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林雪群 祝高春 +3 位作者 戴育成 黄海鹰 熊建忠 石嘉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基因在大鼠脑底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其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3、7、14d)、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基因在大鼠脑底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其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3、7、14d)、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分别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脑基底动脉ET-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在出血2d、3d组实验动物脑基底动脉ET-1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出血后7d组仍增高,14d组趋于正常。结论:ET-1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ET-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1 脑血管
下载PDF
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及其计数 被引量:5
2
作者 邓峰 朱清仙 +1 位作者 黎静 高摄渊 《江西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揭示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及其数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62例10~38周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并对其进行计数;结果绝大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基底部,位于上皮细胞核下方,只有少数位于或... 目的揭示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及其数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62例10~38周人胎儿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的分布并对其进行计数;结果绝大部分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基底部,位于上皮细胞核下方,只有少数位于或超过上皮细胞核水平;上皮内淋巴细胞计数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增多,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数量逐渐减少。在35-38周胎龄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每100个绒毛上皮细胞范围内淋巴细胞的平均值分别达10.6、9.3和8.9;结论绝大多数上皮内淋巴细胞分布在上皮细胞核下方,其数量随胚胎发育而逐渐增多,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数量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儿 小肠上皮 淋巴细胞 细胞分布 细胞计数 发育
下载PDF
双胎妊娠产科处理与围产儿死亡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家祥 黄亚玲 肖云琴 《江西医药》 CAS 2001年第6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双胎妊娠 产科处理 围产儿死亡
下载PDF
慢性炎症与2型糖尿病 被引量:3
4
作者 陆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8期600-602,共3页
关键词 炎症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格华止治疗单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君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5年第6期29-30,共2页
选择40例单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优必林70/30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格华止1500m g/天,分3次饭后服,共12周,比较治疗前、后FPG、PPG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第0周相比,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血糖谱均有... 选择40例单用胰岛素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优必林70/30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格华止1500m g/天,分3次饭后服,共12周,比较治疗前、后FPG、PPG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第0周相比,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血糖谱均有显著下降(P<0.01);第12周BM I、HbA1c、TG、LDL-C有显著下降(P<0.01),而TC、HDL-C、FCP、UAE、CR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12周,平均全日胰岛素总量比治疗前分别减少了22.5%。结论:格华止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保护β细胞分泌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华止 胰岛素 2型糖尿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
6
作者 陶军 许永武 《江西医药》 CAS 200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危害是并发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桡骨远端骨折、脊柱骨折及髋部骨折;其中髋部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转换出现特异性改变,骨形成与骨吸收失...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危害是并发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桡骨远端骨折、脊柱骨折及髋部骨折;其中髋部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转换出现特异性改变,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耦合,导致股骨近端骨显微结构发生明显退变,骨组织力学性能下降,因此更易诱发骨折,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又因其致残、致死率高,后果最为严重,尤为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E基因 多态性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
7
作者 陆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6期461-462,共2页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对病情、预后的价值。方法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各40例,治疗前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包括BMI、SBP、DBP、TC、TG、HDL-C、FBG、FINS、HBA1c、hs-CRP、IR、ISI等,然后将研究组采用吡格列...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对病情、预后的价值。方法研究组和正常对照组各40例,治疗前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包括BMI、SBP、DBP、TC、TG、HDL-C、FBG、FINS、HBA1c、hs-CRP、IR、ISI等,然后将研究组采用吡格列酮干预,治疗并观察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s-CRP、FINS明显升高,BMI、SBP、DBP、TC、TG、FPG、HBA1c、IR均有升高,HDL-C、ISI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hs-CRP、FINS明显下降,SPB、TG、FPG、HBA1c、IR均有降低,HDL-C、ISI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BMI、DBP、TC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降低血糖、血压,升高HDL-C,降低TG,可抑制慢性炎症反应,降低hs-CRP,改善内皮细胞功能,进而全面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且服药方便,作用时间长,耐受性好,副作用小,为治疗代谢综合征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C反应蛋白 吡格列酮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潘永平 胡向东 《江西医药》 CAS 2003年第5期328-329,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治疗 教育管理 皮质激素 Β2受体兴奋剂
下载PDF
南昌地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筛查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胡玲 舒秉俊 +5 位作者 邬国和 孙掌花 罗一湛 张建华 甘道龙 邱明琪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SCH)的患病率。方法 于 1997年 12月~ 1998年 6月 ,对南昌地区的四县五区 2 110人 ,其中成人 14 4 2人 ,年龄为 (18~ 70岁 ) ;儿童 6 6 8人 ,年龄为 (3岁~ 6岁 11个月 ) ,进行甲状腺激...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SCH)的患病率。方法 于 1997年 12月~ 1998年 6月 ,对南昌地区的四县五区 2 110人 ,其中成人 14 4 2人 ,年龄为 (18~ 70岁 ) ;儿童 6 6 8人 ,年龄为 (3岁~ 6岁 11个月 ) ,进行甲状腺激素筛查测定。结果  (1)南昌地区SCH总患病率 6 .1% ,其中成人患病率为 4 .6 % ,儿童患病率 9.1% ,儿童患病率高于成人 (P <0 .0 0 1) ;(2 )女性患病率为 7.4 % ;男性患病率为 4 .9%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P <0 .0 5 ) ;(3)SCH患病率与年龄结构比表明 :成人组 :6 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率最高 10 .4 % ,其次 5 0岁组 (5 .7% )和 18岁组 (5 .6 % ) ,但后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说明两个年龄段皆为患病高峰期。儿童组则以 3岁年龄组 ,患病率最高 (15 .9% ) ,其次是 6岁年龄组 (9.5 % ) ,两者自比或与成人组比较 ,差异皆有显著性 (P <0 .0 5 ) ;(4)SCH的患病率与甲状腺肿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南昌地区SCH的患病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普查 南昌市
原文传递
成人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15例治疗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玲 舒秉俊 +1 位作者 孙掌花 甘道龙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35-536,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成人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SCH)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115例SCH分成两大组 ,随机分成四个亚组 ,进行替代和非替代治疗。分别观察其症状变化及血清总甲状腺素 (TT4) ,促甲状腺激素(TSH) ,血甘油三脂 (TG) ,胆固醇 (CH) ... 目的 探讨治疗成人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SCH)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115例SCH分成两大组 ,随机分成四个亚组 ,进行替代和非替代治疗。分别观察其症状变化及血清总甲状腺素 (TT4) ,促甲状腺激素(TSH) ,血甘油三脂 (TG) ,胆固醇 (CH) ,高密度脂蛋白 (HDL -CH) ,低密度脂蛋白 (LDL -CH)的变化。结果 (1)SCH临床症状在采用替代治疗后明显改善 (P <0 0 5 ) ;而非替代治疗组则改善不明显 (P >0 0 5 )。 (2 )采用替代治疗后 ,从半年开始TSH下降 ,至两年后TSH平均水平趋于正常 ,非替代治疗组 ,则无明显变化。 (3)通过替代治疗两组血脂皆有明显下降 ,而非替代治疗组则无变化。 (4 )替代治疗两组 ,经过两年观察 ,SCH治愈明显增高 ,与非替代治疗组比较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SCH早期给予替代治疗 ,可使症状缓解 ,血脂下降 ,SCH治愈率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腺素 成人 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治疗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