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
1
作者 徐庚生 李美华 陈恒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1年第A02期21-23,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根据术中探查有无明确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分别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或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132例病人中 95例行血管减压术 ;37例行感觉根切断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 ...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根据术中探查有无明确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 ,分别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或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132例病人中 95例行血管减压术 ;37例行感觉根切断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 6个月 15年 ,治愈或好转 130例 ,有效率为 98.5 % ;复发 2例 ,复发率为 1.5 %。结论 :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显微外科手术方式能明显提高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治疗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血管减压术 感觉根切断术
下载PDF
巨大听神经瘤的外科解剖和显微手术技术
2
作者 李美华 徐庚生 +7 位作者 陈恒 洪涛 邹安琦 王淳良 况建国 周东伟 李东海 曾春晖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 32例巨大听神经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 ,重点分析肿瘤的血供来源、与颅神经及重要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和全切除的显微外科技巧。结果 :肿瘤全切除率达10 0 %,面神经解剖保留 6 ... 目的 :探讨巨大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 32例巨大听神经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 ,重点分析肿瘤的血供来源、与颅神经及重要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和全切除的显微外科技巧。结果 :肿瘤全切除率达10 0 %,面神经解剖保留 6 2 .5 %(2 0 / 32 ) ,无手术死亡。术中发现面听神经大多数 (75 .0 %)位于肿瘤前方 (前方中部46 .9%、前上方 2 8.1%) ,少数位于肿瘤的上极 (12 .5 %)或下极 (9.4%) ,仅发现 1例面听神经位于肿瘤后方 ,未见面神经穿过肿瘤者。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均位于肿瘤前上方或上极 ,而后组颅神经则位于肿瘤的下极或下外侧。肿瘤的血供来源主要为小脑后下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的分支 ,少部分肿瘤小脑上动脉亦参与供血。结论 :掌握巨大听神经瘤的显微解剖和手术技巧对全切除该类肿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显微解剖 手术技巧 神经功能保护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向神经细胞的分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邓志锋 汪泱 +3 位作者 赖贤良 李明 宋书欣 谢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的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hMSC,体外扩增生长传代培养,倒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特性。采用阿魏酸钠对传至3~6代的hMSC进行诱导培养,并以β-巯基...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的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诱导条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hMSC,体外扩增生长传代培养,倒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特性。采用阿魏酸钠对传至3~6代的hMSC进行诱导培养,并以β-巯基乙醇作为对照,观察诱导培养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培养后细胞表面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神经丝蛋白(NF)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h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阿魏酸钠诱导培养后6 h即可见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24h后表现为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NF和NSE呈阳性表达。结论hMSC在体外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分化潜能;阿魏酸钠具有诱导体外培养的hMSC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体外培养 神经细胞 细胞分化 免疫细胞化学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丝蛋白
下载PDF
鞍膈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庚生 王淳良 +5 位作者 洪涛 邹安琪 况建国 郝向阳 陈恒 周东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提出并探讨鞍膈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8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膈脑膜瘤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岁。根据肿瘤与鞍隔的关系可分为3型,即鞍上型、鞍内型和鞍内鞍上型。10例均采用Yasargi... 目的:提出并探讨鞍膈脑膜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8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膈脑膜瘤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3岁。根据肿瘤与鞍隔的关系可分为3型,即鞍上型、鞍内型和鞍内鞍上型。10例均采用Yasargil切口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10例中8例行肿瘤全切除,2例行肿瘤大部分切除,7例痊愈,2例好转,仅1例死亡。结论:鞍隔脑膜瘤为发生于鞍膈及其附近的肿瘤,肿瘤可向鞍内或鞍上生长,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而内分泌功能障碍却很少见,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见鞍内及鞍上有肿块阴影,易误诊为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有益于肿瘤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脑膜瘤 鞍膈 治疗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美华 徐庚生 +6 位作者 洪涛 邹安琪 王淳良 况建国 李东海 周东伟 曾春晖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367-367,共1页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庚生 邹安琪 +1 位作者 郝向阳 肖新如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1期42-44,共3页
本文报告了自1992年至1994年共收治的1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均采用右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作者认为,解剖外侧裂池,充分的脑脊液释放,可以大大缩小脑组织的体积,从而可以良好地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有时可以避免行与前交通动脉瘤... 本文报告了自1992年至1994年共收治的1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均采用右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作者认为,解剖外侧裂池,充分的脑脊液释放,可以大大缩小脑组织的体积,从而可以良好地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有时可以避免行与前交通动脉瘤显露有关的直回切除。这10例前交通动脉瘤在术中被成功夹闭,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8例恢复工作,1例生活能自理,1例死亡(术前为Hunt 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翼点入路 显微外科治疗 外侧裂 切除 术前 术中 恢复工作 小脑 解剖
下载PDF
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庚生 李美华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46-247,共2页
我院自1986年5月~2001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上颅咽管瘤患者72例,疗效良好.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 治疗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延髓腹侧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8
作者 李美华 徐庚生 +1 位作者 洪涛 曾春晖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72-272,共1页
我科自1995年3月~2000年12月行显微手术切除延髓腹侧脑膜瘤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6例.年龄37~62岁,平均49.6岁.病程3个月~6.5年,平均25个月.表现为颈部疼痛6例,肢体感觉障碍5例,肢体肌... 我科自1995年3月~2000年12月行显微手术切除延髓腹侧脑膜瘤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6例.年龄37~62岁,平均49.6岁.病程3个月~6.5年,平均25个月.表现为颈部疼痛6例,肢体感觉障碍5例,肢体肌力下降或肌肉萎缩5例,肌张力增高或出现病理征7例,小脑功能障碍4例,后组颅神经麻痹3例,呼吸困难3例.均行颅颈交界区MRI检查,肿瘤最大径2.5~4.4 cm 7例,大于4.5 cm 2例;肿瘤在T1像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像呈高信号或等信号,增强后均明显强化;肿瘤与脑干有明显分界者6例,界面欠清者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腹侧脑膜瘤 显微外科 治疗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颅咽管瘤的外科治疗
9
作者 徐庚生 李美华 李义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327-328,共2页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应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各解剖间隙切除90例颅咽管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1例,大部分切除9例。手术死亡5例。对72例病人术后随访2个月 ̄8年,平均53.8个月;能正常工作或生活者56例... 目的总结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应用显微手术解剖鞍区各脑池,充分利用鞍区各解剖间隙切除90例颅咽管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1例,大部分切除9例。手术死亡5例。对72例病人术后随访2个月 ̄8年,平均53.8个月;能正常工作或生活者56例,生活需要照顾者9例,死亡7例。结论正确处理肿瘤与周边结构的解剖关系,以及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颅咽管瘤外科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窦封闭型中后段矢状窦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
10
作者 邹安琪 况建国 +2 位作者 周东伟 李东海 洪涛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61-62,共2页
目的 :探讨矢状窦封闭型中后段矢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切除肿瘤及距肿瘤边缘 1~ 2cm的硬膜和大脑镰 ,结扎切除受累封闭的矢状窦。结果 :10例病人术后均未加重神经功能障碍 ,9例恢复顺利 ,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例 70岁的... 目的 :探讨矢状窦封闭型中后段矢旁脑膜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切除肿瘤及距肿瘤边缘 1~ 2cm的硬膜和大脑镰 ,结扎切除受累封闭的矢状窦。结果 :10例病人术后均未加重神经功能障碍 ,9例恢复顺利 ,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例 70岁的老年病人术前右侧肢体完全偏瘫 ,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结论 :矢状窦封闭型中后段矢旁脑膜瘤 ,术中切除矢状窦不会加重病人的神经功能障碍 ,可有效地减少肿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矢状窦 窦封闭型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进展
11
作者 郝向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1992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塞两类。而脑梗塞由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微梗塞及多发性梗塞痴呆等所组成,隶属于脑血管疾病的范畴。据统计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很高,而死亡率占人口死亡原因的前三位,致残率高达87%。在脑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塞两类。而脑梗塞由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微梗塞及多发性梗塞痴呆等所组成,隶属于脑血管疾病的范畴。据统计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很高,而死亡率占人口死亡原因的前三位,致残率高达87%。在脑血管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之比约为4.2:1。脑卒中内科治疗进展甚小,卒中发生后的6个月内的死亡率可达54%,存活的病人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脑缺血的原理是脑发生缺血性缺氧。根据脑缺血后脑损害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可分为:(1)供血不足引起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但无明显脑梗塞存在,临床上称之为短暂性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attack TIA)。(2)有梗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缺血 脑栓塞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139例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邹安琪 胡观成 +2 位作者 况建国 江志群 夏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的手术时机、诊断方法及治疗要点。 方法 回顾 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3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40个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治 过程,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关系、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术前按Hu... 目的 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后的手术时机、诊断方法及治疗要点。 方法 回顾 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39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40个前交通动脉瘤)的诊治 过程,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关系、不同的诊断方法进行评价。术前按Hunt Hess分级标准对患 者进行分级,其中Ⅰ级42例,Ⅱ级52例,Ⅲ级25例,Ⅳ级20例。 结果 本组近期疗效良好 率75.5%,病死率7.9%;Ⅰ级患者最近一次动脉瘤破裂后3d内手术(早期)、4~14d手术 (中期)和14d后(延期)手术,近期疗效均为良好,Ⅱ级疗效良好患者比例依次为9/9、 26/35、8/8,Ⅲ级患者依次为6/7、9/13、4/5,Ⅳ级患者依次0/6、0/6、3/8;8例行CTA检查 的患者,结果与DSA检查及手术结果均符合。 结论 Hunt Hess评分Ⅰ~Ⅱ级前交通动脉瘤患 者应尽早手术,但Ⅱ级患者CT显示出血量多的患者在最后一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4d手术, 近期疗效不确定;Ⅲ级患者若错过早期手术机会宜延期到14d后手术。Ⅳ级患者应延期到14d后 手术。CTA可作为可疑前交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显微手术 手术时机 翼点入路 蛛网膜下腔出血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下载PDF
缝隙连接在苯肾上腺素缩血管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丽萍 韩小建 +1 位作者 卢慧敏 洪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58-1361,共4页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 (GJ)在苯肾上腺素 (PE)缩血管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环 (superiormesentericarterialrings,MARs)试验 ,观察GJ阻断剂Hep tanol预处理对PE引起的去内皮和完整内皮MARs收缩及其量效曲线的影响。结果...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 (GJ)在苯肾上腺素 (PE)缩血管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大鼠离体肠系膜动脉环 (superiormesentericarterialrings,MARs)试验 ,观察GJ阻断剂Hep tanol预处理对PE引起的去内皮和完整内皮MARs收缩及其量效曲线的影响。结果 Heptanol预处理可明显抑制 1 0× 10 - 7mol·L- 1PE的缩血管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3 0× 10 - 5 mol·L- 1Heptanol抑制百分率分别为 11 70 %±3 2 5% (去内皮组 )和 15 2 4%± 7 87% (完整内皮组 ) ;3 0× 10 - 4mol·L- 1Heptanol预处理 ,抑制百分率分别为3 6 3 6%± 11 54% (去内皮组 )和 3 8 85%± 13 0 3 % (完整内皮组 ) ;同浓度Heptanol对PE致去内皮和完整内皮MAR收缩的抑制作用差异无显著性。 3 0× 10 - 5 ,1 0× 10 - 4,3 0× 10 - 4mol·L- 1Heptanol使PE的量效曲线右移 ,最大效应 (Emax)不变。结论 GJ参与介导苯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 ,GJ阻断剂Heptanol对PE缩血管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内皮依赖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 HEPTANOL 大鼠离体肠系膜上动脉 苯肾上腺素 内皮
下载PDF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美华 李义云 +2 位作者 徐庚生 陈恒 郝向阳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 :研究颅咽管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 110例颅咽管瘤手术后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体会。结果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切除程度和术中垂体柄、下丘脑... 目的 :研究颅咽管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 110例颅咽管瘤手术后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体会。结果 :颅咽管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肿瘤切除程度和术中垂体柄、下丘脑等的受损状况有关。尿崩、高热、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癫痫是颅咽管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分别为 79.1%、47.3%、88.2 %和 17.3%。结论 :耐心细致的术中显微外科操作和严格规范化的术后管理对降低颅咽管瘤术后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咽管瘤 术后并发症 显微外科 垂体柄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巨大脑胶质瘤的分次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洪洋 李美华 +4 位作者 王骏业 林宁 林敏华 张方成 朱贤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大脑胶质瘤的分次γ刀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巨大脑胶质瘤的γ刀治疗分两次或三次完成,每次间隔1d,分次照射的周边剂量为5~10 Gy。治疗效果通过MRI和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结果 随访3~33月,28例巨大脑胶质瘤分次γ刀治疗有效率... 目的 探讨巨大脑胶质瘤的分次γ刀治疗及其疗效。方法 巨大脑胶质瘤的γ刀治疗分两次或三次完成,每次间隔1d,分次照射的周边剂量为5~10 Gy。治疗效果通过MRI和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结果 随访3~33月,28例巨大脑胶质瘤分次γ刀治疗有效率为78.6%,2例病人γ刀术后出现迟发性脑水肿。治疗效果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巨大脑胶质瘤分次γ刀治疗效果显著,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临床和实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疗效 伽玛刀治疗 脑肿瘤
下载PDF
缝隙连接阻断剂heptanol对内皮素收缩大鼠肠系膜动脉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丽萍 韩小建 +1 位作者 卢慧敏 洪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13-1314,共2页
关键词 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蛋白 1-庚醇 大鼠离体肠系膜上动脉 内皮素-1
下载PDF
经岩骨入路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伍洪昊 李美华 万丽丹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4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经岩骨入路手术 治疗 岩斜区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2
18
作者 邹安琪 周东伟 +2 位作者 江志群 况建国 徐庚生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脑血吸虫病 免疫学检查 诊断 化学疗法
下载PDF
小脑性缄默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美华 曾春晖 +3 位作者 洪涛 李东海 李义云 徐庚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20-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小脑性缄默的临床特点及其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4例和英文文献报告的137例共141例后颅窝手术后出现的小脑性缄默病例。结果儿童病例127例,占90.1%。手术病变位于小脑蚓部者125例(88.7%)。小... 目的探讨后颅窝手术后小脑性缄默的临床特点及其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4例和英文文献报告的137例共141例后颅窝手术后出现的小脑性缄默病例。结果儿童病例127例,占90.1%。手术病变位于小脑蚓部者125例(88.7%)。小脑性缄默均为暂时性,发生的平均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7d和56.2d。结论小脑性缄默多见于儿童小脑蚓部肿瘤手术后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小脑齿状核丘脑腹外侧核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之间的纤维联系的直接或间接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性缄默 后颅窝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儿童
下载PDF
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华 王志星 +2 位作者 洪涛 卢明巍 江志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3年第5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治的 1 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情况。结果 :随访 8个月~ 4年 ,恢复良好者 6例 ,中度残废者 1例 ,植物状态者 1例 ,死亡 ... 目的 :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9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治的 1 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情况。结果 :随访 8个月~ 4年 ,恢复良好者 6例 ,中度残废者 1例 ,植物状态者 1例 ,死亡 4例。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全身严重多发伤救治 ,早期明确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型颅脑损伤 多发伤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