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虢季子白盘铭的“经■四方”
1
作者 刘洪涛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45-49,共5页
虢季子白盘铭文“经 四方”的“ ”字,旧或释为“ ”或“维”,本文根据古文字“擁”的不同写法把它改释为“擁”。古文字“经”、“擁”用法相近,经常连用。前者是治理的意思,引申有秉持、保有、经营、施行、度量、效法等义;后者的本义... 虢季子白盘铭文“经 四方”的“ ”字,旧或释为“ ”或“维”,本文根据古文字“擁”的不同写法把它改释为“擁”。古文字“经”、“擁”用法相近,经常连用。前者是治理的意思,引申有秉持、保有、经营、施行、度量、效法等义;后者的本义是抱,引申有秉持、保有、卫护、保护等义。虢季子白盘铭文“经摊四方”的意思是治理、卫护国土,与其前的“壮武于戎功”、其后的“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正互相照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虢季子白盘
全文增补中
战国“厶敬”玺考释
2
作者 刘洪涛 全慧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章考释战国"厶(私)敬"玺,认为"私"指燕居独处,"私敬"意思是在燕居独处时也要敬慎,与《玺汇》5693号"敬厶(私)"意思相同,都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慎独"。
关键词 私敬 慎独
下载PDF
右中■鼎銘文補釋
3
作者 劉洪濤 李桂森 《出土文献》 CSSCI 2017年第2期82-89,共8页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以下簡稱爲'《銘圖》')著録的1950號戰國晚期右中■鼎銘文共計10字(見圖1),編者吴鎮烽先生所作釋文如下:右督(■、府)■,小所十賜。(蓋銘)右■(■、府)■。(器銘)[1]@件銘文曾經著録於吴鎮烽先生... 《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以下簡稱爲'《銘圖》')著録的1950號戰國晚期右中■鼎銘文共計10字(見圖1),編者吴鎮烽先生所作釋文如下:右督(■、府)■,小所十賜。(蓋銘)右■(■、府)■。(器銘)[1]@件銘文曾經著録於吴鎮烽先生所編電子資料《商周金文資料通鑒》,編爲2442號,郭永秉先生據之討論,把'右'下一字改釋爲'中',指出銘文的國别屬燕,[1]都是非常正確的。在郭先生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再對銘文作一些補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先生 《集成》
下载PDF
《匋玺室藏古玺印选》释文补正
4
作者 李桂森 刘洪涛 《古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524-528,共5页
2019年6月出版的《匋玺室藏古玺印选》辑录了日本匋玺室主人尾崎苍石所藏古玺印784方,每一方玺印按照印蜕、全形照片和印面照片三种形式著录,并附有释文和尺寸(1)。本文主要对释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补正,下面分条陈述。
关键词 玺印 印面 室藏 补正 释文 三种形式
下载PDF
説“弘”——兼説甲骨金文所謂“弘”只能釋爲“強”
5
作者 劉洪濤 李桂森 《文献语言学》 2022年第1期118-125,236,共9页
根據對古文字資料的考察,可知弘大之“弘”在商周時期借用“厷”字表示,後加聲旁“弓”形成兩聲字“㢬”,雖然流行於楚系文字,但可能早到西周時期即已出現;秦系文字作“弘”,應是“㢬”的省體。《説文》“宏、宖”應是“弘”形聲結構的異... 根據對古文字資料的考察,可知弘大之“弘”在商周時期借用“厷”字表示,後加聲旁“弓”形成兩聲字“㢬”,雖然流行於楚系文字,但可能早到西周時期即已出現;秦系文字作“弘”,應是“㢬”的省體。《説文》“宏、宖”應是“弘”形聲結構的異體。“弘”字本從“厶”,不從“口”,因此甲骨金文中從“弓”從“口”之字不能釋爲“弘”,只能釋爲“強”,“弘、強”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據居延漢簡校讀《孫子》一例
6
作者 劉洪濤 張紅 《简帛》 2018年第1期157-165,共9页
在居延漢簡《孫子·地形》殘文基礎上,根據押韻、避諱和文義等,本文把今本《孫子·地形》'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横,曰亂'一段文字校改爲'將弱而毋常,教道不明,吏卒不莊,陳兵縱横,曰亂'。
关键词 居延漢簡 《孫子》 押韻 避諱
下载PDF
晋系文字中的“楙”
7
作者 劉洪濤 《简帛》 2021年第1期19-29,共11页
晋系文字中有一個下部从"木",上部作箭頭形的字,舊有不同釋法,其中以釋"柔"在字形上最有根據。但是古文字中"矛"有不同來源,例如"楙"所从之"矛"是戈矛之"矛","柔&qu... 晋系文字中有一個下部从"木",上部作箭頭形的字,舊有不同釋法,其中以釋"柔"在字形上最有根據。但是古文字中"矛"有不同來源,例如"楙"所从之"矛"是戈矛之"矛","柔"所从之"矛"本象柔軟枝條之形,"敄"所从之"矛"本象人披髮之形,本是不同的字,因而讀音也有所不同。它們的形體在戰國文字中才逐漸混同,但也有一定的區别。根據晋系文字所謂"柔"作"袤"字的聲符等,可知其讀音是"矛",而不是"柔",因此其字應分析爲从"木""矛"聲,是"楙"字的異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文字 不同來源
下载PDF
郭店《窮達以時》所載百里奚史事考
8
作者 劉洪濤 《简帛》 2019年第2期61-81,共21页
本文根據郭店竹簡《窮達以時》關於百里奚的記載,還原了百里奚史事的本來面貌,並通過對相關記載的徹底梳理,釐清了有關史事的演化軌迹。通過百里奚史事演化過程的考證,本文指出文獻中經常有因爲對句子結構産生誤解或對其中某些字詞産生... 本文根據郭店竹簡《窮達以時》關於百里奚的記載,還原了百里奚史事的本來面貌,並通過對相關記載的徹底梳理,釐清了有關史事的演化軌迹。通過百里奚史事演化過程的考證,本文指出文獻中經常有因爲對句子結構産生誤解或對其中某些字詞産生誤讀而使相同記載産生歧異的現象,應該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窮達以時》 百里奚 轉■五羊 爲敀牧牛 史事歧異
下载PDF
郭店竹簡《唐虞之道》“■”字考釋——兼論上博簡《凡物流形》和天星觀卜筮簡的“繫”字
9
作者 李芳梅 劉洪濤 《简帛》 2022年第2期17-26,共10页
根據古文字中从“■”(“■”之聲符)之字常常被誤釋爲从“東”之字這一現象,文章指出,郭店簡《唐虞之道》有一個舊多釋爲“涷”之字應改釋爲“”,分析爲从“水”“■”聲。《唐虞之道》“”字凡兩見,在6—7號簡文中與“殺”爲對文,在15... 根據古文字中从“■”(“■”之聲符)之字常常被誤釋爲从“東”之字這一現象,文章指出,郭店簡《唐虞之道》有一個舊多釋爲“涷”之字應改釋爲“”,分析爲从“水”“■”聲。《唐虞之道》“”字凡兩見,在6—7號簡文中與“殺”爲對文,在15—17號簡文中與《管子·戒》“不代王”之“代”意義相近,二者皆應讀爲“繼”,訓爲接續、傳續。同時,文章指出上博簡《凡物流形》和天星觀卜筮簡中的“繫”也讀爲“繼”,訓爲接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簡 《唐虞之道》
下载PDF
“三豕涉河”与竹简文字的借边
10
作者 李桂森 刘洪涛 《中国文字研究》 2020年第1期93-97,共5页
文章研究《吕氏春秋•察传》“己亥”误作“三豕”的原因,指出“己”误作“三”不是简单的字形讹混,而是“己”字所从的两个竖笔借用竹简边缘表示的原故,是古文字中习见的借用边线作为笔画的现象。因为这种写法的“己”字与“三”字形近... 文章研究《吕氏春秋•察传》“己亥”误作“三豕”的原因,指出“己”误作“三”不是简单的字形讹混,而是“己”字所从的两个竖笔借用竹简边缘表示的原故,是古文字中习见的借用边线作为笔画的现象。因为这种写法的“己”字与“三”字形近,读者遂误认为是“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豕 三豕 借边
下载PDF
《说文》“■孛”释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洪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7,共7页
《说文》■部有"■孛"一词,意思为草木盛貌。一般认为"■"是"彙"字之变,音于贵切。但这与《说文》分析"■"从"畀"声矛盾。文章指出,音于贵切之"■"是"彙"字之讹... 《说文》■部有"■孛"一词,意思为草木盛貌。一般认为"■"是"彙"字之变,音于贵切。但这与《说文》分析"■"从"畀"声矛盾。文章指出,音于贵切之"■"是"彙"字之讹,跟从"畀"声之"■"没有关系,前人误把二者混同。"■"与"?、濞、淠"等从"畀"声之字音义皆近,"■孛"又与"觱發、滭沸、?冹、?颰、熚、馝馞、蔽芾"等音义皆近,可证《说文》是有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说“争”“静”是“耕”的本字——兼说甲骨文“争”表现的是犁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洪涛 《中国文字学报》 201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本文根据郭店楚简、上博竹简等资料中的'静''耕'等字,认为'争'象二人持一耕作工具耕作之形,是耕作之'耕'的本字。'静'是在'争'字基础之上加注声符'青'形成的后起形声字,也是... 本文根据郭店楚简、上博竹简等资料中的'静''耕'等字,认为'争'象二人持一耕作工具耕作之形,是耕作之'耕'的本字。'静'是在'争'字基础之上加注声符'青'形成的后起形声字,也是耕作之'耕'的本字。甲骨文'争'可能象二人持犁耕作之形,表现的是犁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