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宿主被中华硬蜱叮咬后局部皮肤组织病理学研究
1
作者 朱清仙 刘志刚 +1 位作者 熊国强 吴绮明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1-4,F004,共5页
用光镜、电镜和体视学方法观察和分析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被蜱叮咬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以了解局部组织的反应性。结果表明佐剂对照组、纯化抗原组和唾液腺抗原组兔被叮咬后均出现炎症变化,佐剂对照组和纯化抗原组反应较轻,唾液腺抗原... 用光镜、电镜和体视学方法观察和分析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被蜱叮咬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以了解局部组织的反应性。结果表明佐剂对照组、纯化抗原组和唾液腺抗原组兔被叮咬后均出现炎症变化,佐剂对照组和纯化抗原组反应较轻,唾液腺抗原组反应较重;佐剂对照组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接种组主要为嗜碱性细胞浸润,并可见脱颗粒现象。局部组织细胞数密度纯化抗原组显著低于唾液腺抗原组,提示纯化抗原接种既可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获得性免疫力,局部反应又较轻,是抗蜱疫苗主要候选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超微结构 特异性抗原 免疫接种 体视学 皮肤炎症
下载PDF
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PI基因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志刚 黄炯烈 +2 位作者 杨慧 周珍文 李金生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探索研制美洲大蠊重组变应原疫苗的新途径 ,对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 PI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选用从本室构建的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 5个阳性克隆 ,在测序的基础上 ,通过互联网进入NCBI主页 ,采用Blastn程序 ... 目的 探索研制美洲大蠊重组变应原疫苗的新途径 ,对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 PI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选用从本室构建的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 5个阳性克隆 ,在测序的基础上 ,通过互联网进入NCBI主页 ,采用Blastn程序 ,将测得的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所筛选到的美洲大蠊若虫 5个新基因中 ,一个为核糖体蛋白基因 (AF 31 4 962 ) ,一个为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 PI基因 (AF31 4 963) ,且中国大陆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Cr PI基因序列与不同地理分布的美洲大蠊Cr PI基因序列有一定差异。结论 不同地理区域的美洲大蠊同一种变应原其基因序列有一定差异 ,编码的氨基酸亦不相同。本研究提示在临床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脱敏治疗中 ,为了提高其诊断的特异性和治疗疗效 ,应尽可能使用具有我国区域特色 (即本地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I基因 美洲大蠊若虫 变应原 序列测定 同源性分析 重组变应原疫苗 变态反应疾病
下载PDF
美洲大蠊若虫变应原的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志刚 黄炯烈 +2 位作者 周珍文 李金生 杨慧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对美洲大蠊若虫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 ,分离和鉴定美洲大蠊若虫特异性重组变应原克隆 ,并测定其基因序列 ,从而为美洲大蠊若虫重组变应原疫苗候选基因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对美洲大蠊若虫过敏的变态反应疾病患者 ... 目的 对美洲大蠊若虫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 ,分离和鉴定美洲大蠊若虫特异性重组变应原克隆 ,并测定其基因序列 ,从而为美洲大蠊若虫重组变应原疫苗候选基因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用对美洲大蠊若虫过敏的变态反应疾病患者 (如哮喘、过敏性鼻炎 )阳性血清 ,对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使用按照重组载体入ExCellNotI/EcoRI/CIP臂插入位点邻近区域的上、下游碱基序列设计的引物 ,扩增阳性噬菌斑中插入的cDNA片段。并对cDNA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经用阳性血清对 2 3× 10 4 噬菌体斑的免疫学筛选 ,获得了 5个阳性克隆 ,PCR直接序列分析表明这 5个阳性克隆均为美洲大蠊若虫变应原未知基因克隆。结论 该研究发现了美洲大蠊若虫变应原新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若虫 重组变应原 CDNA文库 免疫学筛选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