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饶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海报 王璇 李浙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利用上饶市1961—2020年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分析上饶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上饶市1—12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均呈先增加后下降... 利用上饶市1961—2020年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作为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分析上饶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上饶市1—12月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月,最终评价4月、5月、6月、9月、10月为舒适月份,7月、8月为热月份,11月、12月、1月、2月、3月为寒冷月份。近60年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总体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温湿指数从2000年开始增加趋势明显,突变时间为2006年;风效指数从1987年开始增加趋势明显,突变时间为1991年。温湿指数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风效指数与温度的相关系数也大于其与风速、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说明温度对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影响均为最大,且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均和温度的变化基本相同。随着气候变暖,在一定范围内,上饶市的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逐渐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指数 风效指数 气候变暖 气候舒适度 上饶市
下载PDF
基于不同数理模型的上饶市滑坡敏感性评价
2
作者 方喆敏 沈宁 《中国信息界》 202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引言上饶市地处江西省暴雨多发的浙赣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滑坡为其中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上饶市地形多丘陵,全年降水充沛,汛期降水集中,均为该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多重触发因子。找出容易发生滑坡的区域并确定其风险等级是滑坡预警中... 引言上饶市地处江西省暴雨多发的浙赣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频发,滑坡为其中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上饶市地形多丘陵,全年降水充沛,汛期降水集中,均为该市地质灾害发生的多重触发因子。找出容易发生滑坡的区域并确定其风险等级是滑坡预警中需要采取的重要步骤之一。有关此类的研究比较广泛,如使用工具和新技术为滑坡的敏感性绘制地图等方法。测试和评估不同的定量方法以更好地进行滑坡敏感性区划,以获得可靠和准确的滑坡敏感性图,对上饶市滑坡灾害的预防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IS平台,分别使用最大熵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选择了6个条件因子(平均年降水量、人口密度、高程、坡度、道路距离、水域距离)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滑坡敏感性 滑坡预警 逻辑回归模型 滑坡灾害 数理模型 最大熵模型 GIS平台
下载PDF
基于下垫面影响的上饶市大雾本地预报指标分析及释用技术方法
3
作者 郑丽君 范从文 +4 位作者 李浙华 赖诗琪 吴文心 陶瑶 洪俊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88-90,共3页
利用2015—2018年地面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数值模式预报资料,使用上饶市强降水快速响应系统查询风速及降水资料,分析了江西省上饶市的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天气形势特征、气象要素特征,以及本地大雾预报指标释用。使用完全预报方法... 利用2015—2018年地面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数值模式预报资料,使用上饶市强降水快速响应系统查询风速及降水资料,分析了江西省上饶市的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天气形势特征、气象要素特征,以及本地大雾预报指标释用。使用完全预报方法建立上饶市本地辐射雾、平流雾天气的预报模型流程。结果表明:(1)上饶市大雾天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性,东北部山区为大雾的高发区;西部滨湖平原地区为大雾少发区,说明下垫面属性是影响大雾生成的初始场;同时,地域、人口分布差异也是影响大雾的因素之一,人类社会活动频繁密集地区对大雾的生成发展有抑制作用。(2)冬春季出现频次最高,晴热高温少雨夏季不易形成大雾天气;大雾天气日变化特征也明显,一天中后半夜至凌晨出现大雾天气频次最高。(3)气象要素具有指示性和代表性,影响因子主要是降水量、相对湿度、气温和风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布 形势和要素特征 预报指标
下载PDF
上饶市气象仓储管理系统开发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如意 王柳青 《现代信息科技》 2022年第24期7-10,共4页
围绕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和智慧气象的总体目标,结合市级气象信息与装备保障仓储管理工作实际,研究开发上饶市气象仓储管理系统并投入业务应用,实现全市设备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市—县设备借用工作,显著提高对大量气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自... 围绕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和智慧气象的总体目标,结合市级气象信息与装备保障仓储管理工作实际,研究开发上饶市气象仓储管理系统并投入业务应用,实现全市设备统筹规划,规范管理市—县设备借用工作,显著提高对大量气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自运行以来,帮助业务人员快速、高效地出入存储,减少人为的错误输入,大大提升我市气象保障水平,对提高上饶市气象装备保障有重要作用,使上饶市气象设备仓库管理工作进入现代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装备 仓储管理 开发应用
下载PDF
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与应用研析
5
作者 沈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3期0053-0057,共5页
本文通过对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与应用进行研究,系统性地探讨了气象观测仪器的历史演变、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本文回顾了古代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和应用,并强调了现代气象观测仪器的进步。本文详细介绍了气象观测仪器... 本文通过对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与应用进行研究,系统性地探讨了气象观测仪器的历史演变、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本文回顾了古代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和应用,并强调了现代气象观测仪器的进步。本文详细介绍了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大气压力观测设备、气温和湿度观测设备,以及天气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等。接着,本文分类讨论了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的类型与特点,包括自动气象观测站、浮空气球和探空火箭以及航空气象观测设备。然后,本文深入探讨了气象观测仪器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包括气象观测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在气象模型中的应用,以及在灾害预测和应急响应中的应用。本文重点讨论了气象观测仪器的研发与作用,包括具有前瞻性的气象观测设备的研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以及对气候变化研究的作用。通过对气象观测仪器的全面研究,本文深入分析了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与应用,为气象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旨在推动气象观测仪器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观测仪器 发展与应用 基本原理 技术 气象预报
下载PDF
上饶市气象装备一体化监控平台开发应用研究
6
作者 王柳青 张珺 《现代信息科技》 2021年第12期152-154,158,共4页
围绕气象现代化和智慧气象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结合市级气象信息与装备保障监控工作实际,研究开发上饶市气象装备一体化监控平台并投入业务应用,实现在一个平台对雷达、自动站、信息网络等气象装备运行状态、数据传输进行实时监控,出现... 围绕气象现代化和智慧气象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结合市级气象信息与装备保障监控工作实际,研究开发上饶市气象装备一体化监控平台并投入业务应用,实现在一个平台对雷达、自动站、信息网络等气象装备运行状态、数据传输进行实时监控,出现异常及时报警,方便装备保障人员及时发现装备运行和数据传输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故障,进一步提高市气象装备运行监控和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装备 保障 监控平台 开发应用
下载PDF
上饶市地面气象观测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7
作者 彭维明 张淑华 +1 位作者 邱雯婷 计展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6期226-226,共1页
介绍上饶市地面气象观测环境现状,分析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提高当地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
关键词 地面气象 观测环境 现状 保护措施 江西上饶
下载PDF
上饶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建雄 洪霞 余卫东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18期172-173,共2页
根据上饶市11个台站1961—200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模型,分析了上饶市近45年来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上饶市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在以0.17TDM·hm-2/10a的趋势... 根据上饶市11个台站1961—2005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模型,分析了上饶市近45年来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5年来上饶市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在以0.17TDM·hm-2/10a的趋势在增加,但并不显著。依据未来20~100a气候变化预测结果,分别模拟了2020年、2050年和2100年的上饶市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结果显示与1990年相比,NPP分别增加了4.0%~6.1%、8.1%~11.1%和15.0%~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全球气候变化 上饶
下载PDF
上饶市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琳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1年第9期160-161,共2页
文章分析了上饶天气雷达所处的环境,进行了雷电风险评估,划分了雷达站的防雷等级;依据天气雷达站防雷相关技术规范,从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个方面提出了防雷的技术方案。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防雷 设计方案
下载PDF
上饶气象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10
作者 张珺 《软件》 2022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在中国气象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背景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中国气象局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该研究将实现上饶气象内外网安全稳定运行,保护气象数据和... 在中国气象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背景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中国气象局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该研究将实现上饶气象内外网安全稳定运行,保护气象数据和应用安全,实现安全网络环境下完成气象应用数据传输,建立健全市县信息网络管理机制,完成上饶市气象局信息网络安全等级评定等工作。力求最大限度做好上饶气象信息网络安全防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网络 内外网物理隔离 网络安全
下载PDF
上饶市2010年6月17—20日一次连续暴雨过程物理量诊断分析
11
作者 周嘉林 刘高振 +2 位作者 罗宇 周颖君 卢秋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2期313-314,共2页
分析了2010年6月17—20日上饶市一次连续性暴雨发生概况,对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总结了此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特点,以为今后预报员对汛期,尤其是主汛期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连续性暴雨 物理量 诊断 2010年6月17—20日 江西上饶
下载PDF
上饶市雷电监测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黄琳 程飞军 《中国新通信》 2019年第12期152-154,共3页
基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雷电监测数据为核心,以Visual Basic 6.0(VB)编程内嵌调用Surfer对象,绘制和生成图形文件功能,将实时监测的上饶市区域雷电定位数据,经过统计、运算,结合上饶市区域地图直观展示雷电活动主要特征分布... 基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雷电监测数据为核心,以Visual Basic 6.0(VB)编程内嵌调用Surfer对象,绘制和生成图形文件功能,将实时监测的上饶市区域雷电定位数据,经过统计、运算,结合上饶市区域地图直观展示雷电活动主要特征分布,为防雷减灾服务提供一个辅助的优化决策可视化系统。目前,该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监测 实时数据 数据可视化 设计与实现
下载PDF
浅析上饶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防雷工程
13
作者 刘海兵 程飞军 《科技风》 2011年第2期145-145,共1页
分析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终端的运行特点、雷电危害设备的路径,提出远教终端雷电防护方法与设备安装方法,根据各地雷电活动规律、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实际确定远教终端雷电防护方式,达到雷电防护安全、经济、客观的目的。
关键词 终端 方案 防雷 方法
下载PDF
上饶市雾的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探讨
14
作者 周丽蓉 洪俊 《科技与生活》 2010年第22期3-3,31,共2页
选取上饶市1990—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上饶市雾的气候特征、主要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影响雾的主要天气要素,确定预报指标,建立MOS预报方程,为雾预报及其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雾天气监测、预报的... 选取上饶市1990—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上饶市雾的气候特征、主要类型及成因进行分析,并筛选出影响雾的主要天气要素,确定预报指标,建立MOS预报方程,为雾预报及其预警信号的发布、解除提供理论依据,以达到雾天气监测、预报的更加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特征 成因 预报方程
下载PDF
上饶市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及其影响
15
作者 霍子旭 苏海报 翁剑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5期72-74,共3页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20年2月15—16日发生在上饶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高压脊后有暖平流北上,暖平流促使高压脊加强,脊前的偏北气流也随之加强,不断引导来自...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细网格数值预报资料,分析2020年2月15—16日发生在上饶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高压脊后有暖平流北上,暖平流促使高压脊加强,脊前的偏北气流也随之加强,不断引导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在西伯利亚地区聚积,随着高空横槽逐步转为竖槽,冷空气南下,寒潮快速爆发。在过程后期,随着高空环流形势的调整,低涡东移至朝鲜半岛,东亚大槽建立,地面冷锋东移入海,此次寒潮过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饶市 寒潮 天气过程
下载PDF
江西省植被碳汇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6
作者 苏海报 陈兴鹃 +3 位作者 吴燕良 夏玲君 戴芳筠 李柏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127-135,共9页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MODIS-NDVI)、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模型,对2000—2022年江西省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碳汇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植被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22年1—12月江西省...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MODIS-NDVI)、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模型,对2000—2022年江西省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碳汇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植被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22年1—12月江西省NPP和植被碳汇月度平均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植被碳汇的年平均值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13.4 g C/(m^(2)·10 a),最小值为411.2 g C/m^(2)(2022年),最大值为614.8 g C/m^(2)(2018年);(2)植被碳汇的分布情况与地形、植被类型等密切相关,高碳汇区处于省境边陲附近,中、低碳汇区处于丘陵、河谷、湿地和盆地,碳源区相对较少,基本处于鄱阳湖和城区附近;(3)植被碳汇和降水量、气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并受到两者的协同影响,但降水量对植被碳汇的影响要弱于气温,其中“暖湿型”气候背景最有利于植被碳汇。异常的天气气候条件明显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发育,造成光合能力减弱,从而导致碳汇显著下降。受异常气候条件影响,2003、2019和2022年江西省碳汇的排位分别为历史第二低位、第三低位和第一低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江西省 NPP 植被碳汇 时空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一次大暴雨中尺度短时强降水回波特征分析
17
作者 洪丽霞 马中元 +2 位作者 洪俊 辛珂钰 范小军 《江西科学》 2024年第3期582-586,653,共6页
为了做好江西宜丰大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使用常规天气图、宜丰自动站雨量、江西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对2022年6月3日江西宜丰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6月3日宜丰大暴雨年月日统计特征进行... 为了做好江西宜丰大暴雨天气的预警预报服务,使用常规天气图、宜丰自动站雨量、江西雷达拼图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等原理,对2022年6月3日江西宜丰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6月3日宜丰大暴雨年月日统计特征进行分析,1981—2022年宜丰每年大暴雨出现频次在0~2次,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份。宜丰此次大暴雨过程前期雨势不大,但由于云系发展和地形、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6月3日08时小时雨强达到了65 mm,到了09时小时雨强达到最大的70 mm,造成了局地的超短时强降水。受低槽及低层切变东移影响,边界层及地面增温明显,动力抬升加强。850 hPa低涡东侧的切变线一直延伸至赣北北部,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达到14 m/s,宜丰处在西南急流的左前方,同时地面辐合线稳定在宜丰附近并与低层切变耦合,导致辐合扰动加强,有利于强风暴在辐合线附近发生。回波形态为絮状回波带结构,絮状回波带包含着多个较强单体回波,影响宜丰的组合反射率CR回波最强达到50 dBZ,≥45 dBZ回波稳定在宜丰南部,为短时强降水的生成形成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随着回波顶高的升高,加强了该单体回波的降水效率,08时出现了小时雨强65 mm/h的超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丰 短时强降水 雷达拼图回波特征 风暴跟踪信息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和深度学习的地面气温预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浙华 肖安 郑丽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4-477,共14页
基于2020-2021年的中国气象局(CMA)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逐小时地面气温(T2m)产品,融合CMA上海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CMA-SH3)的T2m预报数据,构建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MT-Cunet),实现逐小时滚动更新的24 h T2m网格预报,并对2022年... 基于2020-2021年的中国气象局(CMA)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逐小时地面气温(T2m)产品,融合CMA上海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CMA-SH3)的T2m预报数据,构建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模型(MT-Cunet),实现逐小时滚动更新的24 h T2m网格预报,并对2022年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MT-Cunet在3~9 h时效订正效果最好,平均MAE和平均RMSE分别降低42.4%、40.89%;10~24 h时效的订正效果较好,平均MAE和平均RMSE分别下降26.7%、26.3%。低温(≤0℃)和高温(≥35℃)事件检验评估表明,MT-Cunet在高温预报整体表现为正偏差,而低温整体为负偏差,但误差幅度远低于CMA-SH3;空间尺度上,MT-Cunet能较大幅度减少复杂地形下的T2m预报误差,降低CMA-SH3的MAE离散度,使预报误差分布较为稳定。通过对2022年2月和3月的区域性增温、寒潮过程分别进行检验评估发现,MT-Cunet能较好预报出增(降)温转折时间和增(降)温幅度。在增温和寒潮过程中,MT-Cunet的MAE比CMA-SH3分别降低28.9%和33.8%,表明MT-Cunet模型在转折性天气过程中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因此,利用可以快速增加预报样本数量的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经过语义分割深度学习模型客观方法订正,就能较大幅度降低数值模式预报误差,解决常规数值预报由于数据量太少,深度学习训练效果较差的问题,这对充分利用国产模式资源,更广泛地开展国产模式后处理和应用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SH3 CLDAS 2 m地面温度 偏差订正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江西闪电特征海拔高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刘海兵 张云峰 李玉塔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2-348,共7页
利用2004—2015年江西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回归等方法,重点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变化对江西闪电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闪电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0~500m的平原、丘陵(占地总面积7.4×104km^2)和... 利用2004—2015年江西省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地闪资料,通过数理统计、线性回归等方法,重点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变化对江西闪电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省闪电主要发生在海拔高度0~500m的平原、丘陵(占地总面积7.4×104km^2)和小起伏山地(总面积6.1×104km^2),占总闪电次数的83.5%,其中91.0%的正闪电发生在这些地区;(2)闪电密度大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其变化率不同。正负闪电平均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其变化率在各海拔高度区段内不同,正闪电的变化比较明显,负闪电的变化幅度相对正闪电比较小;(3)江西省多雷区所占比例最大,强雷区基本上分布在江西南部,多雷区和强雷区大部分是地处0~500m的平原、丘陵和小起伏山地;在500~2200m的山区里,大部分地区为少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尔逊(Pearson)检验 相关性 等值线图 闪电特征 闪电定位系统
下载PDF
基于有效积温法改进婺源油菜花期预报模型
20
作者 李春晖 张晓芳 +2 位作者 蔡哲 陶瑶 田俊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3期281-292,共12页
基于1995-2022年婺源油菜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分别以油菜现蕾、抽薹为起点,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基于有效积温法的油菜花期预报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有效积温法模拟预报的普花期与实际日期误差天数的气象因子模型,以提高婺源花期... 基于1995-2022年婺源油菜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分别以油菜现蕾、抽薹为起点,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基于有效积温法的油菜花期预报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有效积温法模拟预报的普花期与实际日期误差天数的气象因子模型,以提高婺源花期预报模型的精确度。利用模拟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对改进前后的模拟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1)以0℃为有效积温阈值,以平均有效积温值为有效积温指标对油菜普花期进行初步预报,随普花期临近预报精度提高。(2)相关分析表明,气温是影响油菜普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以2月中旬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为自变量,以基于有效积温法模拟预报的普花期与实际日期的误差天数为因变量,建立的气象因子改进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通过显著性检验。(3)分别对改进前后的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和评价,两种方法建立的预报模型效果均较好,气象因子改进模型的模拟结果更优,提高了油菜普花期预报的准确度。以抽薹为起点的气象因子改进预报模型在油菜普花期预报方面精确度最高,可有效应用于油菜普花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花期预报模型 有效积温法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