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状况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江 向军俭 +4 位作者 祝金泉 黄德强 张焜和 谢勇 王崇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癌细胞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 181例 ,癌旁组织 6 6例bFGF表达状况。结果 :癌组织和癌旁组织bFGF阳性率分别为 95 .5 8%和 6 2 .12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癌细胞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 181例 ,癌旁组织 6 6例bFGF表达状况。结果 :癌组织和癌旁组织bFGF阳性率分别为 95 .5 8%和 6 2 .12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0 5 ) ;(+ )的阳性率分别为 48.5 5 %和 6 3 .41% ;( )分别为 41.6 2 %和 36 .5 9%( )分别为 9.83 %和 0 %。 (+ )和 ( )的阳性率之间无显著性 ,( )差异显著 (P <0 .0 2 5 )。乳头状腺癌bFGF阳性率及表达强度显著低于低分化癌 ,腺癌和粘液腺癌 (P <0 .0 5 )。癌细胞转移组和无转移组bFGF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 ( )阳性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5 )。结论 :各种癌组织表达bFGF高于癌旁组织 ,分化较差的癌细胞高于分化较好的癌细胞 ;癌转移组表达bFGF( )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旁观者效应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祝金泉 张焜和 +3 位作者 黄德强 谢勇 陈江 王崇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6-18,21,共4页
目的 :观察HSV -tk/ACV(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gene/Acyclovir)系统基因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旁观者效应的作用。方法 :HSV -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细胞为PA317-tk细胞。培养PA317-tk细胞即可获得有感染力的携带H... 目的 :观察HSV -tk/ACV(HerpesSimplexVirusthymidinekinasegene/Acyclovir)系统基因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旁观者效应的作用。方法 :HSV -tk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PA317细胞为PA317-tk细胞。培养PA317-tk细胞即可获得有感染力的携带HSV -tk基因的病毒颗粒 ,然后转染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细胞为SMMC -tk细胞。SMMC -TK细胞与SMMC - 772 1细胞以不同百分比混合 ,用ACV(10 0ug/ml)培养基培养 ,MTT法检测ACV对各组细胞抑制率 (InhibitRate ,IR) ,根据各组IR与该组SMMC -tk细胞数的百分比值 (IR/SMMC -tk % ,IR/St)的大小判断旁观者效应作用的有无和强弱。结果 :旁观效应试验表明 ,含SMMC -tk细胞 10 % ,2 0 % ,30 % ,4 0 % ,5 0 % ,6 0 % ,70 % ,80 % ,90 % ,10 0 %各组IR/St比值分别为2 .15 ,1.91,1.83,1.4 7,1.30 ,1.11,1.0 2 ,0 .93,0 .84 ,0 .76。 10 %~ 70 %各组IR/St比值均大于 1,存在明显旁观者效应 ,以 10 % ,2 0 % ,30 % ,4 0 %组最强 ,80 %~ 10 0 %三组IR/St比值小于 1,旁观者效应不明显。结论 :研究结果证实用HSV -tk/ACV系统基因治疗恶性肿瘤 ,适宜比例TK+ 细胞时 ,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TK/细胞为 10 %时旁观者效应最强 ,这对于HSV -TK/ACV系统基因治疗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SV-tk/ACV 基因治疗 旁观者效应
下载PDF
旁观者效应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3
作者 祝金泉 张昆和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207-207,共1页
关键词 肝癌 基因治疗 旁观者效应 阿昔洛韦系统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下载PDF
抗幽门螺杆菌血清IgE和胃粘膜肥大细胞在Hp致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谢勇 陈江 +5 位作者 吕农华 徐萍 祝金泉 黄德强 王崇文 张昆和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机体免疫反应在幽门螺杆菌(Hp)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149例患者血清中抗HpIgE,并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其胃粘膜中肥大细胞(MC)。结果①Hp阳性者血清抗HpIgE含量、阳性率和... 目的探讨机体免疫反应在幽门螺杆菌(Hp)致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了149例患者血清中抗HpIgE,并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其胃粘膜中肥大细胞(MC)。结果①Hp阳性者血清抗HpIgE含量、阳性率和胃粘膜中MC总数及脱颗粒比均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1);②不同胃部疾病之间血清抗HpIgE含量、阳性率和胃粘膜中MC总数及脱颗粒比有显著差异,活动性胃炎显著高于非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0.01),中重度胃炎显著高于轻度胃炎(P<0.001);③血清抗HpIgE阳性者胃粘膜内MC总数及脱颗粒比均显著高于抗HpIgE阴性者(P<0.01),且血清抗HpIgE含量与胃粘膜内MC脱颗粒比呈正相关(r=0.60,P<0.001)。结论血清抗HpIgE参与了Hp的致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为刺激MC脱颗粒,而致胃粘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IGE 肥大细胞 胃粘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