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与提升策略
1
作者 张义 钟志贤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6,共9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形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点之一是“设计性”。设计思维作为设计活动的引擎,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设计思维素养是智能时代教师...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形态。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点之一是“设计性”。设计思维作为设计活动的引擎,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设计思维素养是智能时代教师的必备素养。研究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背景,针对教师设计思维素养的评价指标和提升策略,首先运用文献扎根理论和德尔菲法,从“核心价值、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3个一级指标维度建构了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11个二级指标以及32个三级指标。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绘制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和一致性检验,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了完整的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其三,基于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政策逻辑、教师工作场景的现实逻辑,以及教师设计思维素养评价指标的价值逻辑,建构了一个适用于教师在具体工作场景中实施自助式培养或提升的策略框架,以期为教师设计思维素养的评价和培养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和实践路径,促进教师设计思维素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思维素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 评价指标体系 策略框架
下载PDF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文化自觉——李龙教授的学术视界 被引量:4
2
作者 钟志贤 王静 +3 位作者 王姝莉 陈小燕 易凯谕 谢云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8,共7页
理论体系和代表人物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主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李龙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成果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揭示了其学术视界的内涵:中国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策源地,教育技术定义是由“领域、本体、理论和实践... 理论体系和代表人物是判断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主要指标之一。文章以李龙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成果为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揭示了其学术视界的内涵:中国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策源地,教育技术定义是由“领域、本体、理论和实践层面”构成的一个定义体系,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由“理论框架、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构成,教学设计是一种由“宏观、中观和微观”构成的三层架构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应遵循“双重定位,多元发展”模式。其学术视界关注教育技术史、教育技术哲学和教育技术文化观研究,体现出文化自觉的学术研究特征;其学术人生诠释了长期主义和专业主义激情的学术人格特点。文章认为,文化自觉是一种进行时,未来教育技术学科研究的文化自觉要更加关注研究取向、研究实效和研究话语三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文化自觉 李龙 学术视界 学术人格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的系统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钟志贤 卢洪艳 +2 位作者 张义 易凯谕 石晓芬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7,共9页
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配套相应的评估方案,有利于科学研判转型现状、规划转型路径、提高转型效益。为构建我国适切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估方案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文章在理解相关成熟度模型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概念的基础上,... 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过程中,配套相应的评估方案,有利于科学研判转型现状、规划转型路径、提高转型效益。为构建我国适切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评估方案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文章在理解相关成熟度模型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关键概念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总结了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评估研究经验,揭示了成熟度模型契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五种工具价值:发展、评估、诊改、比较和管理。文章认为,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有助于建立一种“可持续改进”的文化,以有效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在分析国内外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的五大思考维度:中国之问、价值旨归、核心理念、动态思维和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 系统性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钟志贤 易凯谕 刘晓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是形成教学设计实践能力的必要基础。文章基于知识链模型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结构映射法构建并实施了一个旨在探析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的测评量表。研究发...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是形成教学设计实践能力的必要基础。文章基于知识链模型理论,结合实际,通过结构映射法构建并实施了一个旨在探析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现状的测评量表。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来源渠道单一,体系结构浅散,理论掌握程度和教学研究水平较弱,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节,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的现象比较普遍。在情感上,对理论的实践价值有较高的认同感,对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可操作性有迫切需求。于此,文章提出了促进教师角色转型、改变创新扩散的途径、提供深度学习情境、培养教师理论先行者意识的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把握时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的现状,改进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素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学设计 理论知识水平
下载PDF
高质量教学的内在驱力:教师线上教学的自我价值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南昌 梁慧芳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58,共8页
自我价值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专业成长和优质教学的内在力量。在当今线上教学日益普遍的情形下,教学场景的变化给教师自我价值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文章基于教师、学生、技术三个要素,对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自我价值感的变化、影响因素... 自我价值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专业成长和优质教学的内在力量。在当今线上教学日益普遍的情形下,教学场景的变化给教师自我价值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文章基于教师、学生、技术三个要素,对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自我价值感的变化、影响因素与特征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表明:与线下教学相比较,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自我价值感显著降低,且呈现性别、课型与院校差异;线上教学自我价值感受技术环境、教师深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的显著正向影响;线上线下自我价值感“双高型”教师体现了“深教—优学—良技术”的高质量教学组合特征与动态关系。研究建议,无论是线上、线下或混合式课程,建设和评价的关注点应从传统过度强调客观的“教学外在”转向师生共鸣互促的“教学内在”(学习体验与价值体验)。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设计者不仅要考虑任务层面的“好用”,更要关切效用层面的“好感”,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为教师的高质量教学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学 线上教学 教师自我价值感 深层教学 内在体验
下载PDF
国际数字化转型框架研究:比较与镜鉴 被引量:3
6
作者 钟志贤 杨佳 +1 位作者 张义 蒋云良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数字化转型框架是转型实践中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工具,有利于引导组织机构明确战略愿景、核心使命,以及实现转型目标的核心场景、动力机制和关键能力,最终帮助组织机构制定转型行动计划。以国际上75个有关企业(37个)、政府(15个)和教育(23... 数字化转型框架是转型实践中的理论模型和方法工具,有利于引导组织机构明确战略愿景、核心使命,以及实现转型目标的核心场景、动力机制和关键能力,最终帮助组织机构制定转型行动计划。以国际上75个有关企业(37个)、政府(15个)和教育(23个)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分别对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进行编码。在词频和聚类编码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性和个性特征。研究发现,三类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同关键行动域是“数字战略和规划、数字技术和数据、数字人才和文化、数字信息安全与伦理、数字生态系统”;在个性特征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框架关注客户需求和创新商业模式;政府数字化转型框架注重利用数据革新公共服务模式及其流程;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聚焦在培养师生数字素养方面。镜鉴国际经验,基于数字文明时代、转型内涵、框架特征、行动要素、实践逻辑五大视域构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框架应用的成效和转型智慧的涌现,必须彰显“使用者设计”,遵循“自发秩序原理”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国际镜鉴 比较 框架
下载PDF
国内教师角色转型研究的共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鑫 易凯谕 钟志贤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教师角色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随时代发展而变迁。智能时代对教师角色转型提出了新要求,角色转型对教师发展具有引领意义。国内学界已有不少关于教师角色转型的研究,但研究共识尚在形成之中。探讨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型研究的共识,有助于... 教师角色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随时代发展而变迁。智能时代对教师角色转型提出了新要求,角色转型对教师发展具有引领意义。国内学界已有不少关于教师角色转型的研究,但研究共识尚在形成之中。探讨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型研究的共识,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转型研究态势和推进相关研究发展。对国内二十多年来学界有关教师角色转型的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学界对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型的共识表现为七大角色:引导者、学习者、设计者、组织者、研究者、心灵塑造者和评估者。这些角色既是智能时代对教师发展的诉求,也是教师角色转型的具体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时代 教师角色 角色转型 共识
下载PDF
我国数字教材研究热点、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丽芳 罗军涛 钟志贤 《江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国内数字教材的研究进行画像分析,以期勾勒出近30年我国数字教材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教材研究覆盖面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字教材概念的更新与迭代、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数... 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国内数字教材的研究进行画像分析,以期勾勒出近30年我国数字教材领域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教材研究覆盖面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字教材概念的更新与迭代、数字教材的应用研究、数字教材的研发与出版标准研究三方面,研究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发展、迅速发展和稳定发展三个阶段。未来数字教材建设应凸显育人为本的理念,打造立德树人新平台;聚焦基本问题,构建全面系统的数字教材理论体系;重视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推动数字教材创新发展;完善政策法规,保障数字教材建设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教材 研究热点 研究历程 未来展望
下载PDF
教师数字韧性:内涵、框架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钟志贤 刘力洪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革新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数字韧性作为数字时代教师的必备素养,有助于教师客观地辨别和应对数字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教育教学或生存。教师数字韧性是指教师在应用数字技...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革新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数字韧性作为数字时代教师的必备素养,有助于教师客观地辨别和应对数字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教育教学或生存。教师数字韧性是指教师在应用数字技术开展教育教学中遭遇技术困难或挑战时所表现出的积极心向与适应能力。通过理解和分析数字韧性的概念与内涵,在分析现有代表性数字韧性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心理韧性研究和教师职业特点,从“适应环境、应对挑战、自我调节、支持寻求”四个层面构建了教师数字韧性结构框架。教师的数字韧性可通过自我建构、韧性教育、场景学习和资源支持得以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数字韧性 数字韧性框架 数字技术 数字时代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自发秩序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志贤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第5期1-1,共1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如何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如何开展?它们是设计出来的吗?种种此类问题,直指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哈耶克的两个著名概念:自发秩序和有限理性。从自发秩序的角度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人类社会行为秩序...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如何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如何开展?它们是设计出来的吗?种种此类问题,直指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哈耶克的两个著名概念:自发秩序和有限理性。从自发秩序的角度看,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人类社会行为秩序。这种秩序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设计的结果。它是在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行为习惯、思维观念等“无形的手”的推动下,经由人们主动地试验与试误、反复地比较与选择、审慎地推断与预测、不断地调适与改进等行为而艰难获得结果的复杂过程。从有限理性的角度看,理性所能达到的正确只是一种“不彻底的正确”,过度依赖理性主义来规划或设计复杂的人类社会行为秩序,通常难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自发秩序 有限理性 愿景目标 行为习惯 过度依赖 思维观念 哈耶克
下载PDF
“大先生”人格特质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
11
作者 钟志贤 艾梦婷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6期86-95,共10页
“大先生”是对卓越教师和教育家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职业修为境界,是教师群体的楷模,具有独特的人格特质。理解“大先生”的精神内核和人格特质,可以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具象的人格历练标杆。依据人格特质理论和扎根理论,运用... “大先生”是对卓越教师和教育家的一种称谓,是一种职业修为境界,是教师群体的楷模,具有独特的人格特质。理解“大先生”的精神内核和人格特质,可以为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具象的人格历练标杆。依据人格特质理论和扎根理论,运用Nvivo12Pro软件对我国当代45位教育家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聚合和分析了当代“大先生”人格特质五大维度及其内涵,即“情怀、修身、责任、学识、格局”。以“大先生”人格特质为镜鉴,当下教师队伍建设或教师教育实践要更加注重教师“高尚情怀”的陶冶、情感韧性的培养和“全人发展”的关顾,从而培育具有“教育善”的“大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先生” 教育家精神 人格特质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思维:内涵与特征
12
作者 钟志贤 宋博文 张义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第2期5-9,共5页
数字思维是数字主体的重要认知和实践方式,直接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形成、规划制订、实施过程和评价指向,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起着牵引作用。数字思维能帮助人们分析、解决复杂问题和提升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素养,是一... 数字思维是数字主体的重要认知和实践方式,直接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形成、规划制订、实施过程和评价指向,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起着牵引作用。数字思维能帮助人们分析、解决复杂问题和提升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教师的必备能力素养,是一种“人—机—技”协同的合成思维,也是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解决复杂问题的认知工具。数字思维具有数据为基、实时互动、多元综合、人机协同四大关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字思维 内涵 组态 特征
下载PDF
教育数据思维应用的五大陷阱
13
作者 钟志贤 胡飞 张义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4年第3期28-32,共5页
教育数据思维是大数据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体现,是智能时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认知和决策方式,更是当下教育数字化转型之关键“转思维”的重要内容。诚然,教育数据思维具有多元价值意义,也在大数据思维的时代潮流下获得了广泛的拥趸。... 教育数据思维是大数据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体现,是智能时代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认知和决策方式,更是当下教育数字化转型之关键“转思维”的重要内容。诚然,教育数据思维具有多元价值意义,也在大数据思维的时代潮流下获得了广泛的拥趸。但是,如同大数据对我们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观和伦理观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一样,教育数据思维的应用也可能存在认知误区和陷阱。研究在理解教育数据思维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数据思维的应用场景,认为教育数据思维的应用存在五大陷阱,即数据主义、全数据模式、数据投喂、算法偏见、数据伦理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据思维 陷阱 教育数字化转型 算法偏见 数据伦理危机
下载PDF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鲍丽萍 邓祯钰 钟志贤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年第3期30-34,共5页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为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发展脉络,文章以1999-2020年与“基础教育信息化”主题相关的CSSCI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深入探讨了...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为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发展脉络,文章以1999-2020年与“基础教育信息化”主题相关的CSSCI期刊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深入探讨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点、趋势与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信息化 研究现状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
下载PDF
我国智能教育研究现状及热点探析--基于CNKI 2000-2021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静雯 钟志贤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7-25,共9页
文章以CNKI数据库2000-2021年收录的与“智能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和Excel软件,采取词频分析法与共词聚类法等方法,对国内智能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热点进行画像与分析,以期勾勒新世纪以来我国智... 文章以CNKI数据库2000-2021年收录的与“智能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和Excel软件,采取词频分析法与共词聚类法等方法,对国内智能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热点进行画像与分析,以期勾勒新世纪以来我国智能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状貌和发展图景。研究发现,我国智能教育是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兴起的研究领域,大致经历了孕育期和激增期两个阶段;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智能教育本体论、人机协同、智能学习环境、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等四大研究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育 研究现状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图谱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昌娜 钟志贤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70-77,共8页
文章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发展的历程,运用CiteSpace以Time为轴,以专业核心期刊文献Keywords为分析对象,描绘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揭示了四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演变,认为可分为四个阶段:从早... 文章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发展的历程,运用CiteSpace以Time为轴,以专业核心期刊文献Keywords为分析对象,描绘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揭示了四十年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演变,认为可分为四个阶段:从早期探索走向专业化、组织化管理(1981-1985年),立足中国特色实践的教育技术本体研究(1986-1999年),教育信息化成为共识(2000-2010年),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多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2011-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技术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下载PDF
我国智慧教育研究热点探析——基于CNKI 2012—2019年数据
17
作者 王琪 钟志贤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48-56,共9页
智慧教育是智能技术和智慧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和方法路径。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2—2019年收录的智慧教育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期刊题录、发文... 智慧教育是智能技术和智慧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和方法路径。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12—2019年收录的智慧教育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期刊题录、发文数量、作者合作机构和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运用SATI3.2工具构建了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凝聚了研究热点主题。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智慧教育的研究热点主题主要表现为四大方面:智慧教育理论、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智慧教学与智慧学习、智慧教育实践。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后续智慧教育研究应更加注重的四个方面:智慧教育理论体系、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智慧教师和智慧教育评价、智慧教育与学科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研究热点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数字化进程中教育领域的设计思维研究素描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义 钟志贤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第3期27-32,共6页
在实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大背景下,设计思维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文章运用软件对2000—2022年国内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析国内外教育领域设计思维发展的脉络、研究热点及走势,描摹其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实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大背景下,设计思维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文章运用软件对2000—2022年国内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析国内外教育领域设计思维发展的脉络、研究热点及走势,描摹其过去、现在与未来。研究发现,国内外教育领域的设计思维研究热度呈持续上升态势,逐渐从设计师式的认知方式演进为一种教育的创新方法论;研究热点聚焦于设计思维本体研究、价值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研究前沿主题包括设计思维变革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等;研究走势表现为日益关注设计思维与教育教学的深度整合以及设计思维能力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思维 研究热点 Cite Space 可视化分析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近20年来我国数字学习研究画像分析
19
作者 宋佳伦 钟志贤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4-43,共10页
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开启,创建数字学习生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促进全民终身数字学习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为系统了解新世纪以来我国数字学习研究的现状与走势,文章以近二十年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和CS... 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开启,创建数字学习生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促进全民终身数字学习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为系统了解新世纪以来我国数字学习研究的现状与走势,文章以近二十年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Co-Occurrence软件围绕研究现状、研究热点、阶段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20年来,我国数字学习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作者及机构间的合作不太紧密,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以独立机构研究为主;通过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揭示数字学习实践研究、数字学习环境研究、数字学习技术研究、数字学习资源建设研究等四大热点主题;通过绘制主题演化累计时区图和关键词加权时区图及引文分析,总结出数字学习发展的萌芽探索阶段(2001-2005年)、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3年)、稳步发展阶段(2014-2022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学习 热点主题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COOC
下载PDF
组织体系保障职业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解读之七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潜 钟志贤 许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19,36,共5页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将信息化组织管理保障的相关内容从原"总体要求"中抽取形成"组织体系"一章,突出强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只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创新。...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将信息化组织管理保障的相关内容从原"总体要求"中抽取形成"组织体系"一章,突出强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只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创新。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组织体系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组成的体制机制,以及规划与设计、建设与部署、管理与维护、应用与推广四个阶段组成的实施规范。针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组织体系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全员信息化意识与能力,补齐职业院校在信息化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以及政策规范中的短板,重视信息化研究和规划工作等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校园 职业院校 组织体系 教育信息化 互联网+职业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