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吸入性损伤通气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被引量:5
1
作者 郭光华 熊龙 +5 位作者 李国辉 曹勇 钱克俭 王联群 赵为禄 吴燮卿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吸入性损伤 通气功能 血流动力学 烧伤
原文传递
C_6和C_7星状神经节阻滞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万山 小川秀道 王宗朝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28-229,共2页
星状神经节阻滞国内常用第7颈椎横突剌入法(略为C_7B)。国外还有向第六颈椎横突刺入的方法(略为C_6B)。本文比较了两种方法阻滞前后面至上胸部皮肤温度及血流变化的差别。对象和方法 1993年6~12月日本旭川医大疼痛门诊的患者90例,随机... 星状神经节阻滞国内常用第7颈椎横突剌入法(略为C_7B)。国外还有向第六颈椎横突刺入的方法(略为C_6B)。本文比较了两种方法阻滞前后面至上胸部皮肤温度及血流变化的差别。对象和方法 1993年6~12月日本旭川医大疼痛门诊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颈前气管旁将穿刺针刺及第7颈椎横突的C_7B法,和将针尖刺及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的C_6B法两组。阻滞所用药物均为1%利多卡因5ml。被测定者在25℃左右的治疗室静卧30分钟后测量双侧面、颈、上胸部、拇指和小指的皮肤温度及末梢血流量作为阻滞前的对照值。阻滞后5、15、30分钟再次分别测量上述指标,算出皮肤温差后进行统计分析。皮肤温差按下述公式计算:温差=阻滞后的温差(阻滞侧-非阻滞侧)—阻滞前的温差(阻滞侧-非阻滞侧)。按此式阻滞前的温差为'0'。测量仪器为Thermo Scan公司PRO-1型红外线温度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 神经阻滞麻醉 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