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山蜡梅叶颗粒质量标志物及含量测定研究
1
作者 关志宇 彭石根 +4 位作者 张可欣 王勇平 刘荣华 刘志强 谢毓敏 《中南药学》 2023年第8期2088-2094,共7页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山蜡梅叶颗粒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并测定相关Q-Marker的含量。方法建立山蜡梅叶颗粒HPLC指纹图谱,对15批山蜡梅叶颗粒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筛选Q-Mar...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山蜡梅叶颗粒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并测定相关Q-Marker的含量。方法建立山蜡梅叶颗粒HPLC指纹图谱,对15批山蜡梅叶颗粒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筛选Q-Marker的候选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山蜡梅叶颗粒相关成分的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预测山蜡梅叶颗粒的Q-Marker及核心靶点,并利用分子对接验证。最后,采用HPLC法对筛选出的Q-Marker进行含量测定研究。结果建立了相似度大于0.95的山蜡梅叶颗粒HPLC指纹图谱,共指认了8个共有峰,其中东莨菪苷(峰1)、东莨菪内酯(峰3)、芦丁(峰5)、山柰酚-3-O-芸香糖苷(峰8)、紫云英苷(峰9)、山柰素(峰12)、异嗪皮啶(峰4)、槲皮素(峰11)为Q-Marker候选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山柰素、槲皮素是山蜡梅叶颗粒发挥退热消炎作用的有效成分,可作为山蜡梅叶颗粒的Q-Marker。分子对接表明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山柰素、槲皮素与筛选出的5个核心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体现了山蜡梅叶颗粒Q-Marker较好的生物活性。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各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80%~101.82%,RSD值在1.1%~2.1%。结论建立的山蜡梅叶颗粒HPLC指纹图谱方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Q-Marker并进行含量测定,可为山蜡梅叶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蜡梅叶颗粒 指纹图谱 质量标志物 清热消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山蜡梅叶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万春云 张俊明 +2 位作者 雷旭华 朱良辉 李玉云 《药品评价》 CAS 2022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研究山蜡梅叶提取物不同提取部位镇痛、抗炎的药效学。方法:将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总黄酮低剂量组(5 g/kg)及高剂量组(10 g/kg)、挥发油低剂量组(5 g/kg)及高剂量组(10 g/kg),采用热水缩尾法观察山蜡梅... 目的:研究山蜡梅叶提取物不同提取部位镇痛、抗炎的药效学。方法:将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总黄酮低剂量组(5 g/kg)及高剂量组(10 g/kg)、挥发油低剂量组(5 g/kg)及高剂量组(10 g/kg),采用热水缩尾法观察山蜡梅叶不同有效部位的镇痛活性,二甲苯致小鼠耳郭肿胀法观察山蜡梅叶不同有效部位抗炎活性。结果:总黄酮高剂量组、挥发油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在给药后1、2 h小鼠痛觉潜伏期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挥发油高剂量组外,其余各剂量组均能抑制二甲苯所致的耳郭肿胀,其中总黄酮高剂量组、挥发油低剂量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蜡梅叶中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痛觉潜伏期,且对二甲苯所致的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科 山蜡梅叶 挥发油 总黄酮 提取部位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山蜡梅叶颗粒对慢性咽炎大鼠的药效学考察及药动学-药效学关联性分析
3
作者 关志宇 史伟民 +7 位作者 彭石根 孙萍 王勇平 刘荣华 曾诗琦 刘婧 黄潇 朱卫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336-6350,共15页
目的研究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并建立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构建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的对应关系。方法利用氨水溶液诱导建立慢性咽炎大鼠... 目的研究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对慢性咽炎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并建立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构建山蜡梅叶颗粒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的对应关系。方法利用氨水溶液诱导建立慢性咽炎大鼠模型。ig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并从行为学特征、咽部组织病理、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来考察其治疗效果。以山蜡梅叶颗粒中具有抗炎活性的6个入血成分(原儿茶酸、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素、紫云英苷、异嗪皮啶)为药动学考察指标,以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水平作为药效学指标,利用Phoenix WinNonlin软件构建PK-PD模型。结果给予山蜡梅叶颗粒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咽部组织病理形态改善。建立的PK-PD模型提示山蜡梅叶颗粒抗慢性咽炎药效的发挥与其各成分和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存在滞后现象。结论山蜡梅叶颗粒具有明显的抗慢性咽炎作用,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关。山蜡梅叶颗粒各成分及整合成分的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值存在滞后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山蜡梅叶颗粒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机体内并不会马上作用于相应的靶点,而是通过间接机制产生药理作用、受体存在耐受现象及受体被激活的时间存在延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蜡梅叶颗粒 慢性咽炎 整合药动学 药效学 原儿茶酸 芦丁 山柰酚-3-O-芸香糖苷 木犀草素 紫云英苷 异嗪皮啶 TNF-α IL-1β IL-6
原文传递
山蜡梅叶颗粒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及变应性鼻炎小鼠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星毅 王勇平 +3 位作者 董伟 高蓓蓓 黄小英 梁新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79,共6页
目的:探讨山蜡梅叶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卵清蛋白(OVA)诱导小鼠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治疗作用。方法:以LPS与IFN-γ联合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比较细胞活力;采用... 目的:探讨山蜡梅叶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卵清蛋白(OVA)诱导小鼠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治疗作用。方法:以LPS与IFN-γ联合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炎症模型。采用MTT法比较细胞活力;采用比色法(Griess)比较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采用ELISA法比较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鼻炎灵片0.5 g/kg组、山蜡梅叶颗粒3.9、7.8、15.6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利用OVA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造模期间观察小鼠变应性鼻炎行为学指标,给药结束后取材,使用吉姆萨染色测定小鼠全血中嗜酸粒细胞的数目;HE染色比较小鼠鼻黏膜的形态结构差异;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含量及小鼠鼻腔灌洗液中TNF-α及IL-6的含量。结果:在LPS诱导RAW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RAW264.7细胞NO含量,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山蜡梅叶颗粒0.25、0.5、1 mg/mL组均能显著抑制NO分泌,降低TNF-α和IL-6的含量(P<0.01)。在OVA诱导的小鼠变应性鼻炎的研究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行为学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中IgE含量、鼻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山蜡梅叶颗粒各剂量组给药后小鼠行为学评分、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中IgE含量、鼻腔灌洗液中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明显改善OVA模型小鼠鼻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状态。结论:山蜡梅叶颗粒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的炎症反应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鼻炎发生过程中促炎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蜡梅叶颗粒 巨噬细胞 变应性鼻炎 炎症因子 抗炎作用
原文传递
中药连续化生产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关志宇 刘星宇 +6 位作者 姜晟 刘婧 管咏梅 王勇平 王志敏 刘荣华 朱卫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73-3580,共8页
连续化生产技术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已在诸多行业广泛应用。中成药作为全生命周期产品,更是迫切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应行业进步与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制药企业对药品连续化生产展开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9... 连续化生产技术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已在诸多行业广泛应用。中成药作为全生命周期产品,更是迫切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应行业进步与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制药企业对药品连续化生产展开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9个化学药品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成功上市,中药制药行业也有不少企业也尝试采用了连续化生产工艺。现从中药生产加工的现状出发,介绍中药实现连续化生产的优势,探讨中药连续化生产必要性,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连续化生产 中药制药 制药工艺 制药设备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问题、模式与策略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明 伍振峰 +7 位作者 林环玉 王雅琪 曾丽华 彭常春 张建锋 王勇平 钟志坚 宋民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5-2741,共7页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保障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生产装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尤为重要。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的政...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保障中药复方制剂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路线、生产装备和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一套符合中药复方制剂特点的工艺研究模式尤为重要。基于中药复方制剂的政策、工艺、装备现状,运用整体观、动态观和辨证观分析中药复方制剂的工艺模式,突破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难点,提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开发的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制剂工艺 经典名方 质量源于设计 研究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