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彭德华 杨勤顺 +4 位作者 周鹏 丁凯俊 叶锡勇 孙利娟 江时淦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名胸部CT健康体检者,按照检查时管电压的不同将其分为120 kV组和80 kV组,每组60名。分别采用Karl 3DTM迭代算法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对两组进行图像重建... 目的:探讨16层CT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名胸部CT健康体检者,按照检查时管电压的不同将其分为120 kV组和80 kV组,每组60名。分别采用Karl 3DTM迭代算法和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对两组进行图像重建,两组分别获得Karl 3DTM迭代重建和FBP重建图像;比较两组图像的两种重建方法主动脉弓层面和气管分叉层面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差异,评价图像质量;记录并分析每次CT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ov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两组辐射剂量。结果:120 kV组Karl迭代重建与FBP重建图像和80 kV组Karl迭代重建图像与FBP重建图像的主动脉弓层面和气管分叉层面的图像噪声、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80 kV组=15.778,t=15.953,t=10.974;t120 kV组=14.274,t=12.134,t=14.249;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0.71)。80 kV组的平均CTDIovl和DLP值比120 kV组分别下降70.54%和72.53%。结论:在16层胸部CT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能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并可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低管电压 迭代重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白雪冰 《微创医学》 2020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X线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和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X...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X线和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和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98.28%、96.55%、98.28%,明显高于X线诊断(81.03%、82.76%、79.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运用到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检查和诊断中,可提高可疑的隐匿性骨折、四肢骨折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骨科医师诊治四肢骨折提供更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骨折 影像诊断
下载PDF
MR泪道钆造影术在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凯俊 江宏冀 +5 位作者 史斌 沈龙 江时淦 彭建波 饶丽望 刘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2期2001-2004,2009,共5页
目的探讨MR泪道钆造影(Gd-MRD)在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溢泪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二组,每组50例。Gd-MRD组扫描前向双侧结膜囊内滴入0.01 mol/L的Gd-DTPA稀释液,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SPGR)序列、FS FSE T... 目的探讨MR泪道钆造影(Gd-MRD)在泪道阻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溢泪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成二组,每组50例。Gd-MRD组扫描前向双侧结膜囊内滴入0.01 mol/L的Gd-DTPA稀释液,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SPGR)序列、FS FSE T1WI序列和FS FSE T2WI序列;MR泪道成像(MRD)组,扫描前滴入0.9%NaCl注射液,采用三维快速反转自旋回波泪道成像(3D FRFSE)序列和FS FSE T2WI序列。接受MRI检查后2天内进行鼻内镜微创术或泪道鼻腔吻合术。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泪道显示情况和梗阻部位,并将影像表现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Gd-MRD与MRD在泪小管、泪囊、泪道黏膜显影率、梗阻部位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泪管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RD在泪道显示能力优于MRD,能更好的显示泪道管腔形态及管壁结构,更精确的显示梗阻部位,能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钆剂 泪囊造影术 泪道阻塞
下载PDF
不同Karl迭代重建等级对低管电压胸部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勤顺 彭德华 +2 位作者 丁凯俊 周鹏 江时淦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5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Karl迭代重建等级对低管电压胸部CT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80 kV管电压低剂量胸部CT扫描,应用不同等级(1~9级)Karl迭代重建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纵隔窗及软组织窗重建,获得Karl1-9组图像。计算每组的... 目的探讨不同Karl迭代重建等级对低管电压胸部CT检查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80 kV管电压低剂量胸部CT扫描,应用不同等级(1~9级)Karl迭代重建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纵隔窗及软组织窗重建,获得Karl1-9组图像。计算每组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2名医师双盲阅片法评价9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图像资料的噪声、SNR和C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检验用Kappa分析。结果9组的图像噪声、SNR和C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值:52.509,45.387,63.409,34.217),2名医师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0.65)。Karl迭代重建等级与图像噪声、SNR、CNR呈线性关系,重建等级越高,图像噪声越低,SNR及CNR越高。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以Karl 5级重建评分最高。结论在80 kV低管电压联合Karl迭代重建技术胸部CT扫描中,4~6级Karl迭代重建算法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其中以Karl 5级重建图像质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l迭代 胸部CT 低管电压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鼻咽癌中国2008分期与2017修订版分期比较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勤顺 沈龙 +2 位作者 白雪冰 江时淦 梁久平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601-1604,1614,共5页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中国2008分期与2017修订版的病例分布及生存曲线,评价新版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行鼻咽及颈部MRI检查的未经治疗且具有完整复查资料的NPC 108例。按照NPC 2008分期及2017修订...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中国2008分期与2017修订版的病例分布及生存曲线,评价新版分期对指导临床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行鼻咽及颈部MRI检查的未经治疗且具有完整复查资料的NPC 108例。按照NPC 2008分期及2017修订版标准,将所有病例行TNM分期,采用Kaplan-Meier计算各组病例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总生存率(OS)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⑴以2017修订版为标准:12例患者由T3期调整T2期,1例患者由T4期调整T2期,7例患者由T1期调整T2期,3例患者由T2期调整T1期,2例由T4期调整T3期;1例患者由N2期调整为N3期,1例患者由N2期调整为N1期;⑵NPC 2008分期各N分期的DMFS(χ^(2)=6.430,P=0.040)、OS(χ^(2)=6.057,P=0.048)及2017修订版分期各N分期的DMFS(χ^(2)=7.121,P=0.028)及OS(χ^(2)=6.623,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分期的N分期LRFS、T分期及临床分期的LRFS、DM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2017修订版N分期更为简洁且对患者预后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T分期可进一步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分期 生存分析
下载PDF
SSFSE序列和FIESTA序列在MR动态排粪造影中的应用
6
作者 沈龙 丁凯俊 +6 位作者 杨勤顺 白雪冰 江时淦 刘爱连 林平斌 彭建波 饶丽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24期3696-3698,共3页
目的探讨SSFSE序列与FIESTA序列在MR动态排粪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40例,均采用FIESTA和SSFSE序列扫描。测量两种序列图像的相关数据和评价两种序列图像的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SSFSE序列与FIESTA序列在MR动态排粪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40例,均采用FIESTA和SSFSE序列扫描。测量两种序列图像的相关数据和评价两种序列图像的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IESTA序列扫描的肛上距为(22.13±4.40)mm,肛直角(提肛相)为(99.99±10.89)°,肛直角(力排相)为(119.52±11.81)°;SSFSE序列扫描的肛上距(22.25±4.51)mm,肛直角(提肛相)为(99.86±10.90)°,肛直角(力排相)为(119.38±11.8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ESTA序列扫描对盆底4膈室的动态结构变化整体评估效果优于SSFSE序列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FSE序列直肠粘膜显示效果优于FIESTA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ESTA序列发现直肠前突30例,直肠粘膜脱垂11例,直肠内套叠2例,耻骨直肠肌痉挛8例,盆底疝12例(包括会阴下降9例,膀胱脱垂3例);SSFSE序列发现直肠前突30例,直肠粘膜脱垂20例,直肠内套叠3例,耻骨直肠肌痉挛8例,盆底疝5例(包括会阴下降3例,膀胱脱垂2例);SSFSE序列在诊断直肠粘膜脱垂优于FIESTA序列,而FIESTA序列在检查诊断盆底疝方面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ESTA序列对盆底4膈室动态结构显示更清晰,SSFSE序列对直肠粘膜显示效果优于前者,两者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因检出上各有优势,两种序列联合可以有效提高MR动态排粪造影在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FSE序列 FIESTA序列 磁共振成像 动态排粪造影术
下载PDF
MR泪道钆造影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丁凯俊 史斌 +6 位作者 江时淦 沈龙 彭建波 饶丽望 刘越 江宏冀 陈娟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77-1281,共5页
目的探讨MR泪道钆造影(Gd-MRD)技术,并比较Gd-MRD与MR泪道水成像(MRD)对泪道及其管壁结构的显示效果。方法(1)体外实验:取4支20 ml注射器,分别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与0.9%NaCl注射液配制的浓度分别为0.0025 mol/L、0.005 mol/L... 目的探讨MR泪道钆造影(Gd-MRD)技术,并比较Gd-MRD与MR泪道水成像(MRD)对泪道及其管壁结构的显示效果。方法(1)体外实验:取4支20 ml注射器,分别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与0.9%NaCl注射液配制的浓度分别为0.0025 mol/L、0.005 mol/L、0.01 mol/L、0.02 mol/L的Gd-DTPA稀释液。选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SPGR)序列、FS FSE T1WI序列和FS FSE T2WI序列。选择出最佳的浓度。(2)临床应用:30例(60侧)健康志愿者同时行MRD和Gd-MRD检查,MRD方法为检查前向双侧结膜囊滴入0.9%NaCl注射液,扫描序列为三维快速反转自旋回波(3D-FRFSE)序列和FS FSE T2WI序列;Gd-MRD方法为检查前向双侧结膜囊内滴入0.01 mol/L的Gd-DTPA稀释液,采用3D FSPGR序列、FS FSE T1WI序列和FS FSE T2WI序列。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观察MRD和Gd-MRD的泪道(泪小管及泪总管、泪囊、鼻泪管)及其管壁结构显示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对比剂浓度:0.01 mol/L的Gd-DTPA稀释液在3D-FSPGR及T1WI序列呈高信号,又能在T2WI序列上呈低信号,为最佳的浓度。(2)临床应用:MRD泪道显示情况:泪小管及泪总管显示9侧(全程显影1侧,部分显影8侧),泪囊显示60侧(全程显影49侧,部分显影11侧),鼻泪管显示57侧(全程显影46侧,部分显影11侧),鼻泪管黏膜显示18侧;Gd-MRD泪道显示情况:泪小管及泪总管显示34侧(全程显影20侧,部分显影14侧),泪囊显示60侧(全程显影57侧,部分显影3侧),鼻泪管显示60侧(全程显影53侧,部分显影7侧),鼻泪管黏膜显示45侧。Gd-MRD与MRD在泪道各段的显示和鼻泪管黏膜的显示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浓度为0.01 mol/L的Gd-DTPA稀释液作为Gd-MRD对比剂时,Gd-MRD泪道各段显示能力均优于MRD,能更好的显示泪道管腔形态及管壁结构。MR泪道钆造影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无创的泪道MRI检查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 磁共振成像 钆剂 泪囊造影术
原文传递
基于MRI及临床参数的鼻咽癌远处转移风险评估函数构建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勤顺 白雪冰 +3 位作者 梁久平 沈龙 王豪 江时淦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127-1130,共4页
目的探讨判别函数对初发鼻咽癌(NPC)患者远处转移风险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具有完整影像检查及临床资料且随访12个月以上的初发NPC患者131例(111例无肿瘤远处转移,20例肿瘤远处转移);采用Fishe... 目的探讨判别函数对初发鼻咽癌(NPC)患者远处转移风险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具有完整影像检查及临床资料且随访12个月以上的初发NPC患者131例(111例无肿瘤远处转移,20例肿瘤远处转移);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和Bayes判别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是否涕血、T分期因素、N分期因素、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治疗前外周血生化指标及病理类型等变量进行逐步判别,筛选出具有显著判别能力的指标并建立判别函数,采用回顾性误判分析及交叉核实法误判分析对函数判别效能进行评价。结果颈部Ⅳ区淋巴结转移(X_(1))、肿瘤椎前肌侵犯(X_(2))、外周血小板计数(X_(3))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X_(4)),具有显著判别能力(P<0.05),并引入函数。Fisher判别分析得出1组函数为Y=1.116+1.588X_(1)+1.242X_(2)-0.010X_(3)+1.669X_(4),判别界值为0.4545。Bayes判别分析得出2组函数为Y_(1)=-8.10+0.277X_(1)+0.832X_(2)+0.058X_(3)-1.93X_(4)、Y_(2)=-7.234+2.354X_(1)+2.457X_(2)+0.044X_(3)+0.254X_(4)。回顾性误判分析结果显示,2组函数肿瘤远处转移和无远处转移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74.8%、75.0%,总体符合率为74.8%;交叉核实法误判分析结果显示,2组函数肿瘤远处转移和无远处转移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73.9%、70.0%,总体符合率为73.3%。结论判别函数可以作为NPC患者治疗前远处转移风险评估的有效补充手段,为临床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磁共振 临床参数 转移 风险预测 判别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