和对生命本质的终极追求。她的理论和创作中的哲学沉思 ,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一种新的角度... 伍尔夫的理论和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用诗意的方式重新观照着世界 ,探索着世事人生 ,形成了一种诗化的哲理思考 ,表现出对人性的普遍关怀和对生命本质的终极追求。她的理论和创作中的哲学沉思 ,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世界的一种新的角度和新的透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诗化小说 创作实践 哲学沉思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下载PDF
科普文教学不必请“救兵”
6
作者 张伶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科普文教学 中学 语文教学 《空间和时间旅行》 综合性学习 教学内容 评析
下载PDF
角度:优化文本阅读与阐释的抓手
7
作者 董菊初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5年第9期10-12,共3页
一、角度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认识、掌握与运用角度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和理解具有方法论意义。角度是实施文本整体性阅读、理解和阐释的重要方式,是由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建构理论的重要一步:发现和掌握角度是认识方法的一种... 一、角度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认识、掌握与运用角度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和理解具有方法论意义。角度是实施文本整体性阅读、理解和阐释的重要方式,是由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建构理论的重要一步:发现和掌握角度是认识方法的一种突破,是获得理论创新的关键。可以说,创造性的阅读和独特的体验常常源于独特角度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阅读 创造性阅读 整体性阅读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