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5年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
1
作者 李庆康 吕斯丹 +8 位作者 戴晓琴 张雷明 杨风亭 徐明洁 陈智 温学发 黄辉 王辉民 于贵瑞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4期232-242,共11页
涡度相关技术(EC)是目前唯一可以在生态系统尺度直接观测植被与大气间二氧化碳和水汽通量的技术,在解析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控制机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准确探知中国人工林在全球... 涡度相关技术(EC)是目前唯一可以在生态系统尺度直接观测植被与大气间二氧化碳和水汽通量的技术,在解析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控制机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准确探知中国人工林在全球森林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亟需采用先进技术开展精确观测和长期研究。江西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千烟洲站)是国内较早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人工林碳水通量观测和研究的野外站点之一,持续获取并积累了一批长期观测数据。在前期发布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化整编,再次发布2011-2015年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气象数据,以充分发挥这些数据的科研价值,进一步支撑国家及区域的碳汇评估,并推动相关科学研究的发展。本次发布的数据集主要包括生态系统CO_(2)/H_(2)O通量、潜热和显热通量,以及空气温湿度、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土壤温湿度等观测内容,并通过标准化处理和加工分别形成半小时、日、月和年尺度等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碳水通量 红壤丘陵 全球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