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评价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明 张婷 +1 位作者 金志农 蔡海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0-14,共5页
根据江西省各市的相关生态化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Yaaph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鄱阳湖区生态化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 根据江西省各市的相关生态化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Yaaph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鄱阳湖区生态化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的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上饶市、宜春市和鹰潭市进行了生态化指数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水平趋于平稳;2006 ~ 2010年,南昌市生态化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发展较好;2006 ~2008年间景德镇市、鹰潭市、宜春市生态化水平较好,而2008~ 2010年间呈现下降的趋势;上饶市的生态化总体水平在2006 ~2010年间先上升后下降.针对各市环境、经济、社会等生态化评价因子的现状和差异,讨论了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化整体水平的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经济生态化 社会生态化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下载PDF
区域生态化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蔡海生 王晓明 +1 位作者 张学玲 金志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7-62,共6页
探讨了区域生态化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生态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生态化指数计算等构建了具有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生态化评价模型。选取2000~2010g-江西省及其各设区市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江西省生... 探讨了区域生态化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从生态化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生态化指数计算等构建了具有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生态化评价模型。选取2000~2010g-江西省及其各设区市生态化发展的相关数据,对江西省生态化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江西省各设区市生态化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横向比较。结果表明:2000~20l0年间,江西省生态化指数由0.1077上升到0.2861,总体逐年上升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以2010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生态化发展情况比较分析,总体上南昌市、赣州市、抚州市较好,吉安市、宜春市、鹰潭市相对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江西省
下载PDF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寒冰 张学玲 +1 位作者 蔡海生 钟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19-224,共6页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农地流转效益 效益流向 对策和建议
下载PDF
南昌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低碳优化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钟根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70-177,共8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全球碳排放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确定土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排放,2005年南昌市碳排放总量为4.826 2 Tg,2010年为5.535 9 Tg。期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全球碳排放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南昌市为例,采用生态系统类型法确定土地生态系统的有机碳排放,2005年南昌市碳排放总量为4.826 2 Tg,2010年为5.535 9 Tg。期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量呈现增长的趋势,2010年比2005年增长0.709 7 Tg,年均增长0.141 9 Tg。其中耕地和牧草地的碳排放量在2005—2010年间减少,园地、建设用地表现为增加,水域和其他未利用地的碳吸收功能减弱。根据土地利用规划预测计算得出,2020年为6.697 7 Tg,比2005年增长1.871 5 Tg,年均增长0.141 9 Tg。由于用地结构的差异性,南昌市的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2005—2010年,全市各县区的碳排放依次以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和青山湖区最多,碳排放总量排名基本保持不变。结合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发展规划,南昌市应该采取适度退耕还林、还水、限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张、优化城市用地布局、灵活调节土地供应政策、构建碳交易法律体系等碳减排措施,达到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蓄积 碳排放 低碳优化对策
下载PDF
江西东江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卡 郭秋忠 +2 位作者 何文莉 林联盛 蔡海生 《江西科学》 2013年第6期737-742,共6页
地处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南缘的东江源保护区,是珠江的第三大支流-东江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影响江西的生态环境质量,更直接关系到粤港地区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阐述了东江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 地处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南缘的东江源保护区,是珠江的第三大支流-东江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影响江西的生态环境质量,更直接关系到粤港地区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阐述了东江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该数据库由矢量、栅格和文本等数据类型构成,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数据为基准数据,构成本底数据库;然后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支持下,以遥感影像数据解译获取的实时数据,配以同期的统计数据、实地观察数据为动态数据源,经过图形化处理等加工程序,与一定的空间(图形)数据配准,组成东江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数据库。最后在本底数据库的支撑下,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模块的处理,与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空间运算,获得该区生态环境的实时状况,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实际应用中,通过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数据的检验、验证,证明是有效的,可以进行动态更新和生态环境的实时评价,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监测,为区域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动态监测 数据库建设 东江源区
下载PDF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乐平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向文武 蔡海生 +1 位作者 张学玲 查东平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7期5-10,62,I0007,共8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促进耕地保护、实现土地集约节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乐平市是江西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实现对矿产资源型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的目标,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景观连通性...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促进耕地保护、实现土地集约节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乐平市是江西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实现对矿产资源型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的目标,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景观连通性指数提取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和节点,分析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现状并探索乐平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乐平市有生态源地19处、生态廊道74条、生态节点44个,呈现地区不均匀分布的特点;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上不高,生态网络连通性一般,生态阻力大;优化后的生态安全格局新增生态源地9处、生态廊道19条、生态节点7个,形成了“一轴三带三区”的战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MCR 重力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乐平市
下载PDF
江西省耕地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婷 骆希 蔡海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5-310,共6页
利用江西省1990—2009年耕地变化数据以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揭示了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在时序上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 利用江西省1990—2009年耕地变化数据以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并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揭示了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江西省耕地数量变化在时序上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空间上区域差异性较大,不同时期各市耕地利用动态度波动较大;江西省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农业科技提高3个主要类别,总体上,耕地数量变化与人口、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大产业、耕地产出率以及农机机械总动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在第1主成分中经济和人口两大因子是主要的驱动因素,第2主成分中农业科技进步是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耕地变化 驱动因子 土地利用动态度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时空特征与脱钩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婷 张学玲 蔡海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8-212,222,共6页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以及农业灌溉五个方面导致的碳排放,利用1995—2011年江西省农业投入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在Tapio脱钩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 基于化肥、农药、农膜、农业机械以及农业灌溉五个方面导致的碳排放,利用1995—2011年江西省农业投入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在Tapio脱钩模型的基础上分析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弹性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1年,江西省碳排放总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农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各类农业活动中,化肥和农业机械化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从区域差异来看,2010年江西省各设区市碳排放量排在第1位是赣州市,其碳排放量比最后1位的景德镇市多出近8.13倍;碳排放强度最高的为新余市,高达7.4657 t/hm2,最低的地区为景德镇市,仅为1.9240 t/hm2,只有新余市的1/3,碳排放量排在前7位的粮食主产区是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从江西省农地利用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脱钩关系来看,1996-2011年间,其脱钩关系主要以弱脱钩、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为主,说明近年来江西省以农业经济发展为主,在兼顾环境效应上表现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利用 碳排放 时空特征 脱钩弹性 江西省
下载PDF
区域生态化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1 位作者 王晓明 金志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生态化评价对象包括环境、社会、经济、创新等要素。文章在阐述生态化评价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选择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创新生态化4个一级指标,对初次选择的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选定二级指标... 生态化评价对象包括环境、社会、经济、创新等要素。文章在阐述生态化评价相关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选择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创新生态化4个一级指标,对初次选择的二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选定二级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确定二级指标的权重,最后构建了生态化水平评价分析计算模型。通过研究确定了包括环境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创新生态化4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为:环境生态化(A)权重系数为0.5083,经济生态化(B)权重系数为0.2653,社会生态化(C)权重系数为0.1512,创新生态化(D)权重系数为0.0752。该研究为区域生态化水平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评价 指标体系 指标权重 评价模型
下载PDF
论生态化理论的发展及基本框架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志农 陈美球 蔡海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93-99,共7页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生态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结合生态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生态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生态化理论进行探讨,对生态化...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分析了生态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结合生态化理论的思想渊源、生态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生态化理论进行探讨,对生态化理论的内涵、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并以生态化基本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化理论的构建、生态化指数(EPI)评价、生态化理论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化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理论 发展演变 基本框架
下载PDF
生态化的目标、要素及其本质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海生 张学玲 金志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00-104,共5页
分析了生态化的目标,从思维方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制度体系、财富统计等6个方面分析生态化的要素及其内涵,结合"人的生态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生产力的生态化,依靠生态理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qu... 分析了生态化的目标,从思维方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制度体系、财富统计等6个方面分析生态化的要素及其内涵,结合"人的生态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生产力的生态化,依靠生态理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生态化,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关系"等3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化的本质特征。为准确把握生态化的内涵、要素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有益探索,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 内涵 要素 本质特征
下载PDF
基于碳足迹的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张学玲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7-773,共7页
利用2001~2010年江西省农业投入和农作物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了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碳足迹,分析了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碳足迹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江西省农业投入... 利用2001~2010年江西省农业投入和农作物统计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了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及碳足迹,分析了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碳足迹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江西省农业投入引起的碳排放量从2001年的11.910 1×106 t,增加至2010年的5.872 8×106 t,增加了1.03倍,农业机械化对碳排放总量贡献率最大。碳排放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8年赣州市碳排放量最多,景德镇市最少;(2)2001~2010年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量先减少,后逐年增加,到2010年又减少,整个2001~2010年间增加3.209 9×106 t。各类农作物中,水稻碳吸收量最多。2009年碳吸收量最多的是宜春市,最少的是萍乡市;(3)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从2001年的0.7518×106 C·hm-2·a-1,增加至2009年的1.473 4×106 C·hm-2·a-1,单位面积碳足迹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年碳足迹最多的是赣州市,最少的是萍乡市。南昌市、景德镇市、吉安市和宜春市表现为生态盈余,其余表现为生态赤字。江西省应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控制农业机械化,特别是赣州市,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排放 碳吸收 碳足迹 江西省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机理及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王晓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100,共8页
就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生态机制(CO2施肥效应、氮沉降增加、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系统造成的碳储量变化.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 就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主要生态机制(CO2施肥效应、氮沉降增加、污染、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系统造成的碳储量变化.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管理两方面对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进行论述:森林砍伐后变为农田和草地,使生态系统中植被和土壤碳贮量大大降低;农田和草地弃耕恢复为森林,以及农田保护性管理措施的利用,能够使大气中的碳在植被和土壤中得到汇集;森林恢复过程中植被可以大量汇集大气中的碳,而由于农田耕种历史不同以及土壤空间异质性,导致土壤碳汇集速率差异极大;保护性农田管理措施(诸如免耕、合理的种植制度、化肥的施用等)可以影响土壤理化特性、作物根系生长以及残茬数量和质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维持和提高土壤碳含量水平.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主要从陆地生态系统的植被碳和土壤碳入手,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机理 效应
下载PDF
新兴低碳经济实践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婷 蔡海生 张学玲 《金融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50-57,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问题日渐突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势和研究状况,分析了低碳经济的起源、内涵、特征,对... 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效应等问题日渐突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势和研究状况,分析了低碳经济的起源、内涵、特征,对城市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日常生活等四个主要的低碳经济实践模式进行了概述,对低碳经济的实现技术、政策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当前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简短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技术 碳排放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