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性状选择的研究
1
作者 黄英金 刘宜柏 +3 位作者 孙义伟 贺浩华 饶治祥 潘晓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67-73,共7页
水稻品种间及亚种间组合的单株产量及其他主要经济性状都还有很大的改良潜力.选育强优势的品种间组合仍是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指出了选育品种间及亚种间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性状选择关键,并对亲本选... 水稻品种间及亚种间组合的单株产量及其他主要经济性状都还有很大的改良潜力.选育强优势的品种间组合仍是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指出了选育品种间及亚种间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性状选择关键,并对亲本选配进行了讨论.杂交水稻超高产组合的选育,利用亚种间优势目前以主攻籼爪交为宜.待籼粳杂种的籽粒充实较差这一难题解决之后,再主攻籼粳交选育优势更强的超高产组合.本文还提出通过株型育种、生理育种提高籼粳杂种植株体内“源”和“流”的水平,是解决亚种间组合籽粒充实度差的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性状选择 杂交稻
下载PDF
水稻优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及品质研究的综合报告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宜柏 孙义伟 +3 位作者 黄英金 饶治祥 朱昌兰 黄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10-315,共6页
这是一篇科研成果的综合报告.文章根据对近千份稻种资源的品质测定结果以及稻米品质的研究,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不同类型稻种的品质概况及特点、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以及优质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与品质形成的关系等;同时,还根... 这是一篇科研成果的综合报告.文章根据对近千份稻种资源的品质测定结果以及稻米品质的研究,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不同类型稻种的品质概况及特点、水稻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与相关,以及优质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与品质形成的关系等;同时,还根据研究结果,对优质米的标准、评价指标及选育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了这项成果的应用价值及其所产生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资源 鉴定
下载PDF
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34
3
作者 刘宜柏 贺浩华 +2 位作者 饶治祥 孙义伟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通过不同的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短光照可育,长光照不育的特性,对光长的要求有局限性,并需要一定的昼夜节奏.在诱导育性转换的作用中,暗期的作用比光期的作用更大。对部分两用核不育系... 本文通过不同的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短光照可育,长光照不育的特性,对光长的要求有局限性,并需要一定的昼夜节奏.在诱导育性转换的作用中,暗期的作用比光期的作用更大。对部分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光温条件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两个基本模式;同时,讨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与繁殖的季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用核不育系 温度 育性转换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不育基因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贺浩华 黄文新 +2 位作者 彭小松 朱昌兰 刘宜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7-302,共6页
利用混合分布理论对水稻新资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 6S不育性状的主基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B0 6S受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 。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 不育基因 遗传 混合分布理论 主效核基因
下载PDF
水稻新质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贺浩华 朱昌兰 +6 位作者 彭小松 贺晓鹏 付军如 黄文新 宋宇 刘宜柏 饶治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5-319,共5页
新质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 6S系我室从CP2 3 1×奉新红米杂交F3 群体中发现 1株不育突变体选育而来。该不育系属早籼类型 ,3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下旬和 6月中旬播种 ,其播始天数分别为 78~ 80d、68~70d、65~ 67d和 5 5~ 5 7d。... 新质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 6S系我室从CP2 3 1×奉新红米杂交F3 群体中发现 1株不育突变体选育而来。该不育系属早籼类型 ,3月下旬、4月下旬、5月下旬和 6月中旬播种 ,其播始天数分别为 78~ 80d、68~70d、65~ 67d和 5 5~ 5 7d。株叶形态好 ,主茎叶片数 1 2片 ,每穗颖花数 96;米质优 ;开花习性好 ,柱头外露率高达 82 .5 %。育性转换明显 ,且育性转换以温度诱导为主 ,光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属温光型 ,即高温长光不育 ,低温短光可育 ;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 2 3 .5℃左右 ,在南昌不育期长达 80d ;可育期结实率高。该不育系的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并具一定的广亲和性 ;配合力强 ,可配制出长江中下游早稻中熟优质杂交稻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选育 育性转换特性
下载PDF
香稻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黄英金 刘宜柏 +1 位作者 饶治祥 潘晓云 《江西农业学报》 1995年第2期88-93,共6页
通过对赣优晚、赣香糯2个江西名优香稻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模式及基因等位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推断这2个香稻品种叶片香味性状和稻术香味性状的表现受相同的基因所支配;香味性状受核内隐性单基因控制,可能存在修饰基因的作用,但... 通过对赣优晚、赣香糯2个江西名优香稻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模式及基因等位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推断这2个香稻品种叶片香味性状和稻术香味性状的表现受相同的基因所支配;香味性状受核内隐性单基因控制,可能存在修饰基因的作用,但与细胞质基因无关,也不存在母体效应;2个香稻品种间香味隐性基因互为等位。试验结果还揭示无香味表现胚乳直感现象,植株叶片的香味受孢子体(2n)基因型控制,稻米的香味表现则由胚乳(3n)基因型决定。研究结果表明2个香稻品种的香味性状在育种上是容易转移和稳定的。文中探讨了它们在香稻品种选育及香型杂交水稻选育中的利用价值和途经,并讨论了香稻品种保纯中的隔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香味性状 遗传 等位性
下载PDF
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贺浩华 刘宜柏 +3 位作者 蔡跃辉 余秋英 李季能 刘建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有性表现可育。...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有性表现可育。其不育群体的遗传组成为Msmsrfrf+msmsrfrf或MSMSrfrf+MsMRfRf,恢复系基因型为msmsRf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复等位基因 上位性
下载PDF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光温反应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义伟 贺浩华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38-41,共4页
本文研究表明:农垦58S、N5047S,31111S 光温反应型为强-中-中(感光性-短日高温性-感温性.下同),6334S、5460S、衡农-1S 为中-长-中。8801S 为中-长-弱,W7415S、8902S 为弱-长-中,安农-1S 为弱-长-弱,K-TS、K-9S 为弱-中-中,W6154S、W61... 本文研究表明:农垦58S、N5047S,31111S 光温反应型为强-中-中(感光性-短日高温性-感温性.下同),6334S、5460S、衡农-1S 为中-长-中。8801S 为中-长-弱,W7415S、8902S 为弱-长-中,安农-1S 为弱-长-弱,K-TS、K-9S 为弱-中-中,W6154S、W6184S、W6111S 为弱-短-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育系 光温反应 水稻
下载PDF
两系稻在江西不同地区的生育特性及其育性转换初探 被引量:3
9
作者 贺浩华 刘宜柏 +2 位作者 饶治祥 孙义伟 黄英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本研究通过不同地区的分期播种试验,观察了W6154S、5460S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特性,指出了两个核雄性不育系的播种至始穗历期随纬度和海拔升高而增加,随栽培季节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温度是诱导两个核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同时... 本研究通过不同地区的分期播种试验,观察了W6154S、5460S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特性,指出了两个核雄性不育系的播种至始穗历期随纬度和海拔升高而增加,随栽培季节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温度是诱导两个核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同时提出了其制种与繁殖的适宜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系稻 雄性不育系 生育特性 育性转换
下载PDF
植物育种试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系统(PBDPS)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英金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05-411,共7页
叙述了植物育种试验数据计算机处理系统(PBDPS)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该系统包含数据预处理、数据文件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四部分。经过数百次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此系统设计思想新颖,功能齐全,操作简便,运行敏捷... 叙述了植物育种试验数据计算机处理系统(PBDPS)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和主要功能。该系统包含数据预处理、数据文件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四部分。经过数百次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此系统设计思想新颖,功能齐全,操作简便,运行敏捷,实用性和通用性均好,可用于各种试验数据的管理及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系统 计算机 植物 育种
下载PDF
优质晚籼稻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高产育种方向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英金 饶志明 +1 位作者 陈凤梅 刘宜柏 《作物研究》 1997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聚类分析,对40个优质晚籼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10个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11个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11个性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 采用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聚类分析,对40个优质晚籼稻品种的单株产量及10个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11个性状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11个性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对单株产量的正向线性效应达显著以上统计水平的性状,根据其相对重要性的大小依次为每穗实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和每穗一次枝梗数。在现有优质晚籼稻品种性状水平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晚籼稻的高产育种,应当把增加每穗实粒数作为主要方向,即重点打破单株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的负相关,着重提高每穗实粒数,其次是提高单株有效穗数,同时兼顾适当提高千粒重;在提高每穗实粒数的选育中必须着重把每穗一次枝梗数多作为选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籼稻 产量性状 育种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水稻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在江西制种与繁殖的气温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义伟 刘宜柏 +2 位作者 贺浩华 饶治祥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04-309,共6页
分析了江西6个不同纬度、海拔地点32年以上的日平均气温,认为江西适宜用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制种的地区在赣南及赣中南部,但这些地区繁殖不育系比较困难;温敏型不育系的种子繁殖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进行.提出了在江西气温条件不同的地区... 分析了江西6个不同纬度、海拔地点32年以上的日平均气温,认为江西适宜用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制种的地区在赣南及赣中南部,但这些地区繁殖不育系比较困难;温敏型不育系的种子繁殖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进行.提出了在江西气温条件不同的地区分别建立制种基地和繁殖基地的设想,温敏型不育系种子还可在海南岛异地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型 不育系 制种 繁殖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稻穗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宜柏 孙义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58-61,共4页
分析了2个籼粳杂种一代和2个籼型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稻穗结构.结果与籼型杂交稻相比,籼梗杂种一代的每穗粒数超过高亲,表现正向超亲优势.这种超亲优势主要是由籼粳杂种稻穗有较多的二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着粒数而产生的.还讨论了杂种一代... 分析了2个籼粳杂种一代和2个籼型杂交稻的每穗粒数和稻穗结构.结果与籼型杂交稻相比,籼梗杂种一代的每穗粒数超过高亲,表现正向超亲优势.这种超亲优势主要是由籼粳杂种稻穗有较多的二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着粒数而产生的.还讨论了杂种一代的稻穗结构与亲本选择关系,杂交双亲在稻穗结构上的性状互补将有利于得到大穗型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稻穗结构 杂种一代 水稻
下载PDF
W6154S和W6184S生育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义伟 贺浩华 +2 位作者 刘宜柏 饶治祥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分析籼稻两用核不育系 W6154S 和 W6184S 的生育特性.在3月30~6月10日期间,播期的迟早与播始天数呈线性关系,6月10日以后播种,播始天数基本稳定;这两个不育系在播始期间的活动积温与播始天数亦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反映上述两种线性变化... 分析籼稻两用核不育系 W6154S 和 W6184S 的生育特性.在3月30~6月10日期间,播期的迟早与播始天数呈线性关系,6月10日以后播种,播始天数基本稳定;这两个不育系在播始期间的活动积温与播始天数亦呈线性关系.建立了反映上述两种线性变化的回归方程.讨论了这些回归方程在确定亲本播种期时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特性 两用核不育系 制种
下载PDF
杂交稻秋制三项技改的增产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浩华 彭小松 +4 位作者 刘宜柏 饶治祥 贺晓鹏 蔡新华 刘贤夫 《江西农业科技》 1998年第2期26-27,共2页
针对杂交水稻秋季制种结实率低,父本花粉量少、活力弱,母本群体偏小等问题,实行“三项技改”,即改传统的小双行、小行比和拉绳赶粉为大双行、大行比和竹竿赶粉后,制种产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秋季 制种 增产 行宽 行比 赶粉
下载PDF
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16
作者 刘宜柏 贺浩华 +2 位作者 饶治祥 孙义伟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8-14,共7页
本文通过不同的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短光照可育,长光照不育的特性,对光长的要求有局限性,并需要一定的昼夜节奏.在诱导育性转换的作用中,暗期的作用比光期的作用更大,对部分两用核不育系进... 本文通过不同的光温条件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光敏型两用核不育系短光照可育,长光照不育的特性,对光长的要求有局限性,并需要一定的昼夜节奏.在诱导育性转换的作用中,暗期的作用比光期的作用更大,对部分两用核不育系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光温条件对光敏型和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两个基本模式;同时,讨论了两系杂交稻制种与繁殖的季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不育系 光照 温度 育性转移 水稻
下载PDF
水稻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在江西制种与繁殖的气温分析
17
作者 孙义伟 刘宜柏 +2 位作者 贺浩华 饶治祥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48-53,共6页
分析了江西6个不同纬度、海拔地点32年以上的日平均气温,认为江西适宜用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制种的地区在赣南及赣中南部,但这些地区繁殖不育系比较困难;温敏型不育系的种子繁殖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进行.提出了在江西气温条件不同的地区... 分析了江西6个不同纬度、海拔地点32年以上的日平均气温,认为江西适宜用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制种的地区在赣南及赣中南部,但这些地区繁殖不育系比较困难;温敏型不育系的种子繁殖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进行.提出了在江西气温条件不同的地区分别建立制种基地和繁殖基地的设想,温敏型不育系种子还可在海南岛异地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型 核不育系 制种 繁殖
下载PDF
两用核不育系在江西不同生态点的生育特性与育性转换分析(Ⅰ)
18
作者 贺浩华 刘宜柏 +2 位作者 饶治祥 孙义伟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15-20,共6页
本研究通过不同地区的分期播种试验。观察了 W6154S、5460S 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特性,指出了两个核雄性不育系的播种至始穗历期随纬度和海拔升高而增加,随栽培季节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温度是诱导两个核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同... 本研究通过不同地区的分期播种试验。观察了 W6154S、5460S 的生育特性和育性转换特性,指出了两个核雄性不育系的播种至始穗历期随纬度和海拔升高而增加,随栽培季节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温度是诱导两个核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同时提出了其制种与繁殖的适宜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特性 育性转换 三系配套 水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秋制高产技术研究
19
作者 贺浩华 刘宜柏 +1 位作者 贺晓鹏 周万祥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21,共2页
针对杂交水稻秋季制种结实率低,父本花粉量少、活力弱、母本群体偏小等问题,实行“三项技改”,即改传统的小双行,小行比和拉绳赶粉为大双行、大行比和竹竿赶份,制种产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秋季 高产 技改
下载PDF
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中光、温、湿交互作用的研究(摘要)
20
作者 贺浩华 刘宜柏 罗赣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42-43,共2页
用两用核不育系农垦58S、5460S、W6154S 为试验材料,于1989~1990年分别在江西农大农学试验站(28°46′N)和赣州地区农科所(25°50′N)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每隔10天一期,共10期进行试验.自见穗之日起,每天或隔日取出3~5cm 的穗... 用两用核不育系农垦58S、5460S、W6154S 为试验材料,于1989~1990年分别在江西农大农学试验站(28°46′N)和赣州地区农科所(25°50′N)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每隔10天一期,共10期进行试验.自见穗之日起,每天或隔日取出3~5cm 的穗子3~5个进行花粉镜检,并对镜检穗套袋,考查自交结实率;同时,另挂牌3~5个穗,成熟时考查自然结实率,整理出每天的气象记载资料,找出每日花粉不育率所对应的敏感期的光照长度(x_1)、日均温(x_2)、最高温(x_3)、最低温(x_4)、光期温(x_5)、暗期温(x_6)、光暗期温差(x_7)和相对湿度(x_8)的平均值.以这8个气象因素为自交量,花粉不育率为因变量,在微机上进行多元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两用核不育系农垦58S、5460S、W6154S 的育性转换是若干个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各气象因素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交互作用.2.农垦58S 育性转换主要受控于光照长度,但日均温、光期温、光暗期温差,相对湿度对其育性转换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对农垦58S 育性转换影响的直接效应大小依次为:光照长度、日均温、光期温、光暗期温差及相对湿度;间接效应最大的是光期温。其次为日均温、光暗期温差、相对湿度、光照长度.光期温通过日均温对农垦58S 花粉不育率的交互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通过光照长度对花粉不育率的交互作用.3.温度是诱导5460S 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光照长度、光期温、暗期温、光暗期温差及相对湿度也有一定的作用.对5460S 花粉不育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大小为:光期温>暗期温>光暗期温差>光照长度>相对湿度.光期温和暗期温相互对花粉不育率的决定系数最大,其次为光期温和光暗期温差的决定系数.4.对W6154S 的育性转换的影响,也主要是温度.对其直接效应大小为:暗期温>最低温>日均温>光长.因此,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是受光、温、湿等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有主次之分.光敏型核不育系育性转换以光照长度诱导为主,温度作用中光期温比暗期温作用大,这与作者以前的结论相一致;温敏型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以温度诱导为主,但各温度因子对不同遗传背景的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作用大小不同,对来自农垦58S 核背景的 W6154S 的育性转换,暗期温的作用大于光期温,刚好与对农垦58S 的作用相反,而光期温和暗期温对5460S 的育性转换都有显著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核不育系 光温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