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知识转型背景下的胡先骕及学衡派的文化保守主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刚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5,共3页
胡先骕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但很长时期以来学界对他的研究甚少。2009年5月24-25日,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校友会、中共新建县委县政府在胡先骕家乡江西省新建县共同主办了"纪念胡先... 胡先骕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但很长时期以来学界对他的研究甚少。2009年5月24-25日,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校友会、中共新建县委县政府在胡先骕家乡江西省新建县共同主办了"纪念胡先骕诞辰115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胡先骕思想的价值及其对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前身)创办作出的贡献。为深入研究和挖掘胡先骕的思想,本刊从与会文章中遴选了6篇论文,从不同视角聚焦于胡先骕的思想、社会角色和历史地位,希望以此表达我们对胡先骕先生的缅怀和敬意,也期待得到学界同仁和读者朋友的关注与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知识转型 胡先骕 《学衡》 文化保守主义
下载PDF
论辛词境界
2
作者 陈良运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6期60-65,共6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数次提到辛弃疾词之境界,或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或说稼轩某词“语语有境界”。然而,辛词境界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艺术操作而呈现的?怎样以“成高格”、“有名句”的境界,对辛词作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数次提到辛弃疾词之境界,或说“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或说稼轩某词“语语有境界”。然而,辛词境界的本质内涵是什么?它是通过怎样的艺术操作而呈现的?怎样以“成高格”、“有名句”的境界,对辛词作出总体的美学评价?本文将就这三个问题说些研读辛词的心得。“雄深雅健”的感情境界综观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他首先是作为一位英勇的爱国主义战将,然后才成为一位杰出的词家,他渴望战斗的激情,他的悲愤、他的忧伤,不能在“武器的批判”中得到宣泄,于是转化为“批判的武器”,为此而找到了“词”这个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词 辛弃疾词 精神境界 王国维 词作 稼轩词 爱国主义 审美境界 感情 本质内涵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与民族本位:儿童阅读的中国化问题
3
作者 王刚 刘清 《少年儿童研究》 2010年第2X期23-28,22,共7页
由于儿童心理的特殊性,儿童阅读中的文化秩序建构,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民族认同和价值立场。面对儿童阅读中存在的民族性衰退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在全球视野下确立民族文化的本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儿童文化权利,也在本质上符合国际... 由于儿童心理的特殊性,儿童阅读中的文化秩序建构,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民族认同和价值立场。面对儿童阅读中存在的民族性衰退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在全球视野下确立民族文化的本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儿童文化权利,也在本质上符合国际化的要求。由于儿童阅读一般都是在成人的参与及指导下进行,成人具有为儿童提供中国化阅读的文化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本位 儿童阅读 儿童心理
下载PDF
仁义礼智信忠孝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润根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87-92,共6页
仁、义、礼、智、信、忠、孝是儒家伦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基本概念,本文立足于这些概念的文字学基础,通过逻辑思辩的方法,试图给它们以新的阐释。
关键词 儒家伦理学 中国 文字学 古代文化 “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下载PDF
文化责任与学术空间:儿童研究的中国化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清 王刚 《少年儿童研究》 2010年第12X期29-34,共6页
本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三个方面对儿童研究的中国化问题进行讨论:一、儿童研究的基础和未来在于本土化。二、本土实践应成为儿童研究中的内驱力,从而化西入中,寻找到合理的衔接口。三、在传统资源的接续与转换中,高度重视儿童史的意义,... 本文以全球化的视野,从三个方面对儿童研究的中国化问题进行讨论:一、儿童研究的基础和未来在于本土化。二、本土实践应成为儿童研究中的内驱力,从而化西入中,寻找到合理的衔接口。三、在传统资源的接续与转换中,高度重视儿童史的意义,关注儿童文化传统与研究传统。在历史流变与时代转换中,建构出当下的学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研究 中国化 学术空间 传统资源
下载PDF
对传统解释方法的批判与反思
6
作者 杨润根 《学术界》 2000年第5期61-80,共20页
本文揭示了汉代所开创的那个解释传统的完全错误的性质及其完全错误的逻辑发展 ,指出作为这个解释传统之理论基础的假借之学和考据之学本质上是一种逃亡之学 ,它不仅逃离了作为它的解释对象的先秦本文的内在思想逻辑 ,而且也逃离了先秦... 本文揭示了汉代所开创的那个解释传统的完全错误的性质及其完全错误的逻辑发展 ,指出作为这个解释传统之理论基础的假借之学和考据之学本质上是一种逃亡之学 ,它不仅逃离了作为它的解释对象的先秦本文的内在思想逻辑 ,而且也逃离了先秦本文的语言文字本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方法 先秦典籍 本文 假借 考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