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蜜蜂裁脾育王技术研究
1
作者 卢方明 胡越洋 +1 位作者 潘其忠 吴小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55,共9页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本土的优质蜂种,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移虫来培育新蜂王,但中华蜜蜂幼虫底部的蜂王浆较少,导致人工移虫育王过程中存在移虫难、幼虫易损伤等问题。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简单便捷的育王方式,... 【目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本土的优质蜂种,在养殖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移虫来培育新蜂王,但中华蜜蜂幼虫底部的蜂王浆较少,导致人工移虫育王过程中存在移虫难、幼虫易损伤等问题。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简单便捷的育王方式,为中华蜜蜂优质蜂王培育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研究根据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一套中华蜜蜂裁脾育王装置,包括产卵框、育王条、固定条和育王框等。通过将裁脾育王装置放入中华蜜蜂蜂群(5框蜂量)中,奖励饲喂蔗糖水促使工蜂分泌蜂蜡建筑巢房,并控制蜂王在巢房中产卵6 h,卵孵化2 d后拆卸育王条卡入育王框,放入无王群中进行改造王台育王,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为对照组,检测分析裁脾育王组与人工育王组王台长度、羽化出房蜂王初生重、蜂王形态指标、蜂王发育相关基因(Vg、Hex70b、Hex110),以及蜂王自然交尾后的日产卵量等。【结果】裁脾育王组的王台长度和蜂王出房率显著高于人工移虫组(P<0.05);裁脾育王组所培育蜂王的初生重、胸长、前翅长、前翅宽均显著高于人工移虫组(P<0.05),而裁脾育王组所培育蜂王的胸宽与人工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裁脾育王所培育蜂王的卵巢管数以及蜂王自然交尾后的日产卵量显著高于人工移虫组(P<0.05);裁脾育王所培育蜂王发育相关基因(Vg、Hex110)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人工移虫组(P<0.05),但Hex70b基因在裁脾育王组与人工移虫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根据中华蜜蜂生物学特性设计的裁脾育王装置可以有效培育蜂王,裁脾育王培育的蜂王质量优于传统人工移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蜂王 裁脾 育王技术 蜂王质量
下载PDF
蜜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功能研究进展
2
作者 戴淑颖 刘彬 张丽珍 《蜜蜂杂志》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蜜蜂是全球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是许多作物的传粉媒介,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价值。然而,随着全球农业集约化的发展、栖息地丧失、农药滥用以及各种环境压力,蜜蜂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蜜蜂与其肠道内的微生物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形成了紧... 蜜蜂是全球粮食生产的关键要素,是许多作物的传粉媒介,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价值。然而,随着全球农业集约化的发展、栖息地丧失、农药滥用以及各种环境压力,蜜蜂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蜜蜂与其肠道内的微生物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其肠道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免疫调节以及行为调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了蜜蜂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分布及肠道微生物群在宿主体内发挥的功能作用,在进一步探索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为应用肠道微生物来改善蜜蜂的健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肠道微生物 组成 功能
下载PDF
蜜蜂为油菜授粉增产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石元元 管翠 +2 位作者 曾志将 安建东 罗术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4-999,1005,共7页
种植赣杂3号油菜,在油菜开花前,把种植的油菜分为自然授粉、蜜蜂授粉和无蜂授粉三个区。然后测定座果率、产量、千粒重、畸形率、发芽率、出油率、油菜籽成分、柱头上花粉含量、花粉活力、花粉管萌发、子房中的RNA含量等指标,并统计授... 种植赣杂3号油菜,在油菜开花前,把种植的油菜分为自然授粉、蜜蜂授粉和无蜂授粉三个区。然后测定座果率、产量、千粒重、畸形率、发芽率、出油率、油菜籽成分、柱头上花粉含量、花粉活力、花粉管萌发、子房中的RNA含量等指标,并统计授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区油菜籽产量比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分别提高40.16%和114.98%,实际亩产油量比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分别高7.59%和25.12%,并且蜜蜂授粉区的千粒重、发芽率、柱头上的花粉含量、花粉活力、花粉管萌发数量、子房中RNA的含量都是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蜜蜂授粉区油菜籽畸形率极显著低于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蜜蜂 授粉 增产效果 授粉机理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研究中华蜜蜂群内工蜂监督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宪兵 苏松坤 +2 位作者 郑云林 吴小波 曾志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16-182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内的工蜂繁殖现象,探讨蜂群的工蜂监督效果。【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蜂王自然交尾的蜂群作为对照。蜂王成功繁殖后7周,利用蜜蜂微卫星... 【目的】研究不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内的工蜂繁殖现象,探讨蜂群的工蜂监督效果。【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蜂王自然交尾的蜂群作为对照。蜂王成功繁殖后7周,利用蜜蜂微卫星DNA技术检测蜂群内的雄蜂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还是由工蜂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果】所有蜂群中的雄蜂都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论】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工蜂繁殖 工蜂监督 微卫星DNA 人工授精
下载PDF
蜜蜂免移虫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波 吴小波 +3 位作者 廖春华 何旭江 颜伟玉 曾志将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387-4394,共8页
【目的】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进行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时,都需要人工移虫。人工移虫对养蜂者视力和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养蜂者老龄化,人工移虫是养蜂生产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瓶颈。在国家蜂产业技... 【目的】在养蜂生产中,养蜂者进行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时,都需要人工移虫。人工移虫对养蜂者视力和熟练程度有较高要求,特别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养蜂者老龄化,人工移虫是养蜂生产亟需解决的一个技术瓶颈。在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连续十年资助下,笔者团队一直在从事蜜蜂免移虫技术研究工作,旨在解决人工移虫问题,为蜜蜂科学饲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根据蜜蜂生物学特性和仿生学原理,设计一种食品级塑料空心工蜂巢础,在空心巢房位置设计有与其对接的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当空心巢础造好巢脾后,让蜂王在巢脾上产卵,取出托虫器(或单个托虫器)并安装在底座带孔的王台上,即可进行蜂王浆生产(或育王)。利用改进设计后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以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为试验材料,检验第10代蜜蜂免移虫技术在蜂王浆生产和人工培育蜂王中的可行性。首先利用有分蜂热蜂群紧缩巢脾,让工蜂造好10—12张人工塑料空心巢础脾,再进行免移虫产浆和免移虫育王试验。免移虫产浆试验主要测定单王群、双王群、多王群(4只蜂王)的产卵率,以及产浆时王台接受率;免移虫育王试验采用单王群产卵6 h,同时以人工移虫育王为对照,比较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差异。【结果】工蜂能在人工塑料空心工蜂巢础上造好完整的巢脾,同时蜂王可在造好的巢脾上产卵。单王群产卵、双王群产卵、多王群(4只蜂王)产卵的产卵率分别为91.24%、92.45%和91.29%,产浆时王台接受率分别为91.12%、92.63%和90.19%,三者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免移虫以卵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两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56.31±3.75)mg和(243.43±2.05)mg,单侧卵巢管数分别为(163.87±9.40)条和(154.77±6.74)条,两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改进设计的第10代免移虫蜂王产卵器,可以进行免移虫蜂王浆生产和免移虫以卵育王,值得在养蜂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免移虫 蜂王浆生产 蜂王培育
下载PDF
意大利蜜蜂工蜂监督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小波 颜伟玉 +1 位作者 黄康 曾志将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在许多膜翅目中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群体里,亲属辨认、监督与优惠对昆虫个体和群体繁衍都非常重要。作者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蜂群中工蜂监督产生的理论依据、监督现象、监督效率、监督机理等研究进展进... 在许多膜翅目中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群体里,亲属辨认、监督与优惠对昆虫个体和群体繁衍都非常重要。作者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蜂群中工蜂监督产生的理论依据、监督现象、监督效率、监督机理等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扼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蜂监督 工蜂繁殖 冲突 无主导状态
下载PDF
中华蜜蜂卵表面微观结构及化学成分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颜伟玉 曾志将 +1 位作者 吴小波 刘益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认识蜜蜂的工蜂监督机制,利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不同类型卵(蜂王产的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工蜂产的未受精卵)的表面超微结构,同时用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卵新产卵(0h)和5h卵的表面化学信息素成分。... 为认识蜜蜂的工蜂监督机制,利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不同类型卵(蜂王产的受精卵、未受精卵以及工蜂产的未受精卵)的表面超微结构,同时用气-质联用技术测定了各类型卵新产卵(0h)和5h卵的表面化学信息素成分。结果表明:中华蜜蜂3种卵表面均覆有六边形的结构,结构内充满小突起,3种卵的大小及表面超微结构无显著差异。受精卵表面化学信息素种类比未受精卵更为丰富,C27∶2和C27∶1可能是卵带有的标记化学信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微观结构 化学成分 工蜂监督
下载PDF
蜜蜂仿生免移虫育王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飞 甘海燕 +2 位作者 李淑云 曾志将 吴小波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4-146,179,共4页
为了探索蜜蜂免移虫育王的方法,试验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利用蜜蜂仿生免移虫生产器进行蜜蜂仿生免移虫育王,检测这种育王方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育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卵巢重及卵巢管数,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 为了探索蜜蜂免移虫育王的方法,试验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利用蜜蜂仿生免移虫生产器进行蜜蜂仿生免移虫育王,检测这种育王方法的幼虫接受率及育王质量,包括蜂王初生重、卵巢重及卵巢管数,并以人工移虫育王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幼虫接受率方面,蜜蜂仿生免移虫育王法与人工移虫育王法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蜂王初生重、卵巢重及卵巢管数方面,蜜蜂仿生免移虫育王法显著优于人工移虫育王法(P<0.05)。说明利用蜜蜂仿生免移虫生产器可以建立蜜蜂仿生免移虫育王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培育的蜂王在幼虫接受率、初生重及卵巢质量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育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育王方式 蜂王质量
下载PDF
中华蜜蜂工蜂监督及卵表面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颜伟玉 张丽珍 +1 位作者 胡景华 袁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2,共6页
为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工蜂监督机制,采用人工移取中华蜜蜂蜂王产的受精卵(QDG)、未受精卵(QHG)和工蜂产的未受精卵(WHG)至同一张巢脾的工蜂巢房和雄蜂巢房中,置于中华蜜蜂的有王群中,在2,5,12和24 h分别观察3种类型卵... 为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的工蜂监督机制,采用人工移取中华蜜蜂蜂王产的受精卵(QDG)、未受精卵(QHG)和工蜂产的未受精卵(WHG)至同一张巢脾的工蜂巢房和雄蜂巢房中,置于中华蜜蜂的有王群中,在2,5,12和24 h分别观察3种类型卵的清除率。同时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中华蜜蜂QDG、QHG和WHG三种类型卵在2,5,12和24 h的表面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2,5,12和24 h WHG的清除率都显著比QDG和QHG高(P<0.05),QDG和QHG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中华蜜蜂蜂群中存在工蜂监督现象;在2,5,12和24 h QDG、QHG和WHG 3种类型卵表面超微结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工蜂监督 超微结构
下载PDF
RFID技术在蜜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何旭江 曾志将 +3 位作者 王文祥 吴小波 颜伟玉 王子龙 《中国蜂业》 2010年第11期19-21,共3页
本文主要阐述了RFID的定义、特点、组成和工作原理,探讨了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与广州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蜜蜂RFID技术组成元件、操作技术,以及在蜜蜂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并对该技术的可靠性进行了检测。
关键词 RFID技术 蜜蜂 应用前景
下载PDF
磁场对蜜蜂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伟玉 赵方媛 孟雅苹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39-1043,共5页
地球内部存在着天然磁性现象,被称为地磁场。当今社会电子通讯发达,电磁波信号频繁,地球表面充满了电磁场。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其活动范围大部分都处于磁场环境中。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蜜蜂能利用磁场进行导航,但环境中异常的磁场... 地球内部存在着天然磁性现象,被称为地磁场。当今社会电子通讯发达,电磁波信号频繁,地球表面充满了电磁场。蜜蜂作为重要的授粉昆虫,其活动范围大部分都处于磁场环境中。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蜜蜂能利用磁场进行导航,但环境中异常的磁场同样会影响蜜蜂的定位导航、飞行行为、采集活动和学习认知能力等。本文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以期系统地了解磁场对蜜蜂行为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磁场感应 定位导航 生命活动 学习记忆
下载PDF
蜜蜂免移虫育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小波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38,共6页
在营造社会性生活的蜜蜂蜂群里,蜂王是蜂群的繁殖核心,其通过产卵繁衍后代并调控蜂群群势。优质的新蜂王产卵快,可以快速提高蜂群的群势。然而,蜂王产卵1-2年后,其产卵率急剧下降,致使蜂群需要更新蜂王。笔者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在营造社会性生活的蜜蜂蜂群里,蜂王是蜂群的繁殖核心,其通过产卵繁衍后代并调控蜂群群势。优质的新蜂王产卵快,可以快速提高蜂群的群势。然而,蜂王产卵1-2年后,其产卵率急剧下降,致使蜂群需要更新蜂王。笔者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蜜蜂育王方法进行综合论述,以期为培育优质蜂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育王 免移虫 蜂王 质量
下载PDF
蜜蜂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志将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25-128,122,共4页
蜜蜂生物学是研究蜜蜂的形态、进化和行为特点,以及蜂群结构和功能规律的学科。蜜蜂生物学研究越来越引人关注。文中主要综述了近20年来蜜蜂级型分化、蜜蜂学习记忆和蜜蜂性别决定机理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关键词 蜜蜂 级型分化 学习记忆 性别决定
下载PDF
江西宜丰县中华蜜蜂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柳青 王齐 +1 位作者 巢福海 曾志将 《蜜蜂杂志》 2013年第5期15-16,共2页
简述江西宜丰的自然概况和中华蜜蜂的养殖现状,并测定了江西宜丰中华蜜蜂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便为江西宜丰中蜂的饲养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形态特征 宜丰
下载PDF
蜜蜂生物学与饲养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旭江 曾志将 《蜜蜂杂志》 2019年第2期9-12,共4页
蜜蜂生物学与饲养管理技术研究是发展现代养蜂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世界各国养蜂业从事人员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蜜蜂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并研发出了大量新的蜜蜂饲养管理技术和配套设施。对近3年国内外蜜蜂生物学与饲养技术... 蜜蜂生物学与饲养管理技术研究是发展现代养蜂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世界各国养蜂业从事人员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在蜜蜂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并研发出了大量新的蜜蜂饲养管理技术和配套设施。对近3年国内外蜜蜂生物学与饲养技术进行综述,为促进我国养蜂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生物学 饲养管理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蜜蜂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淑云 王子龙 颜伟玉 《蜜蜂杂志》 2015年第2期6-10,共5页
蜜蜂是继果蝇后的一种重要经济模式昆虫,其典型的单双倍体性别决定机制一直受众多国内外研究学者关注。就近年来对蜜蜂性别决定分子机制相关基因csd、fem、tra2、dsx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蜜蜂 性别决定基因 进展
下载PDF
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辨认与监督研究
17
作者 曾志将 吴小波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59-160,共2页
以中华蜜蜂为研究材料,用人工转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对卵及幼虫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不存在... 以中华蜜蜂为研究材料,用人工转卵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华蜜蜂蜂群间工蜂对卵及幼虫的辨认与监督行为特性。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辨认与监督效果差异不显著。说明中华蜜蜂工蜂对群间的受精卵和雌性幼虫不存在辨认与工蜂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辨认 监督
下载PDF
中华蜜蜂卵的转移效果研究
18
作者 吴小波 曾志将 《中国蜂业》 2007年第7期15-16,共2页
本试验以中华蜜蜂蜂群里不同时间段的卵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卵人工转移后的存活率。结果表明:24~36h卵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12~24h的卵;0~12h卵的存活率最低。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存活率
下载PDF
蜜蜂遗传背景研究进展
19
作者 易瑶 曾志将 《蜜蜂杂志》 2014年第12期7-8,共2页
蜜蜂的繁衍是一雌多雄机制,即一只蜂王与许多只雄蜂交配,因此蜂群是由同母异父亚家庭组成。就蜂王多雄交配机制,蜂群亚家庭鉴别方法以及蜜蜂遗传背景与行为学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蜜蜂遗传背景提供参考。
关键词 蜜蜂 遗传背景 亚家庭
下载PDF
基于piggyBac转座子系统的西方蜜蜂Rubia基因转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柯俐 胡小芬 +2 位作者 王子龙 曾志将 何旭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42-1047,共6页
为探讨piggy Bac载体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中的基因转移功能,并检测其可行性,研究以西方蜜蜂为实验材料,利用piggy Bac转座子系统将外源性Rubia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至西方蜜蜂受精卵中,分析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与荧光表达情况。PC... 为探讨piggy Bac载体在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中的基因转移功能,并检测其可行性,研究以西方蜜蜂为实验材料,利用piggy Bac转座子系统将外源性Rubia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至西方蜜蜂受精卵中,分析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与荧光表达情况。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piggy Bac转座子能够将外源性Rubia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整合到蜜蜂基因组上,且在显微注射组中检测到微弱的红色荧光蛋白表达。本研究证实piggy Bac转座子系统可将外源性基因植入蜜蜂基因组。为今后的蜜蜂转基因基础研究和分子育种技术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GGYBAC转座子 Rubia 西方蜜蜂 基因转移 显微注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