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95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红浪 熊炳贤 王梦龙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2期164-165,168,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胃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外科治疗合并糖尿病的95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均行择期手术,术后共发生各类并发症27例次,手术死亡3例,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严格控制血糖...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胃癌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对外科治疗合并糖尿病的95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例均行择期手术,术后共发生各类并发症27例次,手术死亡3例,其余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严格控制血糖和尿糖是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胃癌 外科治疗 围手术期 回顾性分析 糖尿病患者 临床资料 胃癌患者 择期手术 手术死亡 控制血糖 安全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外周型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附45例报告)
2
作者 邬林泉 吴志全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40-41,47,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周型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 45例外周型胆管癌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指标、手术结果和生存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根治性手术有 34例 ,姑息性手术有 11例 ,根治性手术病人1年~ ,3年~ ,5年~... 目的 :探讨外周型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 45例外周型胆管癌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指标、手术结果和生存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根治性手术有 34例 ,姑息性手术有 11例 ,根治性手术病人1年~ ,3年~ ,5年~生存例数分别为 2 4例 ,占 70 % ;15例 ,占 44 % ;8例 ,占 2 4%。姑息性手术病人 1年~ ,3年~ ,5年~生存例数分别为 3例 ,占 2 7% ;1例 ,占 9% ;0。根治性手术病人 1年~ ,3年~ ,5年~生存率高于姑息性手术病人的生存率。结论 :根治性肝切除术能提高外周型胆管癌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型胆管癌 外科手术 治疗 临床病理特征 病例报告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感染的外科处理
3
作者 程书榜 唐新华 +1 位作者 熊吉信 盛茂鑫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9-51,共3页
收集 7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ANP)继发感染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 ANP继发感染的外科治疗。结果 :79例手术时间平均为发病后 6 .5 d,手术方式为坏死组织清除加小网膜持续灌洗。此外 ,其中 14例进行了胰尾及脾切除 ,3例次全胰切除 ,1例全胰切... 收集 7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 (ANP)继发感染的临床资料 ,以探讨 ANP继发感染的外科治疗。结果 :79例手术时间平均为发病后 6 .5 d,手术方式为坏死组织清除加小网膜持续灌洗。此外 ,其中 14例进行了胰尾及脾切除 ,3例次全胰切除 ,1例全胰切除 ,2例肠切除 ,1例部分肝切除 ,2 7例胆囊造瘘。另胆囊造瘘加胆总管切开引流 13例 ,腹膜后引流 2 1例。所有病人的坏死胰腺组织、腹腔穿刺液、腹腔灌洗液及血液细菌培养均为阳性 ,13例并发霉菌感染。死亡率为 35 .4%。提示 :ANP继发感染一旦确诊 ,经监护 2 4h病情无好转者应积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继发感染 并发病 消化系统 外科学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分析(附52例报告)
4
作者 邬林泉 傅华群 +2 位作者 邵江华 蒋筱强 张玉惠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8-89,共2页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本院近 3年施行手术切除的 5 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肝功能ChildA 级 ,根据肿瘤大小 ,将其分为大肝癌组 (n =4 2 )及小肝癌组 (n =10 )进行分析。结果 大肝癌组与小肝癌组在手术中失... 目的 探讨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本院近 3年施行手术切除的 5 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肝功能ChildA 级 ,根据肿瘤大小 ,将其分为大肝癌组 (n =4 2 )及小肝癌组 (n =10 )进行分析。结果 大肝癌组与小肝癌组在手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两组间的手术并发症率、手术死亡率无显著差别 (P>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癌应积极地进行手术切除。术前仔细地选择病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手术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参加大英格兰和北爱尔兰2002年结直肠外科年会纪要
5
作者 杨刚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3年第6期127-129,共3页
关键词 国外医学 外科学
下载PDF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57例外科治疗体会
6
作者 王瑞成 王梦龙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9年第S1期155-156,共2页
报告 5 7例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 ( ACST) ,全部为胆石所致 ,绝大多数具有 Charcot′s三联征 ,其中 32例有休克 ,18例有意识障碍 ,30例有并存病。手术治疗 42例 ,死亡 5例 ;非手术治疗 15例 ,死亡 4例。作者阐述了老年 ACST患者的临床... 报告 5 7例老年人急性重症胆管炎 ( ACST) ,全部为胆石所致 ,绝大多数具有 Charcot′s三联征 ,其中 32例有休克 ,18例有意识障碍 ,30例有并存病。手术治疗 42例 ,死亡 5例 ;非手术治疗 15例 ,死亡 4例。作者阐述了老年 AC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主张早期手术治疗 ,同时强调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胆管炎 外科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门奇断流术与联合手术治疗食道静脉破裂出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熊炳贤 谢敏 +2 位作者 孙晋友 李红浪 沈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比较门奇断流术和联合术 (门奇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 )治疗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EVB)的效果。 方法  将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入院的 2 8例EV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施行联合术 ( 14例 )和断流术 ( 14例 ) ,通过术中测自... 目的  比较门奇断流术和联合术 (门奇断流术加脾肾分流术 )治疗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EVB)的效果。 方法  将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入院的 2 8例EV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施行联合术 ( 14例 )和断流术 ( 14例 ) ,通过术中测自由门静脉压 (FPP )和手术前后测量门静脉血流量 (PVF)、术后食道吞钡摄片及疗效观察进行比较。结果 断流术与联合术后FPP平均降低分别为 ( 4 .81± 7.2 6 )cmH2 O和 ( 10 .0 3± 2 .6 6 )cmH2 O ,联合组手术前后比较和两组术式比较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5 ) ;PVF :断流术后平均增加 ( 92± 6 4)ml/min ,联合术后平均降低 ( 130± 82 )ml/min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联合术组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均P <0 .0 5 )。联合术组近期出血率 ,肝性脑病发生率及远期出血率、食道静脉曲张和临床疗效均好于断流术组。 结论  联合术既保留了断流术和分流术二者的优点 ,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 ,具有止血效果确切 ,作用持久 ,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病死率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胃肠出血 门奇静脉断流术 脾肾分流术 对比研究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大鼠肝外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成纤维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何东南 傅华群 +4 位作者 张焜和 靳文剑 朱维铭 李宁 黎介寿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了解大鼠肝外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方法检测缺血大鼠肝外胆管再灌注后1、3、24、72 h肝外胆管壁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指数(TUNEL标记法)、Fa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 目的了解大鼠肝外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方法检测缺血大鼠肝外胆管再灌注后1、3、24、72 h肝外胆管壁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指数(TUNEL标记法)、Fa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法)以及Bcl-2 mRNA的表达状况(原位杂交法)。结果缺血再灌注后1 h,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指数以及Fas、PCNA和Bcl-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再灌注后3 h,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升高,24 h时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Fas蛋白表达与凋亡同步;PCNA表达在再灌注后3 h时已明显增强,接近峰值水平,此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再灌注3 h时Bcl-2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4 h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结论肝外胆管缺血再灌注早期成纤维细胞有一定程度的凋亡,但随后减弱,其增殖在早期即明显加强,且一直保持到再灌注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 缺血再灌注 成纤维细胞 增殖与凋亡 FAS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大鼠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天保 盛茂鑫 +1 位作者 付华群 杨爱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 (LSAB )法对 30例PHCC和 2 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P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 (LSAB )法对 30例PHCC和 2 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检测。结果 VEGF表达、MVD在P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 ;在PHCC中 ,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VEGF表达、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 ;VEGF表达、MVD在大肿瘤 (直径 >5cm )与小肿瘤 (直径≤ 5cm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VEGF的表达与MVD相关。结论 PHCC组织中的VEGF表达、MV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定PHCC发生、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为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肿瘤转移 血液供给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癌
下载PDF
新生微血管密度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天保 盛茂鑫 +1 位作者 傅华群 杨爱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L SAB酶标记的链酶亲合素—生物素 )对手术切除后... 目的 :探讨肿瘤新生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L SAB酶标记的链酶亲合素—生物素 )对手术切除后 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 2 0例癌旁组织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的 MVD进行了检测。在 40 0倍视野下选择 5个最密集区 ,计算 MVD数量 ,取其均数。 结果 :1MVD在 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 (P<0 .0 1) ;2在 HCC中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 ,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 (P<0 .0 5 ) ;3大肿瘤 (直径>5 cm )与小肿瘤 (直径≤ 5 cm ) MV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 MV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定 HCC生长、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免疫组化
下载PDF
PCNA与AFP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家庆 胡小云 +2 位作者 谢敏 孙晋友 程华 《实用癌症杂志》 1998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52例肝癌组织中PCNA和AFP的表达。结果表明PCNA和AF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PCNA与AF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7,P<...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52例肝癌组织中PCNA和AFP的表达。结果表明PCNA和AF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PCNA与AFP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7,P<0.05),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越高(≥45%),患者生存期越短。作者认为AFP基因的激活能促进癌性增殖;PCNA在癌组织中表达率越高,反映了细胞增殖越活跃,倍增时间越短,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组织侵袭力强,复发及远处转移早,患者临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甲胎蛋白 表达 预后
下载PDF
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曾飞 孙晋友 +2 位作者 李冬英 沈威 王梦龙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3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32...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术式.方法:采用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即脾切除,脾肾分流。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食道下段离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术中连续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动态变化。术后随访32例,随访时间6—60个月。结果:随访的32例患者,再出血2例,术后死亡3例。1例死于术后近期肝、肾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36个月死于肝癌,1例手术后42个月死于上消化遭大出血。食道下端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肝性脑病2例。术后3--6个月行食道钡餐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或基本消失26例.明显好转6例,彩色多普检查均显示门静脉向肝血流。脾肾吻合通畅。无血栓形成。20例术前有腹水.其中2例术前有大量腹水,13例术后三个月左右腹水消失。4例术后6个月腹水基本消失。3例术后仍少中~量腹水。结论:脾肾分流加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既保留了分流术和断流术二者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而且联合断流术使断流更加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肾分流 断流术 门静脉高压症
下载PDF
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卫东 王梦龙 +3 位作者 邹叶青 张文昌 雷英 程华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3,11,共3页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 PCR方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之淋巴结微转移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时探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CEAmRNART PCR方法分别检测 11例... 目的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 PCR方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之淋巴结微转移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同时探讨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CEAmRNART PCR方法分别检测 11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 2 0 5枚淋巴结。结果 :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出 18枚 (8.8% )微转移淋巴结 ,而CEAmRNART PCR法共检出 46枚 (2 2 .4% )微转移淋巴结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11例患者中有 6例存在淋巴结微转移 ,此 6例患者的重新TNM分期均有所上升。随访中发现有 2例微转移阳性患者分别于根治术后第 6、9个月出现复发。结论 :应用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或CEAmRNART PCR法可以检测出常规病理检查遗漏的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而且RT PCR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较免疫组织化学法更为敏感。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有助于临床准确分期 ,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法 RT-PCR法 检测 胃癌 淋巴结微转移 诊断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胃间质细胞瘤18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炳贤 李红浪 +1 位作者 曾飞 常耿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70-672,共3页
目的 探讨胃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胃质细胞瘤 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8例均经手术证实病理确诊。胃楔形切除 2例 ,胃部分切除 5例 ,胃大部切除 9例 ,全胃切除加局部淋巴结清扫 2例。结果 该病多见于 40岁以上成... 目的 探讨胃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胃质细胞瘤 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8例均经手术证实病理确诊。胃楔形切除 2例 ,胃部分切除 5例 ,胃大部切除 9例 ,全胃切除加局部淋巴结清扫 2例。结果 该病多见于 40岁以上成人 ,以胃体和腔内型生长为多 ,分别占5 5 .5 %和 61.1%。术前诊断率 2 7.8% ,误诊率 72 .2 %。手术切除率 10 0 % ,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15例术后随访 1~ 10a ,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 ,其余均存活。结论 该病缺乏特异临床表现 ,术前诊断较难。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是主要辅助诊断手段 ,结合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间质细胞瘤
下载PDF
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其云 谢敏 +2 位作者 王梦龙 孙晋友 朱培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94-95,共2页
目的总结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和PMOD的应用情况。结果全组172例中,成功实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56例(90.7%),术中延长切口16例,除5例术后切口感染... 目的总结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和PMOD的应用情况。结果全组172例中,成功实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56例(90.7%),术中延长切口16例,除5例术后切口感染外未发生其它术中术后并发症,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者平均住院时间比同期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者缩短。结论使用PMOD进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胆囊结石病
下载PDF
RT-PCR法检测常规病理检查淋巴结阴性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卫东 彭承宏 +3 位作者 王梦龙 邹叶青 程华 朱培谦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87-488,共2页
关键词 RT-PCR法 检测 常规病理检查 淋巴结阴性胃癌 淋巴结微转移 根治性切除术
下载PDF
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附78例报告) 被引量:6
17
作者 熊炳贤 李红浪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1年第A01期62-63,共2页
目的 :探讨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技术 (简称LSSD技术 )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乳癌根治术 78例 ,术中于腋窝、锁骨下和胸骨旁放置 1或 2根头端带多侧孔的硬质乳胶引流管进行 - 2 0kPa~ - 40kPa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结果 :术... 目的 :探讨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技术 (简称LSSD技术 )在乳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乳癌根治术 78例 ,术中于腋窝、锁骨下和胸骨旁放置 1或 2根头端带多侧孔的硬质乳胶引流管进行 - 2 0kPa~ - 40kPa低负压持续吸引引流。结果 :术后皮下积液 3例 ,积气 1例 ,皮瓣轻度坏死 3例 ,切口感染 1例 ,并发症为 10 .3 %。结论 :LSSD技术对乳癌根治术皮下积液 (血 )、皮瓣坏死和切口感染的防治及促进愈合均有重要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手术 负压吸引
下载PDF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卫东 袁波 王梦龙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4期443-444,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微转移 研究进展 肿瘤转移
下载PDF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邬林泉 傅华群 +1 位作者 李晓 汪青山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80-281,共2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进行B超 ,CT ,PTC或ERCP及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 ,比较这些检查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 ,CT及单... 目的 :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0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进行B超 ,CT ,PTC或ERCP及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 ,比较这些检查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 ,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 ,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 :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胆管结石 肝胆管肿瘤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胰胆管三维成像 诊断
下载PDF
临床原位肝移植一例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本京 蒋筱强 +9 位作者 傅华群 邹书兵 章永恩 程华 涂群飞 高娟娟 廖霖 罗春妹 王卉 朱桦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0年第1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肝移植 方法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