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大型真菌大时间尺度物种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俊波 宋海燕 +4 位作者 吴均山 江可 霍光华 胡颂平 胡殿明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从2009年9月份开始,对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为期8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共采集标本275份,采用经典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鉴定子囊菌门2目3科3属5种,担子菌门11目39科77属164种,合计169种;其中腐生菌101种,寄... 从2009年9月份开始,对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为期8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共采集标本275份,采用经典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鉴定子囊菌门2目3科3属5种,担子菌门11目39科77属164种,合计169种;其中腐生菌101种,寄生菌1种,菌根菌60种,共生菌7种;食用菌77种,药用菌16种,食药两用菌8种,毒菌25种;通过分离纯化共获得菌株56株。大型真菌在大时间尺度上的物种变化非常大,2011年采集的大型真菌物种和2017年的物种重叠率只有8.3%。传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方法所得物种数可能占实际可产生子实体大型真菌种数的一半不到。重复多次调查对摸清我国大型真菌家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担子菌 子囊菌 真菌多样性
下载PDF
江西省2个羊肚菌分布新记录种的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啟萍 颜俊清 +4 位作者 崔朝宇 霍光华 饶军 裘源春 胡才科 《南方林业科学》 2023年第2期53-57,共5页
2019—2021年间,在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贵溪市和宜春市分别采集到1、1、3和1份野生羊肚菌标本,标本号分别为HFJAU2367、HFJAU2368、HFJAU2369、HFJAU2370、HFJAU2371和HFJAU3177。使用形态学和多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翻译延伸因... 2019—2021年间,在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贵溪市和宜春市分别采集到1、1、3和1份野生羊肚菌标本,标本号分别为HFJAU2367、HFJAU2368、HFJAU2369、HFJAU2370、HFJAU2371和HFJAU3177。使用形态学和多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RNA聚合酶Ⅱ第一大亚基(RPB1)和RNA聚合酶Ⅱ第二大亚基(RPB2)]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FJAU3177为黑色羊肚菌支系的Mel-21,其它5份标本均为黄色羊肚菌支系的Mes-12&Mes-22。本研究增添了羊肚菌在江西省分布的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新记录 江西省
下载PDF
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滢 赵兰 +6 位作者 陈言柳 林宇岚 张林平 栾丰刚 吴斐 霍光华 颜俊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69,共6页
为探究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随机样线法、标准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内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以形态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为辅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抚河源保... 为探究江西抚河源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随机样线法、标准样地法对该保护区内不同生境和植被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以形态特征为主,分子生物学为辅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抚河源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152种,隶属44科89属;2)多孔菌科(27种,17.76%)、蘑菇科(11种,7.24%)、牛肝菌科(10种,6.58%)、红菇科(10种,6.58%)为该区优势科;红菇属(8种,5.23%)、小皮伞属(8种,5.23%)、鹅膏属(5种,3.27%)、丝齿菌属(5种,3.27%)、多孔菌属(5种,3.27%)为该区优势属;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针阔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高,灌木丛最低,而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4)该保护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型,以世界分布成分(68.54%)为主,其余依次为泛热带成分(15.73%)、北温带成分(10.11%)、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分布成分(1.12%)、东亚—北美分布成分(1.12%)、亚洲—欧洲分布成分(1.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1.12%)和中国特有成分(1.12%)。该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表现为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河源 真菌资源 多样性指数 区系成分
下载PDF
江西大型真菌系统分类学研究:侧耳属及栽培驯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俊波 宋海燕 +6 位作者 苏明声 赵宽 江可 刘祈猛 胡颂平 霍光华 胡殿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0-600,共11页
率先对江西的野生侧耳属真菌进行了系统的分子和形态学研究。采集到江西野生侧耳标本4份,经鉴定,代表了3个物种,分别为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巨大革耳(P.giganteus)和美味侧耳(P.sapidus),其中巨大革耳为江西新记录种。从野生... 率先对江西的野生侧耳属真菌进行了系统的分子和形态学研究。采集到江西野生侧耳标本4份,经鉴定,代表了3个物种,分别为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巨大革耳(P.giganteus)和美味侧耳(P.sapidus),其中巨大革耳为江西新记录种。从野生子实体中分离得到4个菌株并进行了驯化栽培试验,确定了出菇的基本条件。其中,美味侧耳(JAUCC0916)属于低温种,头茬菇生物学效率为112.8%;糙皮侧耳(JAUCC0733和JAUCC0917)为广温种,生物学效率为126.62%;巨大革耳(JAUCC 0730)为广温种且覆土栽培产量较高。对江西省报道的共6种侧耳属真菌做了系统的分类学综述,并编制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分类 食用菌 担子菌 侧耳科
下载PDF
裸脚菇0612-9提取物对柑橘青、绿霉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霍光华 张先吉 +5 位作者 颜俊清 崔朝宇 龙昊知 张林平 胡殿明 彭文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5-1154,共10页
为探索裸脚菇0612-9提取物(GSFE)对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digitatum)的抑菌活性和作用机理,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GSFE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抑菌活性,分析GSFE处理后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菌丝形... 为探索裸脚菇0612-9提取物(GSFE)对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指状青霉(P.digitatum)的抑菌活性和作用机理,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GSFE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抑菌活性,分析GSFE处理后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菌丝形态、细胞膜通透性和麦角固醇含量变化情况,并通过靶位竞争剂试验探究GSFE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GSFE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的半有效浓度(EC_(50))值分别为116.76和147.74μg·mL^(-1),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200μg·mL^(-1);经质量浓度为EC_(50)和MIC的GSFE处理后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菌丝体均发生严重的皱缩、干瘪,并且胞内呈空泡状结构,细胞质大量减少,胞外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菌体内核酸、可溶性蛋白等胞内物质含量显著降低。这表明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内物质外泄,细胞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经浓度为EC_(50)的GSFE处理的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菌丝体,其麦角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仅为对照组的17.92%和20.13%。由此可见,GSFE主要通过抑制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菌丝体的麦角固醇合成而损伤病原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发新型微生物源柑橘采后保鲜剂提供了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脚菇0612-9 鉴定 意大利青霉 指状青霉 抑菌机理
下载PDF
裸脚菇0612-9活性物质对柑橘青、绿霉病的生防效果及其诱导抗性 被引量:4
6
作者 何甜 崔朝宇 +2 位作者 郑先能 龙昊知 霍光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2-278,共7页
为研究裸脚菇0612-9活性物质对柑橘青、绿霉病的生防效果及其诱导抗性,以‘南丰’蜜桔为试材,采用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0.25、0.55、5.50 mg/mL的裸脚菇0612-9发酵液粗提物(extract of fermentation broth from Gymnopus sp.0612-9,G... 为研究裸脚菇0612-9活性物质对柑橘青、绿霉病的生防效果及其诱导抗性,以‘南丰’蜜桔为试材,采用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0.25、0.55、5.50 mg/mL的裸脚菇0612-9发酵液粗提物(extract of fermentation broth from Gymnopus sp.0612-9,GSFE)通过损伤接种的方式处理果实,随后分别接种青、绿霉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定期统计果实发病率,并取样测定柑橘果皮防御酶活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GSFE处理较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柑橘青、绿霉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P<0.05),其中GSFE质量浓度为5.50 mg/mL时的抑制效果最佳;同时,GSFE处理能够诱导‘南丰’蜜桔果皮中相关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提高,促进其抗氧化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产生,并抑制脂氧合酶活力、减少丙二醛的积累、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提高‘南丰’蜜桔果实的抗病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开发GSFE类新型柑橘采后防腐保鲜剂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脚菇0612-9发酵液粗提物 诱导抗性 意大利青霉 指状青霉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中国乳菇属真菌一新记录种——思茅乳菇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言柳 刘萌 +2 位作者 张林平 苏明声 吴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09,152,共6页
采用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中国乳菇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思茅乳菇(Lactarius kesiyae),标本采自江西省南昌市江西中医药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校园。该种的鉴别特征是个体大小中等,在潮湿的环境下菌盖表面光滑且黏... 采用形态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中国乳菇属真菌的1个新记录种——思茅乳菇(Lactarius kesiyae),标本采自江西省南昌市江西中医药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校园。该种的鉴别特征是个体大小中等,在潮湿的环境下菌盖表面光滑且黏,浅棕灰色至浅棕红色,边缘梳状;乳汁白色或透明;担孢子具不完整网状结构;侧生囊状体较长且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菇属 思茅乳菇 中国新记录种
下载PDF
油菜秸秆混合稻草栽培平菇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江可 宋海燕 +5 位作者 刘建兵 张俊波 肖梦萍 刘祈猛 霍光华 胡殿明 《生物灾害科学》 2018年第1期74-77,共4页
采用油菜秸秆和稻草为主料栽培平菇,通过试验比较,筛选最适合平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配方:油菜秸秆55.5%、稻草37%、麦麸5%、尿素0.5%、蔗糖1%、石膏1%栽培效果最好,菌丝日平均生长量达0.834 cm/d,两茬菇生物... 采用油菜秸秆和稻草为主料栽培平菇,通过试验比较,筛选最适合平菇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培养料配方。结果表明,配方:油菜秸秆55.5%、稻草37%、麦麸5%、尿素0.5%、蔗糖1%、石膏1%栽培效果最好,菌丝日平均生长量达0.834 cm/d,两茬菇生物学效率为8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侧耳 秸秆利用 循环农业
下载PDF
羊肚菌错季栽培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俊波 肖梦萍 +1 位作者 罗祥英 李荣春 《生物灾害科学》 2019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为探索羊肚菌“春播夏收”的栽培模式,以及验证菌羊74号羊肚菌是否适合于错季栽培,为实现羊肚菌的四季栽培提供依据。通过对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羊74号羊肚菌菌种,选地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汉批村进行春播夏收实验,种植面积约6... 为探索羊肚菌“春播夏收”的栽培模式,以及验证菌羊74号羊肚菌是否适合于错季栽培,为实现羊肚菌的四季栽培提供依据。通过对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菌羊74号羊肚菌菌种,选地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汉批村进行春播夏收实验,种植面积约6670m^2,最终6670m^2平均产量约120kg。因此,菌羊74号可作为错季栽培品种,且研究方法可实现羊肚菌的错季栽培,打破传统的“冬播春收”模式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羊74号 春播夏收 冬播春收
下载PDF
无柄灵芝代料栽培基质营养组成与其功能成分累积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花纪 颜俊清 +2 位作者 霍光华 张诚 胡殿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44,共7页
寻求灵芝高产多糖和三萜的栽培配方,采用常规栽培灵芝的4种培养基配方,栽培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获得子实体和孢子,硫酸-蒽酮法测定其多糖含量,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其三萜含量。通过多元回归拟合确定灵芝子实体、孢子的多糖... 寻求灵芝高产多糖和三萜的栽培配方,采用常规栽培灵芝的4种培养基配方,栽培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获得子实体和孢子,硫酸-蒽酮法测定其多糖含量,香草醛-高氯酸法测定其三萜含量。通过多元回归拟合确定灵芝子实体、孢子的多糖和三萜产量与培养基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的相关性方程。根据方程计算得到常用原料对功能成分产量的贡献度,结合原料成本,分别对子实体、孢子功能成分产量最高的配方1、配方3进行改良,得到子实体高产功能成分的配方A和孢子高产功能成分的配方B。配方A:玉米粉7%、麦麸7%、玉米芯84%、蔗糖1%、石膏1%,子实体多糖产量123.5 mg、三萜产量122.76 mg,与配方1相当,但成本降低42.29%。配方B:玉米粉5%、麦麸5%、甘蔗渣88%、蔗糖1%、石膏1%,孢子多糖45.83 mg、三萜31.59 mg,与配方3相比分别提高92.88%、96.70%,而成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灵芝三萜 无柄灵芝 培养基营养成分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小脆柄菇属微小脆柄菇支系的一个新种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俊清 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依据形态学及ITS、LSU、β-tub和tef-1α等4个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描述了产自中国的小脆柄菇属微小脆柄菇支系下1个新种及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翘鳞小脆柄菇Psathyrella squarrosa、斑褶菇状小脆柄菇P.panaeoloides和皂味小脆柄菇P.sapo... 依据形态学及ITS、LSU、β-tub和tef-1α等4个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描述了产自中国的小脆柄菇属微小脆柄菇支系下1个新种及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翘鳞小脆柄菇Psathyrella squarrosa、斑褶菇状小脆柄菇P.panaeoloides和皂味小脆柄菇P.saponacea。翘鳞小脆柄菇发现于广东省,群生,担子体较小,以菌盖由长椭圆形至近球形膨大细胞组成的白色角状鳞片及囊状的侧生囊状体为主要识别特征。提供了详细的描述、线条图、生态照片及相近种的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目 东亚蘑菇 系统发育分析 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