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字文化语境与中学文言文教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林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5,共4页
文言文教学必须具备认知、审美与文化三方面的功能,依次达到语言上的认读目的、文学上的欣赏目的和文化上的认同目的。所以,文言文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文化熏陶。
关键词 中学文言文教学 文化语境 汉字 语言教学 审美教育 文化熏陶
下载PDF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景启 《中国农村教育》 2005年第12期58-59,共2页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的课堂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 生物教学 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 实践能力
下载PDF
浅谈中学体育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计巧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0年第10期33-33,共1页
阐述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会教育反思,并阐明了明确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前提;秉承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基础;养成明确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有效途径。这一研究对教师适应新课程要... 阐述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会教育反思,并阐明了明确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前提;秉承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基础;养成明确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有效途径。这一研究对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逐步提高专业技术和知识水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教育反思能力 培养
下载PDF
从互文、并提与对文看中学文言修辞教学
4
作者 王林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50,共2页
常见的文言辞格有比喻、比拟、代称、引用、夸饰、婉曲、联珠、避讳、特称、省略、互文、并提、对文等,可谓繁复粲然,摇曳多姿。而互文、并提、对文三种辞格在修辞大家族中使用较少,少有人问津。但三者在中学文言及考试中却常常出现... 常见的文言辞格有比喻、比拟、代称、引用、夸饰、婉曲、联珠、避讳、特称、省略、互文、并提、对文等,可谓繁复粲然,摇曳多姿。而互文、并提、对文三种辞格在修辞大家族中使用较少,少有人问津。但三者在中学文言及考试中却常常出现;又因其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这类修辞教学总容易使学生迷茫、困惑。因此本文拟就三者的区别、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运用中的建议做一点探讨,也想以此引发对中学文言修辞教学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修辞教学 互文 中学 对文 相似性 辞格 比拟
下载PDF
中学生语文学习品质弱化现象忧思
5
作者 王林喜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本应处于首要地位,但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品质却趋于愈加弱化的状态。这主要与母语教育的失落、应试教育的樊篱、教学策略的羁勒有关。我们应在用母语情结唤醒中学生对语文的自觉意识、用人文关怀滋润中... 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中本应处于首要地位,但调查表明,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品质却趋于愈加弱化的状态。这主要与母语教育的失落、应试教育的樊篱、教学策略的羁勒有关。我们应在用母语情结唤醒中学生对语文的自觉意识、用人文关怀滋润中学生的语文个性、用主体教学策略凸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努力,以期优化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语文学习品质 弱化因素 改善策略
下载PDF
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
6
作者 经志芹 《阅读与鉴赏(教研)》 2009年第8期2-4,共3页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背离了语言训练的中心.要么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么上成章法分析课.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大、空”。“假”:语文课不姓“语”了:“大”:表面看语文课上章法、技巧等什么都包容,实则大而无当;“空”:架空分...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背离了语言训练的中心.要么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么上成章法分析课.成了名副其实的“假、大、空”。“假”:语文课不姓“语”了:“大”:表面看语文课上章法、技巧等什么都包容,实则大而无当;“空”:架空分析,不实在。这是语文课高耗低效的症结所在,难怪学生们初中毕业以后仍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写。窃以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练一身语能文功。必须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让语文课真正有“语”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语言训练 组织 思想品德课 初中毕业 “语” “大” “空”
下载PDF
定向、定点、定位:中考语文阅读复习盲点突破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林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6,共4页
一、定向:把握好三个辩证关系 1.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中考阅读包括现代文与文言文两个板块,从去年各地命题的情况来看,现代文阅读不再考课内文段,文言文阅读基本上是课内、课外各一段,有些地区还增加了古诗词鉴赏。无论是现代文... 一、定向:把握好三个辩证关系 1.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中考阅读包括现代文与文言文两个板块,从去年各地命题的情况来看,现代文阅读不再考课内文段,文言文阅读基本上是课内、课外各一段,有些地区还增加了古诗词鉴赏。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都要恰当处理教材所涉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阅读 中考 现代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定点 盲点 复习 古诗词鉴赏
下载PDF
初中作文教学文题贯穿技法序列性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林喜 《学语文》 2009年第5期34-35,共2页
一、问题缘起 审视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其中无序训练之积弊仍在相当大的面积和相当深的程度上蔓延。尽管对这个问题早有共识,也有一些真知灼见,但作文教材与教学依然在无序的状态中行走。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初中 序列性 技法 文题 作文教材 无序 面积
下载PDF
对语感及其培养的再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林喜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5期100-101,共2页
一 语感是对语言对象的直觉的整体感受,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是语文能力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 语感 培养 语言文字 能力系统 认识活动 心理活动 感受 直觉
下载PDF
对构建初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静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8年第12期29-31,共3页
我国历来是个重视阅读的国度,“不读书,无以言”、“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阅读之认知,中外皆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 我国历来是个重视阅读的国度,“不读书,无以言”、“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阅读之认知,中外皆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这番富蕴哲思的典论生动而精确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现代大语文教学观来看,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而课外阅读正是语文学习的过渡,是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因而它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阅读 阅读策略 初中生 苏霍姆林斯基 大语文教学观 语文学习 学生思路 著名教育家
下载PDF
加强阅读教学,回归课堂本色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淑云 《阅读与鉴赏(下旬)》 2010年第3期27-28,共2页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范读,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习新课创设情境、营造气氛;用心专一、精力集中的默读,可以迅速捕捉文本信息、理解课文;学生声情并茂、奔放昂扬的朗读,可以走进文本、领...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范读,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习新课创设情境、营造气氛;用心专一、精力集中的默读,可以迅速捕捉文本信息、理解课文;学生声情并茂、奔放昂扬的朗读,可以走进文本、领悟神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默读、范读、朗读三方面阐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默读 范读 朗读
下载PDF
古典诗词审美鉴赏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林喜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8期119-120,共2页
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的精神活动。我们读了一首诗词,对其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意境、神韵等进行感受、体验、鉴别、欣赏,激发审美再创造的积极性,获取愉悦的审美享受,这就是诗词鉴赏。
关键词 审美鉴赏 古典诗词 审美再创造 精神活动 文学作品 艺术形象 审美享受 诗词鉴赏
下载PDF
对构建初中生课外阅读策略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静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我国历来是个重视阅读的国度,“不读书,无以言”“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阅读之认知,中外皆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 我国历来是个重视阅读的国度,“不读书,无以言”“头悬梁,锥刺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对阅读之认知,中外皆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这番富蕴哲思的经典理论生动而精确地告诉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阅读策略 初中生 苏霍姆林斯基 著名教育家 经典理论 前苏联 读书
下载PDF
对初中悲剧文本边缘化的反思
14
作者 王林喜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51,共3页
什么是悲剧文本?就是以悲剧为结局的或具有悲剧情节的悲剧性文学作品,通常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记叙文、人物传记等文学样式。
关键词 悲剧性 文本 边缘化 初中 文学作品 悲剧情节 文学样式 人物传记
下载PDF
对初中悲剧文本边缘化的反思
15
作者 王林喜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5-47,共3页
一 什么是悲剧文本?就是以悲剧为结局的或具有悲剧情节的悲剧性文学作乩,通常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记叙文、人物传记等文学样式。
关键词 悲剧情节 文本 边缘化 初中 文学样式 人物传记 性文学 记叙文
下载PDF
浅谈如何开展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
16
作者 王洪光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33期10-10,共1页
教育部2003年5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 教育部2003年5月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 全日制义务教育 生活经验 道德品质 课程标准 自主参与 知识技能
下载PDF
《木兰诗》“傍地”注解考辨
17
作者 王林喜 《学语文》 2009年第1期47-47,共1页
《木兰诗》作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瑰宝,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其它读本,如:古诗鉴赏、文学作品选、诗闻拔萃、教学辅导用书,诸类均见编选。对该诗结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傍地”,有两类解释:一是“贴... 《木兰诗》作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瑰宝,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其它读本,如:古诗鉴赏、文学作品选、诗闻拔萃、教学辅导用书,诸类均见编选。对该诗结句“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中“傍地”,有两类解释:一是“贴着地面”,二是“并排着”。略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诗》 考辨 注解 民间叙事诗 语文课本 古诗鉴赏 教学辅导 作品选
下载PDF
探索开放型试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18
作者 齐金华 《数学之友》 2008年第23期32-33,共2页
开放型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思维的发散性等特点.开放型试题的出现,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和落实,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引人一定量的... 开放型试题具有条件的不完备性,结论的不确定性,内涵的可发展性,思维的发散性等特点.开放型试题的出现,是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和落实,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引人一定量的开放型试题,不仅能体现中考改革的方向,更重要的是逐渐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散性思维 开放型 试题 培养 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 不完备性
下载PDF
我教《拿来主义》
19
作者 高颂民 《学语文》 2008年第3期16-16,共1页
鲁迅先生写于1934年6月的《拿来主义》一文,所论述的是把什么拿来,为什么拿来,怎样拿来等,即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同学们读这种难度较大的杂文一片茫然。怎么办呢?那就从中间教起,拨起云雾,让同学们看个究竟。
关键词 《拿来主义》 外国文化 同学
下载PDF
走出材料作文立意的思维误区
20
作者 王林喜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2008年第6期4-6,共3页
  什么是材料作文?即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许多中学生怕写材料作文,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写这种作文须先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选择,从中提炼出中心意旨.而立...   什么是材料作文?即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许多中学生怕写材料作文,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写这种作文须先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选择,从中提炼出中心意旨.而立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文章的成败.由此看来,立意至关紧要.如何走好这一步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立意 材料作文 思维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