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界氮浓度的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吕茹洁 商庆银 +3 位作者 陈乐 曾勇军 胡水秀 杨秀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6-1405,共10页
【目的】依据水稻品种的氮素营养特征计算其氮营养指数(NNI)和氮素亏缺(N_(and))值,可实现作物氮素状况的精确定量调控。本研究比较了杂交稻和常规稻在不同氮水平下的NNI和N_(and)值,为该诊断方法的精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 【目的】依据水稻品种的氮素营养特征计算其氮营养指数(NNI)和氮素亏缺(N_(and))值,可实现作物氮素状况的精确定量调控。本研究比较了杂交稻和常规稻在不同氮水平下的NNI和N_(and)值,为该诊断方法的精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超级杂交稻(Y两优一号、超优千号)和常规稻(粤农丝苗、金农丝苗)为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施氮水平0、40、80、120、160、200、240 kg/hm^2(分别以N0、N40、N80、N120、N160、N200、N240表示),分析测定了水稻移栽后15、30、45、60、75天和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及其氮浓度,构建临界氮浓度变化曲线,利用该曲线计算了不同品种在不同时期的临界氮浓度、氮营养指数和氮亏缺值。【结果】杂交稻地上部干物重在N0、N40、N80、N120、N160处理间差异显著,N200、N24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常规稻地上部干物质重在N0、N40、N80、N120处理间差异显著,N160、N200、N24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0、N40、N80、N120处理。水稻植株氮浓度均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随生育期的延长和地上部干物重的增加,水稻植株氮浓度均呈下降趋势。根据地上部干物质重与其氮浓度变化关系构建水稻临界氮浓度(N_c)变化曲线,杂交稻为Nc=3.36DM^(–0.31)(R^2=0.91),常规稻为N_c=2.96DM–^(0.25)(R^2=0.86)。基于临界氮浓度曲线,计算不同水稻品种的NNI和N_(and),其中杂交稻和常规稻NNI变化范围分别为0.73~1.05和0.78~1.11,N_(and)变化范围分别为–9.8~117.8 kg/hm^2和–25.4~90.3 kg/hm^2。【结论】常规稻品种临界氮浓度高于相同生育期的杂交稻品种,但杂交稻的干物质量生产能力大于常规稻。在本试验条件下,依据N_(and)计算结果,杂交稻临界氮浓度下的氮素积累量大于常规稻,其中杂交稻和常规稻适宜施氮量分别为200kg/hm^2左右和160~2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临界氮浓度 氮营养指数 氮亏缺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