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雪珂 赵海梅 +4 位作者 吴甜甜 蒋青青 金晶 黄小英 刘端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炎症性肠病(IBD)作为难治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在IB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1/M2巨噬细胞平衡打破会导致炎症的发生,并且PPARγ、STAT家族、CX3CR1、IL-1家族、IL-10和TNF-α等因子与IBD密切相关... 炎症性肠病(IBD)作为难治疾病之一,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在IB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M1/M2巨噬细胞平衡打破会导致炎症的发生,并且PPARγ、STAT家族、CX3CR1、IL-1家族、IL-10和TNF-α等因子与IBD密切相关。利用中医药疗法发现可以通过干预巨噬细胞达到预防或治疗IBD的目的,为后续研究IBD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IBD 转录因子 细胞因子 中医药
下载PDF
吴茱萸碱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雪珂 王海燕 +3 位作者 刘億 陈芳 赵海梅 刘端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0-863,共4页
吴茱萸碱(evodiamine, Evo)是吴茱萸中重要的生物碱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肿瘤、抗炎镇痛、抑菌、调节内分泌、降血脂、调节平滑肌细胞等。吴茱萸碱可通过调控信号通路和引发细胞周期阻滞而达到抗肿瘤作用,包括JAK2/STAT3信号通路、W... 吴茱萸碱(evodiamine, Evo)是吴茱萸中重要的生物碱成分,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抗肿瘤、抗炎镇痛、抑菌、调节内分泌、降血脂、调节平滑肌细胞等。吴茱萸碱可通过调控信号通路和引发细胞周期阻滞而达到抗肿瘤作用,包括JAK2/STAT3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PI3K/Akt和mTOR等信号通路,同时吴茱萸碱可以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0/G1期和G2/M期。这些研究为靶向治疗肿瘤提供了可行性方案,为治疗其他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 抗肿瘤 抗炎镇痛 抑菌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五味子甲素对结肠炎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晓云 赵海梅 +4 位作者 刘億 刘雪珂 刘馥春 陈芳 刘端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69,I0033,共5页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复制结肠炎SD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混合液灌肠复制结肠炎SD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五味子甲素低剂量(20 mg·kg^-1)、中剂量(40 mg·kg^-1)、高剂量组(80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正常组与模型组同期分别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阳性对照组给予150 mg·kg^-1美沙拉嗪(5-ASA),连续治疗7 d后取大鼠结肠并评测其结肠重量、结肠长度、肠重指数、病理切片以及选择最佳剂量组的结肠组织检测SOD,GSH-PX,NO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甲素中剂量组治疗效果最佳,肠重减轻、长度增加、肠重指数明显下降,炎症因子明显减少,GSH-PX,SOD,eNOS,iNOS和T-AOC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 or P<0.05),而NO及MPO水平显著降低(P<0.01 or P<0.05)。结论五味子甲素可能通过降低结肠组织中性粒细胞数量和NO含量以及升高SOD和GSH-PX的表达量缓解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治疗实验性大鼠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甲素 结肠炎 疗效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苦参素减轻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结肠炎大鼠的炎症损伤及其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芳 殷玉婷 +5 位作者 刘億 刘雪珂 刘馥春 张晓云 赵海梅 刘端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溶液诱导的结肠炎大鼠中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SD成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组(20 mg/kg)以及美沙拉嗪组(150 mg/kg)。除去正常组,其余组使... 目的研究苦参素对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溶液诱导的结肠炎大鼠中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SD成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组(20 mg/kg)以及美沙拉嗪组(150 mg/kg)。除去正常组,其余组使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混合溶液建立大鼠结肠炎模型,模型建立后给药治疗7 d并每天称量大鼠体质量。给药结束后剪取大鼠结肠,测量结肠长度并称其质量,计算结肠质量指数, HE染色检测结肠病变情况。ELISA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 IL-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结肠中CD11c^+ CD103^+E-cadherin^+细胞频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结肠长度显著增加,结肠质量及结肠质量指数显著降低,且苦参素治疗组结肠黏膜损伤明显减轻, IL-2与ICAM-1水平显著降低, IL-10和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水平明显增加。结论苦参素通过调节IL-10、 IL-2、 ICMA-1水平、增加CD11c^+ CD103^+ E-cadherin^+细胞数量,减轻大鼠结肠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结肠炎 CD11c^+CD103^+ E-cadherin^+细胞
下载PDF
肉桂、知母对寒热体质大鼠下丘脑TRP通道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栾思宇 陈芳 殷玉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3,I0013,共5页
目的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理论,研究利用热性中药肉桂、寒性中药知母分别对寒热体质大鼠进行体质调整,通过观察体质调整前后,常体、寒体和热体体质大鼠下丘脑TRP通道的表达、掌温和热痛阈的变化,探讨中药对寒热体质调整作用及作用... 目的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理论,研究利用热性中药肉桂、寒性中药知母分别对寒热体质大鼠进行体质调整,通过观察体质调整前后,常体、寒体和热体体质大鼠下丘脑TRP通道的表达、掌温和热痛阈的变化,探讨中药对寒热体质调整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偏颇体质的调整、实现“未病先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掌温结合自主活动,从自然群体大鼠筛选出常体、热体及寒体大鼠,再将各体质大鼠分成体质未调整组与体质调整组。体质调整组寒体、热体大鼠分别给予肉桂、知母,常体大鼠给予相应体积的饮用水,连续灌胃12周。测量体质未调整组和体质调整组大鼠掌温、热刺痛仪测定大鼠热痛阈、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下丘脑TRPV1和TRPV4通道表达。结果体质未调整组寒体大鼠掌温显著低于热体大鼠和常体大鼠,而热痛阈显著高于其余两种体质大鼠,掌温和热痛阈呈负相关;寒体体质大鼠下丘脑TRPV1和TRPV4通道表达低于热体体质大鼠。体质调整组大鼠,经过相应药物对体质进行调整后,常体、寒体和热体体质大鼠掌温和热痛阈之间差异性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寒体组大鼠下丘脑TRPV1、TRPV4通道表达出现上升趋势,而热体组大鼠呈下降趋势,与常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肉桂、知母对寒热体质大鼠体质调整作用,可能与调节下丘脑TRP通道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热体质 TRP通道 中药 体质调整
下载PDF
中药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银芳 余日跃 +5 位作者 熊耀坤 徐国良 张凯 聂斌 严小军 刘红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207-217,共11页
蒽环类抗肿瘤药阿霉素(adriamycin,ADR)抗肿瘤谱广,已被广泛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病证的治疗,疗效显著。但ADR呈现出广泛严重的机体毒性,尤其是其在心肌细胞中累积,使得心肌组织更易受到ADR的损害,并... 蒽环类抗肿瘤药阿霉素(adriamycin,ADR)抗肿瘤谱广,已被广泛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癌、乳腺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病证的治疗,疗效显著。但ADR呈现出广泛严重的机体毒性,尤其是其在心肌细胞中累积,使得心肌组织更易受到ADR的损害,并呈剂量依赖的不可逆损伤特性,极大地限制了ADR用于临床治疗的使用剂量,并增加了癌症治疗幸存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认为,ADR的心肌毒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活性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钙过载、线粒体损伤、凋亡和自噬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网络,共同促进其心脏毒性的发展。迄今为止,没有一种单一的药物或是方法可以特别有效地预防ADR引起的心脏毒性而不降低其抗癌疗效。因此,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拮抗ADR心脏毒性的药物或方法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性,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调节钙的代谢,保护线粒体损伤和拮抗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方式发挥综合作用。近年来,关于中药及其效应成分保护或减轻ADR引起心脏毒性的研究报道较多,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本文就近10年来中药在防治ADR心脏毒性方面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为临床中药配伍ADR更安全合理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心脏毒性 中药 防治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