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性白血病体内外联合化疗方案敏感性研究
1
作者 李慧慧 汤爱萍 +5 位作者 杨碧云 曹瑞生 石庆之 杨桂玲 陈三军 华建媛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体内、外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及药物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最有效的化疗方案。方法 采用MTT体外药敏法 ,利用倍增模型分析法和最大限度模型分析法研究体外化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白血病... 目的 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体内、外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及药物间的相互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最有效的化疗方案。方法 采用MTT体外药敏法 ,利用倍增模型分析法和最大限度模型分析法研究体外化疗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对白血病细胞的敏感性 ,并观察体内、外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在 5 7例AML中体外对HA方案敏感 35例 (6 1% ) ,对DA方案敏感 33例 (5 8% ) ,对MA方案敏感 33例 (5 8% ) ;HA协同或相加作用占 72 % ;DA协同或相加作用占 74 % ;MA协同或相加作用占 74 % ;经临床治疗有结果可判断疗效的共同 39例 ,S/S19例 ,S/R6例 ,R/R11例 ,R/S3例 (S :敏感 ,R :耐药 ,体内 /体外 ) ,体内、外总符合率 76 .9%。结论 联合化疗方案HA、DA、MA是治疗AML患者的有效方案 ,化疗药物间大多数是起相互协同作用或相加用用 ,少数为拮抗作用 ,通过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发现三种常用化疗方案相互作用起协同或相加作用占 70 %以上 ,与临床缓解率相近 ,故选择敏感化疗方案是提高缓解率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学疗法 MTT法 药物间相互作用形式
下载PDF
54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汤爱萍 杨碧云 +4 位作者 李慧慧 曹瑞生 杨桂玲 陈三军 华建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4年第6期42-42,4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老年人 治疗
下载PDF
bcl-2蛋白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汤爱萍 杨碧云 +1 位作者 李慧慧 吴东升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4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bcl 2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6 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 (AL)患者和对照组 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1) 6 2例AL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bcl 2蛋白 ,阳性细胞...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bcl 2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6 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 (AL)患者和对照组 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1) 6 2例AL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bcl 2蛋白 ,阳性细胞率为 2 %~ 97% ,均数为 (4 8.0 6± 2 7.2 2 ) % ,对照组阳性细胞数为 (15 .4± 5 .6 4 ) % ,P <0 .0 1。而在AL各型之间缺乏统计学差异 ,P >0 .0 5。 (2 )可进行疗效判定的 4 5例患者中 ,无效组bcl 2蛋白表达水平为 (6 9.33± 2 2 .78) % ,明显高于有效组 (38.4 8± 2 6 .16 ) %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bcl 2高表达组治疗有效率为 4 2 .3% ;低表达组治疗有效率为 84 .2 % ,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4 )bcl 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数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数无关。结论 :急性白血病bcl 2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且bcl 2高表达者化疗效果差 ,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bol-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内皮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林雪群 祝高春 +3 位作者 戴育成 黄海鹰 熊建忠 石嘉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1-393,共3页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基因在大鼠脑底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其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3、7、14d)、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基因在大鼠脑底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其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3、7、14d)、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分别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脑基底动脉ET-1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在出血2d、3d组实验动物脑基底动脉ET-1 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出血后7d组仍增高,14d组趋于正常。结论:ET-1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ET-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1 脑血管
下载PDF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基底动脉内皮素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雪群 黄海鹰 +3 位作者 祝高春 石嘉庆 戴育成 熊建忠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内皮素受体-A(ETA)基因在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在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3、7、14d)、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应用逆转录... 目的探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时,内皮素受体-A(ETA)基因在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表达变化及在诱发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方法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3、7、14d)、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β-actin为内参照基因,分别检测各组实验动物脑基底动脉ETA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2、3d组脑基底动脉ETA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7d组仍增高,14d组趋于正常。结论E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发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内皮素受体-A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自身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移植二例报告
6
作者 石庆之 文珠 +4 位作者 汪清铭 杨碧云 曹瑞生 李洁 戴育成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4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自身造血干细胞 体外扩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